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李清照赠赵明诚的诗词
一、李清照词,送赵明诚的
其实,李清照有好几首词都是写给赵明诚的。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这首是约会结束回到家中的少女情怀。)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是赵明诚去外地做官,留在家中的李清照寄给赵明诚的。)先这两首吧,如果还需要,我在帮你找好吗?这两首是我暂时能回忆起来的,也是比较出名的。
二、李清照感动赵明诚的诗有哪些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诉衷情]
一、

李清照赠赵明诚的诗词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三、李清照写给赵明诚的最好的词是哪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四、李清照感动赵明诚的诗有哪些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五、赵明诚对李清照诗词的影响
李清照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除了得益于她的天赋才气之外,更得益于她与丈夫赵明诚长期异地分居及以后中年丧夫所造成的性压抑之苦。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遭受性压抑,则这些被压抑的性能量就会转而寻求其它突破口以求得发泄。如果这种发泄是积极正面的、富于建设性的、有益于社会发展有助于人类进步的,则是一种升华,反之则是堕落。
如果这个突破口是文学,那么这种发泄就变成了一种审美宣泄。 纵观李清照之词,其最经典之作大部分都出自她与赵明诚欲聚不能、天各一方之时及中年丧夫之后。在第二次政治风波中,赵明诚被诬陷关进牢房,李清照遂也陷入焦虑、寂寞和伤心之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好事近》)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纱》)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李清照赠赵明诚的诗词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 这些充满闺怨的词都直接倾诉了她孤寂郁闷而无奈的心境。 又后来,赵明诚北上做官,重返仕途。而李清照则独自留在青州,二人遥分两地,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场身心的煎熬: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念奴娇》)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这些词充满幽怨和相思之苦,我们可以想见独守闺房中的李清照是忍受着何等的性压抑之苦,而写作成了她唯一有效的排遣之道。
至于再后来,赵明诚的早逝,更让李清照遭受到了最不幸的人生结局——中年丧夫。正所谓“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在这如狼似虎之际,在这性需求最强烈之时——丈夫死了。这教人如何堪受?至此写作更成了她赖以排遣孤寂苦闷的不二,而也就是此时,她的词作的艺术成就也达到了她一生中的顶峰,也是中国历史上闺怨诗词的一个顶峰。凄美至极,哀怨至极,情真意切,入骨三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首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至此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李清照不改嫁还要继续忍受亡夫后的性压抑之苦?宋朝对妇女的贞节要求极为严厉,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说的,反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男人,然后这一代又一代的男人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人,何况李清照出身书香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丈夫赵明诚及其父赵挺之皆在朝中为过官,在这样的地位和家世背景之下,她更不能随便改嫁。 也有读者可能会说那李清照可以通过手来解除性压抑嘛!一方面,女人不似男人,动辄手,其频率远不及男人,更何况是在那样一个封建保守的时代。
另一方面,手也不能代替正常的性释放。因此性压抑依然得不到有效解除。 还有些读者可能会说带给李清照痛苦的主要是爱情上的天各一方和感情上的极度思念,而性压抑只是次要的。而事实上,爱情只不过是的高级热身而已。因此归根结底还是性的问题。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李清照婚后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那么她将很难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也由此可见性压抑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着的重要作用。
六、写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诗
1、《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2、《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白话译文 透过窗子看见小院内的春天的景色即将流逝。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深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倚在绣楼栏杆上寂寞无语地轻轻拨弄着瑶琴。
远处山峰上云雾缭绕看起来黄昏即将来临。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

李清照赠赵明诚的诗词
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让人伤心。3、《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全词译文 漫漫长夜让人提不起一点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欢,只能在梦里梦见京城,还能认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
为了报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儿与月影也是相互相映照。简便的宴席,虽然菜很一般,酒却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让人称心如意。喝醉了将花插在头上,花儿不要笑我,可怜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样快要过去了。
4、《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白话译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白话译文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
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扩展资料:李清照(宋代女词人):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创作风格: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主要作品: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黄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

李清照赠赵明诚的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