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带有山的诗句??
展开全部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
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
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
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
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
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
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
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
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
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也是这样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
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
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
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
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
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
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
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
”(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
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
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
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
王维善于概括地抒...
形容美女在花丛中的诗词
展开全部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历史上山东都出过哪些著名的美女
想到三个 山东著名女子有 孟姜 孟姜 春秋时齐大夫夫杞梁之妻,姜姓。
相传杞梁战死,庄人遣人郊吊,她拒不接受。
庄公于是亲自往吊其家。
相传她哭夫尽哀,十日不绝声,城墙为之崩塌。
后世以讹,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
羊皇后 羊献容:《晋书》载:晋惠帝皇后,泰山南城人。
祖瑾,父玄之,立为皇后。
八王之乱中几经废立。
怀帝即位,尊后为惠帝皇后,居弘训宫。
洛阳败,没于刘曜。
曜僭位,立为皇后。
曜甚爱宠之,生曜二子而死,伪谥献文皇后。
原来,做皇后不仅要美貌,要贤良淑德,要母仪天下,还需要像景泰蓝一样举世无双的忍耐力,和异常坚韧的神经。
熬过去了,也就否极泰来了。
羊献容,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曾同时为两国皇后的女人。
魏晋最重门第,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泰山羊氏、晋陵杜氏、清河崔氏、琅琊诸葛氏、阳夏谢氏……都是门庭显赫,她正好是泰山南城人。
可惜,门第高贵的她好嫁不嫁,嫁给晋惠帝司马衷,就是问“穷人没有饭吃为何不吃肉羹”的白痴。
前皇后贾南风,就是那个丑陋而凶狠的女人,把持了朝政,挑起了八王之乱,最后事败被诛,皇后的位置就空出来了。
羊家上下乱成一团,匆匆将羊献容送入宫中。
入宫的时候,衣服上有火。
因为她的外祖父孙旗与权臣孙秀交情很好,羊献容被立为皇后。
她的家族是得意了,但是她除了发呆,就是睡觉。
羊献容不是贾南风。
贾与那个白痴皇帝一个丑一个傻,一个狠一个呆,倒是两情相悦。
她不变态,当然跟一个傻子没什么共同语言。
此时,宫外正杀得桃红柳绿杏花春雨江南,妾在深宫哪得知。
“八王之乱”起起跌跌,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赵王伦、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长沙王乂、东海王越翻来覆去地把政权像打篮球一样抢来抢去,最后杀了惠帝,奉惠帝之弟炽继位,是为怀帝。
这场祸乱长达十六年,单是灭赵王伦一役,自兵兴六十多日,战斗死者近十万人。
羊家当然也给这几位王爷耍得团团转,变得太快了呀,连判断的时间都没有了呀。
羊家的大员分别被不同的利益集团害死。
在这场毫无廉耻的骨肉相残中,当政诸王的政权走马灯一样地换,羊献容这个皇后竟然被五废五立:永兴元年二月,被废;七月,复后位;八月,被废后;十一月,复后位……这十次废立均在不足两年时间内发生。
一代国母,就这样被几个武夫说立就立,说废就废,甚至一个小小的洛阳县令,也能够废掉她。
最后,太宰颙还矫诏,打算杀掉她,幸好有人为她说话,她才逃过一死。
好死不如赖活。
其实,能人的人生字典里已经把“屈辱”二字给抠掉了,剩下的是小心隐忍,韬光养晦。
韩信、勾践不都这么过来的么。
羊献容也是。
后来,继位的怀帝给了她一个“惠皇后”的尊号,随随便便地把她供在了弘信宫里。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另一枝花是匈奴。
匈奴人刘渊称帝,不断派兵攻晋,洛阳城终于被攻破。
刘渊的儿子刘曜娶了羊献容,迁帝及六玺到平阳。
公元420年,西晋灭亡。
羊献容被立为前赵的皇后。
如果我是无良的电视编剧,大可以把西晋的灭亡当作一个事件,一场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一个刘曜为了抢心上人羊献容而起兵的爱情神奇。
传说中痴心的眼泪会倾城,西晋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国倾覆了。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原谅我抄了张爱玲的桥段,但羊献容嫁给刘曜,其实倒真的有点像恋爱。
刘曜有一次问羊献容:“我比起你的前夫,怎么样?”羊献容干脆利落地说:“你们怎么可以相提并论?你是开国明君,他是亡国的昏君,连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让皇后受到平民的侮辱。
见到你,才知道天下还有男子汉大丈夫。
”这是老实话,情场上,白痴司马衷哪里是相貌堂堂的英雄刘曜的对手? 这位出身经学世家的皇后的话一定会把很多人气得口吐白沫。
羊献容叛夫、叛家、叛国、叛族、违反人伦,可是,要怪,只能怪她的前夫皇帝不争气。
羊皇后五次被废都不死,归顺了前赵反倒越活越滋润,还因为刘曜的宠爱而干预朝政。
一个国家的灭亡成全了她的幸福。
尽管这并非她所愿。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南宋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诗词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书画、金石。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反对以作诗之法作词,严分词与诗的区别,重视词自身的艺术特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见《词论》)。
其词现存七十多首,前期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内容缺乏深意。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都表现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韵调优美,风格热情明快。
后期(南渡后)作品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
描写女性形象的古代诗句
展开全部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都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愿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抺总相宜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 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吾无间然矣。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都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洛神 2.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3.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古代四大美女...
1~6年级的古诗词
展开全部 【小学一年级】上册:1、识字一 《一去二三里》 宋 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1课《画》 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第6课《静夜思》 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1、第4课《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第4课《村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第13课《所见》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第13课《小池》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上册:1、第4课:《赠刘景文》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第4课:《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第25课《回乡偶书》 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第25课《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1、第2课《草》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第2课《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第17课《望庐山瀑布》 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第17课《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上册:1、第9课《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第9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3、第21课《望天门山》 唐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4、第21课《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③奇:奇妙。
④西子:西施。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1、第2课《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①妆:打扮。
②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译文: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2、第2课《春日》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好日子。
②泗水:河流名。
③光景:风光景物。
④等闲:随意。
)译文: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
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3、第29课《乞巧》 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①乞巧:七夕。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4、第29课《嫦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①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
②长河:银河。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每晚孤独【小学四年级】上册:1、第5课《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题:书写,题写。
②西林:西林寺。
③缘:因为。
)译文: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
古代四大美女十二才女十六首如梦令诗词
1.西施沉鱼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2.貂婵闭月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
这时正好王允瞧见。
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3.昭君落雁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
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
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
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4.玉环羞花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
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
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
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
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
这时,被一宫娥看见。
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
“羞花”称号得来。
5.赵飞燕 西施沉鱼 貂婵闭月昭君落雁 玉环羞花, 以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为原型,通过明快、细致的刺绣技艺,着力表现出四大美女的不同特征:西施的秀美与婉约,貂婵的恬静与内强,王昭君的孤寞与冷艳,杨贵妃的华贵与忧怨,无不被渲染的淋漓尽致。
环肥燕瘦-杨玉环应该是和被誉为汉宫飞燕的赵飞燕相题并论,一肥一瘦,相映成趣。
况且二人都是舞蹈家,都被看作是红颜祸水。
6.班昭:汉 班固,班超之妹。
代表作:续写汉书。
7.蔡琰:即蔡文姬,东汉蔡邕之女。
作《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
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
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8.卓文君:汉 司马相如之妻。
代表作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卓文君 与 司马相如 私奔的故事家喻户晓... 9.谢道韫:谢安侄女,“咏絮才”典出于斯人。
代表作:《登山》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成自然。
气象尔何然?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10.女皇武则天大帝 古往今来唯此一女 11.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号称巾帼首相第一人 12.班婕妤:班婕妤是名门之女,少有才学,汉成帝时被立为婕妤,赵飞燕姐妹得宠后,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学,班婕妤恐日久见危,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团扇诗》应是作于长信宫中,这首小诗词彩清新,情致哀怨,而表现的却委婉含蓄,有一种怨而不怒的气度。
《团扇诗》 新裂齐纨素, 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 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 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 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 恩情中道绝。
13.甄宓:甄皇后 曹丕称帝后宠郭皇后,郭后恃宠中伤甄皇后,甄后从此失宠,抛开帝后的身份不谈,从《塘上行》里读到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相思到极致的、一往无悔的深情泣诉,可怜甄后最后等来的只是曹丕的一纸死令。
甚至死后对尸身‘以发覆面、以糠塞口’的侮辱与凌虐 ...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 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 莫若妾自知。
众口烁黄金, 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 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 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 夜夜不能寐。
甄宓 (曹植曾作以喻之...) 14.花蕊夫人:先为孟昶爱妃,后被赵匡胤招入宫中。
代表作:述国亡诗 宋灭后蜀时,只用了一万军队,而后蜀的十四万军人几乎不战而降,花蕊夫人随孟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驿站,感怀国破家亡的哀愁,在馆壁上题了这首《采桑子》,因军骑催促,只得半阕,却一字一泪。
15.侯夫人: 隋炀帝在位期间广造高楼,并网罗天下美女数千名纳于迷楼中幽闭,侯夫人就是这几千名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隋炀帝的宫女之一,侯夫人最后自缢而死,一个美丽的才女,就这样被白白死去了,身后只留下了几首咏物寄意的空灵飘逸的小诗,让后人读来辄用伤怀。
《春日看梅》 砌雪无消日, 卷帘时自颦。
庭梅对我有...
赞美秋色、美女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适合女生4人朗诵的诗词,要有甲乙丙丁的分配
展开全部 甲:夜里的星空有闪烁的星星来点缀已:美丽的蓝天有展翅翱翔的雄鹰丙:浩瀚的大海有那一朵朵美丽的浪花丁:灿烂的阳光下有着欢声笑语的我们甲:早读课上有那朗朗的读书声已:课上有那精彩的发言丙:运动会上由我们那矫健的身姿丁:操场上流淌着我们青春的汗水甲:让我们走出校园已:我们一起走进花的海洋丙:允吸着花的芬芳甲:徜徉于自然,感受自然的杰作已:一起去登山丙:感受山的壮阔甲:一起走进公园已:思索着,漫步着丙:一起去发现美丁:一起去欣赏美甲:走在社会上已:得到的老人旁丙:有我们的身影丁:公交车上甲:有我们让座的身影已:我们丙:一群乐于助人的女孩丁:一群开朗的女孩甲:拿着风筝已:去那宁静而又美丽的大草原丙:去放飞,去实现丁:我们的理想甲:回到家中已:我们是父母离不开的乖女孩丙:回到学校丁:我们是老师离不开小助手甲:学习中已:总有我们互帮互助的身影丙:无论困难或成功丁:我们总是一起分享甲:夜空的星星依然闪烁已:天空中翱翔的雄鹰依然在鸣叫丙:大海依然是惊涛骇浪丁:我们依然是充满阳光甲:我们互帮互助已:我们共同分享喜悦丙:我们共同分担痛苦甲乙丙丁:这就是我们一群充满阳光的女孩 希望大家尊重劳动者的果实,不得恶意篡改,抄袭否则将举报该用户,进行损失赔偿 希望能帮到你们...
形容秋天美女的诗句
展开全部 唐·李白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唐·杜甫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晋·陶渊明: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唐·王勃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阙题二首·山中》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望洞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秋词二首》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唐·岑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宋·辛弃疾: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昭君怨》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宋·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浣溪沙》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秋日》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木兰花》绿荷多少夕阳中。
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虞美人》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满庭芳》【唐】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唐·白居易《司马宅》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浣溪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健)【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八声甘州》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元,清】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
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元·白朴《天净沙·秋》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清·宋碗。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汉代刘彻: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晋代陶潜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元,关汉卿)【历代】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宋玉:悲哉秋兮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九辩》 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辞》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燕歌行》 战地黄花分外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毛泽东)西山红叶好,露重色欲浓。
(陈毅)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描写秋天的诗句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