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诗词

xiren 坐标: 13080 目录:/mao/

想知道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诗词

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的小故事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钱塘江大桥开工于1934年。当时,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钱塘江乃著名的险恶之江,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之影响,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约束,若遇台风,江面常逞汹涌翻腾之势。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变迁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

因此,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工程技术界也认为在钱塘江上架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茅以升先生少年立志于桥梁事业,他看到祖国江河上的钢铁大桥均为外国人所建,颇为痛心,决心为中国人争气,架设中国人自己的大桥。于是迎难而上,慨然受命,自任桥工处处长,请在康奈尔大学同学罗英任总工程师,寝馈于斯,志在必得。

建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为了使桥基稳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木桩立于石层之上。茅以升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使原来一昼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建桥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沉箱上再筑桥墩。

第三个困难是架设钢梁。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省工省时,进度大大加快。钱塘江大桥是一座经受了抗日战火洗礼的桥。建桥末期,淞沪抗战正紧,日军飞机常来轰炸。有一次,茅以升正在6号桥墩的沉箱里和工程师及工员商量问题,忽然沉箱里电灯全灭。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钱塘江桥冒着敌人的轰炸,终于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诗词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诗词
扩展资料钱塘江大桥的建设意义和贡献:
1、钱塘江大桥建成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建桥纪念碑的碑文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在敌机轰炸下昼夜赶工,铁路公路相继通车。支援淞沪抗战、抢运撤退物资车辆无数,候渡过江,数以数十万计。
2、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再生于和平建设之世。他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而且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使沪杭与浙赣两条铁路相连接,使钱塘江两岸由天堑变通途。


3、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我国一些重要桥梁工程,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以升

茅以升有关桥梁的名言

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或者:一定要造出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大桥在当时,有的外国工程师妄言:能在钱塘江上造大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血气方刚的茅以升却矢志不渝:一定要造出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大桥。该桥由著名桥梁工程师茅以升设计,并主持施工,首次采用气压法沉箱掘泥打桩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此处不可能建桥的预言。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如今第二座公路、铁路平行的钱塘江大桥建成并通车。成为浙赣、沪杭铁路复线的枢纽。双虹飞彩,宏伟壮观。

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诗词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诗词
主要事件:两次炸桥——为阻拦日军炸毁大桥,国民当局妄图炸毁钱塘江大桥。其他: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塌了。距离它建成通车不过14年。但是与它同处于钱塘江上的钱塘江大桥,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网友发帖问:茅以升修的这座桥,设计寿命50年,已经超期24年,就是不倒,连大修都没修过,这是什么道理?

设计时速20公里,如今跑到百公里钱塘江大桥连接西湖风景区和钱江南岸,是一座双向车道双层钢桥。沿着人行道走一走,就能看出大桥已经上了岁数,桥墩上和护栏底部,弹痕随处可见———它被大规模炸过三次。现在钱塘江大桥日通行汽车超过一万辆,火车超过150辆。“茅以升修桥的时候,是按照20公里的时速设计的,设计荷载铁路面轴重50吨、公路面15吨。当时平均每天仅有150多辆汽车、4.9对火车通行。”研究钱塘江大桥史的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工作人员钟光明说,“70多年过去了,在这座桥上,动车可以跑到时速120公里,汽车也可以跑到时速100公里,40吨、甚至60吨重的汽车也在桥上跑,的确是非常神奇。”

钟光明说,放到今天的标准来看,钱塘江大桥不仅超期服役,而且也超限、超载。“工程班子每次为大桥做完评估,都肃然起敬,当年是真把修桥当成百年基业在做。”“放不对位置就炸不掉的桥”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钱塘江大桥车间30多名养护工负责养护大桥。20年来天天与桥为伴的车间主任何光明说,现在的养护主要是针对铁路的枕木,大桥的结构一直保持得很好,钢梁也是15-20年才做一次重新漆装———也就是涂一层漆。

大桥至今没有进行过技术上的大修,2000年的维修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仅仅是更换了公路桥的桥面板。“我说一件事,你就能知道这座桥有多牢固。这是一座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桥。大桥的5号、6号桥墩在1937年、1944年和1945年被炸过,但至今仍能正常使用。”钟光明说。


4.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诗词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诗词
1937年12月23日,茅以升接到密令,对钱塘江大桥实施爆破,只留下残存的桥墩。抗战胜利后,1948年5月,在茅以升的亲自主持下,钱塘江大桥又成功地被修复,兑现了他“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誓言。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怎么写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这本书。书上有一篇关于茅以升的文章。我知道了茅以升是一个刻苦学习,不怕困难,为祖国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人。他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文中说他在考取清华学堂时,考生多,名额有限,题目难的情况下,他能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这与他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童年时的茅以升就有了美好的理想。我们从小也应该确立美好的理想,也应该向茅以升一样,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奋斗。要想实现理想,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多读书,多摘抄有用的、感兴趣的知识,从生活中学会查找无字字典。

茅以升修建的第一座大桥是钱塘江大桥。在建筑过程中可谓是困难重重啊。茅以升硬是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奋战,钱塘江大桥像一条彩虹横跨江面,茅以升终于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为人民造桥。钱塘江大桥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而且在国家经济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通车65年以来,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的繁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钱塘江大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以茅以升为首的我国桥梁工程师在钱塘江大桥的工程建筑中显示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排除了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爱国精神,永远鼓舞我们为祖国的繁华富强不懈奉献的伟大理想!

茅以升如何修建钱塘江大桥

问:你靠什么建造了被赞为“桥坚强”的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其实,论设计能力、施工技术、材料质量,我们在建钱江大桥时根本无法与今天相提并论,至于投资,钱江大桥耗资160万美元,而钱江三桥投资高达6个亿,两者更没有可比性,但建造质量何以差距如此之大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过去的人实在,按部就班,科学施工,不搞献礼工程,不搞大跃进,不沽名钓誉,不偷工减料,所建工程焉得不牢固?

其次,我所理解的这个“桥坚强”不仅仅是指他的坚固,桥身不倒,首先是桥魂犹在。钱江大桥之所以能在风雨中屹立74年,就因为建桥者们用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无与伦比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大桥奠定了精神基础和灵魂底色,它是我们的心血浇筑而成的。当年,和我一起的建设者们在桥梁上都有全面的研究和过硬的本领,我们克服种种困难,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的创新精神,对建桥的每一道工序,都极尽苛刻,大到钢梁的架设,小到每一颗螺丝钉都有严格的检查程序。刚开工之时,总工程师罗英就对我说:“钱塘江大桥修不好,出了问题,第一个要跳钱塘江的人是你,第二个是我。”我们为钱塘江大桥日夜奔走,“忽而愁闷,忽而开颜,有时寝食皆废。”每一个建造者都无比的敬业和廉洁,哪像如今,钱江三桥建成不久,三桥总指挥、副总指挥因受贿就双双落马了。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诗词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诗词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