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描写“宇宙”的古诗词有哪些?

jiazi 坐标: 162791 目录:/miao/

描写“宇宙”的古诗词:

1. 小孤山

宋代: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2. 自叙

唐代: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3.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宋代:吴潜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4.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唐代:李白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

5. 观猎三首

唐代:刘商

梦非熊虎数年间,驱尽豺狼宇宙闲。 

传道单于闻校猎,相期不敢过阴山。 

日隐寒山猎未归,鸣弦落羽雪霏霏。 

梁园射尽南飞雁,淮楚人惊阳鸟啼。 

松月东轩许独游,深恩未报复淹留。 

梁园日暮从公猎,每过青山不举头。

6. 风入松(西山)

宋代:秦观

崇峦雨过碧瑶光。花木递幽香。青冥杳霭无尘到,比龙宫、分外清凉。霁景一楼苍翠。薰风满壑笙簧。 

不妨终日此徜徉。宇宙总俳场。石边试剑人何在,但荒烟、蔓草迷茫。好酹杯中芳酒,少留树杪斜阳。

7.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唐代:李白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8. 春台引

唐代:陈子昂

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伤远,登高台而写忧。 

迟美人兮不见,恐青岁之遂遒。从毕公以酣饮, 

寄林塘而一留。采芳荪于北渚,忆桂树于南州。 

何云木之美丽,而池馆之崇幽。星台秀士,月旦诸子。 

9.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

唐代:杨炯

甲乙遇灾年,周隋送上弦。妖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 

赤县空无主,苍生欲问天。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 

万物睹真人,千秋逢圣政。祖宗玄泽远,文武休光盛。 

大号域中平,皇威天下惊。参辰昭文物,宇宙浃声名。 

汉后三章令,周王五伐兵。匈奴穷地角,本自远正朔。 

10. 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

唐代:李商隐

昔帝回冲眷,维皇恻上仁。三灵迷赤气,万汇叫苍旻. 

刊木方隆禹,陛陑始创殷。夏台曾圮闭,汜水敢逡巡。 

拯溺休规步,防虞要徙薪。蒸黎今得请,宇宙昨还淳。 

缵祖功宜急,贻孙计甚勤。降灾虽代有,稔恶不无因。

描写“宇宙”的古诗词有哪些?

描写“宇宙”的古诗词:1. 小孤山宋代: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2. 自叙唐代:杜荀鹤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3.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宋代:吴潜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

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

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

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

江之外,淮山暝。

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

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

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4.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唐代:李白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

5. 观猎三首唐代:刘商梦非熊虎数年间,驱尽豺狼宇宙闲。

传道单于闻校猎,相期不敢过阴山。

日隐寒山猎未归,鸣弦落羽雪霏霏。

梁园射尽南飞雁,淮楚人惊阳鸟啼。

松月东轩许独游,深恩未报复淹留。

梁园日暮从公猎,每过青山不举头。

6. 风入松(西山)宋代:秦观崇峦雨过碧瑶光。

花木递幽香。

青冥杳霭无尘到,比龙宫、分外清凉。

霁景一楼苍翠。

薰风满壑笙簧。

不妨终日此徜徉。

宇宙总俳场。

石边试剑人何在,但荒烟、蔓草迷茫。

好酹杯中芳酒,少留树杪斜阳。

7.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唐代:李白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

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8. 春台引唐代:陈子昂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

怀宇宙以伤远,登高台而写忧。

迟美人兮不见,恐青岁之遂遒。

从毕公以酣饮, 寄林塘而一留。

采芳荪于北渚,忆桂树于南州。

何云木之美丽,而池馆之崇幽。

星台秀士,月旦诸子。

9.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唐代:杨炯甲乙遇灾年,周隋送上弦。

妖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

赤县空无主,苍生欲问天。

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

万物睹真人,千秋逢圣政。

祖宗玄泽远,文武休光盛。

大号域中平,皇威天下惊。

参辰昭文物,宇宙浃声名。

汉后三章令,周王五伐兵。

匈奴穷地角,本自远正朔。

10. 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唐代:李商隐昔帝回冲眷,维皇恻上仁。

三灵迷赤气,万汇叫苍旻. 刊木方隆禹,陛陑始创殷。

夏台曾圮闭,汜水敢逡巡。

拯溺休规步,防虞要徙薪。

蒸黎今得请,宇宙昨还淳。

缵祖功宜急,贻孙计甚勤。

降灾虽代有,稔恶不无因。

描写“宇宙”的古诗词有哪些?

描写宇宙的古诗词

描写美丽神秘的太空的古诗句: 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____黄景仁《绮怀》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____李白《夜宿山寺》 4.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____杜牧《秋夕》 6.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____李商隐《嫦娥》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____杜甫《旅夜书怀》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 9.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____赵嘏《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10.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1.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____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12.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1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____王勃《滕王阁序》 14.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____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15.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____欧阳修《秋声赋》 1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____曹操《短歌行》 17.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8.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____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描写大海的古诗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观沧海 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品注释 注释: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 夏门” 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 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 写升仙得道之事。

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 行》。

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诗开头有 “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

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 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 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 害。

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 弟和乌桓。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 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 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 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

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 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 不符,不可置信。

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 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 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

“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 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

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 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 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

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 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 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 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 像绘画的粗线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 么”,是叹美之词。

“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 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 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 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 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 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 悲秋意绪。

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 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 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 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 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 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 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 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 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 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 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 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 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 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 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 了。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 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

描写月亮的诗句,(*^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风飘荷叶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

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

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

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

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

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

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

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

夏月,常常与荷花等物象、与纳凉相联系:“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之一);“绿槐阴转小栏干,八尺龙须玉簟寒。

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

秋月,每每与露、霜等物象共处:“白云映水摇空城,?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月洞怪榈吻?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冬月又总是与梅、雪等物象相互映衬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宋·赵葵:《雪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

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

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

他的另一首《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着墨,描绘...

求一些描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诗词

读《山海经》十三首 陶渊明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二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其三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眨迓迩逡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