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醉贾岛,树下谗推敲。何不赋一篇,美人或约到。
美人或约到,旁边有墨嫂。手持搓衣板,看你咋风骚。
美人泪流干,化山卧人间。墨续美人意,金豆接一盘。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道缘结皖北,持苦心勤濡墨,任拙笔偶生花。
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
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
黄公望的“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涂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用描法(即用写法),谓之有笔。”
抗战时期的诗句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
注曰,“苍龙,太岁也”。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 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
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
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
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
”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
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所作的诗词中,《清平乐六盘山》广为人知。
正是这首气壮山河的诗词,让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上这座被古人称为“陇山”、“鸡头山”的六盘山名扬天下。
可鲜为人知的是,这首诗词原来叫《长征谣》,以后才改为《清平乐六盘山》的。
经笔者多年调查、考证,特撰此文,把历史的真实告知读者。
原名“长征谣” 六盘山,纵贯宁夏南部固原、隆德、泾原3县,雄跨甘肃、宁夏。
最高峰3100多米,傲视西北黄土高原,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拨雄伟。
依山体修凿的穿山公路盘旋蜿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
当地谚语说:“六盘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
这座南北走向的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翻过这座山,到陕北再无高山险峰阻挡。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从驻地出发,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上六盘山,从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
毛泽东健步登上六盘山,并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同登上主峰牛头山。
六盘山峰峦挺拔,路道艰险。
毛泽东在高峰饱览了六盘山雄姿,对张闻天等人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
”在越过一道山梁之后,停下脚步招呼随行人员休息一下,毛泽东习惯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着远方,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
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这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据大西北,是兰州和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这里距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远了。
”这对艰难长征的红军指战员们来说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声音。
翻越六盘山即将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经受过千锤百炼的红军指战员,已经变得无比坚强了。
革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千重思绪,万般感慨,涌上毛泽东的心头。
在这戎马倥偬中,展望革命前景,伟大的战略转移已经赢得了很大胜利。
诗兴勃发的毛泽东,抒怀高歌,一首气势豪迈的“长征谣”就在六盘山巅极目远眺中吟成:“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求几句豪迈的诗句
1.“输赢成败 又由谁争算,且自逍遥没谁管。
奈昏天地暗 斗转星移,风骤紧 飘渺峰头云乱。
红颜弹指老 刹那芳华,梦里真真语真幻,同一笑 到头万事俱空。
糊涂醉 情长记短,解不了 名缰系嗔贪,却试问 几时把痴心断。
” 2.清水白后下含沙,自逍遥;斗转星移天地暗,弹指老;一笑白首问苍穹,无拘拟, 休碌碌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描写书法的诗句
【清平乐】《书 画》朝书暮画,斯如骑战马。
基情笔笔注点划,应知情义无价。
志书上朔秦汉,能否来者不见。
行时哈冻挥汗,泼出满纸云烟。
【十六字令】书,楷隶劲草控不住,溯秦汉,字字风和雨。
《达 意》笔墨挥洒韵味,捷思闪烁光泽。
不拘随意取势,流露彰美不奢。
气度蓄发内涵,点醒亮相情传。
刻画民俗情趣,柔和古今自然。
形式囊括手法,动静相生多变。
返朴归真为上,传统继承发展。
新居厅堂诗词
中堂联一荡气空灵山水小潜心韵律典章轻二柳垂明月听蛙唱荷动清风护鲤游三侧身一笑红尘远顾影三思墨迹深四 风流燕律飞檐下雨载梅笺叠浪开五浩月半壶花影冷浮云两袖古风狂六古寺灵泉松下静轻舟暮鼓渡边凉 七韵从红叶求佳句画向苍山索秀姿八半湖浓墨三分醉千树闲云一目收九少逢苦雨终身润壮炼琴心半世芳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翻译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一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广州。
这首词写于1926年秋(作者手书此词称“一九二六年作”,见《毛主席诗词墨迹续编》,似系笔误。
1926年秋作者在上海任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未去过长沙),全词刚健遒劲,大气包举,情采飞扬,表达出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理想和乐观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气度,也显示出他诗词艺术的充分成熟和高度成就。
扩展资料: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诗词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1925年秋所作。
长沙是毛主席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主席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
1911年,毛主席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
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主席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主席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
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1920年,毛主席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2年,毛主席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
8月28日,毛主席在韶山共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
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主席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
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主席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基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沁园春·长沙 百度百科-毛主席人物生平
郭沫若主要历史著作有什么
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翻译书目《茵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年,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年,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年,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年,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年,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1935年,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年,群益著作书目年份及出版社介绍《黄浦江口》 《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 《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1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年,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
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武则天》1962,中国戏剧 《李白与杜甫》1972,人民 《郭沫若全集》四川人民 1982一1987
书法 诗词
你好,【注释】: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
注曰,“苍龙,太岁也”。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译诗】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赏析】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 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
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
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
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
”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
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毛泽东所作的诗词中,《清平乐六盘山》广为人知。
正是这首气壮山河的诗词,让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上这座被古人称为“陇山”、“鸡头山”的六盘山名扬天下。
可鲜为人知的是,这首诗词原来叫《长征谣》,以后才改为《清平乐六盘山》的。
经笔者多年调查、考证,特撰此文,把历史的真实告知读者。
原名“长征谣”六盘山,纵贯宁夏南部固原、隆德、泾原3县,雄跨甘肃、宁夏。
最高峰3100多米,傲视西北黄土高原,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拨雄伟。
依山体修凿的穿山公路盘旋蜿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
当地谚语说:“六盘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
这座南北走向的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翻过这座山,到陕北再无高山险峰阻挡。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从驻地出发,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上六盘山,从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
毛泽东健步登上六盘山,并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同登上主峰牛头山。
六盘山峰峦挺拔,路道艰险。
毛泽东在高峰饱览了六盘山雄姿,对张闻天等人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
”在越过一道山梁之后,停下脚步招呼随行人员休息一下,毛泽东习惯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着远方,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
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这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据大西北,是兰州和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这里距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远了。
”这对艰难长征的红军指战员们来说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声音。
翻越六盘山即将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经受过千锤百炼的红军指战员,已经变得无比坚强了。
革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千重思绪,万般感慨,涌上毛泽东的心头。
在这戎马倥偬中,展望革命前景,伟大的战略转移已经赢得了很大胜利。
诗兴勃发的毛泽东,抒怀高歌,一首气势豪迈的“长征谣”就在六盘山巅极目远眺中吟成:“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
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当时在...
一首吟柳的诗。
吟柳(诗词)微风徐徐潺潺柳丝, 烟波浩渺纤纤抚波。
绦绦绿绿飞絮飘飘心漫漫, 彩蝶翩翩戏谑穿梭醉眼迷。
静卧湖边垂柳青青, 曼舞愁绪缭缭绕绕。
缱绻情, 默神伤, 独吟娴甜眠不休。
文骚墨迹谦谦风, 君子儒雅喋颂扬。
难绘心, 生寂寥, 孤独萧萧水茫茫, 牵念情思缕缕虚。
惊回眸, 月华裹妆幽幽莹莹百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