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史籍浩瀚,诗文精品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些“中药诗”和“中药文”风格独特,足称工巧,读这些古人篇章,既可让人欣赏到中药文的文学性,又可增加中药知识,甚至还能了解当时的历史。笔者从古代中药文中摘出一篇以描写战争为题的中药文,与读者共赏。
在《戒庵老人漫笔》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水贼反,自号威灵仙,与辛夷前胡相连结,犯天雄兵,上谓生曰:‘豺狼毒吾民,奈何?’生曰:‘此小草寇,臣请折笞之’。上大喜,赐穿上甲、犀中带,问‘何时当归’?曰:‘不过半夏’。道帅兵往,乘海马攻城,大战百合,流血余数里。令士卒挽川弓,发赤箭,贼不能档,逐走,绊于铁蒺藜,或践滑石而踬,悉追斩之,惟先降者独活,以延胡索系之而归,获无名异宝不可胜计,上迎劳生曰:‘卿平贼如剪草,孙武不能过也’。”
这篇仅二百来字记载宋代当时一次战斗经过的中药文,暗含水贼、威灵仙、辛夷、前胡、天雄、草寇、穿山甲、犀角、当归、半夏、海马、百合、川芎、赤箭、蒺藜、滑石、独活、延胡素、无名异、剪草等二十几味药名,真可谓短小精炼,独具妙工,读后耐人寻味。 (文章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二、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茯苓”是指西天如来佛祖;“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象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谐音回乡,只取经成功返回唐朝。《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从近二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择了能表达小说内容的几味,藉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拍案叫绝。
在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还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三、药名四季歌
春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
夏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
牧童去取国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时,门外户悬白头翁。
四、白居易的《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横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其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北),贞元进土,官至刑部尚书。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娘也能听懂。涉及咏药诗作多达百首,为唐咏药诗之冠。《采地黄者》是其中之一,他并非沤歌地黄这一味中药的功效,而是和他的《卖炭翁》一样,通过采挖地黄这一具体过程,把采挖者那种艰辛和痛苦的生活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的意思是说,今年春天不下雨旱死了麦子,去年冬天霜来得太早,损伤了麦苗的分蘖。年底了家里没有吃的,只好到野地里去采挖一种药材枣地黄。挖它有什么用处?想拿它去换点口粮。天刚亮就扛着锄头到山野里去,可是采来采去挖到天黑筐子也没有装满。拿到富贵人家,卖给那些白白胖胖的子弟。讨好人家说:,"买下这地黄吧!拿来喂你们的肥马,可以使它的毛色光泽发亮,都能映照到地面上。我别无他求,只想换一点马吃剩下的饲料粮,以解救全家苦于饥饿的肚肠。"全诗叙事,曲折动人,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作者通过采地黄一事,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龚自珍的《远志》诗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土,官至礼部主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是,当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时,曾预料英帝国主义可能出兵侵犯,建议清廷应加强战备,巩固边境海防,绝不能妥协,可惜他的建议未被重视和采纳。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借喻中药名枣远志,吟诗抒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境。诗的大意是说,我纵然通晓兵书,熟悉边境的作战地形和有抗击敌人的具体办法,可是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虽有保卫国家的远大理想,但却像中药的远志一样,空有其名,仔细看看其长相,它和普通小草无二样。现在虽有健身好汉的抱负,不平凡的身手,但却像被大雪封阻在山东道上的游子一样,不能前进。诗人在这里借喻中药远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抒发了不被重用的心境和愤世之情。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茎人药,别名"小草",为什么又叫小草呢?据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东晋大臣谢安,开始隐居东山不出,后来下山做了桓宣武的司马官。当时有人给桓公送了不少中药,其中有远志,桓宣武就问谢安,这种(指远志)药又叫小草,为什么一样药又叫两个名字呢?在场的郝隆立即回答说:"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以诙谐反喻的语言讥笑谢安。诗人借喻"远志枣小草"这个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切合实际,符合时宜。远志性温味苦辛,是一味常用的益智安神良药,《本经》中列为上品。
以上资料都来自百度贴吧,附上网址,你可以自己去瞧瞧,希望有帮到你。
http://tieba.baidu.com/f?kz=760596464
参考资料:百度贴吧
描写财神的诗词有哪些?
1. .两道蚕眉,锁住汉家社稷。
一双凤眼,勘破曹氏瞒。
——对联2. 赤兔追风,踏开吴魏三千里。
青龙偃月,撑住炎刘一半天。
——对联3.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对联4. 又是一年财神日,出门见喜财神笑,财神投来大元宝,财运到来乐陶陶,龙年招财又进宝,心想事成万事顺,祝健康围绕财源广进、幸福生活时常拥抱。
——佚名5. 家家鞭炮响不停,年年今夜醉千盅。
笑问财神欲何往?且抛硬币定西东。
6. 千家鞭炮响,万户寿筵张。
世人同举杯,喜迎财神降。
——佚名7. 爆竹烟花不夜鸣, 商门恭竞把神迎。
关公倘若人间在, 富贵均施享太平。
——佚名8. 钱贝本无主,家家盼财神。
财神原爱富,何曾临穷门?父老守畎亩,终岁常苦辛。
大盗掩... 钱贝本无主,家家盼财神。
财神原爱富,何曾临穷门?父老守畎亩,终岁常苦辛。
——佚名9. 今日财神节,满城鞭炮声。
焚香无钱买,门外看秋风。
——《财神节感怀·其一》10. 鞭炮吓年走,神鬼当自惊。
财神执帝令,往来不用请。
——《财神节感怀·其二》
关于枸杞的诗词
恶树 杜甫 独绕虚齐径,常持小斧柯。
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
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枸杞井 刘禹锡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药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上“秋”下“瓦”音同“皱”),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枸杞 苏轼 神药不自闭,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少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村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涧,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竹枝词(之四、五) 黄恩赐 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
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瘐田岁早丰。
亲串相遗各用情,年年果实喜秋成。
永康酒枣连瓶送,蒸枣枣园夙擅名。
黄恩赐,字素俺,云南永北府(今永胜县)人。
乾隆十七年(1725年)进士,二十一年(1756年)任宁夏中卫知县。
在任期间,编修《中卫县志》。
秋征 肖如薰 新秋呈霁色,塞草正在茸。
杞树珊瑚果,兰山翡翠峰。
山郊分虎旅,乘障息狼峰。
坐乏纾筹策,天威下九重。
肖如薰,字季馨,陕西延安人,明万历年间任宁夏总兵。
咏宁夏属植物 于右任 枸杞实垂墙内外,骆驼草耿路高低。
沙蒿五色斓如锦,发菜千丝柔似薏。
比屋葡萄容客饱,上田婴奥任儿吃。
朔主天府须栋梁,蓬转于思复而思。
...
求一些描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诗词
读《山海经》十三首 陶渊明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二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其三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眨迓迩逡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