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描写薄荷的诗句

zhangjin 坐标: 162385 目录:/miao/

1、《题画薄荷扇》(宋)陆游

薄荷花开蝶翅翻,风枝露叶弄秋妍。

自怜不及狸奴点,烂醉篱边不用钱。

2、《赠猫》(宋)陆游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

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3、《得狸奴》(宋)陈郁

穿鱼新聘一衔蝉,人说狸花量直钱。旧日畜来多不捕,于今得此始安眼。

牡丹影晨嬉成画,薄荷香中醉欲颠。却是能知在从息,有声堪恨复堪怜。

4、《失猫》(宋)刘克庄

饲养年深性已驯,攀墙上树可曾嗔。击鲜偶羡邻翁富,食淡因嫌旧主贫。

蛙跳阶庭殊得意,鼠行几案若无人。篱间薄荷堪谋醉,何必区区慕细鳞。

5、《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宋)陆游

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但知空鼠穴,无意为鱼餐。

薄荷时时醉,氍毹夜夜温。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

描写薄荷的语句

薄荷的香味四溢,并能随风传播开来,如若是一大片薄荷其香味更加浓郁,在很远以外都能嗅其香味。

薄荷香能渗透,平常人们都是用剪刀剪下鲜嫩的叶芽儿,我习惯用食指拇指并拢掐叶尖尖,掐过之后,其香味一直缭绕在指尖,久久不散。

放下薄荷后,我经常不停地嗅着双手,因为手指尖上面残留着薄荷淡淡清雅的味道,闻之后非常舒心恬淡。

薄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后经人们不断改良创新,薄荷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有时在心情抑郁的时候,喜欢采摘一片两片薄荷,来细细,慢慢的用心嗅其味,总会觉得压抑,憋闷的心情会得到一定释放,缓解。

薄荷喜温,向阳,湿热环境适宜。

出生于春,胜于夏。

1、薄荷的解释: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多生于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长,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

全株青气芳香。

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2、薄荷的作用: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

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

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

光朋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

清爽可口。

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

描写薄荷的诗句

有哪些关于赠猫的诗句?说明诗意。

《赠猫》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深刻的表达了诗人对猫咪的宠爱之情。

其一: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

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

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其二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 寒无毡坐食无鱼。

其三: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

看君终日常安卧, 何事纷纷去又回? 诗词注释: ①裹盐:古代习俗,主人向邻居或商贩讨要猫仔时,往往要用相对贵重的盐和小鱼来交换,以表示对小生灵的重视。

②狸奴:古人对猫的昵称。

③策勋:指薪资待遇。

用一包盐换来小猫,经常在戏座旁。

总是吃得醉醺醺的薄荷,每天晚上的阶段。

陷阱没有奖励鱼。

当今的名字,称为小老虎。

包盐小狸奴,尽力保护山房成千上万的书。

羞于他的恩薄,但没有鱼,没有觉得可怜。

大鼠不检举,一瓶鱼的食物来。

看看你每天的休息,有什么回报?

关于“桔梗”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桔梗”的诗词有如下:1. 北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邺侯藏书手不触,嗟我嗜书终日读。

短檠照字细如毛,怪底眼花悬两目。

扶衰赖有王母杖,名字于今挂仙录。

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兰伤桂折缘有用,尔独何损丹其族。

赠君慎勿比薏苡,采之终日不盈掬。

外泽中干非尔俦,敛藏更借秋阳曝。

鸡壅桔梗一称帝,堇也虽尊等臣仆。

时复论功不汝遗,异时谨事东篱菊。

2. 北宋.王安石《北窗》病与衰期每强扶,鸡壅桔梗亦时须。

空花根蒂难寻摘,梦境烟尘费扫除。

耆域药囊真妄有,轩辕经匮或元无。

北窗枕上春风暖,漫读毗耶数卷书。

3. 无名氏《满庭芳》甘草人参,天麻芍药,薄荷荆芥川芎。

乳香没药,白芷共甘松。

玉金*芦桔梗,甘菊花、*藁本茯苓。

防风等,细辛分两,各自要均停。

问甚浑身壮热,管甚偏正,夹腊头风。

着将一字*鼻中,当下神功有准。

李贵妃曾坏双睛。

竭的效章宗见喜,加做一提金。

关于医学的诗词有哪些?

1、《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2、《念奴娇》宋·秦观朝来佳气,郁葱葱,报道悬弧良节。

绿水朱华秋色嫩,景比蓬莱更别。

万缕银须,一枝铁杖,信是人中杰。

此翁八十,怪来精彩殊绝。

闻道久种阴功,杏林橘井,此辈都休说。

一点心通南极老,锡与长生仙牒。

乱舞斑衣,齐倾寿酒,满座笙歌咽。

年年今日,华堂醉倒明月3、《满庭芳 ·静夜思》宋·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镂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4、《折杨柳行》三国·曹丕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

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

5、赠医者王建美 现代·初寺山人丽质天成品自奇,一身惯着白云衣。

不知疾难轮回处,多少曾经妙手归。

1、妻子写给李时珍的信:“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

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空结雨中愁。

奈何!奈何!”2、李时珍给妻子的回信:“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

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

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参考资料百度贴吧:http://tieba.baidu.com/p/3469744690

夜书所见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什么的描写而感到什么表达...

《夜书所见》是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词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夜书所见》情境图 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诗词注释: 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蟋蟀。

⑤篱落:篱笆。

诗词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词鉴赏: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

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赏析: 一、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

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

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

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

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二、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四句均是写景。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

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

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

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

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

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

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

“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

“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

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

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

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

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字句斟酌: 江上的秋...

描写女子的诗句?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清平调1——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2——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清平调3——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肤如凝脂,面如白玉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