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红楼梦里的人物名字

Katelyn 坐标: 164459 目录:/hong/

合计: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秦锺、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画、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

贾探春——侍画、翠墨、小蝉。

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

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

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

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词有什么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林黛玉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林黛玉 世外仙源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黛玉代题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黛玉 题宝玉续庄子文后 无端弄笔是何人? 作践南华 . 不悔自己无见识, 却将丑语怪他人! 黛玉哭花阴 花魂默默无情绪, 鸟梦痴痴何处惊. 哭花阴诗 颦儿才貌世应希, 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 落花满地鸟惊飞. 林黛玉 题帕三绝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琴曲四章.林黛玉 风萧萧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辍, 素心如何天上月. 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红楼梦里的人物名字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诗词及鉴赏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在这里通过文学的传统意象,以大写意的手法,对黛玉弱不禁风的娇态美作了极其生动的描绘。

也为宝黛爱情的悲剧作了铺垫。

点睛之笔:。

“心较比干多一窍”之妙,不仅在于传神地赞美了黛玉的聪明绝顶,同时也隐隐流露出对黛玉的小心眼和多愁善感的担忧。

“病如西子胜三分”既不着一字地赞美了黛玉容貌的美好,远远胜过“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俗套,又点明了黛玉体弱多病的特点。

------------------出自第三回宝黛初会

搜寻《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所有的!!

诗: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诗词鉴赏】 别人都交卷了,黛玉还没作。

李纨催她,她提笔一挥而就,掷给李纨等人,表现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相反,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分。

“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

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

“月窟仙人”不就是“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

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

”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

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李纨从“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稳的宝钗的诗评为第一了。

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宝玉理解了她的诗的内蕴,要求重新评价薛、林诗的高下,被李纨顶了回去。

词: 《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逑。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拾(舍)谁收?嫁于东风春不管:凭而去,忍淹留。

鉴赏: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浓墨重彩,道出来处。

林黛玉,姑苏城里一飘絮。

一团团逐对成逑。

遭遇宝玉,沾合一团,成对成偶。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她是个命运漂泊的人,她的生活在漂泊中,生命在漂泊中,她和宝玉的爱情,也在漂泊中。

她做不了主,宝玉一样做不了主!宝玉是个弱者,没有在现实浊流中弄潮,争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黛玉虽不劝他讲究经济仕途,但也深知自己爱恋的对象没有实力,无以为靠,这一点,普通读者都会领悟,聪明绝顶的黛玉当然明白。

这也就是她今生漂泊的根本原因。

所以,与宝玉的情肠,只能是枉自缱绻,说说而已,来不了真格的。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自称草木之人的林黛玉,敏锐地感受冷暖,只有一愁在心,心境其实是未老先衰,看那扑帘落絮,感同身受。

叹今生谁拾(舍)谁收?谁也不拾,谁也不收;谁都相舍,谁都不留。

嫁于东风春不管:凭而去,忍淹留。

滞留人间,妈妈不管;寄人篱下,爸爸不管;青梅竹马,姥姥不管;魂归警幻,谁都不管!任凭你红消香断,都忍心只管自己事——包括死了的享清福! 总之,林黛玉,就象那游丝软系的落絮,风吹雨打几回合,委芳尘、随逝水,势成而去…… 歌行体诗:《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醋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鉴赏: 《桃花行》与《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的基本格调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诗谶”的成分。

《葬花吟》既是宝黛悲剧的总的象征,广义地看,又不妨当作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秋窗风雨夕》隐示宝黛诀别后,黛玉“枉自嗟呀”的情景;《桃花行》则专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

作者描写宝玉读这首诗的感受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

”并且借对话点出这是“哀音”。

不过,作者是很含蓄而有分寸的,他只把这种象征或暗示写到隐约可感觉到的程度,并不把全诗句句都写成预言。

否则,不但违反现实生活的真实,在艺术上也就不可取了。

世外仙源》: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葬花辞》: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哪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词有什么

首先,要多读。

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

“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

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

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

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

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

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

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

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

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

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

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

这也是很对的。

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

”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

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夺魁的诗是什么

林黛玉有诗词三十来首,贾宝玉二十多首,而薛宝钗才十来首,潇湘妃子的作品最多。

不仅如此,林黛玉的诗作中有多首长篇歌行,如二十七回的《葬花吟》、四十五回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七十回的《桃花行》等,仅有贾宝玉的《 词》与《芙蓉女儿诔》可与之媲美。

在历次诗社活动中,林黛玉是最为活跃的一位。

跟其他姐妹不同的是,她在诗社以外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吟咏,屡有佳作。

可以说,写诗填词是她抒发感情、排遣愁绪、表达理想的基本手段,是她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是她短暂的生命中最优美的乐章之一。

再从质量上看,林黛玉的诗作均属上乘。

畸笏叟针对《葬花吟》在庚辰本上眉批道:“开生面,立新场,是书不止‘红楼梦’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

且读去非阿颦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愧杀古今小说家也!”在诸艳之中,惟有薛宝钗的诗才可与林黛玉匹敌,两人多次较量,终以后者略胜一筹。

在十八回,二人初试身手,元春评道:“终是薛林二妹与众不同,非愚姐妹可同列者。

”两人似乎平分秋色,可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的那首《杏帘在望》,受到元春的特别赞誉,无形中拔得了头筹。

三十七回咏白海棠,李纨评论:“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薛宝钗险胜。

同回咏菊花,李纨评潇湘妃子的三首律诗,“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林黛玉稳夺魁首。

紧接着填词,薛宝钗以“食螃蟹绝唱”后来居上。

至七十回咏柳絮,薛宝钗再次技压群芳。

五次较量中,林黛玉只赢了两次,似乎略占下风。

可是,读者都知道,薛宝钗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轻易不动笔墨,像《葬花吟》那样的诗篇,绝对是写不出来的。

薛宝钗是在用学问和技巧写诗,而林黛玉则是用心血和泪水写诗,结果如何,不须细论。

另外,林黛玉的才思敏捷也是出了名的,从来都是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她是当之无愧的才女。

红楼梦中哪里体现了林黛玉语言的能言善辩

林黛玉突出的语言特色之一,就是口齿伶俐。

如:一天中午,贾宝玉到梨香院看望薛姨妈,与宝钗相互鉴赏了彼此佩戴的宝玉和金锁。

贾宝玉闻 到满屋子的香气,当听说宝钗吃的冷香丸的香气时,就闹着也要吃一丸。

正在这时,林黛玉摇摇摆 摆地走进来。

一见宝玉,就说:“哎哟!我来地不巧了!”宝钗问她怎么说,她说:“早知他来, 我就不来了。

”宝钗又追问她是什么意思,她说:“什么意思呢?来呢一起来,不来一个也不来, 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了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

——— 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 这里,反映出林黛玉能言善辩,口齿伶俐的语言特色,她的语言飘散 着智慧的芬芳,这个寄人篱下的、令人怜爱的孤女,唯有依仗她的伶牙俐齿捍卫尊严,戳穿虚伪和反击丑恶。

短短数言,既化解了尴尬的局面,扭转了紧张气氛,又真实地表现了“喜散不喜聚”的人生哲理,也并非虚言套语,妙哉妙哉!八个“来”字,说得圆滚滚,滴溜溜,真如滚珠走盘。

分明是贾宝玉来了她才来的,却又故意说来得不巧,掩饰自己的行动。

薛宝钗的质问,也是有意识的。

她听出了黛玉语言中的微讽之意,因为不满,才追问的。

而林黛玉的回答,对自己的匆忙来访, 明明是遁词,对宝玉宝钗的交往都是一种讽刺,好像是说:“我不该来打搅了你们俩亲热谈话。

少女初恋时的微妙心理跃然纸上,而她的话又说得多么灵巧、生动。

此外,林黛玉的语言又常常不脱 小女子的俏语娇音。

如第22回,她模仿史湘云讲话时口齿不清,把“二哥哥”叫成了“爱哥哥” ,此时凄婉哀怨全无,娇憨之态可掬也!论口才,林黛玉与王熙凤不相上下,这在大观园中是有定 评的。

所以贾宝玉说:“……要说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姐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和林妹妹可疼了。

”当然,贾母是不会以会不会说话来决定疼谁爱谁的,因为她听了宝玉的话后,立刻夸赞了 “罕言寡语”的薛宝钗。

但是,贾宝玉的话说明了一点:林黛玉口齿伶俐,有辩才,长于辞令。

这 是构成林黛玉语言的突出特点之一。

第十九回中,林黛玉有一段讥讽宝玉的话,较之王熙凤元宵家 宴上说的绕口令,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奇香,也没 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

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其次, 林黛玉的口才还表现在联想快捷,反应机敏,善于暗语影射,咏桑寓柳,设言托意,借题发挥,这 也是包括薛宝钗在内的其他人物所少有的。

第29回,贾母看到张道士给宝玉的一个赤金点翠的麒 麟,便拿起来笑着说:“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

”宝钗笑道:“史大 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

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她都记得”。

黛玉冷笑道:“她 在别的上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顿时,一个灵心慧舌,聪明过人的黛玉形象 跃然纸上。

再次,林黛玉是个聪明伶俐的少女,不仅有个卓越的口才,且能够察言观色而知其意, 大观园的的任何一件事,总逃不过她那敏锐的心,但由于常常逞一时口舌之快,不留情面给他人, 道破别人的心病,而常常得罪人,以致后来贾母、王夫人等人在讨论宝玉的婚事时,没有人肯出来 支持黛玉。

另外,黛玉对大观园所发生的事,事事记在心里,但她不攻于心计,因此常常使人感受 到她的气量?小、爱耍小心眼。

就如在薛姨妈托周瑞家的,顺便把宫花带回贾府送给其 他姊妹,而周瑞家的只是依顺路的远近来分送,而黛玉又是住在最偏远的潇湘馆,因此,最后才送 给她,但此时黛玉偏偏问道:「这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 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下的,也不给我呀。

」周瑞 家的听了,一声儿也不敢言语。

黛玉的口才很好,但她的口才在讽刺别人的同时,也带给了 别人的反感,撕裂了别人的颜面,也撕裂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就连那个性豪爽的史湘云批评她: 「专挑别人的不是」、「见一个打趣一个」;丫头小红也说:「嘴爱刻薄别人,心里又细」,显露 出别人对黛玉的观感。

但客观的看来,黛玉之所以会显出气量狭小、爱耍小心眼,是黛玉对自己在 贾府寄人篱下的自卑心态所为,为了保护自己,把自己武装的像刺蝟一样,但也由于这样,注定她 一生的悲剧。

二 作为封建礼教的反抗者,林黛玉的语言中带有着强烈的叛逆色彩和浓厚的悲剧情调 。

表面看来,林黛玉语言中看不到贾宝玉那种大声疾呼直接抨击封建制度的言辞。

她的反抗主要表 现在对贾宝玉反封建的精神支持上,表现在她对世俗社会的蔑视和抗击上,表现在她对贾宝玉的不 顾封建礼教束缚的真挚的强烈的爱情上。

黛玉在爱情的问题上,比宝钗要强得多,她是主动地追求 自己的爱情,她惟恐失去宝玉。

所以听说宝玉得了个麒麟,史湘云也有一个麒麟,可是湘云来了, 所以她急急忙忙要去看了,别两个人有个小东西,咱们中国这个记那个记的,两个小东西就撮成婚 姻了。

反封建的爱情照亮了林黛玉的生命,她用整个生命抵抗着破坏她真挚爱情的封建势力和封建 礼教的重压...

《红楼梦》里有描写林黛玉或是谁的表现孤独的诗句?

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

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

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

出于她和贾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

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贾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

她和贾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

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

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

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

她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扩展资料: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

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

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

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

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

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黛玉

红楼梦里林黛玉写得最好的诗歌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这首诗是《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元春省亲令大家作诗时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格调自然熟练,纤巧而不露堆砌生硬,具有黛玉诗歌的个性特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