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描写五台山的诗词

Penelope 坐标: 162686 目录:/miao/

《五台山》

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五台山和韵》

年代: 宋 作者: 史

群峰历尽到巅峦,极目清凉境界宽。山入雁门真设险,地藏佛国即长安。

雨来绝涧自成响,云渡远溪时作团。花落经台钟梵寂,袈裟香霭翠云蟠。

《送僧游五台山》

年代: 宋 作者: 释简长

五峰横绝汉,寒翠倚苍冥。积雪无烦暑,高杉碍落星。

碛雪檐外见,边角坐中听。师到栖禅夜,龙湫独灌瓶。

描写五台山的诗词

《余师夷诗词 《临江仙·游五台山》》临江仙·游五台山五台山顶积雪白, 山下梨花正开。

朝圣路上香客来: 此处乃净土, 不容有尘埃。

菩提树下有圣徒, 树上祥云徘徊。

莫道人生是苦海: 人人皆有缘, 处处是精彩。

(余师夷2007年)《台山杂咏十六首》元好问(金代)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唯美的五台山好诗好词好句》第一首自长城岭至台怀 【清】 爱新觉罗玄烨山行竟日夕,风景一以殊。

万马鱼贯前,宛若登天衢。

云际冠层峰,雪外辨修途。

蘖卉未甲坼,寒禽互喧呼。

曲涧响环块,空籁鸣笙竽。

纵乏绮丽观,烟萝淡相娱。

流览多所欣,未觉道路纡。

五台遥人抱,郁郁诚灵区。

翠微未及上,身己临清都。

佳气惬遐赏,旷怀抗远图。

陶唐此故土,余泽仍渐濡。

唯美的五台山好诗好词好句唯美的五台山好诗好词好句。

剡玉缅往迹,游河景前模。

载咏蟋蟀吟,遗风今有无?白云白,天蓝蓝,蓝天下有座美丽的山;金箔殿宇绿荫罩,青石台阶牌楼衔;红霞红,月弯弯,弯月下有座美丽的山;松涛刚卷诗情走,蛙鸣悠扬画意狂。

第二首美丽五台山作词:赵永平白云白,天蓝蓝,蓝天下有座美丽的山;∕金箔殿宇绿荫罩,青石台阶牌楼衔;红霞红,月弯弯,弯月下有座美丽的山;∕松涛刚卷诗情走,蛙鸣悠扬画意狂。

五台山,美丽的山,钟磬悠悠香云漫漫。

五台山,美丽的山,四海宾朋留连忘返。

∕白云白,天蓝蓝,蓝天下有座美丽的山;白塔巍巍紫燕绕,五峰锦绣玉带缠;红霞红,月弯弯,弯月下有座美丽的山;∕钟声过后风也善,禅语拂来梦也甜。

"《描写五台山好诗好词好句》第一首五台山·顾炎武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第二首菩萨顶·康熙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

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第三首送牧堂上人游五台·孔尚任层崖翠接蔚蓝天,百丈清风待皎然。

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

经包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

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霄眠。

第四首清凉纪游:入山·雍正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昊穹。

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

盘迥鸟道珠幡里,缭绕炉烟画障中。

石立俨然如接引,疑逢青髻化身童。

第五首清凉山·乾隆雪蹊历历度桥踪,白玉层梯认碧松。

春月景殊秋月景,下方钟和上方钟。

得教触目清裁别,间复翘心□韵重。

只有清凉无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

第六首黛螺顶·乾隆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描写五台山好诗好词好句描写五台山好诗好词好句。

供养五台曼殊象,(门者)黎疑未识真宗。

第七首笑题明月池·乾隆盘转山腰至山寺,苍松怪石清绝伦。

寺额明月池三字,寻胜笑昔题非真。

一泓(木宛)大隐石罅,日间那乃瞻水轮。

设云无乃孤名也,却是刻舟求剑人。

第八首西台文殊钵池挂月峰高水并高,如银池水一泓娇。

文殊洗钵池边坐,玉兔来临作伴邀。

浴钵犹如浴心污,洗心却教月为标。

轻风吹出池中月,潇洒文殊归似飘。

第九首【宋】 苏 轼西登太行山,北望清凉山。

晴空浮五髻,晻霭卿云间。

余光人岩石,神草出茅菅。

何人相指拟,稍稍落人寰。

能令堕指儿,虬 描写五台山好诗好词好句来自

描写五台山的诗词

关于五台山诗词

北望清凉山 【宋】 苏 轼西登太行山,北望清凉山。

晴空浮五髻,晻霭卿云间。

余光人岩石,神草出茅菅。

何人相指拟,稍稍落人寰。

能令堕指儿,虬髯茁冰颜。

祝君如此草,为民已痌瘝。

我亦老且病,眼花腰脚顽。

念当勤致此,莫作河东悭。

(2)回复1楼2012-10-02 07:05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wtspr武林高手9僧伽歌【唐】 李白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

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嗟予落泊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忏尽满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回复2楼2012-10-02 07:05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wtspr武林高手9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唐】 杜 甫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

余业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

离素晚相逢,仓蒙欣有击。

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

应手看捶钩,清心所鸣镝。

精微穿溟滓,飞动催霹雳。

陶谢不枝梧,风骚艺推激。

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君意人莫名,人间夜寥阒。

送僧游五台兼谒李司空 【唐】张 籍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

化楼侵晓出,雪路向春开。

边寺连烽去,胡儿听法来。

定知巡礼后,解夏始应回。

送僧游台【唐】 贯 休羡师游五顶,乞食值年丰。

去去谁为侣,栖栖力已充。

浊河高岸坼,衰草古城空。

必到华严寺,凭师问辩公。

送灵誓上人游五台【唐】 齐 己此去清凉顶,期瞻大圣容。

便应过洛水,即未上嵩峰。

残照催行影,幽林惜驻踪。

想登金阁望,东北极兵烽。

五台山遍览名迹【唐】 李崇文丹丘表西陲,五峰标云际。

广袤数百里,千秋开壮丽。

佛土名清凉,是借菩萨智。

绀殿倚云根,玄池通地肺。

五鸡号台东,扶光彻幽蔽。

仰瞻空鹤天,俯瞩乘狮地。

罡风御羊角,蜉蝣怆人世。

余忝烟客流,晚得观山笥。

璿房幽可栖,珠树森以翳。

淮南环八公,日著采苍桂。

庶几窥鸿宝,终古存灏气。

时翻缘字篇,因订名山契。

五台山赞【唐】 佚 名道场乞请暂时间,至心听赞五台山。

毒龙雨降如火海,文殊镇压不能翻。

大周东北五台山,其山高广与天连。

东台望见琉璃国,西台还见给孤园。

大圣文殊镇五台,尽是龙众尚如来。

狮子一吼三千界,五百毒龙心胆摧。

东台岌岌最清高,四方巡礼莫辞劳。

东望海水如观掌,风波泛滥水滔滔。

滔滔海水无边畔,新罗王子泛舟来。

不辞白骨离乡远,万里持心礼五台。

南台窟里甚可憎,里许多饶罗汉僧。

吉祥神鸟时时现,夜夜飞来点圣灯。

圣灯滔滔向前行,照耀灵山遍地明。

此山多饶灵异鸟,五台十寺乐轰轰。

南台南脚灵境寺,灵境寺里圣金刚。

一万菩萨声赞叹,圣钟不击自然鸣。

大唐五台曲子(调寄【苏幕遮】六首)【唐】 佚 名大圣堂,非凡地。

左右盘龙,唯有台相依。

岭岫嵯峨朝雾已。

花木芳芳,菩萨多灵异。

面慈悲,心欢喜。

西国神僧,远远来瞻礼。

瑞彩时时岩下起。

福祚当今,万古千秋岁。

上东台,过北斗。

望见扶桑,海畔龙神斗。

雨雹相和惊林薮。

雾卷云收,现化百般有。

吉祥鸣,狮子吼。

闻者狐疑,便往罗延走。

才念文殊三两口,游台感兴古风【宋】 李师圣梵书五顶清凉府,冬冰夏雪无炎暑。

我来七月秋正寒,何况萧萧岩谷雨。

偶尔云开煦气生,溶溶满目烟光聚。

真容古基鹫峰寺,高山之麓雄今古。

西方楼观缥缈间,粲然金碧莲华宇。

悬崖峻岭架大木,神物所持凭险阻。

金铛垂空殿檐响,森森铁风相交舞。

忆昔文殊出火宅,金刚宝窟通真土。

牵牛老人饮玉泉,二子一犬随贫女。

变化无方利有情,知是西天七佛祖。

重闻清凉境界真,无穷陈迹书妙语。

我有诚心颇出群,瑞应神奇目亲睹。

须臾光相现咫尺,玉洞金灯明可数。

松彰摇空山谷中,夜寂太阴隐龙虎。

丹楼碧阁香案前,敬畏生心谁敢侮。

从来昏迷如梦回,前三后三慎莫取。

我今不作前后悲,香烟稽首清凉主。

咏五台诗:(张商英) 东台迢迢云水陟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

东北分明观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

圆光化现珠千颗,旭日初升火一团。

风雨每从岩下起,那罗洞里有龙幡。

.南 台披云踏雪上南台,北望清凉眼豁开。

一片烟霞笼紫府,万年松径锁莓苔。

人游灵境涉溪去,我访真容踏顶来。

前后三三知多少,衲僧到此甚徘徊。

西 台宝台高峻近穹苍,狮子遗踪八水旁。

三色云中游上界,九重天外看西方。

三时雨洒龙宫冷,一夜风飘月桂香。

土石尚能消罪障,何劳菩萨放神光.北 台北台高峻碧崔嵬,多少游人到便回。

怕见目前生地狱,愁闻耳畔发风雷。

七星每夜沾峰顶,六出常年积涧杯。

若遇黑龙奋霹雳,人间妄念自然灰。

中 台中台岌岌最堪观,四面林峰拥翠峦。

万壑松声心地响,数条山色骨毛寒。

重重燕水东南阔,漠漠黄沙西北宽。

总信文殊归向者,大家高步白云端。

总 咏五顶嵯峨接太虚,就中偏称我师居。

毒龙池畔云生橾,猛虎岩前客过疏.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遍地锦铺舒。

展开坐具长三尺,已占山河五百余。

台山杂咏wtspr武林高手9【金)】 元好问登临夙有故乡缘,试手清凉第一篇。

知被钱郎笑寒乞,不将绵绣裹山川。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叫号...

描写“朝圣五台山”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1、《五台山》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2、《五台山和韵》年代: 宋 作者: 史群峰历尽到巅峦,极目清凉境界宽。

山入雁门真设险,地藏佛国即长安。

雨来绝涧自成响,云渡远溪时作团。

花落经台钟梵寂,袈裟香霭翠云蟠。

3、《送僧游五台山》年代: 宋 作者: 释简长五峰横绝汉,寒翠倚苍冥。

积雪无烦暑,高杉碍落星。

碛雪檐外见,边角坐中听。

师到栖禅夜,龙湫独灌瓶。

4、《游五台》陆深五云常覆五台端,天近清都特地寒。

涧道千年冰未化,林梢一夜雨初干。

黄河紫塞依依见,碧殿朱楼面面看。

万壑千岩清未了,更从高处望长安。

5、《五台山》顾炎武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6、《菩萨顶》康熙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

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7、《送牧堂上人游五台》孔尚任层崖翠接蔚蓝天,百丈清风待皎然。

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

经包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

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霄眠。

8、《清凉纪游:入山》雍正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昊穹。

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

盘迥鸟道珠幡里,缭绕炉烟画障中。

石立俨然如接引,疑逢青髻化身童。

9、《清凉山》乾隆雪蹊历历度桥踪,白玉层梯认碧松。

春月景殊秋月景,下方钟和上方钟。

得教触目清裁别,间复翘心□韵重。

只有清凉无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

10、《七绝·南五台山一景》山形峻峭峰峦险,碧水涓流醉锦霞。

长啸鸟惊岩虎卧,灵英台上望春花。

11、《七绝·游五台山文》清凉山上峰连天,园通寺内觅佛缘。

忽闻声声木鱼响, 疑是众佛到身边。

12、《七律·登五台山》山左闲人青烟碧树紫云开,安步当车上五台。

福地餐风清肺腑,洞天饮露洗尘埃。

无边妙义谁先得,有限玄机我独猜。

络绎如云朝拜者,半求福祉半求财。

13、《五台山遇雪》紫筠平明客下五台山,雪积林梢玉作簪。

不恨夜来汾酒浅, 目迷光景误询禅。

14、《七绝·登五台山》文会春万壑松涛涌五台,凌霄楼起白云来。

几声鸟语天然趣,山近晴看一镜开。

夕阳返照影流东,点点寒鸦过远峰。

渔叟罢竿收钓饵,牧童吹笛弄秋风。

日光隐隐见苍海,山色青青耸碧空。

万壑千崖增秀丽,往来人在画图中。

15、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孙中山

赞美“五台山”的句子有哪些?

1、《游五台》·陆深五云常覆五台端,天近清都特地寒。

涧道千年冰未化,林梢一夜雨初干。

黄河紫塞依依见,碧殿朱楼面面看。

万壑千岩清未了,更从高处望长安。

2、《五台山》·顾炎武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3、《菩萨顶》·康熙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

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送牧堂上人游五台·孔尚任层崖翠接蔚蓝天,百丈清风待皎然。

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

经包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

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霄眠。

4、《清凉纪游:入山》·雍正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昊穹。

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

盘迥鸟道珠幡里,缭绕炉烟画障中。

石立俨然如接引,疑逢青髻化身童。

5、《清凉山》·乾隆雪蹊历历度桥踪,白玉层梯认碧松。

春月景殊秋月景,下方钟和上方钟。

得教触目清裁别,间复翘心□韵重。

只有清凉无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

6、《黛螺顶》·乾隆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象,(门者)黎疑未识真宗。

7、《笑题明月池》·乾隆盘转山腰至山寺,苍松怪石清绝伦。

寺额明月池三字,寻胜笑昔题非真。

一泓(木宛)大隐石罅,日间那乃瞻水轮。

设云无乃孤名也,却是刻舟求剑人。

8、《僧伽歌》·李白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通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

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嗟予落泊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忏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9、《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杜甫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

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

高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

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

精微穿溟幸,飞动催霹雳。

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摧激。

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门贝)。

送僧游五台兼谒李司空·张籍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

化楼侵晓出,雪路向春开。

边寺连烽去,胡儿听法来。

定知巡礼后,解夏始应回。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最早在于公元前710年,第三代伏藏法王生根活佛亲自赴五台山传播佛教,弘扬佛法。

五台山属于山西黄土高原,地旱树稀,所以有金色世界之称。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61米。

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

历史上多位皇帝前来游玩参拜。

五台山著名的寺庙: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关于描写五台山的作文怎么写?

写游记,必须要有较强的方位感,这样读者才可能从你的文章里了解风景点建筑的布局,景物的位置。

本文就较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写镇海寺,把它的位置、方向及两侧、寺前、寺侧的景物顺次写来,给人清晰的方位感。

写游记,必须要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和思想恰当地表现出来,不能仅以客观地描绘游览对象为满足。

本文在描写南山寺时,通过引用古人诗句表达式了自己对南山寺旷远幽深景象的欣赏之感和赞叹之情,就是一种很巧妙方法。

写游记,必须要择美撷要,如果把游览过程中的所见全部写进文章,岂不成了流水账。

本文作者概写菩萨顶,详写镇海寺和南山寺,而只用一笔带过了镇海寺区的青松林。

这样。

,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显示了作者写游记的基本功。

关于6年级五台山的国庆游记作文

游佛教圣地——五台山 国庆节期间,我跟着爸爸和他的朋友去山西玩儿。

开了一天车,我们终于到达了五台山。

第二天,六点半爸爸就来叫我,我不情不愿的睁开了一只眼。

爸爸说:“今天我们要去五台山拜佛。

”我听了,又睁开了另一只眼睛。

手忙乱脚的穿好衣服,到了大厅,其他人早就在等着了。

吃完早饭,我们出发了。

五台山真不愧是佛教圣地呀!到除出了庙还是庙,就连音乐也是观世音菩萨。

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我们先拜了求智慧的文殊菩萨。

到了大文殊殿,导游说:“过门槛的时候不能踩门槛,必须跨过去,因为问刊登于菩萨的肩膀。

”哇,文殊菩萨的香火真旺啊!可见父母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呀!接着,我们又拜了观音菩萨、灵吉菩萨、财神庙……最后,我们拜了五爷庙。

五爷庙里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传说,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导游还告诉我们:天上的玉皇大帝非常喜爱龙王的第五个儿子,就把它接到了天上。

可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一上天,就把金银珠宝全吞了下去,所以,我们摸五爷的时候,只能摸肚子,不能摸嘴巴。

(摸肚子可以给你财富,摸嘴巴就会夺走你的财富) 拜完庙,我们坐上车,像云冈石窟驶去。

今天真快乐,我还增长了不少知识呢!五台山游记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去五台山游玩刚出发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希望看到古老的殿堂。

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山清水秀,天高云淡,我的心情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兴奋极了。

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车,看到高高的山峰。

五台山文殊的道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因东南西北中五风突出如台状而得名,在三百七十六平方米的景区范围内,有许多名胜古迹,是全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由于天气太热,我们只去了中台,中台最有名的是“菩萨顶”,它建于北孝文帝时期,有“喇嘛宫”之称,又称“大文殊院”。

寺内一座座佛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

佛乐声中,许多人顶礼膜拜跪下许愿。

爬上菩萨顶,极目远眺,山下寺院林立,香烟弥漫,沿着山路蜿蜒爬行的人都变成小蚂蚁。

抬头仰望,白云缭绕,仿佛置身于童话仙境一般。

游记作文400字五台山(6篇)游记作文400字五台山(6篇) 下山的时候,叔叔阿姨们都赞叹不已,我高兴极了。

希望下次还能来!游五台山 今天,爸爸答应带我去爬五台山,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又可以爬山了,为什么叫五台山呢?因为这座山上有五个台,分别是大顶,文舒台,灵应台,舍身台和清凉台。

而且听说在大顶的旁边还有一颗万年树,我爸爸说摸了它会沾上好运的,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亲自去摸一摸那棵会给人们带来好运的神奇的万年树!我们坐了两个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五台山脚下,我抬头望去,哇!又高又大的山啊!站在它脚下,我感觉我和爸爸就像两只小蚂蚁一样渺小,它虽然很高,但是我想我一定会爬到它的头顶上的。

到了山里,我看见树木郁郁苍苍,湖水清澈见底,高峰云遮雾挡,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高峰与山下咫尺为邻。

走在石阶上,我边走边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山顶呢?但我丝毫不敢懈怠,一步接着一步的向前走着。

石阶旁边有一些野花野草,野花五彩缤纷,野草随风摆动,山中到处是蝴蝶,像一个个小花仙一样舞动,抬头望去,我已经看见了万年树,我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台阶,一把抱住了万年树。

然后在山上大喊,我完成了目标,便听见有很多‘我完成了目标’的声音,我知道,这是山里的回音。

今天,我特别高兴,感觉自己太棒了!游五台山 暑假的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太原的五台山玩,为什么被称为五台山呢?听导游姐姐讲,五台山,有五个台顶,分为东南西北中台。

每座台顶都塑有文殊菩萨.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汽车从大同出发,行驶了几个小时才到了五台山脚下,我远远的看见山特别的高,那儿的山很奇怪,南边全是树,而北边只有些花花草草,山上的天气很怪,山下风和日丽,半山却下着大雨,气温也怪,山下热,山上冷。

五台山是佛文化的起源地,山上共有124座大小不同的庙宇,这儿香火不断,因为在这儿许愿者上钩是很灵的,所以来朝拜的观光客很多。

这儿的庙宇都是历史优久,始建于东汉,曾作为乾隆皇帝的行宫,五台山风景秀丽,寺庙外形宏伟,菩萨栩栩如生,别具匠心。

五台山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令我记忆最深的是关于观音庙的传说:传说有一个日本人在五台山请观音菩萨东渡日本,他一路护送观音至福建海边,正欲上船,本来风平浪静的大海突然波涛翻滚,日本人觉得这是观音的意旨,于是对着观音象说:如果你不愿意去日本,我愿在此地为您延修一座观音庙,并终生侍奉您。

这时海面平静了,并且出现了莲花的水纹…… 五台山是祖国的名山,在这儿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五台山一游 今天,我们一行六个大人,三个小孩去了五台山。

刚出发的时候,天下着蒙蒙细雨,渐渐地,雨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山清水秀,天高云淡,我的心情象出笼的鸟儿一样,兴奋极了,望着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峰,我不由得吟起了“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五台山脚下。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水浒传诗词

转 [一]七绝 山岭崎岖水渺茫, 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 月冷风清也断肠。

注:第90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射雁》。

燕青射雁具有不祥的象征意义。

正如宋江伤感的叹怀:“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具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

你却射了那数只,好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宋江有感于心,在马上口占了这首诗,伤怀悲凄,悲天悯人而又富于禅境,刹时间将现实生发的生命领悟进而升华,这首最令我陶醉和伤感。

[二]七绝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第39回:“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敢笑黄巢”之“凌云志”,“不谋反待怎地!”(黄文炳语),宋江心中的黄巢只是一个不懂忠义的莽夫,自认为自己比他还要强,他希望的是打破现有规则,而又绝无与旧制度决裂的勇气。

因此便有了这句狂话:“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他所思考的是“他日身荣”,“再来经过”。

附,黄巢的两首菊花诗 一: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二: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毛泽东《咏蛙》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诗比黄巢、宋江从容很多。

虽然,领袖押错韵了。

咱们老乡很多人不分前后鼻音的。

[三] 《满江红》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注: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群雄“开怀痛饮”之时宋江显然想得远些。

先强调弟兄情分再是为众人的前程的忧虑和思考。

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唐代则正式成为民间节日,活动也丰富到了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内容。

自然,诗人们写诗。

在这时候吟出“降诏”,“招安”自然为英雄们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将时光催人老的恐慌,轻松消解进了佳节带来的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四] 《念奴娇》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注:第72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

宋江等像乡巴佬上东京搞金钱攻势公关。

在李师师坐台的地方,“尽诉胸中郁绪,呈上花魁尊听”以至于李师师向道君皇帝唱这首词时,被皇帝赞道:“不料剧贼之词其工若此!有才若此,为何上山为盗?” ,“借得山东烟水寨”,是义盗的举重若轻;“来买凤城春色”,是富嫖的潇洒随意。

“翠袖”以下是对名妓的吹捧,但也以此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雅嫖。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是字谜,也是借代,“醉乡头白”是范进求官式的急切。

“酒行数巡,宋江口滑,揎拳裸袖,点点指指,把出梁山泊手段来”,寥寥几句,宋江的土气愚忠,柴进的乖巧帮闲,李逵的鲁莽直率,李师师的职业风趣等等都跃然纸上。

[五] 《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 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 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 血染浔阳江口。

注: 第39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宋江杀惜,刺配江州,独登浔阳楼“……不觉沉醉。

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这里。

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

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

与其说此词是宋江反抗佞当权的黑暗社会的宣言,不如说这不过是社会上官府中人常见的反政府情绪的醉态表达。

宋江的“冤仇”并无具体人指,如黄文炳的所问:“这厮报仇兀谁?”它仅仅是怨愤、失落和不安份的交错, “血染”之类的豪言,正是心态不平的一种狂言,不过我们都喜欢这种发泄。

[六] 《解连环》 楚天空阔,雁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草枯沙净,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暮日空濠,晓烟古堑,诉不尽许多哀怨! 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 嘹呖忧愁呜咽,恨江渚难留恋。

请观他春昼归来,画梁双燕。

注:90回。

宋江征辽,大胜而归,五台山参禅之后,“望东京进发”“当晚屯兵双林渡口。

宋江在帐中,因复感叹燕青射雁之事,心中纳闷,叫取过纸笔,作词一首……词中之意,甚是悲哀忧戚之思。

宋江心中郁郁不乐。

” 此词极类张炎的《解连环》: 楚江空晚...

以 五台山记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

书,像诗苑里的一朵奇葩,让身处逆境的我们警悟,奋进;书,宛若那美丽的贝壳,让闲暇之余的我们陶醉于她的光泽与美丽;书,也似那淡蓝的的风铃,让懵懂天真的我们伫首聆听她的低吟浅唱.对于书,我有着莫名的情愫,记得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起,便和书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小时候,总爱让妈妈给我讲那些美好,有趣的童话,缠着妈妈给我讲那些自以为很神秘的故事,然后,沉浸在那梦幻中……在那神秘的城堡中遨游,在童话的国度中,点亮属于我的一束光芒.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看过一本书《童年》,《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而这本书的内容也就是高尔基从三岁至十岁是的生活.高尔基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过了几年母亲也染病身亡,可想而知,高尔基的童年是多么悲惨啊!相比之下,我们又是何等的幸福.高尔基用捡破烂的钱换来了学费,学校里有钱人经常嘲笑他,但他把同学们的嘲笑化为动力,发奋努力,他酷爱读书,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养料,在学习上如虎添翼……书中的主角阿廖沙他的生活,就是高尔基童年生活的真正写照,阿廖沙是在饥饿、寒冷、痛苦中生活,但阿廖沙并没有放弃,因为他还有友谊与梦想,在他心中默默的支持着他.当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三年级后,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这时候母亲逝世,阿廖沙埋葬了母亲,不久便到“人间”谋生了.更大一点我就渐渐古代诗词所吸引.我神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洁,我敬佩“黄沙百兆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悲壮.我同乐天同感叹“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我与子美共期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我会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心酸,会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满怀……书香带我走进文学的殿堂,让我拥有一颗富有奇思妙想的头脑,一双放眼世界的眼睛以及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书如风景,永远浩荡无际,永远无边无垠,只是现在的你是否愿意持一颗求知的心,携一身渴望,走进书香,从阅读身边轻轻走过呢?书,让人陶醉,让人着迷,书中一行一字让人回味无穷.神奇的笔尖好像能撑起整个天空.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书给我们无尽的知识,无穷的力量,我们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生活中没有书,就像植物没有太阳;学习上如果没有书,就像人没有眼睛;社会上如果没有书,就像人类将要止步……我们因书而聪明,世界因书而进步,书是何等的重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在阳光下成长的下一代,我们应多阅读书籍,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生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侣,以书为伴,以书为鉴,让那淡淡的书香伴你我同行,陪伴我们茁壮成长!每当我生活中遇到不快或者压力的时候,有书的陪伴使我不再孤单.书是我的挚友,踏上作者用文字搭成的心桥,渐渐达到心灵的沟通,随之而来的是心情的释然,压力的缓解,是明天的希望.书滋润着我平凡的人生,不管远方是彩霞满天还是阴云密布,我都要坚持——因为书香伴随我前行,我是苍茫的文海中遨游!

关于徐霞客的诗句

1.《游嵩山日记 》 作者:徐弘祖 余髫年幼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

久拟历襄、郧,扪太华,由剑阁连云栈,为峨眉先导;而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犹属有方之游。

第沿江溯流,旷日持久,不若陆行返,为时较速。

乃陆行汝、邓间,路与陕、汴略相当,可以兼尽嵩、华,朝宗太岳。

遂以癸亥仲春朔,决策从嵩岳道始。

2.《游太华山日记 》 作者:徐弘祖 二月晦,入潼关,三十五里,乃税驾停宿,税通“脱”西岳庙。

黄河从朔漠北方沙漠之地南下,至潼关,折而东。

关正当河、山隘口,北瞰河流,南连华岳,惟此一线为东西大道,以百雉长而高大之城墙锁之。

舍此而北,必渡黄河,南必趋武关,而华岳以南,峭壁层崖,无可度者。

未入关,百里外即见太华屼出云表;及入关,反为冈陇所蔽。

行二十里,忽仰见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秀绝,而东西拥攒诸峰,俱片削层悬。

惟北面时有土冈,至此尽脱山骨,竞发为极胜处。

3.《闽游日记前 》 作者:徐弘祖 十二日,二十里,登仙霞岭。

三十五里,登丹枫岭,岭南即福建界。

又七里,西有路越岭而来,乃江西永丰道,去永丰尚八十里。

循溪折而东,八里至梨岭麓,四里登其巅,前六里宿于九牧。

十三日,三十五里,过岭,饭于仙阳。

仙阳岭不甚高,而山鹃丽日,颇可爱。

饭后得舆,三十里抵浦城,日未晡也。

时道路俱传泉、兴海盗为梗,宜由延平上永安。

余亦久蓄玉华之兴,遂觅延平舟。

十四日,舟发四十里,至观前。

舟子省家探望家园早泊,余遂过浮桥,循溪左登金斗山。

石磴修整,乔松艳草,幽袭人裾。

过三亭,入玄帝宫,由殿后登岭。

兀兀中悬,四山环拱,重流带之,风烟欲暝,步步惜别! 4.《游五台山日记 》 作者:徐弘祖 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关。

山自唐县来,至唐河始密,至黄葵渐开,势不甚穹窿矣。

从阜平西南过石梁,西北诸峰复嵱嵷上下众多起。

循溪左北行八里,小溪自西来注,乃舍大溪,溯西溪北转,山峡渐束。

又七里,饭于太子铺。

北行十五里,溪声忽至。

回顾右崖,石壁数十仞,中坳如削瓜直下。

上亦有坳,乃瀑布所从溢者,今天旱无瀑,瀑痕犹在削坳间。

离涧二三尺,泉从坳间细孔泛滥出,下遂成流。

再上,逾鞍子岭。

岭上四眺,北坞颇开,东北、西北,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惟直北一隙少杀收束。

复有远山横其外,即龙泉关也,去此尚四十里。

岭下有水从西南来,初随之北行,已而溪从东峡中去。

复逾一小岭,则大溪从西北来,其势甚壮,亦从东南峡中去,当即与西南之溪合流出阜平北者。

5.《江右游日记一》 作者:徐弘祖 丙子十月十七日 鸡鸣起饭,再鸣而行。

五里,蒋莲铺,月色皎甚。

转而南行,山势复簇,始有村居。

又五里,白石湾,晓日甫升。

又五里,白石铺。

仍转西行,又七里,草萍公馆,昔有驿,今已革革除矣。

又西三里,即南龙北度之脊也。

其脉南自江山县二十七都之小筸岭,西转江西永丰东界,迤逦至此。

南北俱圆峙一峰,而度处伏而不高,亦束而不阔。

脊西即有一涧南流,下流已入鄱阳矣。

洞西累石为门,南北俱属于山,是为东西分界。

又十里为古城铺,转而南行,渐出山矣。

又五里,为金鸡洞岭。

仍转而西,又五里,山塘铺,山遂大豁。

又十里,东津桥,石梁高跨溪上。

一、徐霞客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

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二、《徐霞客游记》主要特点是: (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 (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 (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 (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

关于山的诗句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奇峰出奇云。

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

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

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

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

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

投迹归此地。

《咏江郎山》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 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 撑持天地与人看。

《题天柱峰》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北宋宰相张商英写过若干首吟咏五台山的诗,也在绵山留下三首诗,其中《游绵山》: 夕阳返照影流东,点点寒鸦过远峰。

渔叟罢竿收钓饵,牧童吹笛弄秋风。

日光隐隐见苍海,山色青青耸碧空。

万壑千崖增秀丽,往来人在画图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