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叫做《文言文全解·初中卷》,里面是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所有的古诗古文。你可以在当当网上买,这是网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8882608,我家有一本,里面还有《备考金题》呢。
我把里面的翻译打出来:
《童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论语》十则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画家温泽辉书画作品。观沧海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次北固山下》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足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温馨。
荒郊古道上,一匹瘦马载着游子,冒着凌冽的西风踟蹰而行。
夕阳西下,何处是归宿?那里是家乡?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
《山市》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城墙上面成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门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不一。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咏雪》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转身进入家门,也不回头看他。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被冲垮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塞翁失马》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占术的人。一次,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龟虽寿》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过故人庄》
老朋友准备好了的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的外城墙外青山斜横着。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唠着农家的庄稼活。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观赏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夜雨寄北》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一起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时,我痛苦地情思着你。
《泊秦淮》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舟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之恨,仍在对岸把《玉树后庭花》声声的歌唱。
《浣溪沙》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
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如梦令》
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观书有感》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打了半天,耗时耗力,别忘了选我为最佳答案哦,最好再追加几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初一上册古文的翻译【要语文书上的(人教版)】
5世说新语---咏雪 一个寒冷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 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 雪下得又大又急,太傅高兴地问:“这纷 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大哥的长子 谢朗说:“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大哥的女儿说道:“不如把这比作柳 絮凭借着风而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 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 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 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 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 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 外玩耍。
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 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 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 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 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 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 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 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 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 看。
10《论语》十二章 1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 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 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 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 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 了?”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 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 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 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 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 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 成为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 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 害。
”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 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 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 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 么高尚啊!” 7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 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 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 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 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 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 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 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 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 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 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 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 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 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 20
语文人教版,初一下册,初二上册所有诗词古文
初二上册:三峡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与朱元思书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庭中有奇树 龟虽寿 赠从弟其二 梁甫行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愚公移山 周亚夫军细柳 饮酒其五 春望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初一下册的书不见了所以就不回答了
各位学霸,请问初一上学期语文中,古文《狼》滴全文翻译。
快速。
...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初一学生想提高古文水平看哪些参考书好?请老师推荐
不知道你现在水平如何。
我从最开始说吧,我是这样理解的:诗词(入门必看,字少,易理解,同时也可增加对古文的兴趣) — 人物传记(基础必看,字多,但文言的句式意思相对固定,而且从传记里能看到很多古人智慧才干的经典) — 文章选段(进阶必看,字一般,内容经典,比如《瓯喻》、《送何太虚北游序》等等这类寓言、智慧、道理的文章。
也从这里开始慢慢学习掌握文言文实、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等等)我个人认为,初中生掌握了这些内容已经足够用了。
如果还想更加深入的学习古文,在掌握了前面提到的内容之后,可以看故事原文,比如众所周知的《红楼梦》,当然,我是指原版,不是指翻译了之后的那种(课本上的)现代文与文言文的结合体。
还要更深入一点,比如文言文断句呀什么的,那就等以后大学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吧。
参考书,看课本吧,如果觉得肤浅,可以去书店买高中的语文教材或者专门的古文书籍。
古文翻译
世上有“有我”的境界,有“无我”的境界。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是所谓“有我”的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是无我的境界啊。
有我的境界,凭借自己为参照物观察事物,所以不管事物还是自己都有主观臆断的成分。
无我的境界,凭借事物本身为参照物来观察另一个事物,所以不去分清那个是自己,那个是事物。
古人作词,描写有我境界的比较多,但是也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这完全在于杰出的诗人敢于独树一帜。
诗词的出处 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秦观【踏沙行】:“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诧换口旁〕。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 诗词不好强行翻译,会减低本身格调,还请兄台细细品茗。
...
问一短篇古文翻译
汉武帝的宠爱的李夫人刚进宫时不过是个歌姬舞女,但是她的哥哥李延年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李延年每次做出新的曲子,让很多人听了都非常心驰神往,十分讨汉武帝的欢心。
在一次宫廷宴会时,李延年为汉武帝献舞,并唱了一首歌,歌词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了之后叹了口气说:“太好了,可是象这样的美人世界上哪里有啊”这个时候平阳公主说李延年有个妹妹就是这样的美女,汉武帝一听马上召见,确实长的是闭月羞花,十分漂亮,并且同样能歌善舞,于是汉武帝当夜就宠幸了她,并十分宠爱,没多久生了个男孩,就是后来被废的昌邑哀王,很可惜的是,这么漂亮的李夫人很年轻的时候就得病去世了,让汉武帝十分想念,命最好的画家画了副李夫人的画挂在他常住的甘泉宫,得空便看画想人,到了卫子夫皇后被废的的第四年,汉武帝驾崩了,也就是去世了,大将军霍光根据以前体察到汉武帝对李夫人的宠爱,以李夫人十分受汉武帝喜爱的名义,追封李夫人为汉孝武皇后!...
新唐书 李白传古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循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