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春:分众离死亡还有三年 《新周刊》:在外人看来,2008年是分众的分水岭,在其后的金融风暴中,公司股价一度受到重挫,而现在,当年的分众似乎又回来了,你怎样看这三年的经历? 江南春:2008年确实是我们经历危机和考验的一年,我们在局部业务市场遭遇了无法预料的风浪,2008年年底到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导致广告、消费、投资市场激烈震荡。回头去看,分众的主营业务楼宇、卖场、框架、影院广告都是很优质的媒体渠道,市场认可度很高,但我们在2003—2008年高速发展的5年中,内心逐渐膨胀,目标超越了现实的能力。同时投资者预期也很高,也驱使我们在主营业务快速推升的同时不断通过收购兼并扩大版图。 在这些收购之中,有些项目方向是正确的,但进入时机早了,有些项目缺乏长期的核心竞争力,有些项目缺乏有效的整合,所以当市场需求一旦出现问题,这些收购的项目就受到重创,也直接导致了公司股价的重挫。从这场危机中我们认识到,在市场高涨期,如果缺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认知,扩张心太大,超越了自身的现实能力,最终一定会付出代价。 《新周刊》:2009年你重新出任分众CEO后有很大的变化,自己怎么评价? 《新周刊》:2003年,分众刚出现时算是一个新媒体,现在势头正猛的则是微博,它正在瓜分分众兜售的“碎片时间”,你如何判断分众面临的挑战? 因此,我觉得分众面临的真正挑战不在于是微博或“×博”来“瓜分”碎片时间,这些时间就是要被瓜分的,重点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够发现这些碎片时空,并且在这些碎片时空内切实有效地开发、整合成为对消费者和广告主有更大价值的媒体渠道,这才是分众过去和未来生存的根本。 我还想说,一个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一定是常常反省自身、在面对 市场时有强烈危机感的公司,而真正的危机往往在于你对自身认识的错误或不足,在于自身积累不够。(
创业
)这就像一个人谋求生存一样。在今年我们公司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我曾经单独用一页PPT只写了9个字——“分众离死亡还有三年”,我希望分众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居安思危。 《新周刊》:分众正在进行的互动广告屏项目进展如何? 具体来说,新一代分众互动屏主要采用广告屏幕与手机互动的形式。除原有楼宇电视屏外,还有三个小互动屏,每个互动屏旁均设有RFID感应区,消费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得一个免费感应卡,在首次使用时可通过手机实现RFID卡与手机号捆绑,这也是对后续服务的一个准许动作,之后使用,消费者只需要在相应的互动屏的RFID感应口卡,我们的系统就把产品资讯及促销信息等以方式传送到消费者的手机,以便作为打折、样品派送或其他互动的依据。技术原理和在地铁闸机通过感应区卡没有区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