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乾隆皇帝有哪些的诗词

zhaoyishang 坐标: 163704 目录:/qian/

题金廷标琵琶行图

作者: 乾隆

船隐芦洲不见人,四弦风送到江滨。 主宾僮仆齐倾耳,写出寻声暗问神。

谒明太祖陵

作者: 乾隆

崛起何嫌本做僧,汉高同杰又多能。 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 一代规模颇称树,百年礼乐未遑兴。 ...

木兰祠

作者: 乾隆

克敌垂成不受勋,凛然巾帼是将军。 一般过客留吟句,绝胜钱塘苏小坟。

竞渡

作者: 乾隆

此俗始荆楚,特以纪岁时, 初因吊忠悃,相沿竞水嬉。 夏五真夏五,风日薰且熙, 况当膏雨沾,应节聊拈题。 ...

御园耕种

作者: 乾隆

弄田播种近臣从,不比亲耕典秩宗。 布谷有声春已暮,看花无兴草全茸。 劳躬漫谓勤民亟,愁意多缘望雨浓。 ...

题四面云山亭子

作者: 乾隆

四柱构峰巅,松萝作扉闼。 诘曲频攀跻,造极心乃豁。 一览众山小,左挹云容活。 鹤唳与鹿呦,饶伊相问答。

紫光阁阅武举射

作者: 乾隆

抡材临别苑,射策对明廷。 养士百年久,干城九塞宁。 雕弓悬满月,羽箭迅流星。 为问赳桓辈,能通黄石经?

宿方山

作者: 乾隆

行馆傍花宫,林峦益致静。 山游薄暮归,篝灯夜方永。 定钟近宵声,弗霜亦念警。 安禅付彼僧,我自娱清省。

梁武帝

作者: 乾隆

乘其危 其祚,萧衍道成视刘裕。 宫城围 吴兴拒,徒称马袁仍厚遇。 本失正 末奚数,定律兴乐曾何助。 ...

清凉山

作者: 乾隆

耸翠层峦接碧空,清凉襟袖拂天风。 石头城一西临望,千古兴亡慨叹中。

题和阗玉镂东坡夜游图

作者: 乾隆

不眠闲访友,月色正苍凉。 底用秉宵烛,耐堪步野塘。 承天寺将到,积水地何方。 设谓同心孰,依稀似姓张。

钱陈群故诗以志惜

作者: 乾隆

沈去钱存势已孤,陡观遗奏故人无。 江南忽尔失二老,天子原非友匹夫。 蒙邑应成蝶醒梦,香山那复鹿重扶。 ...

观承光殿玉瓮再作歌

作者: 乾隆

元史世祖至元间,初成渎山大玉海, 敕置广寒碧殿中,逮今五百有余载。 青绿间以黑白章,云涛水物相低昂, ...

登舟

作者: 乾隆

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 ...

再游龙井作

作者: 乾隆

清跸重听龙井泉,明将归辔启华旃。 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 入目光景真迅尔,向人花木似依然。 ...

作者: 乾隆

夜报塞天同起云,凌晨玉叶遂翩纷。 无林不作银花影,有嶂皆成冰绮纹。 酒店旗飘近方见,僧房钟响远犹闻。 ...

曲院风荷

作者: 乾隆

几个田田漾细风,乍看绿叶想花红。 昆明湖上浮轻舫,六月春光讶许同。

御午门受俘馘

作者: 乾隆

函首霍占来月竁,倾心素坦款天阊。 理官淑问宁须试,骠骑穷追实可臧。 西海永清武大定,午门三御典昭详。 ...

荷露烹茶

作者: 乾隆

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 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 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乳浮。 ...

遇闰

作者: 乾隆

遇闰深山秋益深,每因趁暖一幽寻。 松盘岭复苍中翠,叶落波心静里沉。 鹿度岩边看活画,禽鸣林际听仙音。 ...

喜鹊

作者: 乾隆

喜鹊声唶唶,俗云报喜鸣。 我属望雨候,厌听为呼晴。

菜花

作者: 乾隆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题宁远祖氏石坊

作者: 乾隆

燧谨寒更烽候朝,鸠工何暇尚逍遥。 若非华表留名姓,谁识元戎事两朝?

海东青行

作者: 乾隆

鸷鸟种不一,海青称俊绝, 摩空健翮上层霄,千里下击才一瞥。 当其脱韝始纵时,风力未会迟飞掣, 群燕缘扑...

游金山寺用苏轼韵兼效其体

作者: 乾隆

平生不戒游览兴,西浮于洛东观海, 轻舟风利过维扬,此间初识有江在。 巾流嵽嶫如补陀 八功德水澄无波, ...

赐沈德潜

作者: 乾隆

水碧山明吴下春,三年契阔喜相亲。 玉皇案吏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 别后诗裁经细检.当前民瘼听频陈。 ...

中河

作者: 乾隆

驻辇近中河,朱栏俯绿波。 群歌漕运利,永赖圣漠多。 继述夫何有,遵循敢更过。 省方得知要,遑复论其他。

少林寺作

作者: 乾隆

少林干载寺,少室一房山。 禅悦偶重叩,秋岩此乍攀。 树姿纷绮绣,涧响静潺湲。 却见来时路,轘辕云外关。

淑清院

作者: 乾隆

石径度流泉,奇探小有天。 树垂冰作雨,砌暖玉生烟。 屈膝红墙绕,蜵娟紫阁连。 不如深翠处,精舍作幽偏。

显通寺恭依皇祖元韵

作者: 乾隆

窣堵入云重,高盘灵鹫峰。 无先梵网域,最古化人踪。 岚影交窗翠,松阴入座浓。 归舆凹外转,犹听隔林钟。

清代的诗人乾隆的诗词

乾隆:缅怀哲悯皇贵妃诗已是别多时 能无一写悲 七旬忽我逮 百岁任他期幻景徒惊速 故人不遗 曾孙毕姻近 眠者可闻知皇子挽诗朱华山酹酒(祭酒)兆叶维熊意举男,髫龄书史即深耽。

坟前省识吾怀悼,地下应知汝抱惭。

觉后梦因原是幻,悲深痛定更难堪。

从今拟废苍舒诔,古佛无生叩宝龛。

浴佛日遇雨因题九龙喷水梵函传,疑似今思信有焉。

已看黍田沾沃若,更欣树璧庆居然。

人情静验成和豫,天意钦承倍惕乾。

额手但知丰是瑞,颙祈岁岁结为缘。

次年佛诞,永琮周岁,天不负乾隆所望,绵绵细雨竟夜而降,乾隆再赋诗一首:涟纤夜雨枕边传,天眷常承独厚焉。

饶有对时增惕若,那无抚节庆油然。

醉盘嘉祉微图箓,佛钵良因自竺乾。

悼念端慧太子诗一纾愤懑酹金卮,柳翣行将发引时。

此去想应兄待弟,都来何致母随儿。

试言邂逅谁能受,叠遇乖张命实奇。

不忍抚棺寄余恨,孩提莫道未全知。

悼念皇长子永璜灵施悠扬发引行,举循人似太无情。

早知今日吾丧汝,严训何须望汝成?三年未满失三男,况汝成了书史耽。

且说在人犹致叹,无端从已实可堪。

书斋近隔一溪横,长查芸窗占毕声。

痛绝春风廞马去,真成今日送儿行冬至后一日同二十四叔父五弟游西苑试射骏马紫藤鞭,宫城九陌连。

平池铺玉镜,晴雪晃金钱。

欢赏娱今日,追陪忆往年。

东瞻宸极近,霭霭暮祥烟。

轻风摇苑树,碧宇散晴光。

气复初阳暖,人迎化日长。

缘堤看冻柳,系马坐冰床。

到此同携手,临风乐倍常。

蕉园成古刹,乔木隐伽蓝。

贝叶飘花雨,香云护宝龛。

随缘游胜地,冺念礼瞿昙。

何用僧雏引,由来此路谙。

太液无劳渡,群欣步屟行。

龙宫隔岸耸,玉蝀跨波横。

不见潜鱼跃,空闻寒雀鸣。

平田丰泽北,指日试春耕。

燕角敦弓劲,轻杨翠羽修。

中时惊月落,发处迅星流。

更步三梁闸,因登百尺楼。

淑清迟胜约,聊待再来游。

迎熏亭子畔,山势郁崚嶒。

松柏开三径,冈陵列几层。

石龛穿洞入,云窦扪萝登。

蜡屐肩与胜,都输莲社朋。

题静憩轩非静不能憩,非憩何由静。

心与境相忘,一泓止水定。

小轩仅容膝,颇足适幽兴。

临窗俯碧池,波光入眼净。

炉有香可焚,床有几可凭。

即景裁短句,启复论声病?喜得大自在,而无俗虑竞。

安佚非素怀,聊以适吾性。

雨中归舟夕阳西下春云布,霏霏细雨迷蹊路。

中流双桨荡归舟,十里横烟暗村树。

岸柳冥蒙待暮鸦,寥天低黯催孤骛。

咫尺玻璃太液池,幻作寒江烟雨渡。

舟行御湖三月春水生,微风不动玻璃平。

楼台咫尺方壶耸,杨柳千条烟霭横。

兰舟容与荡双桨,飘飖浑似坐玉京。

绯桃绿李夹两岸,绾绮错绣春色并。

我思去夏泛太液,荷香十里疑蓬瀛。

即今光景正明媚,绿波摇漾鸥凫轻。

等是舟行别今昨,年华荏苒何须惊。

帝京杂咏玉蝀桥头望禁林,重重楼阁耸千寻。

两行烟柳春光媚,几顷澄波绿意深。

池水皆成瀍涧泽,宫墙常透市朝音。

大家真是同民乐,不异熏风解阜心。

乾隆皇帝有哪些的诗词

清代诗的乾隆时期诗歌

主要活动年代在雍正和乾隆初年的厉鹗,著有《宋诗纪事》,搜罗广博,对宋诗钻研颇深,所作诗幽峭妍秀,工于炼字,五古尤胜,在学宋诗派中能够别开生面,号为“浙派”领袖。

乾隆朝的重臣沈德潜作诗注重“格调”,效法汉魏盛唐,少数篇章能反映现实,但多数作品具有浓厚的封建卫道气息,较乏新鲜活泼的情致,他的诗被称为“格调派”,他的选诗和诗歌评论的影响颇大。

继厉鹗而起的浙人钱载,他的诗在苍劲俚质中别饶清韵,也能避开“熟调”,自具一格,以生涩取胜。

他的诗号称学韩愈,但受宋诗的影响也很深。

在“神韵”、“格调”、宗唐、宗宋各派诗歌流行之后,相仿相袭,清诗又逐渐形成新的窠臼。

这时期的诗人,能开新格局的是袁枚和赵翼。

袁、赵和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的思想在当时比较通达,论事论情,务求平恕,敢于菲薄崇古、泥古的观念,冲击沈德潜一派所宣扬的传统“诗教”。

他作诗反对模拟,提倡自写“性灵”。

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新鲜之处。

可惜创作态度不够严肃,不少篇章境界趣味不高,陷于轻薄。

赵翼也是学识博通、重视创新的人。

他的五言古诗,说理诙谐,评论世事,常有精辟而进步的见解,很有特色。

蒋士铨诗骨力的坚苍胜于袁、赵,但创新不如。

早年所作的《京师乐府词》,比较别致,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袁、赵两人,是清代“性灵派”诗的代表人物。

除这三家外,郑燮所作古诗如《私刑恶》、《逃荒行》、《姑恶篇》、《孤儿行》,继承古代乐府诗的优良传统,朴素生动,具有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较厚。

黄景仁是一个早熟而短命的诗人,诗才极高。

他的描写社会不平和个人遭遇不幸之作,感情强烈,笔调清新,境界真切,兼有“清窈之思”和“雄宕之气”,读起来使人回肠荡气。

郑燮、黄景仁诗在重意境、重白描方面,和“性灵派”相近。

这时期还有提倡“肌理”说的翁方纲,他把经史考据、金石勘研都写进诗中,成为所谓“学问诗”。

乾隆会作诗?

这是当然,而且不少关于乾隆皇帝诗歌创作的数量,《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有记载:“御制诗集,皆合古体。

近体以编年为次,初集自丙辰至丁卯,凡4150余首;二集自戊辰至己卯,凡8470余首;三集自庚辰至辛卯,凡11620余首;四集自壬辰至辛丑,凡9700余首;甲辰以后之诗,海内翘跂,未睹者不知其几”。

按照上诉统计数字,乾隆皇帝创作的诗歌一共33940首,这还是收集起来的诗歌,那些“海内翘跂未睹者不知其几”还没有计算在内,所以有人说乾隆创作的诗歌有5万多首,虽然不知道凭据何在,但应该不会离谱。

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八千九百首,陈尚君先生对唐诗补遗,成《全唐诗补编》,至此,唐诗作品存世者正式已知诗达五万五千七百三十首,句计三千零六十条;所涉唐代诗人三千七八百位。

所以有人说,乾隆一人诗作抵得上全唐诗,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是因为历尽战火,很多唐诗没有流传下来;另一方面乾隆生活在承平之世,读书广博,创作勤快,寿数也长,所以诗歌数量就很可观。

不过乾隆的诗作也并非由自己一人完成,其中有不少是手下的御用文人“帮衬”的,比如其中一些诗歌,就是沈德潜帮助其“完成”的。

沈德潜告老还乡,在编辑自己诗集的时候,一不小心竟然把帮乾隆捉刀的诗文,编进了自己的《咸录焉》中。

最后因犯事被抄家,沈德潜被发现把“御诗”当成自己的作品!盛怒之下,乾隆下令把沈德潜从棺材中挖出,然后下令戮尸扬骨。

有人撰文说(《精品》见3月30日《杂文报》),“乾隆帝一生写下一万余首诗,有多少流传下来呢?”首先,是数字有误,乾隆创作诗歌的数量远远超过万首,而他的诗集还真流传下来了:他的诗集《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就收藏在四库全书中,手抄本被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善本室收藏,当然,因为艺术质量欠佳,没有被读者传诵,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乾隆写了多少首诗?最有名的是什么?

乾隆算得上一个全能、全才的皇帝,在诗词、书法、绘画等很多方面都有所贡献,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词,可能是写诗最多的皇帝了吧。

最有名的一首是乾隆的《咏雪》: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事实是,前面三句乾隆张口就来,然而到了第四句,却是怎么也想不出来了,场面可以说是相当尴尬,这时候,宰相刘墉及时圆场,道出了最后的点睛之笔:飞入梅花总不见。

袁枚有名的诗词有哪些?

1. 《十二月十五夜》清·袁枚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2. 《偶作五绝句》清·袁枚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3.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 《消夏诗》清·袁枚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5. 《寒夜》清·袁枚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参考资料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5417695-5655843.html#5417695-5655843-2

乾隆诗集网

百日悼大行皇后挽诗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

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

圣慈深忆孝,宫壶尽钦贤。

忍诵关睢什,朱琴已断弦。

夏日冬之夜,归于纵有期。

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棉服惊空设,兰帷此尚垂。

回思想对坐,忍泪惜娇儿。

愁喜惟予共,寒喧无刻忘。

绝伦轶巾帼,遗泽感嫔嫱.一女悲何恃,双男痛早亡。

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悼皇后 风情逍遥即殡宫,感忆时旧病何宫。

一天月色含愁白,三月山花做恶红。

温情慈闱谁我代?寂寥椒寝梦魂通。

因参生死俱归幻,毕竟恩情总是空。

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沔洒东风。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四依皇祖南巡过济南韵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排遣闲情历村野,殷勤政务祝宁盈。

明朝便近芳山驻,秀色宁看云表横。

孝贤皇后陵酹酒 本欲驱车过,矫情亦未安。

三杯不防酹,四岁又云寒。

松种老鳞长,云开碧宇宽。

齐手帅归室,乔寿有何欢!那能恝尔去,仍趁便而来。

言念曾齐案,奚堪更酹杯!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

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

过济南杂诗 四首 曲阜春巡忆戊辰,同扶凤辇侍慈亲.行宫抱疾催旋辔,犹孔怀归劳众人.大明湖已是银河,鹊华桥成不在过.付尔东风两行泪,为添北渚几分波.遍翻彤史若齐贤,五日登舟咏断弦.注:戊辰自济南登舟五日即遭先皇后大故.朕作挽诗有朱琴已断弦之句.南幸奉亲重设阃,那能遽忘济城边.清明节故断魂天,华注何堪重忆前.却是山灵能解事,连朝为我隐云烟.以下为尚不知诗名之作:其来不告去无词,两字平安报我知。

只有叮咛思圣母,更教顾复惜诸儿。

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帷。

似昔慧贤曾入梦,尚余慰者到今谁?凤妾龙循何事尔,鱼贯故剑适相从。

可知此别非常别,漫道无逢会有逢。

芦殿惊心陈月白,取涂举目惨寒冬。

百年等是行云寄,廿载凭参流水淙。

独旦歌来三祭周,心惊岁月信入流。

断魂恰值清明节,饮恨难忘齐鲁游。

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

圣湖桃柳方明媚,怪底今朝只益愁。

深情赢得梦魂牵,依旧横陈玉枕边.似矣疑迟非想象,来兮恍惚去迁延.生前欢乐题将遍,别后凄愁话未全.无奈彻人频唱晓,空馀清泪醒犹涟.三匝五堪托,一心谁共论?翻怜寒夜鹊,同是共惊魂。

心内芳型眼内容,但相关处总无踪。

思念不及懵腾睡,犹得时常梦里逢。

三秋忽别尔,一晌奠酸然。

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

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净敛缃云碧空宪,宜旸嘉庆物皆欢。

中宫初正名偕位,万寿齐朝衣与冠。

有忆那忘桃花节,无言闲倚桂风寒。

晚来家庆乾清宴,见眼三年此重看。

戊辰今癸未,往事同梦伦。

了识生归灭,宁知媳娶孙。

彤遍常纪德,永巷尚念恩。

懒憾诚何益,无须结习存。

述怀早罢歌,仪树已婆娑。

复此倾杯酹,那能促驾过。

生前恩不尽,别后事斯多。

异室斯遥矣,其遥讵几何?另注:别后事斯多颇费解,这是乾隆在陵墓前对皇后说:“自从与你分别后,烦心事一件接一件。

”乾隆三十年春,继后那拉氏被幽死,内廷外朝颇有异议。

因此而有别后事斯多之句。

以下为单句,有知其整句者续上。

1.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

注:遵皇太后懿旨册封摄六宫皇贵妃之礼既成,回忆往事,辄益惘然。

2.榭柳台花依旧荣,触怀无处不伤情。

(处夏到圆明园作)3.孑然或暂来,怆尔独延伫。

(至瀛台作)4.同观人去遥,玉轮依旧朗。

5.嫌人称结发,嗟我失齐眉。

6.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

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

注:孝贤皇后于戊辰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7.昔日漫教思老伴,开年且喜得玄孙。

注:孝贤皇后与予齐年,亦当古稀有四,视玄孙矣。

七月十八日作 序:皇后以雍正丁未来嫔于予,七月十八日亲迎之嘉辰也,崩逝以来,四易弦,望度中元之节,重经嘉止之期,抚时追忆,黯焉神伤,亲奠殡宫寓哀有作。

助感惟秋日,子归忆旧时。

廿年成梦境,一夕恨川崖。

为奠含悲爵,回思合卺卮。

嫌人称结发,怨我失齐眉。

梦(八月十四日) 向者梦较可,暂会生时面。

昨忽懵滕中,梦临观德殿。

吁嘻人之情,安能久不变。

梦缘一以绝,渍枕泪如霰。

奉孝贤皇后梓宫于静安庄,凄然神伤挥泪赋此 凤循平明将奉依,欲留不住我心悲。

幽宫秘殿仍同叙,旧感新愁并一时。

廿载恩情惟梦会,千秋懿德尽人知。

重垣纵复如中禁,肠断荒郊朔籁吹。

注: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旧安别殿,是时均令附于皇后之旁,如昔日也。

首夏圆明园 芳园同驻行春跸,穗阁孤搴掩月帷。

睫眼此来非昔往 ,惊心今日忆前时。

柳谢台花依旧荣,触怀无处不伤情。

柔桑正值新蚕候,黄鸟惟传子夜声。

谁云常住不迁流,信是光阴逝水尤。

二十年来消底事,长春仙馆顿长秋。

无那 无那愁中频入想,只余梦里数相逢。

空思专夜挑银烛,不畏经寒度禁松。

月宇几曾轻独步,星街常杳更谁从。

珊珊幻术非吾慕,未断情田来往踪。

仲夏御园闲咏 拟散闲愁驻御园,无端翻致黯销魂。

但逢景物试追想,率觉凄凉不忍言。

偕老羞看连理树,忘忧空对背堂萱。

稍赢雨后千畦绿,穑事常年击念繁。

孝贤皇后陵寝酹酒 未可漠然去,酹临便取中。

十年拟庄蝶,百岁咏唐风。

彤管芳尤在,椒涂颂莫躬。

...

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诗词有哪些?

1. 《七绝大运河》现 冰雪红豆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2. 《堤上偶成》清 乾隆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3. 《登舟》清 乾隆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

最是篷窗心惬处,雨晴绿野出耕人。

4. 《汴河怀古》唐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5. 《汴水》唐 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乾隆诗歌最出名的是那几首,比较好的佳作。

乾隆游江南诗有赏红球日出映朝辉,翠竹格高都算威。

山水清奇居华首,长江吹笛世间微。

庐山自有千情托,瀑布能无百种祈。

陶醉佳诗常记脑,又当提笔雨纷飞。

另一首春云欲泮旋蒙蒙,百顷南沏一棹通。

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

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

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

清朝乾隆皇帝曾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

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巡视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历相继下了两道上谕,讲述欲于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点: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该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

乾隆皇帝的业绩有哪些

乾隆皇帝弘历在位60年,做的事情太多,光记载他言行的《清高宗实录》就达1500卷,据笔者统计,共有13580136字,还未计标点符号。

乾隆皇帝所做出的主要功绩归纳起来,有八件事: 第一件是编修文化典籍。

北京内城南面东为“崇文门”,标榜皇帝“崇文”。

明清28位皇帝,真正称得上“崇文”的,只有两位,就是康熙和乾隆。

康熙前面已经叙述,是一位学习型皇帝,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皇帝,乾隆则是一位文化型皇帝。

乾隆在文治方面做的事情很多,主要有: (1)主持纂修《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第一份告成,共收书3461种、79309卷。

随后继续进行,到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又告成6份,已历时15年。

后再查核、校误和补遗,直到五十八年(1793年)才告结束,参与者前后4186人,时间长达20年。

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其一,保存珍贵遗产。

集中全国的力量,对各地图书典籍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地清理,选择重要的刻本、抄本,缮录采入《四库全书》,使大量书籍虽经天灾人祸而被保存下来。

其二,方便学人利用。

北到关外,南到江浙,禁城之内,皇家御苑,士林学子,阅览抄录,嘉惠读者。

其三,有利文化传承。

1983年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化身千百,流传世界。

其四,便于分类检索。

“以类求书,因书治学”。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再分44类,又分66目,条理井然,易于查检。

但是,乾隆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也删了不少书、改了不少书、禁了不少书、毁了不少书。

有人据《办理四库全书档案》、《禁书总目》等资料统计,毁书约3000余种、六七万部。

可见,乾隆编纂《四库全书》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总之,要给予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乾隆佛装像(2)编修《满文大藏经》。

乾隆命将汉文、蒙古文《大藏经》译成满文,由章嘉呼图克图总其事,“每得一卷,即行进呈,以候裁定”。

后用朱文刻印的《满文大藏经》,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

又刻印《大藏经》(也称“龙藏”)。

(3)整理《无圈点老档》。

《无圈点老档》(又称《满文老档》、《老满文原档》、《旧满洲档》)是以无圈点老满文为主书写的,现存最为原始、系统、详尽、珍贵的清太祖、太宗时期编年体史料长编。

该档形成于清入关前,到乾隆中期已经百余年,以老满文书写,文字难以辨识,纸张年久糟旧,字迹漫漶不清。

乾隆命对《无圈点老档》进行整理,用无圈点老满文和加圈点新满文分别重抄——先抄出草本各一部,再抄出正本存内阁各一部,另抄出副本存沈阳崇谟阁各一部,并抄出存上书房一部。

总计共抄录七份:《无圈点字档》(草本)、《加圈点字档》(草本),《无圈点字档》(内阁本)、《加圈点字档》(内阁本),《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还有《加圈点字档》(上书房本)。

《无圈点老档》原本40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4)乾隆敕编《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满文本、汉文本)等。

(5)《御制五体清文鉴》则是多民族文化的一个硕果。

(6)乾隆重视京师文化,体现在:一是编绘《京城全图》;二是于敏中等奉敕撰《日下旧闻考》,共160卷,为北京历史文献集大成之作;三是编修《国朝宫史》,对宫廷的历史、建筑、文化、典制等做了载述。

第二件是维护、兴建皇家园林。

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护、维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园、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暨外八庙和木兰围场等,其中清漪园改瓮山为万寿山,上建大报恩延寿寺(排云殿),又建佛香阁。

这些皇家园林,无不体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是园林艺术史上的一串串璀璨的明珠。

除圆明园被焚毁外,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三件是贡献诗文才华。

乾隆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擅书画,兼长诗文,是一位非凡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书法家、诗人和学者。

他不仅精通新满文,而且熟知老满文;不仅对汉语汉文十分精通,还懂蒙、藏、维等多种语言文字。

乾隆喜爱书法,造诣精深。

他长期痴于书法,至老不倦。

自内廷到御苑,从塞北到江南,园林胜景,名山古迹,所到之处,挥毫题字,墨迹之多,罕与伦比。

乾隆撰写了大量文章,仅编成文集的就有《御制文初集》、《御制文二集》、《御制文三集》、《御制文余集》,共1350余篇,还有《清高宗圣训》300卷。

乾隆尤喜爱作诗。

他的御制诗集,登极前有《乐善堂全集》,禅位后有《御制诗余集》,凡750首。

在位期间的《御制诗集》共有5集,434卷,有人统计,其初集4166首,二集8484首,三集11519首,四集9902首,五集7792首,共计41863首。

他的诗总计42613首。

而《全唐诗》所收有唐一代2200多位诗人的作品,才48000多首。

乾隆帝是个业余诗人,以一人之力,其诗作数量竟与留传下来的全唐诗相仿佛,其数量之多,创作之勤,令人敬佩(当然,其中有一些诗为他人代笔)。

可以说,乾隆诗作之多,有史以来,首屈一指。

他说:“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诗。

”又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