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卢纶的诗词是什么

Dayanara 坐标: 165087 目录:/lu/

卢纶的诗词是什么

这首诗词的意思是什么?

塞下曲 【标题】: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

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

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标题】: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影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

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

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

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

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代诗人。

【标题】:塞下曲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

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

当读...

古诗,塞下曲(唐,卢纶)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

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卢纶的诗有哪些?

1、《颜侍御厅丛篁咏送薛存诚》[唐]卢纶玉干百馀茎,生君此堂侧。

拂帘寒雨响,拥砌深溪色。

何事凤凰雏,兹焉理归翼。

2、《雪谤后逢李叔度》[唐]卢纶相逢空握手,往事不堪思。

见少情难尽,愁深语自迟。

草生分路处,雨散出山时。

强得宽离恨,唯当说后期。

3、《途中遇雨马上口号留别张刘二端公》[唐]卢纶阴雷慢转野云长,骏马双嘶爱雨凉。

应念龙钟在泥滓,欲摧肝胆事王章。

4、《送黎燧尉阳翟》[唐]卢纶玉貌承严训,金声称上才。

列筵青草偃,骤马绿杨开。

潘县花添发,梅家鹤暂来。

谁知望恩者,空逐路人回。

5、《送陈明府赴萍县》[唐]卢纶素舸载陶公,南随万里风。

梅花成雪岭,橘树当家僮。

祠掩荒山下,田开野荻中。

岁终书善绩,应与古碑同。

6、《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征君读书》[唐]卢纶临杯忽泫然,非是恶离弦。

尘陌望松雪,我衰君少年。

幽僧曝山果,寒鹿守冰泉。

感物如有待,况依回也贤。

塞下曲古诗卢纶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白话译文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

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是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卢纶的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时。

早年间他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某的管职。

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

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古诗词大全塞下曲卢纶

年代】:唐【作者】:卢纶——《塞下曲六首》【内容】: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卢纶的诗句(五年级上册0

【标题】:塞下曲四首【年代】:唐【作者】:卢纶【体裁】:乐府【内容】:--------------------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赏析】:--------------------【注释】:蝥弧:旗名。

【简析】:《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诗六首,是一个组诗,这里选了四首。

通过写将军从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敌逃、庆功宴舞,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气势雄阔。

塞下曲的三首古诗的解释?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

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

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

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

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

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

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

塞下曲卢纶是什么诗

展开全部 是一首古体诗,属于边塞诗词的范围。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原文:卢纶——《塞下曲六首》【内容】: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

塞下曲古诗卢纶

展开全部 卢纶的《塞下曲》共有四首:塞下曲四首之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四首之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四首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四首之四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唐代诗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末曾应进士举,安史乱起,避难移居江西鄱阳。

代宗大历初,又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

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察御史等职。

大历十一年(776)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德宗建中元年(780)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

贞元时,在河中节度使浑□的军幕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户部郎中。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

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

《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

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塞下曲的全诗是什么卢纶写的!

展开全部 塞下曲六首 作者: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