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wupozi 坐标: 115623 目录:/qin/

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

精选的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

方便记忆历史知识点的顺口溜

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革命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原始人在夏天受了伤(商),喝了碗稀粥(西周)。穿了件春秋,战果(战国)归了秦始皇。秦始皇累出两滴汗(两汉),三个国家(三国)送来两条毛巾(两晋),南北来朝拜(南北朝),敬送水(隋)和糖(唐),秦始皇送(宋)给他们金元(元)宝,帐目搞得明白(明)清楚(清)。

有初中历史知识记忆的口诀吗

历史记忆方法趣谈


一、顺序记忆: 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记忆方法,它是指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就可以这样记:
1、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
2、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3、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4、1778年,战争中心南移,
5、1781年,英军总司令康华利把宝剑呈给华盛顿。
6、1783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二、规律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如:世界史上六大帝国衰落的原因都是:
1、人民起义。
2、各地封建主(或奴隶主,包括被征服的各族)形成割据趋势,力求摆脱中央控制。
3、统治阶级的内讧。
4、外族或外国的入侵。
三、对比记忆: 如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中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比。中国近代三次革命高潮的异同等。
四、归纳记忆: 可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归纳。比如:我国古代八项著名的水利工程。近代台湾军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事例。红军四次反围剿作战方针等。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比如:1945年发生的重要事件有:苏、美、英雅尔塔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美、英波茨坦会议、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上党、邯郸战役、联合国成立、台湾回归祖国。
五、顺口溜记忆: 把一些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易记忆。比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嘉庆、道光、咸丰);同光宣(同治、光绪、宣统)。再如朝代的顺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战秦汉三国休,两晋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
六、讲解记忆: 这是一种较新的记忆方法,一个同学给其它同学讲述历史事件,记忆效果比一个人自己记忆要高几倍。且信号储存时间长。当然,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隔年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推理记忆法、信号记忆法等等。 在中学开设的所有学科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历史,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历史学习要记忆的内容太多太多,这就给学生学习历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而,有不少学生喜欢历史,但记不住历史。其实,记住历史并不难,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简捷可行的记忆方法。学习历史,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记忆对象,要进行深入研究,充分了解它的本质、规律、特点,通过理解来加深记忆,大可不必死记硬背。我在教学实践中,找到许多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现整理如下,以飨大家。
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
2、1915年,意大利参战。
3、1916年,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4、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革命。
5、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归纳记忆法: 一方面,可以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进行归纳。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二战中同盟国首脑召开的4次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召开的15次代表大会,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三、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记忆。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而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四、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五、图表记忆法: 一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画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忆,效果较好。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隋朝大运河图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过程图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图示。世界三大宗教知识一览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知识摘要一览表。第
一、
二、三国际一览表。德、意统一内容一览表。等等。
六、联想记忆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如:看到书本,自然而然想到蔡伦的造纸和毕升的活字印刷。学到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想到中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学了英国工业革命,想到中国的鸦片战争。看到菊花,想起陶渊明;看到电灯,想起爱迪生;看到火车,想起史蒂芬孙;看到飞机,想起莱特兄弟。
七、顺口溜记忆法: 把一些繁多的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容易记忆。比如:我把康熙大帝的主要事迹编成: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册封班禅,统一台湾;抗击沙俄,亲征噶尔丹。再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九·一八”,日侵华;瓦窑堡,定方针。“一二·九”,掀高潮;西安事变,初步建。卢沟桥,小日本,等着瞧,国共合作决不饶! 当然,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直观形象记忆法、联系实际记忆法、分解记忆法、重复记忆法、推理记忆法、信号记忆法、卡片记忆法、轮廊梗概记忆法等等。在实际学习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只要大家掌握了其中的一种甚至几种方法,学习历史就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北京人在周口店, 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 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 原始社会已显见。 山顶洞人又发现, 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 人工取火已懂得, 血缘关系成氏族, 没有贫富和贵贱。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黄河流域有半坡,半地穴房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原始社会从此起。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的口诀有哪些?

时代歌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 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十国各兴歌:前后蜀,南北汉,两吴(吴、吴越)两南(南唐、南平),闽和楚。清朝世系歌: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即:努尔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有易记的历史知识顺口溜吗

朝代歌

朝代歌
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
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
又称:历史朝代歌 其主要是方便记忆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的歌谣。其形式多为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 历史朝代歌多是配合着“历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 此处提供几种不同版本的历史朝代歌: 第一种(通俗版)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简易版) 歌诀一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诀二(香港中学生常用简易版本)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第三种[香港版本] 第一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互征伐,南朝篡位繁, 北隋灭南陈,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公元界线平帝分, 东汉、三国、西东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 社会主义气象新。 以上约计四千二百春。 第四首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名称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补充五胡十六国口诀: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附: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起止年代创建人都城 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尧|舜/ 夏朝前2100-1600启阳城 商朝前1600-1100汤亳→殷 西周前1100-771武王镐 东周前770-256周平王洛邑
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
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
春秋前770-476/洛邑 战国前475-221// 秦朝前221-206秦始皇咸阳 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长安 新朝8-23王莽长安 东汉25-220光武帝洛阳 三国 魏220-265曹操洛阳 蜀221-263刘备成都 吴229-280孙权建业 西晋265-316司马炎洛阳 东晋317-420司马睿建康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420-581// 隋朝581-618杨坚大兴 唐朝618-907唐高祖长安 五代十国907-960// 宋朝北宋960-1127赵匡胤开封 南宋1127-1279高宗临安 辽朝916-1125耶律阿宝机上京 西夏1038-1227李元昊兴庆 金朝1115-1234阿骨打中都 元朝1271-1368忽必烈大都 明朝1368-1644朱元璋南京→北京 清朝1644-1911努尔哈赤北京 历史大事记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国学×参考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34年北魏分裂东西 577年北周灭北齐,北方统一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继承北周 北朝结束
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
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国学×参考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初中需要掌握的朝代线索: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明-----清

谁有关于历史知识的口诀,能让人把历史知识中的大事年表很熟的记住?谢谢拉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事情的口诀是没有,不过如果想要历史朝代的口诀就有: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至于历史的大事,基本上真的对历史感兴趣的话都会知道,至于我则是看关于历史小说的~~呵呵,小说很多都市虚构的,但是有关于历史的小说除了把主角去掉的话,大概都不会错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怎样记好记?
能不能变成顺口溜什么的?

有点长O(∩_∩)O~


1、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通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末,王朝至此完
2、尧舜禹夏汤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3、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
4、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十六国, 南北朝后是隋唐,五代十国北南宋,辽夏金元明和清
5、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6、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7、山顶洞人又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已懂得, 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8、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9、黄河流域有半坡,半地穴房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10、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原始社会从此起。

怎样快速提高历史口诀

本文供参考,不要沉溺于口诀,抓住历史学习四要素(时间,空间,史实,史论),苦练基本功是根本很多学生历史成绩比较差,我觉得这孩子不是不聪明,而是太懒了。众所周知,历史的知识点很多,背起来也很费功夫,历史成绩差的孩子大多不愿意花功夫去记忆,或者是在背诵历史上很不走心。要学好历史最基础的还是记忆背诵知识点,为了照顾“懒”学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历史“口诀”,有趣又简短,不仅提高了背诵效率,还能快速记忆相关知识点。


一、中国画发展演变口诀:
二、古代中国戏曲发展的口诀:
三、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口诀:
四、状况口诀:
五、中国古代书画歌:
六、汉字起源与演变口诀:
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口诀:
八、东欧各国变革口诀:
九、中国古代文化歌诀:

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
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
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

秦统一六国顺序

精选的秦统一六国顺序

秦国君王顺序表


一、顺序列表(序号/称号/名字//在位年数统治时间):
1、
2、
3、
4、
5、
6、
7、
8、
二、君主
1、秦襄公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秦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为犬戎所杀,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于故地西陲(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其子秦文公继位。


2、秦德公秦德公(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76年),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嘉,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适宜。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同年,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

公元前676年,初次设立伏祭,在城邑四门杀狗祭祀,祛除传播疾病的暑气。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3、秦惠公秦惠公(?-公元前387年),嬴姓,赵氏,族谱载其名仁,为与春秋时期的秦惠公区分,一般也称为秦后惠公,秦简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13年(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

秦惠公时期,秦国“四代乱政”进入尾声。秦国失去河西的领土,但也夺取蜀国南郑(今汉中市内)。秦惠公在完成入主汉中的壮举后去世,留下一个嫡子,是为秦出子。


4、秦献公秦献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嬴姓,秦氏,《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嬴师隰(xí)。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

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秦献公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5、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驷,嬴姓,秦氏或赵氏,名驷,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

十九岁即位,是为秦惠王。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公元前311年,去世,时年四十六,谥号为惠文,葬于公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襄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德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惠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嬴师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惠文王

历代秦王排列表

历代秦王列表:


1、秦惠文王:又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
2、秦武王:又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3、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4、秦孝文王:亦称安国君,是战国时秦国第35位国君,嬴姓,赵氏,名柱,秦昭襄王次子,秦庄襄王之父。秦孝文王于公元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其子秦庄襄王继位。


5、秦庄襄王:又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为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病逝,享年三十五岁。秦庄襄王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村。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6、秦王政: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扩展资料: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即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国的基础。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并巴国和蜀国。

秦统一六国顺序

秦统一六国顺序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参考资料:秦国-百度百科

秦国皇上顺序排列

前891年西周孝王封嬴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秦非子 前891年~前858年 在位34年 秦 侯 前857年-前848年 在位10年 秦公伯 前847年~前845年 在位3年 秦 仲 前844年~前822年 在位23年 秦庄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静公 (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宪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 (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厉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简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献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 前246年-前210年 在位37年( 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 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在位3年 秦子婴 前?年-前206年,在位47天。皇帝共三个,秦始皇 秦二世 秦子婴

秦国历代君王

列表如下:


1、
2、
3、
4、
5、扩展资料:君主资料:
1、秦献公秦献公嬴师隰(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嬴姓,秦氏,《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xí)。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六国顺序

秦统一六国顺序

2、秦孝公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

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姓,赵氏,名驷,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十九岁即位,是为秦惠王。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

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公元前311年,去世,时年四十六,谥号为文,葬于公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君主

秦国历代君王都是谁?

君主列表(序号/称号/名字/在位年数/在位时间):


1、
2、
3、
4、
5、
6、
7、
8、扩展资料:君主资料:
1、秦襄公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为犬戎所杀,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

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于故地西陲(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其子秦文公继位。


2、秦文公秦文公(?―公元前716年),嬴姓,赵氏,名不详,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宪公)继位。


3、秦武公秦武公(?―公元前678年),嬴姓,赵氏 ,名说,秦宪公(秦宁公)长子,母鲁姬子,秦出子和秦德公的哥哥,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在位。秦武公初立太子。秦宪公死后,弗忌等三庶长另立秦出子为秦国国君。后秦出子被弗忌等杀,他才得以即位。

诛弗忌等三族,集大权于王室。秦武公在位时,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设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秦武公死后葬于平阳,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陪葬的人多达六十六人。传位于同母弟秦德公。


4、秦穆公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嬴姓,秦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谥号穆,《史记索隐》等书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前627年崤之战和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于是掉头向西发展。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来作谋士。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一说20个)。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秦穆公于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5、秦献公秦献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嬴姓,赵氏,《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嬴师隰(xí)。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君主

秦始皇之前秦国有哪些君王呀?

有:秦惠王赢驷、秦武王赢荡、秦昭襄王赢稷、秦孝文王赢柱、秦庄襄王赢异人五位君王。秦国第一代称王的为秦惠王赢驷,下列依次为秦武王赢荡、秦昭襄王赢稷、秦孝文王赢柱、秦庄襄王赢异人、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王赢婴。从秦惠王称王到灭亡,立国133年,传了七代,有八位君主。秦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秦国称王之前,多以爵位来确定称呼的,例如庄公、孝公等;第二阶段为秦国开始称为算起。

扩展资料:

出征六国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当时吕不韦为秦相,独擅大权。秦王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吕不韦和嫪毐把持朝政、惑乱后宫。

秦统一六国顺序

秦统一六国顺序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平定嫪毐之乱,次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吕不韦饮毒酒自杀。秦王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从此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秦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的秦帝国时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国

秦国君主列表

根据我改写的秦国君主列表

秦国秦文王苻健(890年~953年)(922年~953年在位)秦庄王苻生(913年~976年)(953年~976年在位)秦僖王苻坚(936年~1001年)(976年~1001年在位)秦惠王苻丕(秦太祖)(959年~1024年)(1001年~1024年在位)秦威王苻登(秦景祖)(982年~1045年)(1024年~1045年在位)秦王苻崇(秦高祖)(1005年~1065年)(1045年~1050年在位)

秦国历代君主


一、君主列表(称号/名字/在位年数/在位时间):
1、
2、
3、
4、
5、
6、
7、
二、君主资料
1、秦穆公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嬴姓,秦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谥号穆,《史记索隐》等书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在位期间,广纳贤士,大胆任用非本国的人才,开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在他的感召下,号称“五羖大夫”的百里奚、相马专家伯乐及九方皋纷纷投其门下。

由于他在用人方面,始终采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相马之法,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愿意重用本国的贵族,他怕贵族极大势大,国君反倒受了他们的牵制。他宁可重用外来的客卿,外地来的人权力尽管多么大,也只限于他一个人,不可能象豪门大族那样割据地盘,建立自己的势力,威胁国君。史载他执政期间,“益国十二,开地千里”,整个广阔的西部地区为他所独控。

秦穆公于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2、秦孝公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还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秦孝公即位之后,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商鞅在此背景之下来到秦国。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姓,赵氏,名驷,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十九岁即位,是为秦惠王。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

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4、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秦昭王在位时间是秦历代君王中最长的,在最后六七位秦君王中,他统治的时间超过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总和,也超过了后面的孝文王、庄襄王的总和。他在政治军事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较之秦王政也毫不逊色,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为秦国的发展做出极为杰出的历史贡献,昭王时代是秦国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决胜时代。


5、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君主

秦统一六国顺序
秦统一六国顺序
秦统一六国顺序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精选的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高中历史简单说说秦朝统一六国的概况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秦灭六国顺序【相关词_ 秦国历代君王】秦灭六国形势图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