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
我们找到第我们找到第11篇与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蒙台梭利数学教育 蒙氏数学课程是以蒙特梭利的数学教育思想和基础,运用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蒙特梭利的数学教育理论为基础,是对幼儿早期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蒙氏数学的教学特色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借助实物化教具,把看似高深的数概念简单化 蒙特梭利创造了一套数学教育的好方法,她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实物化",即给幼儿一套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这些物化的教具为儿童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学习数学。例如,金色珠是蒙氏数学的一个教具,是用一个粒珠表示"1",而将十个粒珠串在一起的一根串珠表示"10",用十根串珠平铺成一个正方形的片珠表示"100",用十块串珠垒成立方体块珠表示"1000",非常形象地表示出数字之间的关系。给幼儿一个数如"2352",要他拿出相应的金色珠,他就会拿出2个块珠,3个片珠,5个串珠,2个粒珠。在类似玩玩具的操作中感知数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一个5、6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
因为有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许多人认为蒙氏目标太高,有的甚至是中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了,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学蒙氏数学的幼儿都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些内容,令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
5、


二 注重以10为单位,让幼儿整体认知连续的数 蒙氏数学教育有这样一个特点,无论什么知识,开始都是以10 为单位呈现出来的。一次就呈现给幼儿一组连续数。例如,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不是先让幼儿认识"1"然后到"2"再到"10",而是一次性地将数棒1—10全部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看到的是一组连续数。幼儿在摆弄这些数棒时,从短到长排列就会理解1—10的概念。再如塞根板是孩子理解1—99数的连续性的教具,包括两组,第一组由9张写着"1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第二组有9张分别写着10—9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幼儿通过第一组的操作了解11—1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后,再依次操作第二组了解21—29之间数的排列规律,最后达到了解11—9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来操作教具一百数字板,达到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就不难了。



三 运用"从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式,引入十、百、千位的加法运算 蒙特梭利始终坚持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也按照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都是以具体形象的教具为中介。学习加减法之前,先学习十进制,即首先教个、十、百和千的名称及含义,然后再学习逢九进一的原理,之后才开始学习加法。而此时的加法教学不再是如传统的那样只局限于10以内,而是借助教具一下就可以扩大到9999以内的所有加法了。因为无论加数多大,被加数多大,原理都是一样的。例如,"邮票游戏"这个工作,深绿色的数字卡片上面写着"1"表示个位;蓝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表示十位:红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0"表示百位,浅绿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00"表示千位。幼儿通过教具很直观的就能理数位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已经有数位关系和交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再来用数字邮票做大数目的加法已经不再是难事了。如要计算出"2350 3520=",幼儿在操作教具中轻而易举地完成一点也不令人惊叹了。对于幼儿来说,他感觉到进行1000以内的、100以内的加法原来与进行10以的加法是一回事了。
十、

四 注重排序、分类、对应等概念的学习,注重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蒙特梭利的数学教育是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蒙台梭利强调事前准备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先进行感觉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排序、对应、分类等数前学习。让他们在知道数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数值化的量{即没有单位的大小、宽窄、长度、多少等},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例如:中班有很多教具是用来完成这些目标的,如插座圆柱体、彩色圆柱体都是由四组不同的圆柱体组成,每组圆柱体的大小及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则变化。第一组粗细不变高度递减;第二组高度不变,粗细递减,第三组粗细和高矮同时递减;第四组粗细递减而高度递增。幼儿通过操作教具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与粗细的渐次性识别。幼儿由不断地接触"被具体化的抽象",而了解事物属性的本质,并对迅速辨别同种属性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五 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注重教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数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在目标上强调生活环境与幼儿数学教育能力发展的价值意义。这里的环境包括现实的生活环境、教学中的情景问题以及幼儿的操作材料。
现实的生活环境指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学的总目标和每个教学活动目标都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如让幼儿在做"分蛋糕"的游戏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给几个同学平均分苹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义。

学习蒙氏数学,孩子具有的五大进步!
一.感官认知:通过对孩子感官能力的训练达到知识的增长。 数学实践和体验:对孩子来说,蒙台梭利教具是最好的玩具,它能够调动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去反复摸索和实践,从而使自己头脑中模糊、混乱的概念清晰化、条理化,进而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
二.语言发育:在蒙台梭利数理教育中不仅强调孩子对教具的探索获得经验,也注重简洁、准确的语言把经验概念化,达到学习的最终结果。而且孩子掌握了语言的本质,就更容易学会使用和发展语言。
三.专注力与意志力:课程操作在设计上注重训练孩子手和手指的活动,用来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与耐心。
四.纠错能力:蒙特梭利教育强调"错控",即错误控制。每一个教具都被设计成孩子自己可以修改自己的错误。
五.养成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是儿童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适应环境的工具之一,同时儿童时期是数学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是数学启蒙教育的关键期。如果能够抓住时机,针对孩子不同时期不同的学习需求给予正确、适当的刺激,即必要的教具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孩子的数学能力就会迅速发展,且受益终身。
蒙氏数学教育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循序渐进的学习到了小学教育之前的全部基础数理知识,为以后接受小学教育做充足的准备。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数学学习存在敏感期,3岁~7岁是孩子数学学习的敏感期,如果错失时机,则将来需要几倍的工夫来弥补。蒙氏教育法抓住敏感期,让孩子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获得
十、百、千加减运算能力,初步了解乘除法运算,入学后学习数学如虎添翼。
蒙氏教育法的奥妙: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实物化",用高效的教具操作、验证,产生爆发性的学习成果。

蒙台梭利课程: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
我们找到第我们找到第12篇与蒙台梭利课程: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蒙台梭利课程: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
玛利娅·蒙台梭利

(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敏感期的定义:
敏感期是在特殊的阶段(只存在于0-6岁),对特殊的事物有特殊的敏感性。
六大敏感期
一、语言敏感期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大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却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二、秩序敏感期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大人未能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三、感官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五、动作敏感期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语言敏感期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大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却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二、秩序敏感期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大人未能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三、感官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五、动作敏感期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看到,6岁以下的幼儿有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吸收性心智。
吸收性心智是幼儿独有的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即幼儿会像海绵一样,从环境中吸取信息,而这一学习和贮存大量知识的过程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 但是这种特别的运作模式在0-3岁和3-6岁之间是不同的。0-3岁,是无意识的吸收阶段,孩子不会去判断好坏;3-6岁,是有意识的吸收阶段,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得是什么,是以一种更加直接和有意识的活动和环境互动。而这段时期也是幼儿性格重塑的黄金时期。
蒙台梭利看到,6岁以下的幼儿有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吸收性心智。
吸收性心智是幼儿独有的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即幼儿会像海绵一样,从环境中吸取信息,而这一学习和贮存大量知识的过程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 但是这种特别的运作模式在0-3岁和3-6岁之间是不同的。0-3岁,是无意识的吸收阶段,孩子不会去判断好坏;3-6岁,是有意识的吸收阶段,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得是什么,是以一种更加直接和有意识的活动和环境互动。而这段时期也是幼儿性格重塑的黄金时期。
但当孩子不能和环境互动时,吸收性心智的能量就得不到应用,孩子就不能从环境中的到所需的营养,建构自己精神层面的实体。

蒙台梭利的课程体系:
1.日常生活课程
2.感官课程
3.数学课程4社会课程
5.科学文化课程
6.语言艺术课程
蒙氏课程教具

粉红塔:初步感知三维物体体积的变化,培养专注的观察力。

棕色梯:正确辨别粗细,初步感知二维面积的差异,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几何体阶梯:掌握立体形状,为立体几何的学习做准备。

数字与筹码:认识10以内的奇数、偶数,巩固1-10与相应数量相结合的概念。

插座圆柱体组:培养视觉粗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培养逻辑思考能力,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

数字与筹码:认识10以内的奇数、偶数,巩固1-10与相应数量相结合的概念。

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1、活动的自由
2、选择的自由
3、思想的自由
4、完成工作的自由
5、演讲、说话的自由The children in our schools are free,but that does not mean there is no organization.
1、活动的自由
2、选择的自由
3、思想的自由
4、完成工作的自由
5、演讲、说话的自由The children in our schools are free,but that does not mean there is no organization.

“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习笔记
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中曾描述了她所创办的“儿童之家”的情形,可作为所谓“有准备的环境”的一个范本。她说:“儿童之家”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形式,而是给儿童了活动和发展的一种环境。
1、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中曾描述了她所创办的“儿童之家”的情形,可作为所谓“有准备的环境”的一个范本。她说:“儿童之家”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形式,而是给儿童了活动和发展的一种环境。
1、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2、能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
3、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4、能为幼儿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5、可让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地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6、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 (意)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名言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蒙台梭利名言蒙台梭利名言
1、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一人无意间烙下的。
2、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
3、儿童应该得到成一人的一爱一,而不是成一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一爱一。
4、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5、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6、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

蒙台梭利名言
7、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一精一神。
8、儿童的进步不是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能够自一由地观看他周围的一切。(www.sbkk
8.com)
9、当儿童还没有发展起控制能力的时候,“让儿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与自一由观念相违背的。
10、建立在规则上的自一由,才是真正的自一由!
11、教育体系是以感官基础,以思考为过程,以自一由为目的。
12、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一由。
13、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14、激发生命,让生命自一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最新蒙台梭利名言可以看看这篇名叫蒙台梭利名言语录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蒙台梭利名言

蒙台梭利名言
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 Maria Montessori )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她所创的蒙特梭利教育遍布全球一百一十多个国家。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蒙特梭利的十四条经典名句。
1、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意、蒙台梭
2、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意、蒙台梭利
3、儿童的进步不是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能够自由地观看他周围的一切。——意、蒙台梭利
4、当儿童还没有发展起控制能力的时候,“让儿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与自由观念相违背的。——意、蒙台梭利
5、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意、蒙台梭利
6、教育体系是以感官基础,以思考为过程,以自由为目的。-—意、蒙台梭利
7、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意、蒙台梭利
8、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意、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名言
9、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意、蒙台梭利
10、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 意、蒙台梭利
11、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意、蒙台梭利
12、儿童应该得到大人的爱,而不是大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 意、蒙台梭利
13、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大人无意间烙下的。—— 意、蒙台梭利
14、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意、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