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589429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416219.html?si=1
1、春节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争插新桃换旧符
总把)
2、中秋
《月下独酌 》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重阳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清明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贵州卫视中国古诗词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播出,让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进入一个新的讨论热潮,看节目的人群大体都经历了以下一种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 当第一个选手,7岁小女孩李尚荣笑嘻嘻的一上台,大家都感觉这么小年纪的孩子,能来参加诗词大会,肯定超牛啊,一定是要把大人都虐翻啊。
结果,第一道题目一出现,就让观众惊了,“什么?花落知多少?小学生都会啊!这都拿出来考人?”然而,万万想不到的是,选手背后的百人选手团,竟然,竟然还有人答错!于是百度贴吧开始沸腾:“水平也太低了吧,蜡炬成灰泪始干上一句?感觉在搞笑。
” 于是,观众们开始期待后面更烧脑的题目。
可看了一半了,题目大多都是“对影成三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水平,于是很多人纷纷表示,出题难度太低,不过瘾,但也有观众开始觉得“目前看的大部分还能回答,这感觉挺爽。
” 随着节目一期一期播出,很多观众发现,虽然感觉很简单的诗词,可在嘴边却一下子想不起来,网络上开始出现集体感叹:此生最有文化的时候,果然还是在高三那年啊! 随着节目中特约嘉宾深入浅出的评论出现,观众开始泪奔:“这种节目让我觉得自己很没文化。
”还有观众还特意在朋友圈进行了“安利”:“和《中国成语大会》一样好看!希望这样原创的文化节目越来越多。
” 于是观众们就在这种起初的不屑,和对答如流所带来的暗爽中继续跟进,玩儿着玩儿着渐入佳境。
为了跟上节目的节奏,开始翻出家里积了灰的《唐诗宋词三百首》玩儿命看去了……作为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的文化第四“炸”,《中国诗词大会》成功引爆全民重温古诗词的文化热潮。
耳熟能详中,参透诗词的韵味和玄妙 三期节目下来,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各位特约嘉宾的精彩解读以及台上各角色之间的妙语连珠。
第二期,有一个吉林小伙儿叫王天博,他和女朋友王泽楠通过诗词相识相爱但是暂时分居两地,二人同时来到节目现场,王天博是攻擂选手,而王泽楠是百人团成员,结果题目里恰好有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主持人董卿大呼应景,而就坐在王泽楠旁边的单身男刘一君看情侣间台上台下眉目传情,不仅悲叹:“空余下满腔才情,笑此生孤单”,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教授立马加上一句网络流行语,“这让单身狗怎么活?” 这样让大家欢乐开怀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解释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中,“空忆谢将军”中的“谢将军”是谁?一道题中,郦波教授戏说:“李白是谢家铁杆粉丝,所以晚年住在南京。
杜甫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晚年杜甫草堂靠武侯祠近点,这都是粉丝追偶像的行为。
” 为了引导观众真正感悟到中华诗词的美妙,《中国诗词大会》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和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等担任嘉宾。
节目中,文化嘉宾巧妙地把每道题目引申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深刻解读诗人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生动再现诗词背后的故事,比如,“花落知多少”这句诗再简单不过,蒙曼教授却以此引申说到了中国人的诗教,说这句诗表达出中国古诗哀而不伤的情怀;俄罗斯选手大卫答错的题目“劝君更进一杯酒”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专家解释了“进”和“尽”的区别,一字只差,情感却失之千里;柳宗元的江雪,大家也再熟悉不过,康震教授却说到文学家会把生活中的痛苦变成艺术上极致的美……这些文化解读在增加节目深度的同时,也让观众重新审视这些看似简单的诗句,体会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髓。
全民欢乐读诗,主创团队巧心思 《中国诗词大会》是资深文化节目制作人韩骄子团队继诗歌文化类节目《诗歌之王》之后的又一力作,团队力图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激发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诗词耳熟能详,朗朗上口,区别于以往文化类节目的曲高和寡,这恰恰是韩骄子制作团队的创新和独特设定。
《中国诗词大会》创作组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并重”,虽然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但是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
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中国诗词大会》带领大家重温中小学课本里的经典诗词,让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的文化精髓。
而且,《中国诗词大会》还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形成打破时空边界的线上线下互动,成为一场真正的全民诗词大联欢。
三期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热赞:节目中其中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亦有“雁字回头,月满西楼”的飘逸,感觉年少时对诗词的热爱之情又重新被唤醒!很多网友表示:烧脑的文化节目是虐,但是普及的才更需要啊。
诗词,是融入血液的民族情怀 近年来,在唯收视率的节目导向下,娱乐综艺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
这类节目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也显现出文艺领域的过度娱乐化倾向,引起...
传统书香文化特色文艺节目
河北卫视《中国好诗词》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 简介: 《中华好诗词》是一档由河北电视台发展研究部自主研发的文化类大型季播节目。
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电视包装手法,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打造出一档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优质节目。
《中华好诗词》第三季已于2014年11月28日首播,《好诗词》第二季收官 “国学迷”期待第二季 第三季整体升级。
舞美华丽,守关明星更具特色,题型设置更偏年轻化,大学士更具权威性。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19:30分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节目获得2016年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奖。
...
诗词文化类节目大火:我们为什么要传承诗的精神
诗词文化类节目大火 我们为什么要传承诗的精神?文 | 赵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人研究诗?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
近呢,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侍君上;而且还可以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孔子对伯鱼说:“你研究过《周南》和《召南》了吗?人假若不研究《周南》和《召南》,那会像正面对着墙壁而站着罢了!”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孔子说:“礼啊礼啊,仅仅是指玉帛等礼物而说的吗?乐呀乐呀,仅仅是指钟鼓等乐器而说的吗?” 学习《诗经》就对了啊,我们中国文化具有一种诗性的精神。
你看古代没有《圣经》,但是我们有《诗经》,这种以诗为经的现象,大约为华夏文化所独有,这也与我们的语言有关。
据说老外初学汉语时都非常开心,觉得这种语言太好掌握了,一点儿也不复杂,没有那么多时态,动词也没有复杂的变化,名词更不用区分什么阴性、阳性。
然而一段时间过后,就彻底疯了,怎样才能准确地表达出一个意思呢?几乎没有任何语法规则,怎样说都行,每个词的位置似乎都不固定,仅仅是声调变一下意义就不同了,天哪,怎么会有这么变态的语言!想我大汉语词汇多义模糊,语法灵活随意,语音上还具有音乐性,这些的确都不太利于清晰准确地表意,但却天然地和艺术亲近,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一种诗的态度和感受温柔地对待着这个世界。
孔子为《诗经》总结的这四个作用,对后世诗论影响深远。
中文系的同学都知道,兴、观、群、怨四个字都可以做博士论文了。
可是许多人学诗学得很呆板。
他们很勤奋、很认真,甚至能够背诵整本《诗经》。
你看在一些知识竞赛类的综艺节目上,许多人的记忆力那么好,无论怎样出题,他都能背诵出上下句。
可我常不自觉地想,这样其实是把诗词当作一种智力游戏。
如果忽略,或者全然不理解诗歌中的精神,那意义何在?这样怎么叫学习呢?所以孔子提醒说,难道讲礼乐就只是说钟鼓玉帛这些物质形式吗?当然不是的。
诗当然也不是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未完待续)...
求把诗词改编成歌曲的综艺节目
央视一套推出的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
《经典咏流传》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宝仪、著名音乐人庾澄庆共同组成鉴赏团,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
央视综合频道作为国家电视台旗舰频道,原创了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再造当下流行和未来经典,开启文化节目2.0时代。
《经典咏流传》注重时代化、时尚化、国际化的表达。
节目也将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
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节目还将邀请文化学者和音乐大师坐镇点评,让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和主流价值观在当下产生共鸣、再次流行,启用不同以往节目的全新赛制和融媒体分享通道,真正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用中华文化的经典巅峰来反映文化盛世。
...
震惊,外国人都来参加古诗词节目了,不学点文化都没
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
快餐时代下,饱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
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
古诗词中不仅是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个人修养及文化底蕴的源泉。
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在勉励中小学生时说,“诗歌的好处是不分年龄、职业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下去,就能提升自己。
我希望年轻人不要整天做低头族,不要把读书看做老土的事情。
读诗是有好处的,这种好处不是为了就业,也不是为了拿奖,就是升华自己,增添情趣。
”一直推崇传统文化的学者于丹,曾呼吁年轻人逆流而上去爱中国古诗文,“就是为了写情书,也要读点古诗文吧。
”中国这个创造了世界先进文化的大国,在如今更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自从“一带一路”提出来之后,不仅咱们国人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的传播,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了。
...
最近的诗词节目叫什么名字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
请你谈谈对经典诗词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理解
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评析 郝静静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万家团聚,共享欢乐。
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它不仅创造着“文化过年新方式”,更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远绚烂,凝聚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经典咏流传》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兼顾内容上的意境悠远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学经典唤醒、擦亮,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经典诗词”,彰显时代精神 有五千年厚重积淀的中华经典诗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血脉相连。
同时,它也是电视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成为沁入观众心田的一泓清泉。
然而,如何在继承中发展是时代给每一个媒体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战,也是时代赋予当代人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经典诗词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铿锵,践行着中华儿女对“诗”的理解。
无论是《尚书》中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还是陆贾《新语·慎微》中的“诗在心为志,出口为辞”,抑或是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诗道志,故长于质”,都传递着诗词的精神蕴涵、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
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总是能深切体会其中的壮怀激烈与愁绪万端,鲜明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似水与曾经沧海。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对经典诗词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每一段经历也会深化与升华对经典诗词的体悟。
事实证明,中华经典诗词从未出现真正的断层和停滞,它代代相传、世世传诵,并在世界文化长河中历久弥新而长盛不衰,这是因为它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经典咏流传》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传播着中华优秀经典诗词带来的精神给养以及古代圣贤传达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经典诗词观照现实生活,契合时代精神,深入百姓心里,有机地将古人之思和今人之想融为一体,辩证地传递新的思想和观念。
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多首经典之作“霸屏”微信朋友圈,与此相关的关键词也相继登上热搜榜。
《明日歌》在时间的维度上让我们重新思索着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台湾音乐家胡德夫将《天净沙·秋思》结合古谣创作出《来苏·秋思》,歌声所到之处尽是思乡之情,又寄托着对逝去亲友的无限追思;《将进酒》由四个国家的艺术家同台演绎,结合不同的民族乐器重新演绎着中华经典诗词的韵味与风范;中英文版合体的《登鹳雀楼》将中国诗歌的意境美用英文娓娓道来,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经典咏流传》将经典诗词的精神内涵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既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重新诠释和深度发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古为今用”。
“和诗以歌”,融合流行元素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经典咏流传》独具匠心地将经典诗词配以流行音乐,将传承使命交托于舞台上的经典传唱人,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领略悠远的诗词意境,体味诗词的韵致与光华,并以音乐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层层解剖经典诗词中蕴含着的价值空间和情感世界。
观众徜徉在内涵美和韵律美的双重享受中,生命记忆和当下语境相互碰撞,在集体记忆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经典诗词的历史厚重感和现代旋律的流行时尚感共同缔造了一场文化盛宴。
经典诗词不再是“阳春白雪”,不再“曲高和寡”,它们扎根在人民的生活里,流淌在人民的血液里,并不断汲取生活的智慧、万物的灵性。
因此,这档节目集知识性、娱乐性、观赏性于一体,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经典诗词的润物无声和春风化雨。
平仄对仗结合节奏欢快的音乐旋律,让经典诗词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经典传唱人不仅有艺术名家,也有后起之秀,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的普通人。
当他们站到舞台上,就都成为经典诗词的传播者和守护者,对生活充满期待、对文化怀揣敬畏,展现给观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惊艳的天籁之音。
他们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巧妙地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音符,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
整个节目中,既有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也有节奏欢快的流行说唱;既有荧屏经典的片段回放,也有精心设置的现场演绎;既有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合作,也有戏曲与音乐的结合;既有古典乐器的伴奏,又有西洋乐器的和鸣……它打破了地域与民族的界限,几乎调动了当前音乐创作的所有流行元素。
鉴赏团的四位成员从多个角度对经典传唱人进行专业点评,在历史与现代、过去和当下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使整个节目充满了历史感和人文情愫,展示了节目的文化品位,挖掘了经典诗词背后的感人故事。
同时,节目在融媒体背景下进行着与观众的多样化互动,微信摇一摇使观众不再受限于电视的线性传播规律,随时随地都可以畅...
古诗词含有节目的名句
古诗词含有节目的名句:平生屈盘在空谷,高韵清修疏节目。
宋·王质 与张安国围棋胜者命题负者赋诗作藤枕歌天然合尺度,而自有节目。
明·吴俨 灵寿杖为罗进士父赋每与予言辄终夜,字学稍知其节目。
清·方文 赠汤岩夫昂藏引头角,密密均节目。
宋·释正觉 夏安居日过实上人东轩时新竹浴雨因作句歌之邻翁记畴昔,笑我剜节目。
元末明初·郭钰 和郭恒初观爱柯茎,久坐穷节目。
宋·郭印 再和前韵答隐父二首 其一开卦推盈虚,散帙攻节目。
唐·阎防 百丈溪新理茅茨读书时修握手欢,宕佚稀节目。
明·陈邦彦 寄临川刘钟台先生 其一坚瘦多节目,天材任操倚。
宋·苏轼 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案牍可申生节目①,桃符虽圣欲何为。
唐·韦璜 赠嫂丈夫存节目,爱尔亦昂藏。
明·黄淳耀 龙游驿前大树数十章美而赋之外边虽节目,内里却空虚。
宋·李觏 咏竹耻为葳蕤要节目,预知子不见从容。
宋·孔平仲 寄芸叟年兄(药名)刮削露节目,拂拭生辉光。
唐·白居易 文柏床...
一个讲解赏析古诗词的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光头
王凯:2001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系97级本科班毕业后一直从事配音工作。
2004年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任主持人,其间演播大量小说。
先后任《财富故事会》、《对手》、(原《商道》)、《读报时间》栏目主持人,2013年3月14日,王凯通过新浪微博宣布了从央视辞职的消息。
2013年10月王凯加盟河北卫视诗词文化节目《中华好诗词》。
该节目由王凯担纲主持,赵忠祥和中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杨雨出任“大学士”,喻恩泰、李彬、田源、左岩、诚诚等明星为守关人,其余100位“诗词达人”进行闯关,优胜者可得助学奖金,失败者则掉落“海绵坑”。
此节目已于10月19日起每周六晚22:0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