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宋代:辛弃疾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2、《鹧鸪天(戏赠黄医)》宋代:赵必
湖海相逢尽赏音。囊中粒剂值千金。单传扁鹊卢医术,不用杨高廓玉针。
三斛火,一壶冰。蓝桥捣熟隔云深。无方可疗相思病,有药难医薄幸心。
3、《医人》唐代:苏拯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自然六合内,少闻贫病人。
4、《赠眼医婆罗门僧》唐代:刘禹锡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5、《自苏州访医回酬卢士关判官见赠》唐代:皎然
寻医初疾理,忽忆故山云。远访桑公子,还依柳使君。
周旋承惠爱,佩服比兰薰。从事因高唱,秋风起处闻。
描写医生的古诗词有哪些?
1、《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宋代:辛弃疾山路风来草木香。
雨余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
多病。
提防风月费遍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
独自。
故应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漫。
谁伴。
只甘松竹共凄凉。
2、《鹧鸪天(戏赠黄医)》宋代:赵必湖海相逢尽赏音。
囊中粒剂值千金。
单传扁鹊卢医术,不用杨高廓玉针。
三斛火,一壶冰。
蓝桥捣熟隔云深。
无方可疗相思病,有药难医薄幸心。
3、《医人》唐代:苏拯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
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自然六合内,少闻贫病人。
4、《赠眼医婆罗门僧》唐代:刘禹锡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
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5、《自苏州访医回酬卢士关判官见赠》唐代:皎然寻医初疾理,忽忆故山云。
远访桑公子,还依柳使君。
周旋承惠爱,佩服比兰薰。
从事因高唱,秋风起处闻。
古诗里面有描写医生行业的诗吗
人赞回春手----医传盖世功 丹心妙手保康健----奇药银针除病魔 辛劳采得山中药----克奋医活世上人 谁曰华佗无再世----我云扁鹊又重生 有缘善写红十字----立德常学白求恩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 采得三山药----炼成九转丸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时春 欲向市中求妙药----须知海内有奇方 无影快刀除隐患----有方奇术解沉疴 神州自有能医手----东亚何曾见病夫 热情迎来蹒跚友----高兴送归健步人
描写白衣天使的古诗
《医人》唐·苏拯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
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自然六合内,少闻贫病人。
《遣怀》唐·齐己 病肠休洗老休医,七十能饶百岁期。
不死任还蓬岛客, 无生自有雪山师。
浮云聚散俱关虑,明月相逢好展眉。
既兆未萌闲酌度,不如中抱是寻思。
《鹧鸪天》宋·赵必 湖海相逢尽赏音。
囊中粒剂值千金。
单传扁鹊卢医术,不用杨高廓玉针。
三斛火,一壶冰。
蓝桥捣熟隔云深。
无方可疗相思病,有药难医薄幸心。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唐·刘禹锡 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
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
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
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赠眼医婆罗门僧》唐·刘禹锡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
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
描述晚霞彩云的古诗词
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
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
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
相望一步地,脉脉万重情。
——(唐)刘禹锡《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1.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2. 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
——(唐)刘禹锡《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3.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4.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昏鸦。
——(元)白朴《送词》5. 斜日消残雨,红霞映晚村。
——(明)卢桂《西石晚霞》6.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
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唐) 欧阳炯《南乡子·岸远沙平》7.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春露□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
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唐)温庭筠《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8. 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绮紫氛氲。
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
为褥欲裁怜叶破,制裘将翦惜花分。
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
——(唐)白居易《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9.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
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华。
——(唐)李峤《晚景怅然简二三子》10. 晚霞红。
看山迷暮霭,烟暗孤松。
动翩翩风袂,轻若惊鸿。
心似鉴,鬓如云,弄清影,月明中。
谩悲凉,岁冉冉,蕣华潜改衰容。
前事销凝久,十年光景匆匆。
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
彩凤远,玉箫寒,夜悄悄,恨无穷。
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
——(宋)孙道绚《醉思仙·晚霞红》
描写孩子天真可爱的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简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 真情态。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一 作者简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明代著名的艺术家。
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的军事出谋划策。
但由於徐渭嫉恶如仇,鄙视权贵,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到了晚年只能靠变卖书画度日。
他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他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据史料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
他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著、杂剧,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
二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他在鲁山(今山东省潍县境内)因为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因而有了制造风筝的念头,但他制造风筝的过程并不顺利。
他研究试制了三年,终於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后来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
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
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
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
「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
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注释 1. 风鸢:或称「纸鸢」。
鸢:○粤[渊],[jyn1];○汉[yuān];老鹰。
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
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
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
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
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2. 搓:○粤[磋], ;○汉[cuō]。
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3. 絮:柳絮。
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4.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 消得:消耗,耗费。
6. 带将:...
形容“大家族”的古诗词有哪些?
形容“大家族”的古诗词:1. 《宋中送族侄式颜》唐代:高适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2. 《麟之趾》先秦:佚名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3. 《汾沮洳》先秦:佚名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彼其之子,美无度。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荬。
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4. 《小雅·黄鸟》先秦:佚名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
此邦之人,不我肯谷。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
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
此邦之人,不可与处。
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5. 《晋献文子成室》先秦:佚名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
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求描写壮美山河的古诗词!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杜甫《旅夜抒怀》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8、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
——俗语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10、桂林山水甲天下。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1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1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1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望天门山》1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20、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21、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2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2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2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将进酒》
描写大海古诗词
有以下古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鹊楼》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钱起《送僧归日本》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李梦阳《泰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古》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白居易《题海图屏风》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韩愈《精卫填海》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灵隐寺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
——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
——陈子澜《恩波桥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梁启超《太平洋遇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
柳永《煮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