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于行而讷于言

Kallie 坐标: 101027 目录:/min/

讷于言而敏于行

精选的讷于言而敏于行

2010年09月30日广州日报戚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刘邦很喜欢她生的儿子赵王如意,曾经想废除太子刘盈立如意为太子。孔子很欣赏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的人 孔子说——人的办事能力和语言能力往往是不相称的,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做,会做的人不一定会说,既做得好又说得漂亮的人实不多见。本月16日的《国学》版(见B6)讨论了口才好的人的优缺点,提出对能言善辩之人一定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并列举了历史上一些“以言举人”的经验教训。

现在来谈谈另一种人,这种人办事脚踏实地,行为端正,品德良好。但因口才不好,往往被人忽视。不过,孔子对这种人特别欣赏,称“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为君子、仁者。孔子的观点是:事情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孔子论言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定,工作上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译文]孔子说:“古人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出来。”●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 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译文]司马牛问仁德。孔子说:“仁者,他的言语迟钝。”司马牛说:“言语迟钝,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

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于言而敏于行
周昌口吃性耿直阻止刘邦废太子汉高祖刘邦在用人方面是历史上有名的高手,他既能驾驭萧何、韩信、张良之类的人才打天下,也能起用叔孙通、陆贾之类的人才守天下。在他身边,既有能言善辩的纵横之士,也有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汉初御史大夫周昌,为人口吃,性格耿直,在皇帝面前常常犯颜直谏。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戚姬生赵王如意,刘邦觉得太子仁弱,而赵王如意无论长相和个性都很像自己,产生了废太子立赵王的念头。当他表明自己的态度后,很多大臣提出反对意见,但都不能改变刘邦的想法。周昌认为绝对不能把太子废了,态度十分强硬。刘邦问他为什么不能把太子废了?周昌因为口吃和激动,无法把话说清楚,结结巴巴地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见他这个样子,不禁欣然而笑。

当时吕后在东厢侧耳倾听,散朝后,专门去见周昌,并跪下行大礼表示衷心感谢,吕后说:“微君,太子几废。”后来,经过周昌、叔孙通、张良等人的努力,终于使刘邦打消了废除太子的念头,使汉惠帝刘盈顺利继承了皇位。修身养性篇曹参继萧何任宰相重用讷于文辞长者

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于言而敏于行
曹参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汉朝第一任宰相萧何死后,曹参对手下的人说:“赶快准备行装,我要上任当宰相!”没多久,朝廷使者果然来催曹参赴任。萧何和曹参是同乡,在还没有发迹时,萧曹的关系很好,亲如兄弟,但成为汉朝的将相后,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平时甚少来往。不过萧何并没有因此而排挤曹参,反而在临死前向汉惠帝推荐曹参接替自己为宰相。

曹参上任后,“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汉朝的律令是汉高祖命令萧何主持制定的,曹参深知萧何制定的这些律令已经非常完善,对恢复经济、稳定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容变更,所以在施政方面完全按照萧何制定的政策措施办事。如有人前来讨论政治,曹参“辄饮以醇酒,间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见人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在用人方面,曹参专门选用那些言语不多、性格稳重、有长者风范的人担任丞相府官吏,对那些能言善辩之徒、舞文弄墨之辈加以排斥。曹参任宰相虽然只有短短三年,但成效显著,国家安宁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自古名将重厚少文周勃李靖不善言辞周勃是西汉名将,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绛侯,官至太尉、宰相。史书称周勃“言事曾不能出口”,刘邦称周勃“重厚少文”,并预言他日“安刘氏者必勃也”。后来周勃在铲除吕氏势力中立了头功,应验了刘邦的预言。

吴汉是东汉名将,“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然沉勇有智略。”他追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官至大司马。吴汉对刘秀忠心耿耿,“每从征伐,帝未安,常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吏士。”吴汉在战场上不怕失败,百折不挠,但在朝廷上似乎变成另外一个人,“斤斤谨质,形于体貌”,从不夸耀自己的战功,深受光武帝的器重。

李靖是唐朝名将,他精通兵法,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连唐太宗李世民也经常向他讨教兵法。但李靖并非能言善辩之人,史书称李靖“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似不能言”。梁武帝时的名将冯道根,为人谨厚木讷,在战场上能攻能守,屡立奇功。每场战斗结束后,“诸将争功,道根独默。”但梁武帝并没有因冯道根沉默寡言而忘记他的功劳,提拔他为豫州刺史,对冯道根的为人作风和办事能力,梁武帝非常欣赏,他曾经感叹道:“道根所在,令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精选的空调一个小时多少度电

wokamoda 07-28 18:48 253踩 如果正一匹的,大概是0.8度一小时,开多少小时自个算。

但是,如果房间的保温比较好,达到低温就停机,只有风扇耗电,可以忽略了,所以具体你要算一下制冷时间和待机状态时间,比如运行10分钟,待机5分钟,那么你算三分之二的时间就对了。(变频空调算不了。)另外,刚开始比较费电,下半夜比较省电。空调设置温度越低越费电。


0.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最后,上面的都是废话。你拿手机拍一下晚上的电表和早上的电表减一下,就知道了。记得减掉其他电器的用电。最后后,外界气温对耗电影响极大。 15评论 彭城汉风
07-28 13:23 309踩 谢谢邀请!普通空调开一晚上,用多少电?这个提问太宽泛。空调电多少,是根据空调的功率大小,空调的工作环境和时长。这样吧。我告诉你个固定公式。空调的输入功率:1匹=735W。但由于空调不是连续不断的工作,所以1匹机每小时用电不足735W。由于各品牌的质量不一,最高耗电也不相同。据说有的1匹机耗电每小时950W。

13评论 阿克斯82173941 07-28 16:04 195踩 没有一晚一度电空调(电风扇吧)。1小时=1度电=1000w,1p空调750w=


0.75度。
1.5p空调1350w=1度(平均)-
1.3度室内开26度下或室外35以上)或不密封房间。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4评论 _林128000325
6小时前 30踩 常州气温39度左右,我
1.5匹空调28度,下午四点半开到早上六点半开14

小时平均5度电(变频空调一级能耗) 3评论 蓝精灵170752240 07-28 21:02 55踩 按照6月份本人的用电,扣除日常照明、煮食等用电量(度数),正常的晚上开空调时长约8个小时(二十天计,实际开二十天),温度设定二十六度,用了约二百二十度,一个晚上用电大概12度吧!我说的是大概。反正1小时1度电或少于1度是不可能的。

1评论 ceyfal 07-28 12:29 433


1.5变频,空调+冰箱,时时
0.69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77评论 老鹰2137
07-28 16:35 43踩 一个春兰柜机,一个美的挂机,50升和6升热水器常开,用电状况是这样的。。。前些日子40°左右时候基本翻倍

4评论 海69474381 2小时前 2踩 5匹变频中央空调,基本开8个小时8小时主卧,近几天开的少,最多到40度,含一个对开门冰箱,两台电脑,别热死了,比什么都好

评论 无聊兵6819800 5小时前 2踩 海尔一级能效变频空调,虽然达不到一晚一度电,但是也很好了。毕竟一晚一度电也没谁测过。

评论 守护爱情17 07-28 20:24 43踩 1.2匹的海尔变频空调,挺省的。


1.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评论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古代励志名言为人的智慧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古代励志名言为人的智慧

1.三思而后行。—《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4.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28.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2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