古典诗句

何谓诗词的文采和意境

Ellie 坐标: 165642 目录:/he/

什么是诗词的意象与意境

诗词意象、意境专题 【知识铺垫】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

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有什么区别?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西方国家文学理论中没有“意境”之说。

但是西方国家的小说散文中有意境的创造。

比如《简爱》中对桑菲尔德庄园的环境氛围的营造,就是一种意境。

在中国,意境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哲学,如老子的“大象无形”说实际上就是指意境。

“境”或“境界”原指修行者领悟佛法所能达到的境地,语出佛经,为南朝诗学借用。

如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评诗,有“境玄思澹”之语,可见意境说初见端倪。

王昌龄的《诗格》首创了“意境”一词。

到了唐代,皎然在《诗式》中提出“取境说”,即由境而来,由思而来。

权德舆提出“思与境谐”的理论。

司空图《诗品》提出“境生于象外”之说。

刘禹锡发展了“境生于象外”之说。

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说,对意境理论的形成多有探讨。

到了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集其大成。

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

”当代文艺理论家宗白华说: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

”概括起来,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种艺术境界。

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根据童庆炳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

这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

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

同时,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就是说,没有意象,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它们的区别在于: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可以举例说明: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

”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第二,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

比如海子的《日记》,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

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地名)、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

然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一一组合起来,表达了对“姐姐”的思念。

请看原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清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从海子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意象的实在性;同时也可看出,意境的韵味,那是一个被虚化了的世界。

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

一个作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

但是,任何意境的创造,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营造意境。

请看瘂弦的诗《秋歌》:“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