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该看的书
年轻人应该看的书
精选的年轻人应该看的书 总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的没有说错,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你需要认真的去解决,通过这本书籍的正确引导方式,让你能够找到奋斗的目标,从此不再迷茫,知道怎么去说话和处事。


年轻人应该多吃些苦 多走些弯路吗
年轻人应该多吃些苦,多走些弯路吗? 我有两位远房长辈,吃过许多苦,绕过许多弯路,极其厌恶这两句话。 半个世纪前,他们本来在苏州读高中,然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送到无锡乡下去了。每当他们开挖田埂、捉取泥鳅、夏天被晒掉皮、冬天冻得要死、被乡下的穿堂风嗖嗖时,就对吃苦这种事厌恨无比。每当去找人反映情况,总能听到这句话。当然词句并非完全一样,意思却翻来覆去,万变不离其宗:
年轻人,吃苦是福,要多走弯路多吃苦,才好啊。 比较黑色幽默的是,后来他们才知道:他们本来可以不这么苦。但当时的领导,背后这么说,苏州人就是娇贵,就是娇气,就是要让他们多吃苦,才好练出来。 他们吃了许多的苦。然后,在我刚出生不久的年份,三四十岁,就一个有风湿,一个有腰椎问题了。其中一个因为身体原因,内退了。
他们的同代人有些也吃过苦,事后还很自豪,觉得吃苦锻炼了自己。但他们二位不这么认为,尤其是风湿疼发作,尤其是腰椎不舒服到坐不直时,就念叨:吃苦吃苦,有个狗屁用! 理论上,如果设定目为是:让人少走些弯路? 那么最好的方法,是增进学识、传递经验,甚至授人以渔。 所以世上才有书籍,才有学校,才有教材,才有老人们经验之谈的教诲。

年轻人应该多吃些苦_多走些弯路吗
比如,我爷爷以前炒虾仁,往滚油里倒水,手烫伤过,他后来很喜欢说这个,就是为了避免我们走弯路,重蹈覆辙。而不是让我们自己烫一次,然后记住了。 正是因为有了知识与经验的累积传授,人类才有了今天。人类并不需要再被扔到荒野,学习钻木取火、茹毛饮血。如果目的是让年轻人少走弯路,最直接的方法,难道不是直接传授给他们吗? 所谓的,让年轻人自己走走弯路吃点苦,通常是出于这么种意图: 许多年轻人,年少气盛,不肯接受经验教训,缺少学习能力或自理能力。那么,好吧,那就小马过河,自己尝试一下。 但请注意,这里的吃苦,是带引号的。 任何训练,其风险应当是被掌控的。事实是,大多数苦难,足以对人产生摧毁性打击。只有一些被控制的、细微的苦难,才让年轻人可以吃过一点苦,知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才知道在逆境中,如何应对。
这种程度的苦,可以是有益的锻炼,但同时,依然是一种带有伤害性的方法,来用恐惧警示年轻人。 直接传授经验让年轻人少走弯路,是正面的引导。 让年轻人自己闯吃点苦头好少走弯路,是带有伤害性的激励。 就像我们说,教孩子游泳,把他扔水里,就自己会了,许多孩子是这样练出来的。但如果救护不当,也会有孩子会因此落下心理疾病,甚至肺病。

年轻人应该多吃些苦_多走些弯路吗
吃苦本身并无益处,只是一种特殊情境的营造而已。 所以:如果意在让年轻人在恶劣环境下锻炼锻炼,是好事。 在逆境中磨练心态,则很微妙。这可能激发斗志,也可能挫伤年轻人的自信心,留下心理阴影。后者对年轻人而言,很可能是致命的。比如,我们上一辈人经历过的那些伤痕,他们现在只能自我安慰说是有价值的——可是,是真的吗?如果可以选择让年轻人不吃苦,我觉得,还是不吃苦为好。要对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实行惩罚式的残酷磨练,也得因材施教不是? 苦难毕竟不是好事。能作为教育的苦难,通常不是真苦难。 而大多数普通人,并不是史诗英雄,没必要用苦难来折磨他们。 人类累积许久的文明,是为了让大家过得好,而不是为了让人继续过刀耕火种生活的。 我有一个略带恶意的意思,不妨说出来好了。
有一些前辈,自己是在苦难里磨练出来的,于是相信了只有苦难才能考验人。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老师,总觉得填鸭式教育才能培养真才。 这种心态,其实有些中世纪。很经验主义,还很主观。

年轻人应该多吃些苦_多走些弯路吗
他们无法接受其他的方式,是因为他们确实没有见识过其他的方式。 另一种逻辑则更可怕。 我认得一位我外公的领导,亲口对我外公这么说我舅舅: “我们都是吃苦出来的,他凭什么一开始就能享福?” 挫折教育不是坏事,但许多执行挫折式教育的人,其心态和逻辑,并不那么美妙。人类发展到现在,靠的毕竟是知识的累积与经验的传授。我们的终极希望,也是以后的人可以少用苦难来换取经验。而不是重新从刀耕火种摸索,让某些人得以满足:“哈哈你们吃苦了,才知道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吧”。 当然,最后还有一种人。他们宣扬你吃苦对你是有益的,所以少发一点工资少放一些假是有益的锻炼,这通常是因为: 他们是你的老板。

年轻人应该多吃些苦_多走些弯路吗

年轻人应该谨记的十点
650px; height:406px" /> 有个朋友的孩子今年大学毕业,托我帮他找个“好工作”,而且再三强调,这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命运,要我一定要全力以赴。他,一个非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他能找一个什么样的“好工作”呢? 朋友所托,难以推辞,再难办也得答应下来。我接着问这个大孩子,你能做什么?你有什么优势? 你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才能被某个“单位”所接纳吗?
当他接到我这三个问题时,满脸的茫然,甚至有点无助。看着他那年轻的脸惶恐的样子,我有些不忍。也许他需要接受一些“踏上社会前的培训”,获取这些宝贵的经验,否则以后的日子必定会很难很难。孩子,请坐好了,听我说: 首先你得从心里真正地成熟起来。你要明白你要踏进的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你要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千万不能停留在“我还是孩子,我还没有经验,我做不好事情是正常的”这样的幼稚的想法。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原谅”你,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宽宏大量的。况且让人家“原谅”你本来就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如果心理不断奶的话,你永远找不到一个合适你的工作,因为你找的是一份职业,而不是一个保姆。 ![]()
年轻人应该谨记的十点第二点,自信心。你年轻,有专业知识,还有一颗火热的心,所以你要相信自己是块好材料,是一块等待雕琢的朴玉。但你说话的声调一定要改。你拖着长长的尾音,显得非常没有自信心,显得不够果断,还显得你还非常幼稚。干脆利落,自信沉着,才能给予别人信心。 第三,你得摆正自己的地位。在你没有经验又仅仅是大学毕业的时候,就要找到一份长久地、稳定的、有长期发展前途的职业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千万别相信你老爸说的“这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之类的那种耸人听闻的话。事情没有那么严重。你需要出来碰碰壁,见识见识,积累一些实际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慢慢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不要强求一步到位。第四,不断学习,积累你自己引以为傲的优势。从事IT行业的人没有人可以吃老本,技术日新月异,三天不学习就会落伍。所以,善于学习是成为一个合格的IT从业者的必要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竞争与分享的关系。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己在社会、在单位中的竞争优势,但千万不要因此保守那些自己懂而伙伴们还不懂的知识。因为,分享和信任都是相互的,如果你不跟大家分享,别人自然也不会与你分享。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另一方面,只有在一个共同学习、你追我赶的环境中才能更快地进步。“世界冠军是竞争出来的,而不是遥遥领先中造就的”。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
年轻人应该谨记的十点第五,要信守诺言,尤其要注意守时。现在许多的年轻人,不守时似乎成为惯例了。殊不知不守时的人既是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时间,也不尊重自己---因为人家从这一点已经可以断定你不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你是否有责任心,是否值得信任,从这一点就会看出个八九不离十了。第六,要投入地去工作,而不要应付工作。如果你觉得工作是件累人的苦差事,你永远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只有从心里热爱你的工作,你才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才能获得生活的快乐,也才会在某一天从心底由衷地赞叹自己“原来我可以做得这样好!” 第七,要善于合作作,真诚地对待别人,帮助需要你帮助的人,不计回报。处世之道,最重要是“真诚”,一个虚伪的人是不可能有好朋友的,骗人不会长久,骗得了一时但不可能骗一世。据说,一个人撒了一个谎之后,为了弥补这个谎言,他只能再撒15个谎来圆场。接着他又得再编125个“故事”……这样最后他会被纠缠于谎言之中不可自拔,实在是累啊!要活得自由轻松,唯有活得坦坦荡荡,实实在在;要获得同事朋友的理解与合作,唯有诚恳、开诚布公,不要试图掩盖自己的不足或错误。一个真诚的人所犯的任何无恶意的错误都不会太严重的。 第八,要管住自己。不要沉迷于某些癖好(如玩游戏、或拍拖)不可自拔,或者在“”中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我们需要、运动,需要有张有驰,但必须注意“工作就是工作,休息就是休息”,不要浪费自己的工作时间,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效率。即使周围的人都在“打发”日子,你也不能随大流---如果你不想自己毕生都在打发日子的话。 ![]()
年轻人应该谨记的十点第九,不要埋怨。发牢骚是无能的表现,也是最让人厌烦的坏毛病。发牢骚有害无益。任何时候都不要寄希望于改变别人,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等你足够强大以后,你也许有机会改变环境,但不是现在。而且,就算到了那个时候,你依然不要以为你能改变别人。学会在残酷的现实中生存,在不公平的环境中争取你的机会,在复杂的诱惑纷扰中保持你的正直和善良。最后,要选择一个能学到真本领的职位。选择一个能学到东西的地方,能很快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岗位,远远比高薪更有价值。想法设法提升自己,不怕“厚脸皮”地缠着师傅学本事,要感受自己“每个月都有一点提升”。 如果你做到这样十点,你就一定会是一个有前途的人。我不敢说你一定能成为百万富翁,但你一定能找到你自己的位置,成为受人欢迎的人才。而且,你将不断地进步,取得你所期待的成功。 ![]() 年轻人应该谨记的十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