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江南好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春
作者: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忆江南·江南忆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诗歌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诗歌是一咱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
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 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
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
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
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
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
”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
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
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
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
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歌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他把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乡之情用二十个字淋漓尽致一表露出来。
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会对着月光念起这首诗,特别是中秋节的时候这首诗尤其流行。
这就是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灵魂。
一首优美动人的之所以千古流传下来,之所以为千百万读者所吸引,尽管有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不复有与诗同时代的体验,但仍会为其诗所震憾,这就是诗的抒情所体现的美的力量,其内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感情的饱满真挚。
二、形象美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小说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而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诉诸读者直观感觉的形象和声韵。
形象鲜明、声韵铿锵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人脑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界事物为人感知,反映到大脑中,经过思维抽象出结论,这结论是对景物的本质的认识。
然而本质的认识是抽象的、静止的、综合的,也是无个性的,我们该如何表达它呢?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人们都感到非常沉痛,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沉痛?我们可用“心如刀绞”、“哀漠大于心死”等词语来形象地表达失去周总理的痛苦,诗歌也一样讲求形象。
当我们旅游归来,告诉朋友那里的景色优美,但我们单纯地说“那里的景色好美哦!”别人会无法想象到底有多美,是像湛江的湖光岩一样美吗?还是像肇庆的鼎湖山一样美?我们可以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表达,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这还不够形象,必须作一番形象的描绘才行,就像白居易作的《钱唐湖春行》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再现在读者眼前。
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之分,抒情诗往往情景交融,有景物形象,而说理诗特别是解读人生的哲理诗,哲理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通过情来打动人。
因为诗歌是通过抒情来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感受来调动的,他必须把这具体事物的形象再现出来,才能让人知道他感情的由来,而且也让人有同感。
形象化使人有美的感受,也使人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
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借一座山来说明抽象哲理的,以具体写出的诗除了具有形象美以外,本身是灵活的,意象玲珑,可从多角度作多面观,似乎涵义无穷。
中国的诗歌理论强调的意象既要有意,还要有象,通过形象来提示意义,形象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音乐美是诗歌的先天素质 汉朝的乐府是配乐演唱的,唐宋的词有曲牌,而诗是用来唱的,尽管它发展到后来诗与歌逐渐分离,有的已不能唱了,但音乐的本性依然保持不变。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最初的阶段是和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古代社会里,人们打猎回来,要祭祀,要庆祝,他们是围着篝火跳舞,敲着鼓,唱起歌。
皇宫里祭祀也是吟唱诗,青楼里的歌妓是歌唱诗。
可以说,音乐美是诗歌的一种先天的素质。
古今往来,在各类文学和艺术中,诗歌与音乐是最接近...
以为例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谈王维的诗歌创作肖旭王维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期就有才名,以天宝初年为界,王维的思想、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热衷政治、奋发有为的人,有比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的主要生活是啸傲山林和吃斋俸佛。
天宝以后安史之乱前,他的生活热情还没有完全消失,对大自然还是有浓厚的兴趣,还能写出许多优美的诗来。
安史之乱后的五年,他心灰意冷,再也写不出什么好诗来了。
王维既缺乏李白的叛逆精神,也缺乏杜甫的忧民的品格,又缺乏陶渊明那种崇高的生活理想,最后为了远祸全身,选择了隐逸的道路。
他有田园,有俸禄,过着悠哉的享乐生活。
他的诗歌刨作也随着思想的变化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政治诗边塞诗,后期多作山水田园诗。
通常看来,人们总是把王维看成田园山水诗人,实际上从上述讲到作品来看,王维的成就决不仅限于山水田园诗,他的边塞诗有三十多首,而被称作边塞诗人的王昌龄还不过有二十几首边塞诗,应说王维是盛唐时期全面诗歌刨作的典型。
王维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类,政治感遇诗。
王维早年写了一些政治诗,在诗中他抨击权贵,不满现实,揭露了在繁荣的外衣掩盖下日趋腐化的政治,有一定的社会政治意义。
如《寓言》其一,讽刺贵族子弟的轩贵,不过是出身显贵,没有什么功德可言。
并且抨击了他们“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的声色犬马的腐朽享乐生活。
《偶然作》其五,则将“斗鸡者”,“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的骄奢生活,与儒生“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的情况加以对比,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情绪,和李白的诗有相同之处。
李白在《古风》诗中揭露“斗鸡小儿”、“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抨击那些喧赫一时的人物“君不能狸膏金钜斗学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并且也与自己的“白手为儒身背青”进行了对比,只不过王维缺乏李白那种叛逆精神,所以诗写的一般化,显得温柔敦厚,缺乏力量。
第二类,边塞诗。
这一类诗描写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战斗场面,赞扬了爱国将士的英雄杀敌气概,刻画了边塞的景物。
有些虽写军中之事,但也概括表现了封建社会寒门知识分子的一般命运,寄托着一种普遍的怨愤与不平。
他的《少年行》写“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意思是谁不知道边塞的艰苦,但是纵然死了,爱国的侠气是会流芳百世的。
在《少年行》其三中,他还赞扬了少年英雄“一身能擎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的毫无畏惧的情态。
王维笔下的这些少年英雄充满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又有克敌制胜的武艺,与建安时期曹植笔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的少年英雄相似。
在这些少年英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豪壮的英雄气概,表现了盛唐的精神。
除了这些表现积极向上的边塞诗外,王维还有些政治性很强的边塞诗,像著名的《陇头吟》、《老将行》,都是写宫中赏罚不明,为潦倒的老将鸣不平。
《老将行》与《少年行》应联系起来谈,今日雄风犹存的老将,何曾没有英姿勃勃誓死如归的少年那股劲头?而今天这智勇双全的少年,安知明天成了不被人遗忘的老将?对比之中,社会的黑暗与不平被作者揭示的十分深刻。
另外,王维善于描绘边塞景物与风光。
如《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久为传诵的名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之为:“此等境界可为千古壮已。
”王维精通音乐,长于绘画,诗创上更显示出了全面的诗歌才能。
在艺术上的多方面造诣,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代表人物,他在盛唐之初就早已成名,反映着整个诗坛欣欣向荣的普遍发展,也正是在这普遍发展的基调上才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更为突出的诗人,正因为王维全面反映了盛唐时期生机盎然的气氛,我们才说他是盛唐时仅次于李、杜的作家。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诗评》说:“诗总不离乎才也。
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
”对王维评价虽有过矣,但仍可见王维在盛唐诗坛上的地位。
王维的诗歌成就除表现政治、边塞诗之外,在山水田园诗上他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的山水诗代表作是《山居秋瞑》、《鸟鸣涧》;田园诗代表作是《新晴野望》。
他的山水诗能揭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也能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如《终南山》、《汉江临眺》。
田园诗则反映了农村的幽闲情绪,他《辋川集》的—些小诗如《鹿柴》、《竹里馆》等,都刻画了—种空寂的境界,与作者佛家消极思想有关。
王维的诗富有诗情画意。
早在唐天宝年间,殷瑶《河岳英灵集》即有“在泉为珠玮,着壁成绘”的赞誉。
到了宋代,大文豪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从此,“诗中有画”,便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诗与画作为艺术形式,它们的本质特征是不同的。
西晋时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第307页)。
他一语道出了诗与...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点
艾青是五四以来新诗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
他的诗作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自他起步开始就走在了坚实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
在这里,我想就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探讨一下其诗的艺术特色。
我认为,无论在丰富的意象,还是巧妙的抒情,亦或是形象化的语言等方面,艾青早期的诗歌在那个时期诗坛中都是别具一格的。
一 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不可侵犯而英勇斗争。
由于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所表现的内容要高度概括集中,在表达上,要求有饱满强烈的感情和丰富飞腾的想象,因而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可使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所谓意象,就是能寄托出某点感觉的事物、景色,是经过了主观再创造的形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
由此可见,诗的形象化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描写,也离不开作者的主观感受。
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阅读艾青早期诗歌中,我发现,艾青所采用的意象,其外延相当丰富,就是说,他的诗歌中以现实主义手法对生活作真实的再现,所摄取的物象品种多,表现的范围广,象征的东西丰富。
譬如一九三七年初的作品《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
作为《太阳》起点的《春》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春来了,龙华的桃花开了。
”大家知道,龙华是蒋介石在上海屠杀革命者的刑场,那里淤积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诗人在这里发现了诗,激起了诗情,展开他的艺术构思,采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向我们启示:龙华的桃花是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的,那些深黑的夜是“血斑点点”的,那些也里“没有星光”、“刮着风”,人们“听着寡妇的咽泣”。
烈士的殷红的鲜血爆开了龙华桃树上的蓓蕾,孕育了江南的春天。
这一从“墓窟”中走来的春,是诗人透过暗夜与血迹对象征自由、胜利的春天的呼唤,是诗人生活信念的结晶。
再如《死地》里有句“大地已死了……它死在绝望里;临终时依然睁着枯干的眼,巴望天顶落下一颗雨滴……”这就是以大地作象征的形象,刻画出人民在大旱之年痛苦绝望的情绪。
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运用意象的典范,全诗多处运用意象表现某些感觉的事物景色,给人以情景交融的感觉境界。
在诗中,诗人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大堰河与“我”的特殊关系后,引入了对大堰河的回忆,集中描述了她一生悲苦的经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几个意象分别以坟墓、瓦菲、荒园、石椅这些物象的直观表现烘托出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悲惨身世的感念。
我们知道,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被寄养在一位贫苦的农妇家中,直到5岁才回到自己家中,这使他从小就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苦生活并把自己的命运同农民联系在一起。
因而,当他在这天清晨,透过狱的窗口看到了漫天的大雪,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家乡,也想起了曾经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过他而今已埋进了“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的保姆——大堰河。
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融入了诗人的情与感,经过艾青的主观再创造,使我们读起他的诗,感受到艾青笔下的意象描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实了。
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抒发深沉忧郁的感情,使抒情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充分体现了艾青独到的艺术特色。
五四启蒙时代的郭沫若,他的诗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抒发感情,但他的诗中所表现的自然景物,表现的意象,大都被人化和神化了,借以直抒胸臆地表现自我感情。
这与艾青将意象与情与感交融、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不同的。
与艾青同一时代的臧克家,他的诗执着于现实,取材于现实,他比较注重以客观的准确意象代替主观情绪的直接发泄,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的画面构成意象时,更倾向于单纯写实。
艾青诗歌意象的外延丰富多彩是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的。
同样是写太阳、春天、黎明、夜晚,同样是写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够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其诗歌在艺术与思想内容方面形成了有机的统一。
例如在《雪落在中国是土地上》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接下来用拟人的手法写道:“风,/象一个太悲哀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象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这里的“风”和“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对当时惨...
关于江南的诗词
江南诗词吟咏 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