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离家出门诗词

linping 坐标: 165112 目录:/li/

离家出门 诗词

关于离家求学的古诗词

展开全部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赠汪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赠父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什么古诗是描写励志离家去读书,不成才不回家

展开全部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毛泽东出门求学时在他父亲的帐本上提的诗词。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不成死不还。

埋骨何期,人间到处有青山。

——宋·月性(和尚)·《题壁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

形容离家伤感的诗句有哪些?

1、《离家第二日却寄诸兄弟》年代: 唐 作者: 韩偓睡起褰帘日出时,今辰初恨间容辉。

千行泪激傍人感,一点心随健步归。

却望山川空黯黯,回看僮仆亦依依。

定知兄弟高楼上,遥指征途羡鸟飞。

2、《离家》年代: 唐 作者: 袁不约步步远晨昏,凄心出里门。

见乌唯有泪,看雁更伤魂。

宿酒宁辞醉,回书讳苦言。

野人应怪笑,不解爱田园。

3、《离家后作》年代: 唐 作者: 雍陶世上无媒似我希,一身惟有影相随。

出门便作焚舟计,生不成名死不归。

4、《离家》年代: 作者: 李中送别人归春日斜,独鞭羸马指天涯。

月生江上乡心动,投宿匆忙近酒家。

5、《离家》年代: 宋 作者: 胡仲弓大笑出门去,江湖天地宽。

耐贫为客易,生计靠诗难。

日月双车毂,功名百丈竿。

上林有嘉树,且择一枝安。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出处是哪首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原文: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赏析:李白奉唐玄宗征召进京,此诗是离别儿女时所作,诗中毫不掩饰喜悦之情。

诗人只说“别儿童”,而用“会稽愚妇”之典故,是有所指责。

詹锳《谈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一期)认为此诗是“把刘氏比作‘会稽愚妇’”。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

他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基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

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

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

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

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

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诗人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

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他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

“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

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原文见作品注释):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

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

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

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

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他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他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十分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十分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

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

这首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

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用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有烘托穿插其间。

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

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变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

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关于年少志气高,离家赴前朝 诗词,前两句我忘了,请问高人怎么写

离家出走啊?为什么没有乐趣呢?但愿你的“远离所有家人朋友”是指去维护世界和平,那样我很欣慰。

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回家的过年的心情,用古风诗词表达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岁暮到家》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写的一首诗。

该诗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

诗中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1. 创作背景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此首诗就是描写蒋氏与其母团圆时惊喜中又含伤感的真实场景。

2.赏析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游子吟》,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

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注脚。

三四句说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问候的家信墨痕尚新。

这两句诗极力突出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和思念:细细缝好御寒的冬衣,时时捎去嘘寒问暖的家信。

那一针一线,一字一句中蕴涵了多少慈母的爱心。

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的思念和关怀。

五六句说一见面便心疼儿子的面容清瘦,叫着孩子问起一路上的艰辛。

这里叙写母亲与儿子相见时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看到儿子面容清瘦,母亲心中十分怜惜,连忙把儿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细询问一路上的风尘劳顿,问长问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

一“怜”一“问”,慈爱之心,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写儿子心中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孝敬母亲的责任,不敢向母亲诉说那一路的风尘,这里通过直抒诗人的惭愧心情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情。

在慈爱的母亲面前,诗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从而辜负了母亲的拳拳之心。

因此,不敢诉说自己旅途的艰辛。

除了惭愧之外,此处也含有担心直言远行的劳顿,会使母亲更加心疼的含义,因此“不敢叹风尘”,自然也蕴涵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味。

3.作者简介蒋士铨(1725-1785),清代戏剧家、诗人。

字辛畲、心余、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令属江西)人。

诗与袁枚、赵翼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

诗作比较平直,功力和影响不及袁、赵。

有《忠雅堂集》。

仰天大笑出门去出自李白哪首诗

展开全部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天宝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

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基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

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

显然,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

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

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

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

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

“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

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

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

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

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

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象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

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

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

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

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

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

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

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参考资料:/www.52yuwen.com/Article/Class67/Class66/200409/2155.html

关于思乡的诗词和歌曲

父老乡亲》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胡子里长满故事 憨笑中埋着乡音 一声声喊我乳名 一声声喊我乳名 多少亲昵 多少疼爱 多少开心 啊父老乡亲 啊父老乡亲 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music 我住过不少小山村 到处有我的父老乡亲 小米饭把我养大 风雨中教我做人 临别时送我上路 临别时送我上路 几多叮咛 几多期待 几多情深 啊父老乡亲 啊父老乡亲 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我同甘共苦的父老乡亲 《九月九的酒》 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 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 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 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噢 《好人好梦》 春光中你的笑容暖暖的让我感动 告别那昨日的伤与痛我的心你最懂 尽管这夜色艨胧也知道何去何从 我和你走过雨走过风慢慢地把心靠拢 就让我默默地真心为你一切在无言中 有缘分不用说长相守让感觉与众不同 就算是人间有风情万种我依然情有独钟 亲爱的我永远祝福你好人就有好梦 好人就有好梦 故乡的云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别在四处漂泊 踏着沉重的脚步 归乡路是那么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我已厌倦漂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抹去创痕 我曾经豪情万丈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music...... 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归来吧,归来哟 别在四处漂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抹去创痕 我曾经豪情万丈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思乡爱国诗词名句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

(班彪)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人情重怀土,故乡安可忘.(欧阳修)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李白)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崔涤)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蜡烛有泪还惜别,替人流泪到天明。

(杜牧)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夜亿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送别(隋朝民歌)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感一章(谭嗣同)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著名爱国诗词集粹 姓名: 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陆游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陆游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陆游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