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的危害
全球变暖大骗局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全球变暖大骗局原标题:刚刚,特朗普作出了一个影响地球未来的重大决定作者:牛弹琴来源:公众号“牛弹琴”
(一)该来的总会来。尽管特朗普不靠谱已经是常识,但他刚刚作出的这个决定,毫无疑问将影响地球的未来。
那就是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按照特朗普的说法,他重申了美国主权,他是选出来代表匹兹堡而不是什么巴黎的。也就是说,什么减排,什么海平面上升,什么气候变化,什么国际责任担当,在特朗普眼里,统统见鬼去吧。在去年大选期间,特朗普就宣称,全球变暖是彻头彻尾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圈套,而且是“概念是中国编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美国制造业失去竞争力”。
现在,他终于要将这个协定扔到垃圾桶里。正是因为特朗普油盐不进,前几天的西方七国峰会不欢而散,默克尔才发很说,最近几天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从某种程度来讲,我们互相完全依赖对方的时代已经结束。出于这一原因,我只能说:我们欧洲人必须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想当初,为了达成《巴黎协定》,100多个国家花花聚会巴黎,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终,各国在二氧化碳排放、清洁能源发展等方面达成广泛协议。
奥巴马政府也终于决定,为了拯救地球,到2025年美国将削减排放16亿吨。在奥巴马看来,这项协定将改变人类的未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理性,遏制着自己的贪婪。但现在来了一个混世魔王特朗普。对地球未来有重要影响的《巴黎协定》,却这样被特朗普撕毁了。
(二)
撕毁TPP,不过让日本、新加坡等国失望失望。撕毁北美自由协定,最多也就杀杀墨西哥、加拿大的锐气。但撕毁《巴黎协定》,却是特朗普“美国第一”最淋漓尽致的一次表演。当年签署《巴黎协定》,时任美国国务卿的约翰·克里,特意将小孙女带到现场,让她坐在自己大腿上看自己签署协定。因为这事关子孙后代的未来。但所有努力,特朗普一笔勾销。愤怒的克里说,这完全出于傲慢、无知和反科学,美国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事实上,就在下台前几天,预感大事不妙的奥巴马,还特意在《科学》杂志上撰文,苦口婆心告诫特朗普,千万千万别退出《巴黎协定》。奥巴马说,有“大量科学记录”表明,气候变化是“真实的、不可忽视”,如果放任不管,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加将导致全球气温在本世纪末上升4摄氏度以上,大量海岛和低地将被大海吞噬,全球经济每年将损失约4%,其中美国每年损失3400亿至6900亿美元。
换言之,这真不可能是中国人的阴谋,这真是为了人类的未来。而且,老大耍性子,美国失去的是号令天下的道德力量,按照奥巴马的说法,美国将会“丢掉在谈判桌上(要求他国采取措施)的座位。”特朗普废弃《巴黎协定》后,从好莱坞到华尔街到硅谷,一片批评声。特斯拉创始人、亿万富翁马斯克当即发飙说,从此退出特朗普的总统顾问委员会。
德国、法国、意大利立刻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巴黎协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石,重新谈判毫无可能。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言人则说,美国正在损害自己,欧洲和全世界的人民,德国将会继续“拯救地球”。墨西哥前总统福克斯则在推特上说:特朗普正在向地球宣战。
(三)
但特朗普就是特朗普,别人越是反对,他越是要干到底。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根据《巴黎协定》的规定,一个国家退出不会导致协定失效。但作为世界老大的美国的退出,毫无疑问将对很多国家产生影响,最终将可能在根本上瓦解目前的气候变化应对体系。很简单,作为世界老大的美国都不愿意遏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他国家自然是竞相排放,谁不多排谁就傻。结果就是地球将会更加炎热,海平面还会继续上升,人类面临着不可预知的未来。
有意思的是,就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几乎同时,按照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国和欧洲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决心推进”相关措施,以便“引导能源转型”,迈向全球低碳经济。很多人都糊涂了,现在的中国和美国,似乎互换了一下角色,而且,美国还是一个麻烦制造者,中国则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美国在拒绝全球化,中国在拥抱全球化。
美国要求“美国第一”,中国欢迎世界搭便车。美国撕毁《巴黎协定》,中国继续推进减排……《金融时报》专栏作者拉赫曼就曾说,欧盟如今日益有意向北京方面靠拢,因为在全球化、气候变暖等问题上,中国和欧洲越来越有共同语言。比如,在全球化问题上,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的:在达沃斯,在平的讲话中,赢得最热烈掌声的是这句话:“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与特朗普狂热而带有煽动性的风格截然不同,平的讲话缓慢而平静。有时他看起来几乎是在向美国人提出父辈般的劝告。他说,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但最终作出了选择,明白中国除了“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外别无选择。在某些方面,中国国家大大采用了曾经是美国总统专属的让人感觉良好的措辞:乐观、外向、呼吁全球合作以抗击贫困和人类的共同挑战……
这其实是很多美国人最担忧的:特朗普拱手将领导权让给了中国。美联社在一篇题为“特朗普的气候撤退为中国领导地位敞开了大门”(Trump‘s climate pullback opens door to Chinese leadership)中就说,特朗普的这个决定,影响绝不只限于环保领域。为什么?是因为特朗普的举动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加上他在自由贸易、对外援助上的做法,人们意识到,美国确实正在全面倒退;中国则将填补这个空白,中国正在快速落实《巴黎协定》减排的目标,而且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已经超过了美国。
金融大鳄索罗斯就说,特朗普的一系列做法,“将大大有助于中国被接受为国际社会的领导成员(leading member),他起的作用甚至会超过中国人自己”。翻译过来,这就是中国的国运啊,碰上了不靠谱的特朗普。美国已经不是那个美国,中国也已经不是那个中国。奥巴马就很焦虑,中国等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但特朗普却成了“煤炭总统”,在能源领域变革中,美国正在失去历史性的机遇。
当然,更重要的,地球正在变暖,《巴黎协定》被认为是理性战胜了贪婪,现在贪婪又卷土重来。这是人类命运中的一个劫数,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历史会给出答案。公众号“牛弹琴”:bullpiano责任编辑:张颖倩 SN191最新全球变暖大骗局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台企频繁动作后 全球半导体格局或生变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全球变暖大骗局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台企频繁动作后 全球半导体格局或生变原标题:台企频繁动作后,全球半导体格局或生变参考消息网12月2日报道 日本媒体报道称,松下已决定将半导体业务给台湾的新唐科技。日本企业纷纷剥离半导体业务,台湾企业成为接收者。当前,台湾企业正在抓紧获取技术和人才。《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1月29日报道,“我们知道(松下)有非常具有价值的技术开发人才,在车载半导体增长有望的背景下,能让我们确保战略有利地位。”11月28日,新唐科技的高管这样解释收购半导体业务的意图。新唐科技和母公司华邦电子通过本次收购,将提高汽车和工业相关的产品研发力。
报道称,接手日本企业业务的不只有新唐科技。2019年1月,世界第四大半导体代工企业联华电子收购了富士通的半导体工厂。2月,工业计算机制造商台湾研华收购了欧姆龙的子公司。报道认为,台湾企业构筑了作为电子产业聚集地的地位。但在需要时间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上存在弱点。有观点认为,台湾企业将被崛起的其他企业取代,为此台湾企业开始加快补足短板。
“寻求与日本企业合作和并购的磋商在2016年以后持续增加。”台湾半导体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台湾企业收购日本企业业务的倾向今后似乎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此背景下,全球半导体格局或出现变化。


北京雾霾事件:找到原因了 分析称全球变暖致北京
想知道北京雾霾事件:找到原因了 分析称全球变暖致北京 来源:科学网 (原标题:7年分析:全球变暖致北京冬季强霾事件增加)

资料图 近年来,我国冬季灰霾的增加被主要归因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但是,一项来自由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国家海洋实验室、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组成的科学家团队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作为外因增加了北京强霾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北京时间3月21日凌晨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并将于4月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该杂志纸质版。论文作者。
就在3月15日,美国《科学进展》杂志刊发了另一项关于中国灰霾问题的研究。该研究显示,极地气候变化,如极地北冰洋海冰消融与西伯利亚降雪增加,会影响中国冬季风的传播路径与强度,便于区域静稳天气形成,不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让中国东部平原人口与工业中心地区更易遭受严重空气污染侵袭。 与这份研究相比,论文通讯的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廖宏等科研人员的研究将静稳天气增多的原因归结为包括极地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气候变暖。
廖宏告诉记者,北极涛动向正位相增强,东亚冬季风减弱,东亚大槽变浅,以及近地表大气增暖较快导致中低层大气更加稳定等因素共同作用,都会导致强霾事件的增加。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将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的事件定义为“强霾污染事件”。 科研人员对北京7年来PM2.5 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并运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CMIP5 )的15个气候模式进行逐日模拟后发现,1982年至2015年间,北京有利于强霾事件形成的天气条件比1948年至1981年间增加了10%。
廖宏告诉记者,在15个不同的气候模型里,科研人员均提高了温室气体浓度,使其导致全球变暖,而14个模式模拟出来的结果均显示我国华北地区利于强霾污染事件形成的天气会增加。 “这种增加的趋势在未来还将继续下去。”廖宏说。 科研人员的研究显示,到21世纪下半叶,像2013年1月的大规模高浓度灰霾污染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会增加50%,且事件持续时间增加80%。
廖宏表示,全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增加了华北平原静稳天气,从而增加了冬季强霾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不利天气条件的增加使我国华北平原污染治理的难度加大。 “虽然我国政府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但与灰霾有关的健康和经济问题或许仍会持续增加。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冬季北方的雾霾治理更加艰难,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减排的量级也要更大一些。”廖宏说。
2.
警惕全球变暖:城市或消失河流将干涸?联合国报告吁警惕全球变暖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警惕全球变暖:城市或消失河流将干涸?
联合国报告吁警惕全球变暖原标题:城市或消失、河流将干涸?联合国报告吁警惕全球变暖中新网9月26日电 综合报道,25日,联合国发布有关气候变化和海洋的最新报告,科学家警告,人类若不削减碳排放量,将看着城市消失在上升的海平面之下、河流干涸,以及海洋生物灭绝。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9年8月15日,格陵兰岛,海姆冰川崩解前的一片罕见的“无冰湖”。 图片来源:ICphoto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这份《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指出,由于迄今为止的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升高了 1°C 。具有压倒性的证据表明,升温正在给包括海洋和冰冻圈在内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后果。由于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超过原先预期,全球各大城市可能会经常发生洪水,从喜马拉雅山至南极洲的冰川和冰原正迅速消融,数百万人赖以为生的渔业正在凋零。报告表示,目前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度是每年3.6毫米,比上个世纪快了两倍多,“假如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强劲增长”,那么到2100年,海面的上升幅度可能将超过1米。这可能将增加涨潮或强风暴期间海洋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证据显示,任何的额外升温,都将使许多地区曾经百年一遇的极端气候事件,在本世纪中叶增加为一年一遇,许多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和小岛屿都面临风险。”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