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煜诗词全集
诗词 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 李煜画像集(8张) 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 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 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 纱窗醉梦中。 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更漏子 李煜词选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一说温庭筠做)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一说温庭筠做) 长相思 云一緺(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赐宫人庆奴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题金楼子后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句】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静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一桁”句:一说“一任”;“金剑”:一说“金锁”,也有作“金敛”)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
李煜的诗词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无言独上"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受人视的孤苦处境,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一钩新月,几株梧桐.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一首忆旧词。原作有两首,内容相近,这里选第一首。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居汴京时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句意是:一切的悲愤,都来自昨夜梦中之事。这句话总领全词,点明主旨。
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了。廖廖八字将日夜思念、悲愤交加、郁愁难解的心情概括地描述出来。有荡气回肠之至。“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三句均写梦境。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欢乐情景。
“车如流水马如龙”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本该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在唐诗中也有成句:“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尽管前人一再说过,却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一经李煜入词,便成佳句。原因在于:一是出现在梦境中,富于迷离惝之感;二是有上下文烘托,犹绿叶之扶红花。此句虽只七字,却写出了内苑车马喧阗的景象,而词人游兴之浓,亦寓于字里行间。
紧接着再加上一句充满赞叹情味的结尾——花月正春风。这一句写出了游赏时间和观赏对象;同时还象征着李煜生活中最美好,最春风得意的时候。这一句将梦游之乐推向最高潮。而词却就在这高潮中陡然结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更想表达的是今日处境的无限凄凉。梦境越是美好,现实就越是悲惨。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
这首小词, “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
李煜的全部诗词
南唐后主李煜存诗十六首九月十日偶书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秋 莺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病起题山舍壁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挽辞二首其一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其二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悼 诗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咽绝风前思,昏濛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感怀二首其一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其二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梅 花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书灵筵手巾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书琵琶背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病中感怀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病中书事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题金楼子后 梁元帝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诗以慨之。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残 句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见《癸辛杂识》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 ──题《落花》。 《老学庵笔记》注云:作此未久,亡国。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题《咏扇》。 《石林燕语》注云:宋太祖尝因曲宴,使煜诵其得意诗,举此,太祖曰:“好一个翰林学士!”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
──此句以下见《瀛奎律髓注》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 ──此句以下见《翰府名谈》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有注云:煜岁暮乘醉书此于牖,醒而见之,大悔,不久谢世。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 ──见《野客丛谈》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
──见《海录碎事》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此句以下见《孔帖》凝珠满露枝。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忌觞无算酌。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南唐后主李煜词及存疑词等凡五十题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注】此词又传为曹勋作,见《松隐文集》。又《南唐二主词》原注云:“传自曹功显节度家。”又云:“墨迹旧在京师梁门外李王寺。
”疑曹勋尝书此词,后人遂以为勋作也。王国维辑本录入《南唐二主词》。 《全唐诗·附词》作“木兰花”,注:“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芳容’。” 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注】此词一作温庭筠词,见《花间集》。
《尊前集》归入李王。后人遂据以辑入《南唐二主词》中,作李煜词。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注】一作温庭筠词。菩萨蛮·之一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剗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注】《尊前集》作“子夜啼”。《词综》作“子夜”。《本事词》作“子夜歌”。 《词统》调下有题:“幽欢”。《花草粹编》调下有题“与周后妹”。《词的》...
李煜的诗词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无言独上"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受人视的孤苦处境,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一钩新月,几株梧桐.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一首忆旧词。原作有两首,内容相近,这里选第一首。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居汴京时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句意是:一切的悲愤,都来自昨夜梦中之事。这句话总领全词,点明主旨。
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了。廖廖八字将日夜思念、悲愤交加、郁愁难解的心情概括地描述出来。有荡气回肠之至。“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三句均写梦境。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欢乐情景。
“车如流水马如龙”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本该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在唐诗中也有成句:“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尽管前人一再说过,却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一经李煜入词,便成佳句。原因在于:一是出现在梦境中,富于迷离惝之感;二是有上下文烘托,犹绿叶之扶红花。此句虽只七字,却写出了内苑车马喧阗的景象,而词人游兴之浓,亦寓于字里行间。
紧接着再加上一句充满赞叹情味的结尾——花月正春风。这一句写出了游赏时间和观赏对象;同时还象征着李煜生活中最美好,最春风得意的时候。这一句将梦游之乐推向最高潮。而词却就在这高潮中陡然结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更想表达的是今日处境的无限凄凉。梦境越是美好,现实就越是悲惨。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
这首小词, “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
求发李煜诗词全集
一向偎人颤,空照秦淮!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最是仓皇辞庙日。归时休放烛花红,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惊塞雁李煜诗词全集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才发一襟香。香雾薄。凤阁龙楼连霄汉,世上如侬有几人。捣练子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胭脂泪,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回首自纤纤。月寒秋竹冷。樱花落尽阶前月,手提金缕鞋,一竿纶。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春光镇在人空老。凤箫吹断水云闲。琼窗春断双蛾皴。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奴为出来难。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无奈夜长人不寐,回首自纤纤。知我意?销魂独我情何限,晚烟笼细雨,画屏金鹧鸪。画堂南畔见。别巷寂寥人散后。落花狼籍酒阑珊,待踏马蹄清夜月,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雍雍新雁咽寒声。梦回芳草思依依,太匆匆。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啼莺散,断续寒砧断续风?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秋波横欲流,此情须问天,回首边头,欲寄鳞游,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宴罢又成空,夜长人奈何。捣练子令深院静。绣床斜凭娇无那,醅浮盏面清,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一壶酒!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留连光景惜朱颜。
呈郑王十二弟东风吹水日衔山。百尺虾须在玉钩,不放双眉时暂开。往事已成空,朦胧澹月云来去。香作穗,轻颦双黛螺。同醉与闲平;数点雨声风约住,回首恨依依?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一纶茧缕一轻钩,雨相和。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雨云深绣户,重按霓裳歌遍彻.独自莫凭阑。秋风多。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三台令不寐倦长更,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眼色暗相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风切夜窗声,凭谁整翠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庭空客散人归后。高楼谁与上,醉拍阑干情味切。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晚凉天净月华开。紫鞠气,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天远雁声稀,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帘外芭蕉三两窠,教坊犹奏离别歌。一任珠帘闲不卷,今霄好向郎边去?纱窗醉梦中,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新声慢奏移纤玉,披衣出户行!故国梦重归,余花乱。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黄昏独倚阑,玉一梭,起城乌,惆怅暮烟垂,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