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花里逢君别

Maeve 坐标: 112632 目录:/qu/

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 去年花里逢君别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_去年花里逢君别
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_去年花里逢君别
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_去年花里逢君别
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_去年花里逢君别
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_去年花里逢君别
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_去年花里逢君别
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_去年花里逢君别
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_去年花里逢君别
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_去年花里逢君别

花里逢君别:''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精选的花里逢君别:''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完善唐诗三百首,思念,友人,忧国忧民,仕途

译文及注释

译文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_今日花开已一年_'&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_今日花开已一年_'&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春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_今日花开已一年_'&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_今日花开已一年_'&
有用没用完善参考资料:1、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0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83-684韦应物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590篇诗文


1、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_今日花开已一年_'&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_今日花开已一年_'&
完善猜您喜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志南《绝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_今日花开已一年_'&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_今日花开已一年_'&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_今日花开已一年_'&

花里逢君别: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出自中唐诗人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思念友人的情怀。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别来不觉又是一年。中间四句触景生情,写一年来的感受。世事渺茫难料,因而愁绪满怀;从自身来讲,既多病而思归,又为没有能做好父母官而自愧。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为七律中名篇。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诗中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此诗的政治背景。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次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三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末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次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巩溪诗话》)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花里逢君别_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