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描写儿童无忧无虑的诗

leimantang 坐标: 159263 目录:/miao/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采白莲: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池上》)

2、呼牛归: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3、不识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4、解方言:

“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5、摘扁豆:

“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

6、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

7、学人拜新月: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

8、学小姑:

“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幼女词》)

9、骑黄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10、折扬柳: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追答

谢谢

有哪些描写无忧无虑的诗句?

1.只有抱着极端的无忧无虑的态度才能战胜极端的忧虑。

——大仲马《三个火手》2.我有一个梦,我想我飞起时,那天也让开路,我入海时,水也分成两边,众神诸仙,见我也称兄弟,无忧无虑,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到不了之处,再无我做不成之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

——今何在《悟空传》3.变的只是我渐老的心,变的只是以琛越来越坚硬的外壳。

而她好象一点没变。

只在彼端无忧无虑的笑。

——顾漫《何以笙箫默》4.只为排遣寂寞的话 不管对方是谁都可以 但是在这星星快要坠落的夜晚 我却无法欺骗自己 one more time 季节啊 请不要推移 one more time 曾经无忧无虑的岁月——《秒速5厘米》5.我陪你去到天涯海角 ,在没有烦恼的角落里停止寻找 ,在无忧无虑的时光里慢慢变老 ,你可知道我全部的心跳 ,随你跳。

——《夏洛特烦恼》6.要无忧无虑地去抒情,去歌舞狂欢,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我怕人家说我疯.有了你我就敢.只要有你一个,就不孤独!——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7.我会很怀念高中时候的生活,无忧无虑的,(现在)没过去那么简单了。

那时候只有高考那么一件事儿,就以为是天大的。

现在想想要是能一直那样就好了。

——鹿晗8.记忆中的阳光总是明亮耀眼,使人影无处藏身,哪怕是最屈辱最悲伤的日子,湛蓝如洗的天空也不带一丝云彩。

那是属于年少的无忧无虑的时光,但年少时所受的创伤不会消失于无形,它们终将化作尘埃,沉淀在人一生的长路上。

——夏茗悠《尘埃眠于光年》9.我可以斩断我的双手,可是,你要我如何剖出我的心?我这一生,没有多少时候真正快活过,唯独少年时与你相争之际较为无忧无虑,而这些年因为楚玉,我才有些真正像一个人。

——天衣有风《凤囚凰》10.可唯有这个人,唯有这个怀抱,能够让她回到自己娇憨柔软的岁月,纵情地流泪,无所顾忌地撒娇,没有热烈涌动的热点,没有朝朝暮暮的相思,有的,只是如冬日阳光般暖暖又懒懒的信任,仿佛可以闭上眼睛,重新变回那个永远无忧无虑,让他背着四处奔跑的小女孩……——海宴《琅琊榜》

描写儿童无忧无虑的诗

四年级关于儿童生活无忧无虑的诗句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采白莲:“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唐·白居易《池上》)2、呼牛归:“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

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3、不识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唐·李白《古朗月行》)4、解方言:“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

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5、摘扁豆:“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

”(佚名)6、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骆宾王《咏鹅》)7、学人拜新月:“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唐·施肩吾《幼女词》)8、学小姑:“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

”(明·毛铉《幼女词》)9、骑黄牛:“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10、折扬柳:“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

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

”(清·许虬《折扬柳歌》)追答:谢谢

诗句哪些写了牧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

青葱的岁月匆匆流逝,如画过指尖的流水不可挽留.平淡乏味的生活恰似一潭死水,闷得发慌.只因你们的出现,仿佛黑夜里的萤火虫,点点星光点缀,让整个湖面变得生动摇曳……(青春流逝)遮盖了蔚蓝天空的云朵,似是永远.是谁的眼泪让我看到?带着迷茫与疲惫,在青春里奔跑.终有阳光冲破云层的那一刻,那些挫折都将微不足道.当时光流转,回望过去.你会明白,这正是青春给你的独一无二的礼物.(青春的礼物)谁不说咱童年好,无忧无虑没烦恼。

成天跟着阳光跑,快乐游戏随便吵。

想说就说不打草稿,想唱就唱即使走调。

又到儿童节,愿你永葆童心,快乐不老!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我们天真浪漫的笑声中一天天过去,我们从整天过家家的玩童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

如今,打开成长的匣子,看见了童年的欢声笑语,但是,也有挥之不去的烦恼。

求一首描写放牛娃无忧无虑生活的小诗

这个诗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赏析:这两句诗写诗人客舟所见。

儿童夜捉蟋蟀,无忧无虑,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

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

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描写孩子天真可爱的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简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 真情态。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一 作者简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明代著名的艺术家。

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的军事出谋划策。

但由於徐渭嫉恶如仇,鄙视权贵,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到了晚年只能靠变卖书画度日。

他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他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据史料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

他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著、杂剧,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

二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他在鲁山(今山东省潍县境内)因为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因而有了制造风筝的念头,但他制造风筝的过程并不顺利。

他研究试制了三年,终於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后来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

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

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

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

「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

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注释 1. 风鸢:或称「纸鸢」。

鸢:○粤[渊],[jyn1];○汉[yuān];老鹰。

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

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

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

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

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2. 搓:○粤[磋], ;○汉[cuō]。

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3. 絮:柳絮。

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4.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 消得:消耗,耗费。

6. 带将:带...

描写无忧无虑的成语

安枕而卧 放好枕头睡大觉。

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出处:《史记·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高枕安寝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

形容无忧无虑。

平安无事。

同“高枕而卧”。

出处:《汉书·匈奴传下》:“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高枕安卧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

形容无忧无虑。

平安无事。

出处:汉·王充《论衡·顺鼓》:“止久至于太旱,试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犹自雨。

”高枕而卧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

形容无忧无虑。

平安无事。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高枕无忧 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

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鼓腹含哺 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

口含食物,手拍肚子。

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出处:《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含哺鼓腹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

口含食物,手拍肚子。

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出处:《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曲肱而枕 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

枕:枕着。

枕着弯曲的胳膊睡。

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舒眉展眼 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无虑无思 犹言无忧无虑。

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无虑无忧 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同“无忧无虑”。

无忧无虑 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羲皇上人 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的人。

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

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悠闲自在 闲暇舒适,无忧无虑。

出处:清·张贵胜《遗愁集·忠义》卷四:“此之谓从容就义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妇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闲自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