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树木的诗有:
一、 《感遇·江南有丹橘》
【唐】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二、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三、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四、 《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五、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感遇·江南有丹橘》
唐 ·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一、鉴赏
1、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因此诗人以丹橘自喻是有深刻含意的。这是诗人借用橘树来比喻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人格。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橘树的外形,而在着意表现它坚强不屈的精神,达到了形神的有机结合。同时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并非一棵橘树,而是一片橘林。诗人是在描写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群像”。这就使得诗的意境更为深远开阔,形象更为高大生动。
2、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告诉读者橘树的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在这里,诗人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问得自然出奇,答得分外有味,把橘树本身的特性简明地概括出来。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这是借橘树的本性写诗人的心灵之美,既是诗中主人公的自我画像,也是当时千万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写照。从而使诗的主旨又深化了一层。
3、下面六句,是叙事,也是抒情。五、六两句是说:这些甜美的丹橘本可以送到远方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关山重叠,通道受阻。言下之意,他本可以将贤者推荐给朝廷,可惜道路被阻塞。这两句妙喻天成,不露痕迹。诗人借用眼前的景物,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封建社会一个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遭贬的情况下,仍然不甘沉沦,依旧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可贵品质。七、八两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这是诗人根据自身经历所发出的感叹。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诗人大声疾呼:不要只说种桃李,橘树难道不能供人乘凉吗?很清楚,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贤者鸣不平。也就是说,贤者能人,不会不如李林甫之流。这两句是对朝廷听信谗言、邪正不辨、严厉斥责,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由于诗人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因此这两句议论写得十分亲切自然,深刻有力,大大增加了诗的内涵。这里运用暗喻来抨击时弊,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4、从结构上看,这首诗短短五十字,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抒情写意,回环起伏。开头以橘起,最后以橘结,前呼后应,且深化主题。尤其是最后出人意料的设问,震人心弦,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张九龄诗歌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毫无矫揉造作、雕琢晦涩之病。刘熙载在《艺概》中,称张九龄的诗歌“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这一评价是非常恰当的。刘禹锡说九龄“自内职牧始安(今桂林),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户,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就是指这类《感遇诗》。
二、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1][2]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2]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参考资料
百度:www.360doc.cn › mip
树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树字开头的诗句
树连疏苑有莺飞.树杪风多寒更吹.树色参差隐翠微.树已胜巢人未归.树小花狂风易吹.树梢烟澹绿窗开.树色连云万叶开.树树繁花去复开.树里茅檐晓尽开.树接帆樯晚思来.树绕漳河地里来.树递雨声从北来.树锁千门鸟自还.树影便为廊庑屋.
用李、树、芳、好四个字开头的诗句
《辋川集二十首·竹里馆》——唐·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戏题关门》——唐·岑参 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
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
《奉和兵部张侍郎酬郓州马尚书祗召途中…郓州之作》——唐·韩愈 来朝当路日,承诏改辕时。
再领须句国,仍迁少昊司。
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
赖寄新珠玉,长吟慰我思。
《送集文上人游方》——唐·贾岛 来从道陵井,双木溪边会。
分首芳草时,远意青天外。
此游诣几岳,嵩华衡恒泰。
《秋夜思归》——唐·耿湋 来时犹暑服,今已露漫漫。
多雨逢初霁,深秋生夜寒。
投人心似切,为客事皆难。
何处无留滞,谁能暂问看。
《赠海明上人(一作赠朗公)》——唐·耿湋 来自西天竺,持经奉紫微。
年深梵语变,行苦俗流归。
月上安禅久,苔生出院稀。
梁间有驯鸽,不去复何依。
《潼关兰若》——唐·许浑 来往几经过,前轩枕大河。
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
蝶影下红药,鸟声喧绿萝。
故山归未得,徒咏采芝歌。
《江西郑常侍赴镇之日有寄,因酬和》——唐·许浑 来暮亦何愁,金貂在鹢舟。
旆随寒浪动,帆带夕阳收。
布令滕王阁,裁诗郢客楼。
即应归凤沼,中外赞天休。
《登明戍堡》——唐·潘咸 来经古城上,极目思无穷。
寇尽烟萝外,人归蔓草中。
峰峦当阙古,堞垒对云空。
不见昔名将,徒称有战功。
《净业寺与前鄠县李廓少府同宿》——唐·贾岛 来从城上峰,京寺暮相逢。
往往语复默,微微雨洒松。
家贫初罢吏,年长畏闻蛩。
前日犹拘束,披衣起晓钟。
《寄魏少府》——唐·贾岛 来时乖面别,终日使人惭。
易记卷中句,难忘灯下谈。
湿苔粘树瘿,瀑布溅房庵。
音信如相惠,移居古井南。
《饯裴行军赴朝命》——唐·武元衡 来时圣主假光辉,心恃朝恩计日归。
谁料忽成云雨别,独将边泪洒戎衣。
《别李十一五绝》——唐·元稹 来时见我江南岸,今日送君江上头。
别后料添新梦寐,虎惊蛇伏是通州。
《题武关》——唐·李涉 来往悲欢万里心,多从此路计浮沉。
皆缘不得空门要,舜葬苍梧直到今。
《送李山人归山》——唐·陆畅 来从千山万山里,归向千山万山去。
山中白云千万重,却望人间不知处。
《代魏宫私赠》——唐·李商隐 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
知有宓妃无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时。
《宣州送判官》——唐·赵嘏 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
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狂题十八首》——唐·司空图 来时虽恨失青毡,自见芭蕉几十篇。
应是阿刘还宿债,剩拼才思折供钱。
《江行》——唐·吴融 来时风,去时雨,萧萧飒飒春江浦。
欹欹侧侧海门帆,轧轧哑哑洞庭橹。
《和三乡诗》——唐·韦冰 来时欢笑去时哀,家国迢迢向越台。
待写百年幽思尽,故宫流水莫相催。
《题玉壶赠元柳二子》——唐·南溟夫人 来从一叶舟中来,去向百花桥上去。
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时宪宗元和十四年十月)》——唐·韩愈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
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
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
已知奏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苹。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唐·白居易 来书子细说通州,州在山根峡岸头。
四面千重火云合,中心一道瘴江流。
虫蛇白昼拦官道,蚊蚋黄昏扑郡楼。
何罪遣君居此地,天高无处问来由。
《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唐·许浑 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
星河半落岩前寺,云雾初开岭上关。
丹壑树多风浩浩,碧溪苔浅水潺潺。
可知刘阮逢人处,行尽深山又是山。
《无题》——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题报恩寺上方》——唐·方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钓翁》——唐·罗邺(一作郑谷) 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江上逢故人》——唐·韦庄 前年送我曲江西,红杏园中醉似泥。
今日逢君越溪上,杜鹃花发鹧鸪啼。
来时旧里人谁在,别后沧波路几迷。
江畔玉楼多美酒,仲宣怀土莫凄凄。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开头的诗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一卷旌收千骑虏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夜夫妻百夜恩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封朝秦九重天一寸相思一寸灰一树梨花压海棠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年好景君须记一水护田将绿绕一壶浊酒喜相逢二十四桥明月夜二水中分白鹭洲二十年来辨是非二十三年弃置身二八佳人细马驮两个黄鹂鸣翠柳两朝开济老臣心两三点云不成雨两岸猿声啼不住两山排闼送青来三更归梦三更后三山半落青天外三顾频烦天下计三十功名尘与土三春白雪归青冢三千宠爱在一身四千余年古国古四座无言星欲稀四面边声连角起四时可爱唯春日五更鼓角声悲壮五十弦翻塞外声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六燕行连八九六宫粉黛无颜色六朝如梦鸟空啼六朝近日随流水七月七日长生殿七八个星犹在天八千里路云和月八仙不知痴情苦八月秋高风怒号八骏日行三万里八百里分麾下炙九天仙女下凡尘九素烟中寒一色九曲黄河万里沙九万里风鹏正举十年一觉扬州梦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修得同船渡
描写秋天树叶的开头加一句古诗100
秋叶,你衔一抹春的清丽,披半肩夏的温媚,沿着季节的小路,走到秋的怀里。
谁说,岁月无痕?在这“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季节里,到处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萧瑟景象。
此刻,唯有你这片片秋叶,还倔强地站在秋的肩头,执意打捞夏的美丽!“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静候之后,便是一场冽冽风雨的浩劫,你羸弱的身体被秋风撕咬着,然后抛向苍凉的大地。
韦树枧名字开头的诗句
山中问答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亭夏日 年代:【唐】 作者:【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房春事 年代:【唐】 作者:【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有扶苏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山有枢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山有枢,隰有榆。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1]。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
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山中效陶 年代:【唐】 作者:【曹邺】 落第非有罪,兹山聊归止。
山猿隔云住,共饮山中水。
读书时有兴,坐石忘却起。
西山忽然暮,往往遗巾履。
经时一出门,兼候僮仆喜。
常被山翁笑,求名岂如此。
齿发老未衰,何如且求己。
山石 年代:【唐】 作者:【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度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
嗟哉吾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中 年代:【唐】 作者:【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留客 年代:【唐】 作者:【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山歌 年代:【明】 不写新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
这般心事有谁知!山中雪后 年代:【清】 作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山水粉图 年代:【唐】 作者:【陈子昂】 山图之白云兮。
若巫山之高丘。
纷群翠之鸿溶。
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
信夫人之好道。
爱云山以幽求。
山行入泾州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山下宿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
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
山行偶作 年代:【唐】 作者:【马戴】 缘危路忽穷,投宿值樵翁。
鸟下山含暝,蝉鸣露滴空。
石门斜月入,云窦暗泉通。
寂寞生幽思,心疑旧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