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类似七步诗的诗词
一、七步诗的同类诗
七步诗 五步诗 三步诗七步成诗的故事长期以来在民间广为传颂。曹植乃曹操三子,曹丕之弟。他自小聪颖,出口成章,是“建安七子”中最负盛名的,被后人称为“建安三杰”。及至曹丕为帝,因嫉妒曹植的才华,唯恐他争夺王位,欲借故加害。一日,曹丕召曹植进宫,令其行七步作诗一首,若成则罢,不成则行大法。曹植含泪道:“愿即命题。”曹丕遂以《兄弟》为题,并限定于诗中不得出现此等字眼。曹植听罢,悲愤万分,想到同胞兄弟竟然反目成仇,不禁泪如雨下,满怀怨恨之情,于七步之内吟成一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以豆萁相煎为喻,愤怒地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它又作为说明曹植才思敏捷的佳话,千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五步成诗乃出自唐朝开元年间,其时零陵有个儒士名叫史青,天资茂异,文思如涌,无出其右。他曾上表唐玄宗,鄙夷曹植七步之才,自称五步之内则可成诗。玄宗对此甚觉惊奇,要亲自面试。是日史青异常沉着,跪禀皇上:“请万岁出题。”恰巧此日为除夕,玄宗则以《除夕》为题,令其即刻作诗。谁知皇上话音刚落,史青便脱口而出:“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一诗吟成,果然不出五步。其捷才比于曹植有过之而无不及,唐玄宗听罢龙颜大悦,当即封官赐爵,一时成为美谈。
三步成诗竟然出自七龄稚童之口,令人更觉神奇。北宋名臣寇准,宋真宗时官至宰相,为人正直,功业垂世。他的诗作以绝句著称,“宛转明媚,风神秀逸,无西昆之堆砌,有晚唐的韵味。”张咏称其“寇公奇才”,有《寇忠愍公诗集》传世。寇准自幼天才隽朗,七岁能诗,曾擅一时之誉。一日其父宴客,众宾客趁机欲试其诗才,以《咏华山》为题令其即席赋诗。小寇准不加思索,遂于三步之内,吟成五绝一首:“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众人听罢,连叹奇才。(顽石)
《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五步诗》史青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咏华山》臣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
一、

类似七步诗的诗词
回首白云低。二、与七步诗相似的古诗
和<<江畔独步寻花>>内容同类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和<<石灰吟>>内容同类的: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和<<竹石>>内容同类的: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同类的: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和七步诗内容同类的古诗
和>;内容同类的:>(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和>;内容同类的:>(南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二、

类似七步诗的诗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内容同类的:>(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唐)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和>;内容同类的:>(南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类似七步诗的诗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四、与七步诗差不多的诗是哪首
先曹植七步诗、再史青五步诗、后有寇准三步诗 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原为六句: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称赞道:天下才共有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好狠,天下人刚刚分了一斗) 唐代开元年间的史青上书给唐玄宗,自称曹植七步诗尚为迟涩,他五步之内即可成诗。唐玄宗当即下旨相召,以《除夕》为题,史青未出五步,即吟诗云: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高中改,客颜暗里摧。 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 唐玄宗大赞其才,当即授以左内将军之职。
宋朝宰相寇准,天资聪颖,写诗词有奇才。他在七岁时在众宾客酒筵前,众客以《华山》为题,命他赋诗助酒兴,小寇准刚迈出三步,脱口吟出五言绝句: 只 有 天 在 下, 更 无 山 与 齐, 举 头 红 日 近, 回 首 白 云 低。 寥寥数语道出西岳华山雄伟险峭,众人拍手叫绝。 煮 豆 燃 豆 萁 豆 在 釜 中 泣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急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曹植确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 的。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曹丕得到消息,当然很为 恼火,怎么办呢?曹丕想得一个计,事先带着好酒好菜,跟曹植一起喝酒,灌得曹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 由此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
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
推翻帝 制,建立民主共和,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四、

类似七步诗的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