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白门——
绝色吴女名门后,生不逢时沦青楼。
侠骨柔肠志高洁,一生飘零终无悔。
柳如是——
肤似凝脂眉似柳,诗书礼乐冠江南。
一朝夺得青溪魁,轻姿漫步秦淮岸。
李香君——
玉肤金钗红罗裙,青丝飘飘及腰间。
花扇轻摇香风飘,疑是天仙在人间。
陈圆圆——
如花似玉姑苏女,昆曲书画压群芳。
乱世桃花命多舛,颠沛流离遁空门。
董小宛——
樱桃小嘴细柳腰,声若莺啼惹人怜。
一朝觅得知心郎,长相厮守终无悔。
这些是后人的评价
柳如是小传:柳如是,名是,又一名隐,字如是,小字蘼芜,世称河东君、蘼芜君,明未浙江嘉兴人,秦淮八艳之一,工诗词,善书画。]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迷离,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舫,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春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金明池.咏寒柳》柳如是
[马湘兰小传:马湘兰,名守真,小字玄儿,又字月娇,祖籍湖南,又因酷爱兰花,故自号湘兰,江苏金陵人,秦淮八艳之一,有诗词集《湘兰集》传世,所画兰花为画坛一绝。]
何处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
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
偶然拈笔写幽姿,付与何人解护持?
一到移根须自惜,出山难比在山时。
----《题墨兰图》马湘兰
卞玉京小传: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号云裳,明亡后自号玉京道人,明未江苏金陵人,秦淮八艳之一,工小楷,精琴理,善画兰,惜未闻有诗传世。]
[陈圆圆小传: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明未江苏常州人,能歌善舞,明艳照人。]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丑奴儿令》陈圆圆
李香君 题女史卢允真寒江晓泛图
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
不知何处烟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
“秦淮八艳”中谁会作诗写词?都有什么佳作传世?
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妓。
明末在秦淮一带的八个名妓,又称“金陵八艳”。
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
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顾横波通晓文史,工于诗词,作有《海月楼夜坐》、《花深深·闺坐》、《虞美人·答远山夫人寄梦》、《千秋岁·送远山夫人南归》等诗词,收入所著《柳花阁集》。
“咏醉杨妃菊”:一枝篱下晚含香,不肯随时作淡妆;自是太真酣宴罢,半偏云髻学轻狂。
舞衣初著紫罗裳,别擅风流作艳妆;长夜傲霜悬槛畔,恍疑沉醉倚三郎。
董小宛,本名董白(1624-1651年),字小宛,一字青莲,明末“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绝”)之一。
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
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又称“针神曲圣”董小宛的词一柄象牙彩蝶诗词独坐枫林下,云峰映落辉。
松径丹霞染,幽壑白云归。
卞玉京(约1623年——1665年)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
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变身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
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
也是善于诗文,但是我没找到又名李香,南京人,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
代表作品:《南都寄侯公子书》寇白门又名寇湄,金陵人,其寇家是著名的世娼之家,她是寇家历代名妓中佼佼者,余怀称她“风姿绰约,容貌冶艳”,传世作品不详。
马湘兰,马氏生长于南京,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
善画墨兰,诗文不详柳如是,女诗人,浙江嘉兴人。
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著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江城子·忆梦梦中本是伤心路。
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麽。
安排无限销魂事。
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
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
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
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
愿他少识相思路。
杨白花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杨花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杨柳·其一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杨柳·其二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芬。
明末清初苏州名妓。
没找到传世诗文作品!
关于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的故事
柳如是(1618年-1664年),女诗人,浙江嘉兴人。
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柳如是(1618-1664 年) 本姓杨,名爱;改姓柳(一说原姓柳),名隐 (一说隐雯 柳如是手绘图(20张) 。
据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载:“至若隐遁之意,则当日名媛,颇喜取以为别号。
如黄皆令之 ‘离隐’,张宛仙之 ‘香隐’,皆是例证。
盖其时社会风气所致……即于名字别号一端,亦可窥见社会风习与时代地域人事之关系。
”)字靡芜,后改名是,字如是。
又以佛典中有 “如是我闻”之语而号 “我闻居士”;与钱谦益 (字牧斋,世称虞山先生,常熟人。
明朝官至礼部右侍郎。
降清后,托官数月,病狱而已。
)结缡后,钱取柳姓郡望,称河东君,另寓“美人”。
柳如是幼年不幸,身世不清(初生地有浙江嘉兴与江苏吴江等说,扑朔迷离,今殊难考据。
至于柳如是何故沦落风尘,有周采泉臆测“歹徒所掠”说,并无实据)。
幼年卖与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
明崇祯四年辛未14岁时,有吴江故相周道登买于勾栏。
初为周府妇人侍婢,得周老夫人欢心,后周道登强索为妾,未及一年,因周府群妾加害,几被处死,周老夫人阻而逐出周府,卖于娼家。
明崇祯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柳如是流落松江,改旧名,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
在松江与复社、几社、东林人交往,常着儒服男装,文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
钱谦益答应以正妻之礼迎柳如是过门。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缡,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
传为一时佳话。
明亡,柳劝钱殉节,钱推托不允,如是奋身投入荷花池,身殉未遂。
钱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
钱氏家族乘机逼索柳如是,河东君投缳自尽,得年四十又六。
河东君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
书法得虞世南、褚遂良笔法。
流落青楼,才气称秦淮八艳之首。
秦淮八艳之首是谁啊?
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是我闻是》一诗。
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
在明末清初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政治舞台上,活跃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利用她们的花容月貌和傲视群芳的才艺,不但左右了一批当时名士的命运,而且也在中国历史上为她们自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还令文人墨客们津津乐道、感慨不已! 而久负盛名、驰誉江南的“秦淮八艳”无疑又是其中最为特出的一个女性群体。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个南曲名妓,故又称“金陵八艳”。
到底是哪八个人?有关资料上说法不尽一致。
明朝遗老余澹心在《板桥杂记》中记载为: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板桥杂记》的作者余澹心与“秦淮八艳”是同时代人,又久居金陵,为秦淮河上的常客,看来所言不谬。
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都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
而且,她们在诗词和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她们八人个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是大部分已经散佚,只有柳如是的作品保留下来较多。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
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她是浙江嘉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
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尺牎》。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史称南明。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溥、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
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
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
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
柳氏后生有一女。
有“红学”研究者甚至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可能就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
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
柳氏“遂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
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
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
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
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
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
柳氏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
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是我闻是》一诗。
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
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并为其撰写了《柳如是别传》。
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
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664年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
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
柳氏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
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
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
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虽然身处脂粉之地,但柳如是却倜傥自如,不但工于书法,诗词也有很高的造诣。
她最有名的词作是下面的《金明池咏寒柳》。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著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金明池》这个词牌名起源于宋朝词人秦观赋东京金明池之作,后人又称《金明春》《夏云峰》等名。
这首《金明池 咏寒柳》是柳如是的长调代表作,所谓的咏柳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抒发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亡国之思,这寒柳飞絮似乎就是词人自己的化身。
在整首词中,柳如是以柳自喻,写得凄楚动人,是为明末词作中的上乘佳品。
综上考证,柳如是之所以能在“秦淮八艳”中名列榜首、独占花魁,笔者认为主要出于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 柳如是在“秦淮八艳”中是唯一有大量诗词书法作品传世的名...
古代那些揪心的闺怨感伤的诗词都是怎么写出来的
中国古代才女 1、庄姜: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
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
2、 卓文君:西汉著名才女,貌美,擅琴,能诗,家中富贵。
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
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并与之私奔,够浪漫的吧 3、 班婕妤:汉成帝妃,西汉女文学家。
名不详,班固祖姑。
少有才学,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
婕妤是名门之女,少有才学。
4、 班昭:东汉女辞赋家。
一名姬,字惠班。
生卒年不详。
班彪女,班固妹。
嫁曹世叔,早年守寡。
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
昭博学高才,和帝下诏令其续成。
5、 蔡文姬: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
代表其心灵呐喊的血泪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愤诗》足以把她送上中国古代第一才女之位。
6、甄洛:魏文帝皇后。
曹丕称帝后宠郭皇后,郭后恃宠中伤甄皇后,甄后从此失宠,在《塘上行》里写出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相思到极致的、一往无悔的深情泣诉,可怜最后等来的却是曹丕的一纸死令。
甚至死后对尸身”以发覆面、以糠塞口”,极尽侮辱与凌虐。
7、苏若兰:北朝著名才女,一首《回文诗》享誉古今。
后因符坚的胞弟符融荒淫无耻,紧紧相逼,自缢身亡。
8、 谢道韫:东晋女诗人,南朝著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咏雪诗名扬千古。
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成人后又是王家的媳妇。
9、鲍令晖:南朝著名诗人鲍照之妹,曾作“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闺怨诗,颇具才情。
10、 上官婉儿:初唐著名诗人上官仪的孙女。
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谋废皇后武则天的诏书,与其子上官庭芝同被诛。
时在襁褓中的婉儿与母亲郑氏被没入掖庭即内宫为婢。
11、李冶:唐代才女,六岁作《咏蔷薇》时就有“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的佳句。
最后也只能西风残荷空余恨:“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 12、 薛涛:唐代名妓和女诗人,字洪度,祖籍长安,出生于成都。
其父薛郧宦居成都时去世,薛涛由母亲抚养。
当其及笄之年已辩慧知诗,兼撤擅书法,描眉涂粉,才貌超群。
但因与母亲生活无靠,只得加入乐籍,成为官妓。
后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赏识,成为私人秘书,还准备奏请朝廷任命其为“校书郎”,虽位或准,但人们从此称其为“女校书”。
13、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14、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南宋初年时在世。
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
能画,通音律。
词多幽怨,流于感伤。
也能诗。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15、 管道升: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钪蓿种偌В牌芟蜕饺耍な榛壬泼分瘢侍蠡环瘢环馕汗蛉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