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炉透炭炙寒风

Heidi 坐标: 98215 目录:/hong/

红炉透炭炙寒风

我们找到第1篇与红炉透炭炙寒风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红炉透炭炙寒风

绝代佳人吴绛雪,大爱无疆流芳千古。
红炉透炭炙寒风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乏倾人倾国之人。在永康的历史上,同样有一位绝世佳人,不仅国色天香,才华横溢,而且殉烈保家乡。她之所以值得我们去铭记,之所以如此的与众不同,是她倾国倾城,倾倒了万民之心!她以一个弱女之流,守护了永康一城百姓的性命,是她在中国回文诗中留下了以《栀子同心图》为代表的千古文化遗产。这就是忠烈才女—吴绛雪,她是我们吴家人的骄傲!是永康人的骄傲!
吴绛雪(1650~1674),生于顺治七年(庚戌)名宗爱,字绛雪,永康后塘弄(今永康古山镇)人,其父吴士骐曾任仙居、嘉善、嵊县教谕(相当于教育局长),很有才学。吴绛雪,自幼秉承家学,聪颖多能,9岁通晓音律,闻琵琶曲,即能随声唱和。10岁开始写诗,11岁作七绝《题晴湖春泛图》,情景交融,见者赞赏。12岁时边写诗边作画,以诗入画,设色精绝,才思敏捷,对答如流,书法不同凡响,名噪一时。绘画擅长花卉、人物,兼善写生,传世画作有《梅鹊图》、《落英》,《栀子同心图》作成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等。

家中姐妹三个排行老三,一天,父亲吴士骐为考察她们的才学,就指定以《咏四季》为题,叫她们各写一首七绝诗,以最快最好为胜。姐妹三人个个精美伶俐,两个姐姐每人写了以《春》为题的一首七绝诗。吴绛雪凭着她的聪明才智,过了一刻钟,就做了4首诗交卷,父亲翻开绛雪的卷,只见卷上只有40个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两个姐姐看后不懂其中的奥妙,在一旁的父亲捋着胡子,笑着说:"太好了,已是四首《咏四季》的绝妙回文诗了。"父亲道出了这四首诗的七言,五言等多种读法,诗的形式奇特,字句凝炼,情趣横生,别具一格。小妹的才华无与伦比,令两个姐姐惊叹折服。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吴绛雪最令人钦佩的莫过于她的忠烈气概—忠信护百姓。清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受吴三桂蛊惑,在福建叛乱,派其部将徐尚朝进兵浙东。攻下温州后直捣缙云,将过永康攻打金华。该部在浙江东部烧杀抢掠,所到之处,难民遍地,闹得永康人心惶惶。 当时,永康的吴绛雪才貌双全已名扬浙东,流传"吴绛雪姿容秀丽,清水芙蓉,绝代佳人,有国色之誉,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徐尚朝也想得到她,并扬言只要把吴绛雪送给他当夫人,就可免烧杀,否则便要在永康杀个鸡犬不留。永康的官绅想不出好办法,只有去恳求吴绛雪设法保全永康百姓。吴绛雪为了永康免遭生灵涂炭,心里有了打算。她泰然允诺,但要徐尚朝命令大军出永康境后她才启程。徐尚朝命令部下过永康时不许杀掠,自己亲率大军进犯金华,指派了一个亲信和两个婢女及数名士兵前往后塘弄迎接吴绛雪。

他们一行来到白窖岭下,吴绛雪以口干取茶为名,支开了徐的亲信,又叫婢女在原地等候,她要再看一看家乡的故土,随即走上悬崖。她看永康得救了,自己对得起家乡的父老乡亲了,便纵身跳下悬崖,殉难于桃溪潭中。年仅24岁的才女就这样以她的宝贵生命谱写了最为壮丽的诗篇。用她的大智大勇维护了自己的纯洁,同时也保护了家乡的父老,使他们免受被屠杀的厄运。

吴绛雪在大难当头时,不畏惧,挺身而出,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男子汉的气概,足已让我们后人思索很久。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吴绛雪也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女诗人,传世诗有《六宜楼诗集》《绿华草》《咏四季诗》《栀子同心图》,《咏四季诗》在桃花源向路桥《咏荷花池》诗碑、雁荡山维摩洞回文诗和戏曲《站花墙》(王美容出题,杨玉春答对)以及阳朔莲花岩都用了这首诗,可见此诗之妙。吴绛雪23岁时作《栀子同心图》,将回文诗的技巧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图形若盛开的栀子花,全图共有165字,中间是以"雪"为核心的81字组成的方阵。其余84字成弧形均匀排列在栀子花瓣外缘,每瓣14字。栀子盛放六瓣同心。按一定顺序分布于瓣缘和花蕊的文字,左旋右折,勾心斗角,往复顺逆,可以吟出成百上千首诗词来。其诗风格独特,所散发的真女性光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宋代李清照相媲美,吴绛雪以死纾难的事迹,对我们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烈妇祠"建筑历史悠久,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明清时代江南祠堂及当时的社会制度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吴绛雪是美女,倾国倾城,但美女传中没有她的名字;是才女,诗成鬼神惊,但比起李易安、朱淑真来说,她的作品并没有成集成册广为传播;是烈女,但没有像花木兰、穆桂英那样沙场征程。她不过一介弱女,叱咤不过一声嘤咛;战车驶过,她的躯壳不过成为尘埃一粒,怎能翻起骤烈的风波?在自己的名节与自由,百姓的性命与安康上,吴绛雪这个封建社会一介弱女,该如何选择? "未亡人终一死尔!"这就是吴绛雪对待死亡的态度。面对叛军的要挟和全城百姓的哭求,吴绛雪选择了最为体面的方式,慷慨应诺,然后,又决绝地对叛军作出了一个柔弱女性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为惨烈的抵抗:"行至白窖岭下,绛雪停骑,命取饮水,乘护送者不备,纵马驰向山崖,坠涧身亡……" 与众多古代才女美女神奇故事不同,在吴绛雪身上,在其所留下的寥寥信息中,没有完美的爱情,也没有精彩的人生,但她的闪光,秉承了泰伯至德无尚的崇德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人间大义,感受到了社会的正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晚期,任永康县丞的安徽桐城人吴廷康,感念吴绛雪以死纾难的事迹,在永康西街修烈妇祠。该祠坐落于现今永康市西街61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88.9平方米,现后厅已毁,占地面积仅存312平方米。走进中厅,但见前檐置牛腿、琴枋、斗拱、花板等木构件雕刻等极为精细。中厅部分桥梁及出墙后段彩绘保留较好,绘有花草、鱼虫等较为精细。2002年8月,永康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月,永康市文物管委会对烈妇祠进行了半年多的维修,2011年,烈妇祠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文德

88.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题晴湖春泛图》

-吴绛雪11岁时所作

画桡缥缈欲凌空,两岸桃花映水红。

三十里湖晴一色,春来都在晓莺中。

《题画》

淡日横翠微,泉声相断续。

空山静无人,深林出黄犊。

红炉透炭炙寒风

《题天台采图》

采见桃花,路循桃花去。

春岩瑶草香,渐入云深处。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弹琴》

香烟袅袅昼沉沉,流水空山对鼓琴。

一曲未终天欲午,落花无语卧苔荫。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绛雪侍茶  父亲在任时公务繁忙劳碌,小绛雪就能帮父亲处理一些公文。有时还以诗写成请柬,应邀那些来往官员。这一来,她的小名在官司场中一一传开了 有一天,有五位官友前来拜访士骐先生。她父亲命她待客侍茶。小绛雪即托出一只圆形玲珑小巧的茶盆,中间摆一把茶壶,一圈放着五个茶杯,客人坐定后,她把五个茶杯安放在各位客人的面前,又举起茶壶正想给客人们筛茶一一客人一见茶盆内茶壶和茶杯的位置上露出如下的几个字来:

也 茶 以

心 清

大家感到好奇,茶也不喝,就纷纷念了起来:"茶一一"。 甲:可以清心也; 乙:以清心也可;

丙:淸心也可以; 丁:心也可以清; 戊:也可以清心。 大家赞叹道:"这真是美妙的小回文图!"真是文字的妙用。 这些客人便赶忙记录下来,准备传扬出去,同时还追问士骐先生:"这是谁琢磨出来的?"士骐先生谦逊地说:"这是小女的一种回文字游戏而已!"从此,吴绛雪的才华就更远近闻名了。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小回文图

相传吴绛雪在少年时,就有惊人的诗学天才。乡间一直传颂着她儿时编写的一副小回文图。

元才子

状 秀 出

中 进 门

理道通经有路来

有 教 到

必 学 桂

中开花

可读成七言诗句一首

才秀进京教学开,开学教经有路来;

来路有经通道理,理道通经进秀才
红炉透炭炙寒风

又可读成五言诗一首:

才子出门来,来到桂花开;

开中必有理,理中状元才。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元 宵

佳节金吾全不禁,

鳌山处处开鲜研,

笙歌地觉春如海,

灯海人忘月在天,

醉酒欢歌闻比户,

抛球雅戏乐韶年,

归家姐妹余喧笑,

猜迷传来五彩笺。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同心栀子图-清·吴绛雪

〈繁体中文版)

红炉透炭炙寒风

吴绛雪的《栀子同心图》形若盛开的栀子花。全图凡165字,中间是以"雪"为核心的81字组成的方阵(图心的"雪"字也可分拆成"雨""山"二字)。其余84字成弧形均匀排列在栀子花瓣外缘,每瓣14字。如以中上方的圆弧为第一瓣,按顺时针方向。栀子盛放,六瓣同心。按一定顺序分布于瓣缘和花蕊的文字,左旋右折,勾心斗角,往复顺逆,可以吟出成百上千首诗词来。清朝咸丰初年,永康芝英人氏明经应菉园先生潜心研读《栀子同心图》,收获颇丰,共读得五言绝句六首、七言绝句四首、词三十二首、六言诗二首,计四十四首。读者诸君如有兴趣,不妨以此为基础继续玩索,相信一定能从《栀子同心图》中发掘出更多的回文绝唱来。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栀子同心图》作成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吴绛雪时年23岁。关于制作此图的背景,在同年三月她写给族妹的长信《报素闻书》中是这样交代的:"鄙人自结缡以后,靡室焦劳,慨焉身任。菽水光阴,齑盐岁月,叹人生之局促,虑来日之大难。"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打从结婚(吴绛雪于康熙四年冬末与县城由义巷庠生徐明英结婚,婚后不久丈夫即外出求幕,很少回家)以后,就不得不一个人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一天到晚忙里忙外,生活十分清苦,身心疲惫不堪。眼下的日子已够惨淡窘迫了,想到今后还可能遭遇更大的磨难,怎不教人忧心如焚啊!

吴素闻虽是吴绛雪的闺中知己,但一别五载,心迩身遥,而且"茵溷分途,荣枯异路",一个在云霄之上,一个在泥壤之下,彼此地位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怎样才能让吴素闻真正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和心情呢?吴绛雪从南北朝女诗人刘令娴的《摘栀子赠谢娘》诗得到启发:"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于是在镜箔上刺绣同心栀子图,"托六出之名葩,表寸心之萦结"。

吴绛雪的《栀子同心图》形若盛开的栀子花。全图凡165字,中间是以"雪"为核心的81字组成的方阵(图心的"雪"字也可分拆成"雨""山"二字)。其余84字成弧形均匀排列在栀子花瓣外缘,每瓣14字。如以中上方的圆弧为第一瓣,按顺时针方向。栀子盛放,六瓣同心。按一定顺序分布于瓣缘和花蕊的文字,左旋右折,勾心斗角,往复顺逆,可以吟出成百上千首诗词来。清朝咸丰初年,永康芝英人氏明经应菉园先生潜心研读《栀子同心图》,收获颇丰,共读得五言绝句六首、七言绝句四首、词三十二首、六言诗二首,计四十四首。读者诸君如有兴趣,不妨以此为基础继续玩索,相信一定能从《栀子同心图》 中发掘出更多的回文绝唱来。

二、有关资料同心栀子图同心栀子图,清吴宗爱撰。其报素闻书云:"素闻贤妹妆次,相隔数百里外,蒙委专使,并惠懿章,藉得顺讯潭安,俾知近祉,慰甚幸甚。书中备叙淑怀,缠绵往复,春山迢递,秋水苍茫,靡日不思,妹之念鄙人,犹鄙人之念妹,梦寐萦怀,不堪言罄。维吾妹盈盈妙年,名花初开,春曦方旭,妹夫已探芹香,一室喁于,天伦至乐,曷胜延羡。鄙人自结缡以后,靡室焦劳,慨焉身任,菽水光阴,齑盐崴月,叹人生之局促,虑来日之大难,叫念曩时,花晨鬬茗,月夕鬬题,貌如隔世,此情此景,何堪为召妹述也独念绛帷聚首,与吾妹胶漆相投,一生缔契,方谓同福共命,如吾二人者,何可须臾隔,讵料一别五载,云山辽绝,晤面殊难,而且茵溷分途,菀枯异路,今日望妹,几若泥壤中望云霄矣,尚何言哉,尚何言哉。惠既频承,惭乏李报,谨具玉镯二,香囊三,古镜一,镜箔一。箔上回文,乃鄙人所意为者,托六出之名葩,表寸心之萦结。仿苏家之锦字,稍约其词;视侯氏之龟文,较畅其旨,命之曰同心栀子图。昔刘令娴摘栀子赠谢娘诗曰,两叶难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区区之意,聊托于此,吾妹必能一见心解也。心迩身迁,言难尽意,临楮神驰,统维懿照。旹康熙壬子年,辰月己酉日,愚姊吴宗爱拜书。"


二、
红炉透炭炙寒风

同心栀子图读法 同心栀子图续编(云鹤仙馆单刻本称同心栀子图读法)一卷,析图二十,为永康应莹菉园所著,陈凤巢翩斋先生鉴定,前有俞樾栀子同心图读法序,应莹同心栀子图续编读法序,未有徐雨民跋。 栀子同心图读法序:"昔苏氏璇玑图,纵横往复,皆成章句,宋元间有僧起宗者,以意推求,分为十图,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而明人康万民又增一图,更得诗四千二百六首。今四库全书集部,有璇玑图诗读法一卷,即此两家所演,合成一编者也。夫璇玑图止八百余字,而得诗几及八千首,其神妙真非意想所及矣。嗣是以后,寂寥千载,未有嗣音,至国朝康熙问,永康才女吴绛雪,又有栀子同心图之作。其图凡一百六十五字,左旋右折,皆可成诗,旧读止诗词数首,未尽其妙。咸丰初,应菜园明经莹,复就其图潜心玩索,得五言绝句六首,七言绝句四首,词三十二首,又六言诗八句,其钩心鬬角之巧,乃始稍稍呈露,亦不负作者苦心矣。绛雪以才女而兼节烈,事湮役几二百年,吴康甫大令为其县丞,访求得之,属黄君韵珊制桃溪雪神奇以张其事,又刻其诗,附以此图,固表扬节烈之盛心,亦怜才之雅意也。余因劝并刻应君读法,以贻好事者。使海内锦绣才人,因此读法,交相推演,或更有不尽于此者,他日汇成一集,与璇玑图读法并传,不亦足见昭代之多才,而为蓺林之佳话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上浣,德清俞樾荫甫序于春在堂。"

同心栀子图续编读法序:"牡丹竞媚,萼露双头;芍多姿,香生并蒂。烟妆梅额,魁春则两两鸳鸯;气酝檀心,傅粉则翩翩峡蝶。繄惟绛雪,清毓华溪(吴氏宗爱号绛雪永康人教谕士骐女逋庠生徐明英早寡着有六宜楼绿华草诗二卷)厥有素闻,灵钟秀水(士骥时为秀水教谕素闻秀水女史)刘家三妹,夙擅才华(教谕三女俱能诗工画此其最少者章汝铭寄诗云如花姊妹粲成行三妹清才更擅长)吴国二乔,竞称淑质。自相依附,竟成连理之枝;好共绸缪,遂订同心之约。照心有镜,愿与月而俱圆;解语如花,忍因风而各散。胡乃剔来五载,晤面殊难;岂其缔契三生,前言是哉。或鸠啼宅畔,感桑葚兮初红(暮春漫兴寄素闻晴鸠呼妇葚初红)或乌乳林端,怀桐阴之正碧(夜坐同素闻作刺桐花外见婵娟)或听曙莺睨院,依稀银箔添愁(与素闻联句和祁修嫣女史春闺银箔愁听莺睨睆)或闻宿燕呢喃,仿佛珠帘弄影(迟素闻不至日暖疎帘燕子催)或质将金镯,壶提而颜欲酡朱(联句沽春暂质黄金镯)或倚向绣帷,襦破而肌还怯玉(联句临风玉质怯春衫)或泛巵陂上,惜别而黯黯销魂(别素闻黯黯销魂对冷巵)或瀹茗炉边,联吟则依依如梦(和素闻诗茗碗炉香伴掩扉又联句瀹若亲调白玉簪)或盼归云之缥缈,合云又是离云(寄壤素闻屈指离云又几年)或慨细雨之缠绵,今雨不如旧雨(夜坐同素闻作小褛尽日雨缠绵又寄怀素闻追思旧雨俨如昨)或临深涧,疑鲤信之迁通(寄素闻底事佳人芳信杳)或对晚山,恨螺鬟之远隔(寄素闻启云山辽绝晤面殊难)曩取南都石黛,鬬画双眉(别素闻红窗几载共修眉)今留北地燕脂,偏分两靥。风光如昨,形影斯单。那不枯肺肠于玳瑁窗前,落颜貌于芙蓉镜里。乃持彤管,表丹忱,擘鸾笺,搞鸳镜。结香囊而寄意,托古镜以传情。爰把刘娴之诗,样描栀子;还仿薛媛之画,箔制香奁。外则应规,微分凹凸;内惟中矩,妙握玑璇。飞六出之花,天工夺巧;属一心之草,春艳争妍。易读者一十二韵之周流,工裁玉律;难穷者八十一字之蟠结,暗度金铁。肠九曲以潆洄,穿珠似蚁;线千条而袅娜,织柳如莺。经纬为文,引色丝于雪茧;纵横其缕,吐灵绪于冰蚕。羌鬬角以钩心,复裁红而晕碧。茂矣美矣,倒之颠之,月影一轮,芒寒兔魄,霞光五彩,调寄霓裳。此天地之奇文,亦古今之妙义。无如吉光片羽,渐就飘零;剩馥残膏,几经湮役、良可慨也,岂不惜哉。乃有居今博士,好古名臣,桐城吴参军,搜寻香稿(按图绘宝鉴载昊绛雪作翎毛花卉极工莹家藏杏林春燕图系绛雪真迹先君子题云绝代风流郁锦帏杏林春暖鬬芳菲可怜粉本传遣迹只有斜阳玉燕归燕舞芳林唤别魂杏花开向旧柴门那堪香雪飘零尽拾取残髓认爪痕时罗芬余明府延先君子掌邑塾教与参军吴公友善归之公遂广为搜寻竟得绛雪诗集二卷内有同心栀子图先君子讳文定)兰谷倪夫子,玩索璇图。诗止回文四联,词仅相思两阕。而翩斋先生以为未尽其义而观其深也,命抽乙乙之丝,用寻庚庚之绪。莹则词惭幼妇,巧让天孙。虽欲从之,奈空杼柚;况有嫁者,待作衣裳。治丝既患其棼,制锦亦云未学。除非绣口,许侯氏之文;不是蕙心,莫问苏家之字。敢自谢夫不敏,愿有待于多能。而先生意又勤勤,情逾切切。长者之命,却之不恭;美人之贻,绎之为贵。由是借蔷薇而盥手,玩菡萏以愒心。时而拥被以思,或又闭门以索。几经寻释,屡费推敲。始固茫茫,继难了了。顽如立石,忽点小子之头;智等絮瓶,竟肯先生之首。朝披夕玩,觉一索再索三索而弥殷;日引月长,乃五言六言七言之俱备。韵无妨迭,声不嫌双。既蜂腰鹤膝之难辞,岂白雪阳春而能和。采桑子、南乡子,漫拟闺情;浣溪沙、浪淘沙,聊传春思。阮郎归否,王孙忆无。一段离愁,云起巫山霁霁;千般媚景,春到画堂迟迟。山记小重,苏养直曾吟蝴蝶;天涵尺五,秦少游载赋鹧鸪。他如康伯可之芳情,徐师行之逸兴。欧阳公调谐金石,冯延己音协官商。狂笑春风,咏杨花于孙氏;寒增暮雪,拟柳絮于谢庭。俱笼尺素之中,尽罩寸丹以内。搜之愈出,未能得其二三,引而靡穷,敢谓吞者八九。莫作井蛙之吠,两部笙歌;只同管豹之,千纯锦绣。虽寓铁神于香阁,宜传粉本于文房。咏既可吟,图必须绘。愧非缝月织云之手,技不称良;虽用骋妍抽秘之心,匠难见巧云尔。咸丰元年岁次辛亥,曝书节前一日,永康应莹菜园氏识于芝英庄碧溪之书带草堂。"

跋:"吾邑女史吴绛雪,名宗爱,秀水教谕士联女,晓音律,娴吟咏,兼工翎毛花卉、人物山水,而姿色秾粹,见者艳为天人,着有六宜楼稿及绿华草,后附寄秀水素闻女史同心栀子图并敝。夫绛雪之工画,图绘宝鉴详之矣。其娴吟咏,则当时素闻知之。燃脂续录摘人佳句甚多,甬东戴玉萼女史题其稿,束阳王虎文先生记之,而惜不见其全集。及其诗之几湮没也,则吴参军廷康用活板传之,既而金华王兰汀家齐重梓于冰壶山馆诗集,不至湮设矣。独怪同心栀子图,其组织工巧,不减苏氏回文,前虽并刊其图附以读法,然寥寥数章,未尽图妙。吾友应君菉园,善属文,工骈语,客冬将此图反复寻绎,听夕披吟,读成诗如干首,词如干阕,读法既工,绘图更巧,此编成而栀子图益彰矣。翩斋陈先生凤巢见之,襄诸同人,怂恿付梓,遂颜之曰同心栀子图读法。音咸丰元年立秋先一日,澍亭弟徐雨民谨跋。"应莹致吴廷康启,云:"回忆莅永时,折节下交,与先君子气谊相投,搜寻绛雪遣迹。庚子乡试献行时,即检家藏杏林春燕图,命莹奉呈台下,因得仰接芳型,俯聆清训,光阴转瞬,于今十有八载矣。心迩身迢,无时不深翘企。至女史吴绛雪,得老父台阐扬幽节,梓行诗钞,自当不朽。莹于雨意之暇,展读栀子图,妄演读法,得诗词若干首。陈翩垒先生见之,强付剞劂,恨不得就正于老父台耳。云山旷隔,晤面殊难,正结想问,忽闻台驾回杭,曷禁心往而神驰也,愧无馈问之资,聊检栀子图读法四本,先呈台电,倘有当于万一,或严加斧削,再行翻刻,或采摘数首,附载诗钞之后,不至湮役,幸甚。"

许楣徐烈妇传谓宗爱"善写生,问作设色山水,皆有致,绣回文诗囊,见者叹双绝"。山阴秦佩芬题绛雪集四绝,其一云:刘家三妹擅才名,香茗词华玉样清。绝妙镜奁花六尺,回文锦字织新成。晚晴縿诗汇卷一八三"绛雪才色并绝,父焉校官,绛雪从宦,在秀州与吴素闺女史善。既还永康,屡寄以诗。尝用璇玑图例焉同心栀子图,外为六出,象栀子花,其缘各书七言诗一联,内书八十一字,以雪字居中,析焉雨山二字,纵横回互读之,得五六七言诗及长短句四十余篇,其巧慧类此。"(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二记素闻画扇二妙入毫发)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绛雪诗钞二卷(咸丰刊本)云:"是本为海盐陈其泰所重刊,跋称吴廷康提倡之后,传刻不止一本,诗后附回文图,依法读之可得诗词多首,永康应氏有单刻本,故不备载。"(夏孙桐撰稿) 又徐烈妇诗钞二卷回文同心栀子图附(同治十三年甲戌刻本)"凡诗集二卷,曰六宜楼稿、曰绿华草,回文同心栀子图附书,计得诗百余首,总名之徐烈妇诗钞","其六宜楼稿,为居秀水、剡邑时所作,绿华草为归永康时作,其回文同心栀子图,纵横读之,得诗词数十首,绣为镜囊,以赠其族妹素闻者也"(陆会因撰稿)

红炉透炭炙寒风

宗爱遣诗凡五刻:金华王家齐初刻(道光双溪王氏玉壶山房本),萧山丁文蔚、王锡龄再刻,先后经兵燹,板片被毁,世尠传本。陈其泰属海宁许楣三刻(咸丰四年甲寅古均阁本),无锡秦湘业四刻(光绪元年乙亥云鹤仙馆本),义乌黄尧卿五刻(光绪三十三年丁未成都寓斋本)。应莹读法附刻于诗钞后,亦有单行本,其中以镇江宗绍藏书楼之黄氏蜀刻本最佳,字大悦目,线条清晰。此外,还有永康潘树棠石印本,丁芝宇精钞本等。

三、读法示例(一)外花瓣圆图读法外圆从右角"纱"字左旋,顺读至"丛"字,得七言律诗六韵。又从"丛"字右旋,倒读至"纱"字,

七言律诗六韵。

纱窗倚望透玲珑,寂寂眠琴倚阁东。

斜篆细熏香箔綵,冷卮春泛晓帘红。

鸦飞密处重重树,燕语低时嫋嫋风。

花落半栏香浥浥,竹遮全幕翠濛濛。

茶烹静院新烟暖,晒闲阶午日融。

衙柳啭莺娇永昼,华年駐景玩芳丛。
三、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回文:

丛芳玩景駐年华,昼永娇莺啭柳衙。

融日午阶晒闲,暖烟新院静烹茶。

濛濛翠幕全遮竹,浥浥香栏半落花。

风嫋嫋时低语燕,树重重处密飞鸦。

红帘晓泛春卮冷,綵箔香熏细篆斜。

东阁倚琴眠寂寂,珑玲透望倚窗纱。刚刚说,回文中有一种折叠读法。一般读法都是顺着次序读的,折叠回文则是一种后浪推前浪的读法,在图中,读完一个花瓣后,不读前一个花瓣,反而读后一个花瓣,这样的跳读便是折叠回文。顺时针度和反时针读各有一首。

(二)内花蕊方图读法1、王氏冰壶山馆本读法图文共165字,外环七言诗六联,所以像栀花之六出。内以一雪字居中,顺逆循环,纵横交错,俱以此字为贯串,所以像栀子之同心,故名曰同心栀子图,今摘可意会者,聊记读法于后。第一,先将方图中雪字,拆作雨山二字,从中纵竖一行顺读,成涧深鸣细雨,山晚拥归云一联,倒读成云归拥晚山,雨细鸣深涧一联。

第二,亦拆雪字作雨山二字,左读成雨声寒宿燕句,右读成山意快啼鸠句,为一联。又颠倒读之,成燕宿寒声雨,鸠啼快意山,二句为一联。第三,从第四行第四位如字倒读而上,乃如脂如丝四字。嵌入山雨二字,读作山如脂,雨如丝二句,即从帷字右旋至玉脂迟,转至中心眉字止。其文云,山如脂,雨如丝,帷翠倚风透玉肌。迟春怯画眉。

第四,将迷离迷离嵌入雨山二字,读云,雨迷离,山迷离,陂上曙莺啭软枝。诗成欲泛卮。合上节,乃长相思词一阙也。第五,从第六行第四位如字起,亦倒读嵌入雨山二字,左旋至中心襦字云,山如黛,雨如酥,梧碧春引唤乳乌。躯寒拥破襦。第六,将模糊模糊亦嵌入雨山二字,读云,雨模糊,山模糊,炉茗新泉验剖符。壶提劝小姑。合上节,又成长相思词一阙也。

第七,就右偏上下节,随意读成长短句,上节云,肌玉透风倚翠帷,怯画眉春迟。或读作怯春迟画眉,亦可俱眉与迟叶。下节云,枝软啭莺曙上陂,欲泛卮成诗。卮与诗叶。或读作欲诗成泛卮,亦相叶。上节或更读帷翠倚风透玉肌,画眉怯春迟。下节读陂上曙莺啭软枝。卮泛欲成诗。各七字五字句。第八,左偏读法与右同,上节云,乌乳唤引春碧梧,拥破襦寒躯。襦与躯叶。或读作拥寒躯破襦。细节云,符剖验泉新茗炉,劝小姑提壶。姑与壶叶。或读作劝提壶小姑。上节又可读作梧碧春引唤乳乌,襦破拥寒躯。下节读炉茗新泉验剖符,姑小劝提壶。

外六出图,从纱字左旋至丛字,得七言六联,从丛字右旋如之。


1、
红炉透炭炙寒风

应莹同心栀子图读法(1)诗 五言 圆内方图,先将中央"雪"字拆做"雨、山"二字,中缝直一行,从"雪"上半字倒上读,为"雨细鸣深涧"一句;从"雪"下半字顺下读,为"山晚拥归云"一句。又上下兜归中心读,为"涧深鸣细雨,云归拥晚山"二句。中缝横一行,从"雪"上半字向左读,为"雨声寒宿燕"一句。


(1)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将"雪"字拆作"雨、山"二字,直行从"雪"下半字顺下读起,间第三个字,至末调转。次从"涧"字起,亦间第三个字,至"雪"上半字调转。横行从"雪"上半字跳出右角,一顺读归,左角从"雪"下半字跳出,读法同。

五言绝句一首

山晚归云拥,涧深细雨鸣。

雨鸠啼快意,山燕宿寒声。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先读横行,从"雪"上字向左,至第三字,一折,从外兜归,右从"雪"下半字起,读法同。直行从"涧"字跳归"雪"上半字,调转第二字顺下,下从"雪"下半字跳至末,调转处,与上同。五言绝句一首。微齐古通用。

雨声寒燕宿,山意快鸠啼。

涧雨深鸣细,山云晚拥归。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上中缝直行空四字横空八字,上截钩下截四字,从中缝上一字跳归"雪"上半字读起。下截钩上截五字,从中缝下一字跳归"雪"下半字读起五言绝句四首涧雨细如丝,山风透玉肌。迷离帷倚翠,眉画怯春迟。其二涧雨细如酥,山春唤乳乌。模糊梧引碧,襦破拥寒躯。其三雪拥山如脂,涧莺啭软枝。迷离曙陂上,卮泛欲成诗。其四云拥山如黛,涧泉验剖符。

模糊新炉茗,姑小劝提壶。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从上一字跳归"雪"上半字读出左,从下一字跳归"雪"下半字读出右,从右一字跳归"雪"上半字逆上读,从左一字跳归"雪"下半字顺下读。六言四句

涧雨声寒宿燕,云山意快啼鸠。

鸠雨细鸣深涧,燕山晚拥归云。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从四角斗归中心,又从中心读出上下左右。六言四句:

引雨细鸣深涧,倚山晚拥归云。

新雨声寒宿燕,曙山意快啼鸠。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从"鸠莺乌燕"四字读起,四角勾连回互各赴本位而止。

七言绝句四首:

鸠意快啼春怯迟,模糊山雨细如丝。

涧梧倚翠帷风软,姑小画眉透玉肌。

莺曙上陂啭软枝,雨山如黛晚迷离。

涧深鸣细归云拥,襦破泛卮欲成诗。

乌乳唤春引碧梧,迷离山雨细如酥。

云归拥晚鸣深涧,卮泛破襦拥寒躯。

燕宿寒声劝提壶,雨山如脂晚模糊。

云陂炉茗新泉乳,眉画小姑验剖符。
红炉透炭炙寒风

(2)词长相思词 二图四首长相思山如脂,雨如丝,帷翠倚风透玉肌。迟春怯画眉。雨迷离,山迷离,陂上曙莺啭软枝。诗成欲泛卮。山如黛,雨如酥,梧碧引春唤乳乌。躯寒拥破襦。雨模糊,山模糊,炉茗新泉验剖符。壶提劝小姑。


(2)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又二首:云如脂,雨如丝,肌玉透风倚翠帷。眉画怯春迟。涧迷离,山迷离,枝软啭莺曙上陂。卮泛欲成诗。云如黛,雨如酥,乌乳唤春引碧梧。襦破拥寒躯。涧模糊,山模糊,符剖验泉新茗炉。姑小劝提壶。

红炉透炭炙寒风

2、釆桑子图


2、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中缝横直二行空十二字,上下交互四字,右傍从肌枝二字旋绕入心,又从中心颠倒读出。左傍从乌符二字起,读法同。采桑子二阙肌玉透风帷倚翠,晚山如脂,细雨如丝,泛卮眉画怯春迟。枝软啭莺曙陂上,山意迷离,雨声迷离,画眉卮泛欲成诗。乌乳唤春梧引碧,晚山如黛,细雨如酥,小姑襦破拥寒躯。符剖验泉新炉茗,雨声模糊,山意模糊,破襦姑小劝提壶。

红炉透炭炙寒风

3、南乡子图


3、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中缝直行空三字,上一字属下截,从下数上第四字属上截,左右交互十字,右傍从左读起,左傍从右读起。南乡子二阙 拟孙夫人闺情躯寒怯春迟,鸠啼快意倚翠帷。如脂晚山如丝雨,画眉,梧碧引风透玉肌。炉茗拥上陂,山涧曙莺啭软枝。模糊归云迷离雨,泛卮,姑小提壶欲成诗。迟春拥寒躯,燕宿寒声引碧梧。如黛晚山如酥雨,破襦,帷翠倚春唤乳乌。

陂上拥茗炉,山间新泉验剖符。迷离归云模糊雨,小姑,卮泛成诗劝提壶。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4、浣溪沙图图中缝直行空二字,上下交错读,中缝横行左四字属右,右四字属左,下三字及雪下半字属右,俱从下截读起。(1)浣溪沙图1


4、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中缝直行空二字,上下交错读,中缝横行左四字属右,右四字属左,下三字及"雪"下半字属右,俱从下截读起。《浣溪沙》二阙 拟秦少游《春闺》泛卮眉画欲成诗,陂上曙风透玉肌,帷翠倚莺啭软枝。迷离迷离山雨晚,模糊模糊涧云归,燕宿寒声怯春迟。小姑襦破拥寒躯,炉茗新春唤乳乌,梧碧引泉验剖符。云深如脂山如黛,雨细如丝涧如酥,鸠啼快意劝提壶。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空中缝横八字,从中缝直行"晚"字读起。《浣溪沙》二阙晚山如脂雨如丝,涧深帷翠怯春迟,眉画倚风透玉肌。迷离山云迷离雨,拥归陂上欲成诗,卮泛曙莺啭软枝。晚山如黛雨如酥,细鸣梧碧拥寒躯,襦破引春唤乳乌。模糊山云模糊雨,拥归炉茗劝提壶,姑小新泉验剖符。

红炉透炭炙寒风

5、浪淘沙图


5、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两旁交互八字,中缝从下逆上至"细"字属右,从上顺下至"晚"字属左。《浪淘沙》二阙 拟康伯可《春闺》帷翠倚画眉,风透玉肌,襦破躯寒怯春迟。鸠啼快意山雨晚,如脂如丝。陂上曙泛卮,莺啭软枝,姑小壶提欲成诗。云归拥晚山雨细,迷离迷离。梧碧引破襦,春唤乳乌,眉画迟春拥寒躯。涧深鸣细山雨晚,如黛如酥。炉茗新小姑,泉验剖符,卮泛诗成劝提壶。燕宿寒声山雨细,模糊模糊。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6、阮郎归图


6、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中缝直行空四字,横空八字,左右交互十四字,先读下截,右傍从中缝上二字顺下读起,左傍从下逆上读起。《阮郎归》二阙 拟欧阳永《春景》涧深模糊云迷离,曙莺啭软枝。姑小壶提劝成诗,陂上欲泛卮。山如黛,雨如丝,梧碧引翠帷。襦破眉画怯春迟,倚风透玉肌。云归迷离涧模糊,新泉验剖符。卮泛诗成欲提壶,炉茗劝小姑。山如脂,雨如酥,帷翠倚碧梧。眉画襦破拥寒躯,引春唤乳乌。

红炉透炭炙寒风

7、忆王孙图


7、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上右角从中缝直文上下"云归"读起,下右角从中缝横文两头"云归"读起,上下交互七字。左傍同。《忆王孙》四阙 拟秦少游《春景》云归拥晚山迷离,涧深鸣细雨如丝。帷翠倚风透玉肌。欲成诗,卮泛迟春怯画眉。鸠啼快意山如脂,燕宿寒声雨迷离。陂上曙莺啭软枝。怯春迟,眉画诗成欲泛卮。云归拥晚山模糊,涧深鸣细雨如酥。梧碧引春唤乳乌。劝提壶,姑小躯寒拥破襦。

鸠啼快意山如黛,燕宿寒声雨模糊。炉茗新泉验剖符。拥寒躯,襦破壶提劝小姑。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8、巫山一段云图


8、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右傍上下三十二字,从中缝横文两头兜归读起。左傍上下三十二字,从中缝直文上下兜归读起,上下交互八字。《巫山一段云》二阙鸠啼快意山,迷离雨如丝。帷翠倚风透玉肌,眉画怯春迟。燕宿寒声雨,如脂山迷离。陂上曙莺啭软枝,卮泛欲成诗。云归拥晚山,模糊雨如酥。梧碧引春唤乳乌,襦破拥寒躯。涧深鸣细雨,如黛山模糊。炉茗新泉验剖符,姑小劝提壶。

红炉透炭炙寒风

9、画堂春图


9、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中缝直行空二字,横空八字,先读上截,左右交互四字,右角从左角读起,钩左边下角二字。左角读法同。下截从中缝直行上下颠倒读起。《画堂春》二阕 拟徐师行《春怨》梧碧引春倚翠帷,山雨如脂如丝。姑小眉画怯春迟,风透玉肌。细云归拥深涧,山曙莺啭软枝。泛卮陂上欲成诗,迷离迷离。帷翠倚风引碧梧,山雨如黛如酥。卮泛襦破拥寒躯,春唤乳乌。

细云归拥深涧,山新泉验剖符。小姑炉茗劝提壶,模糊模糊。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10、小重山图


10、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从中缝末一字读起,四角回环交错各赴本位而止。《小重山》二阕 拟苏养直《春闺》云深如黛山迷离,破襦拥上陂。小姑卮泛欲成诗,曙莺啭软枝。模糊雨,细如丝,风鸣透玉肌。燕宿寒声倚翠帷,眉画怯春迟。云晚如脂涧模糊,春迟拥茗炉。泛卮姑小劝提壶,新泉验剖符。迷离雨,细如酥,春归唤乳乌。鸠啼快意引碧梧,襦破拥寒躯。

红炉透炭炙寒风

11、鹧鸪天图


11、
红炉透炭炙寒风

读法 从中缝直行晚字逆上读起,四角回环交错各赴本位而止。 《鹧鸪天》二阙 拟秦少游《春闺》晚山如黛雨如丝,陂上模糊欲泛卮。意快诗成帷倚翠,碧梧枝软怯春迟。曙莺啭,春鸠啼,深涧云归拥迷离。小姑襦破眉怯画,拥寒寒躯透玉肌。晚山如脂雨如酥,深涧迷离引碧梧。风透玉肌躯拥寒,春迟眉画怯破襦。寒宿燕,唤乳乌,春深鸣细声模糊。小姑炉茗提壶劝,陂上新泉验剖符。

红炉透炭炙寒风

12、六出瑞花词图 《云鹤仙馆本徐烈妇诗抄》


12、
红炉透炭炙寒风

读法:"雪:"字不拆开,启云,托六出之名葩,意本此。其读法从中一字,向出两旁上下第二字读起。六出瑞花词吟雪泛卮雪风透玉肌,倚翠帷。如脂如丝,画眉怯春迟。临雪扫眉雪莺啭软枝,曙上陂。迷离迷离,泛卮欲成诗。褪雪拥襦雪春唤乳乌,引碧梧。如黛如酥,襦破拥寒躯。沦雪煎茗雪泉验剖符,新茗炉。模糊模糊,小姑劝提壶。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中国女性神奇之吴绛雪神奇又见梅溪雪 是美女,倾国倾城,但美女传中没有她的名字,和那些守在皇帝身边的女人相比,似乎她的地位也太平淡了点儿,平民百姓的身份当然提不起那些文人骚客的兴趣,不值得吟咏。是才女,诗成鬼神惊,但比起李易安、朱淑真来说,她的作品并没有成集成册广为传播,何况,在那样一个时代,文字狱大兴的时期,万马齐喑,所有的作品似乎都成为最不敢触及的危险。

是烈女,但没有像花木兰、穆桂英那样为皇家沙场征程,她不过一介弱女,叱吒不过一声嘤咛,战车驶过,她的躯壳不过成为尘埃一粒,怎能翻起骤烈的风波? 她叫吴绛雪,历史书上你找不到她的名字,文集中她的诗词也少的可怜,正统学历的你或许永远也不会认识她,但她,却不会被历史所湮灭。我佩服她。其实这样的人值得后人所纪念。当然,不仅仅是她的才学。

还是很俗套的开始,还是姐姐那个犹如潘多拉魔盒的笔记本,每次打开,总会有不同的发现: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看出来了么,中国千古回文诗一朵奇芭。正念倒念竟然是一字不差的同一首诗!回文,已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绝,可正回出一模一样的诗篇出来并没有几人能成!何况,在这首回文诗中,正念反复是那样的流畅,那样的意境优美,中华文字的魅力已经被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毫无疑问,这正是出自才女吴绛雪之手。吴绛雪,(1650--1674),女,名宗爱。永康县城后塘弄人。父士骐,曾任仙居、嘉善、嵊县教谕。绛雪自幼秉承家学,聪颖多能。9岁通音律,闻琵琶曲,即能随声唱和。11岁作七绝《题晴湖春泛图》,情景交融,见者赞赏。12岁时以诗入画,设色精绝,书法不同凡响,名噪一时。绘画擅长花卉、人物,兼善写生,传世画作有《梅鹊图》、《落英》等。且姿容秀丽,有国色之誉。

这是目前我所能得到的吴绛雪神奇一生。"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李延年为我们留下了"倾国倾城"的典故,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不乏倾人倾国的美女,比如,"烽火戏诸侯"故事中的美女褒姒,莞尔一笑,倾国倾城,也终于倾斜了大周数百年的江山;再比如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也充分说明了其倾国倾城的魅力。

但今天,我要说的吴绛雪,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的国色天香,她的一生,也注定倾国倾城般的神奇,但她之所以值得我们去铭记,之所以如此的与众不同,而是她倾国倾城,倾倒了万民之心!这与那些倾国倾城、误国误民的"红颜祸水"当然不是同一种境界。 故事要从康熙时期那场著名的"三藩之乱"说起。 故事的人物不是吴绛雪和康熙,也不是吴三桂,连其他两大藩王也不是。但正是这样没有重大人物参与的故事,今天听起来却依旧让我们感到惊心动魄!

这是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事情了,耿精忠在福建叛乱,派部将徐尚朝进兵浙江,攻陷处州。同年六月,兵至永康。徐尚朝早年曾在处州做官,早就仰慕吴绛雪的才华与美貌,这次正好是一个机会,当他得知吴绛雪的丈夫刚刚去世,正守寡在娘家,便喜出望外,便放出话来,只要献出吴绛雪,就可以免除永康全城免受屠戮!大家知道,这是在清初,扬州十日和嘉兴三屠的悲剧还在震撼着当时江南所有人的心灵,又是屠城,百姓又见屠城,但这种屠城又不是毫无希望可谈,对方竟然是为了一个女子,只要献出这个女子,就可以使全城百姓得以幸免。这时候,徐尚朝、吴绛雪和永康百姓,各位又将如何选择?

其实,到了今天,关于徐尚朝,我知之甚少,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他不愧是一位雄,甚至比历史上最著名的雄曹操还要,曹操80万大军下江南,虽然后人猜度有掠取二乔之心,但并不会向他这样赤裸裸地向世人宣布,我屠(要挟)永康,就是为了吴绛雪一人!如此可见,吴绛雪桃花溪水明于镜,雪片飞来,不管花枝病。雪太无情花短命,

雪花炼出冰花影。雪梦花魂谁唤醒?雪自欺花,花自娟娟静。泪比花红身雪净,美人小字原相称。  该说吴绛雪留给我们的震撼了,这位11岁就能写出:"画桡缥缈欲凌空,两岸桃花映水红。三十里湖晴一色,春来都在晓莺中。"如此诗句的才女,这位写出"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如此冠绝古今回文诗的一代大家,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那样的时代,她选择了这样一种别样的人生!

"未忘人终一死尔!"这就是吴绛雪对待死亡的态度,面对叛军的要挟和全城百姓的哭求,吴绛雪选择了最为体面的方式,她慷慨应诺,然后,又决绝地对叛军作出了一个柔弱女性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为惨烈的抵抗"(绛雪)慨然允诺。尚朝闻讯,下令部属过永康不得杀掠,自己率军进犯金华,派两妪和数名士兵迎绛雪赴金华。行至白窖岭下,绛雪停骑,命取饮水,乘护送者不备,纵马驰向山崖,坠涧身亡。……"

我在收集众多古代才女美女神奇故事时,我往往被她们所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又多姿多彩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她们的才华往往在她们的爱情生活中起到最炫目的点缀。可是,在吴绛雪身上,在我所知寥寥的信息中,没有完美的爱情,也没有了精彩的人生,但她的闪光,却足已让我们去思索很久。1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图 片: 来自网络编辑整理: 文 德

红炉透炭炙寒风
红炉透炭炙寒风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