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力量的诗词或者现代小诗。
人生就是一场较量青春无悔更刚强年华充满梦想让心胸充满阳光赶走无尽的惆怅青春充理想中国之梦意气扬在每一个清新的清上总能听见鸟儿在歌唱总能领略大地一片芬芳微笑面对人生的希望让心儿随凤飞扬,飞扬飞向美好的远方
【我心中的红十字或人道的力量作文】作业帮
“红十字”—这是一支救死扶伤的队伍.他们的毕生任务就是:备灾救灾,卫生救护,卫生关怀和人道救助,红十字会宣传与筹资,国际合作.他们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前年“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震撼和感动.全国人民众志成诚,抗震救灾,谱写了新时期又一篇壮丽诗文.红十字会在灾难面前不怕畏惧救死扶伤的精神,鼓舞了灾区的人们战胜了灾难.同学们,“红十字”的精神就是关爱生命,救死扶伤,我们一定要学习红十字精神,发扬红十字精神,成为一个有红十字精神的人!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人都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红十字你们听说过吗?它是一个救死扶伤,慈善机构的大团体;是一个熟悉的声音;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是一个光荣的称谓;也是一个伟大又神圣的名词.红十字运动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它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产物.这个巨大团体帮助过千千万万的人.让他们从绝境中找到希望,点燃生活的勇气.红十字的原则就是人道,公正,中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所以红十字救人的原则是不分国界的,不管要红十字救是朋友还 是敌人,都有任务去救他们.这就是红十字会的精神,是世界值得肯定的.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份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份矛盾 .让生活中的不和谐的音符全部消失,让我们用团结友爱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让我们的社会,校园处处充满着关爱.它的精密是人道的,博爱的,它的宗旨是保护人们的身体和健康,发扬有道主义精密,促进和平事业.可见,红十字会是广义的,是具有爱心的,它包括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虽然我们还小,只能尽一点点微小的力量,虽然,不能很专业的操作,但是,我们应该从红十字会的另一方面做更完美一点.俗语说的好,“施与者福”.这里的“福”字,不仅表示着行动,而且还表示着一种心灵和心理上的感受.可能你还没有感受到,但你马上都会感受到这种意义的,试着去奉献,去付出吧!红十字会的火红十字标志宛如太阳一样火红,把光芒送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红十字会像是急人民之所急的支助站,帮助大家解决困难;红十字会像是华佗再世的医生,救死扶伤,解决病痛;红十字会,像雷锋叔叔一样,为人民做好事,无私奉献,时刻把人民的利益记在心里.红十字会就像一把烈火在我心中熊熊燃烧,激励我走上他们那光明的道路!
急急急!以“人道的力量”为主题的征文怎么写
之友力量没人道。
。
。
可以试试写下5.12红十字。
。
。
虽然话题有点哪个啥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那次天崩地裂,那次地动山摇,高楼大厦瞬间成为一片瓦砾,多少生命在废墟下呼唤求助。
当解放军战士将一个小男孩成功托起,放入单(担)架时,他轻轻地一笑,用满是灰尘的左手向战士们敬礼!这是一个孩子的微笑,也是灾区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笑。
它传达了太多:乐观坚强地活着,感谢所有关心灾区的朋友们,我很好!也许小男孩不曾想到很多,他只知道,每天都是阳光的,而微笑,是给自己最好的犒赏。
我们喜欢微笑,喜欢嘴角的翘起,喜欢那弯起的弧度,更喜欢它所传达的一种力量。
奥运会的志愿者们,无论在何种场合,面对何种肤色、国籍的人,总是抱以微笑。
这不仅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的姿态。
它在向全世界传递着一种力量,一种海纳百川,拥抱世界的力量!而那2008张源自世界各地的笑脸,同样传达出微笑不可抗拒的力量。
不需要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笑;不需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充满血腥的狂笑;也不需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红颜一笑……这些笑,或太狂放不羁,或太刚烈顽强,抑或充满妩媚。
而我们需要的,不过浅浅的会心一笑。
人们很容易记住温总理那慈祥的笑容,那是自信满满的他发自肺腑的微笑。
面对金融危机,从容不迫;面对外国记者的犀利问题,他依旧笑对。
他正如一代儒者,温文尔雅地处世待人。
他的微笑,不也是一种力量么?这是笑对人生的一种力量!微笑,正如同一支支高擎的火炬,在全世界,在湛蓝的天空下,一直传递着……当人们帮助了困境中的你,你的微笑是感激,是满怀深情的力量;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的微笑便是宽容大度的力量;当厄运侵袭了你,而你却抱以微笑时,微笑便成了坚强勇敢的力量!如果全世界都充满爱,充满微笑,将不再会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以及朝核问题。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将肩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那就是将微笑作为一种力量,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古今中外的优美诗词
这里是几个关于春天的优美的诗句范仲淹:真珠帘卷玉楼空 天淡银河垂地 张先: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欧阳修:泪眼看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黄庭坚: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宋·周邦彦《蝶恋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宋·李清照《声声慢》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春天,和风送暖,万物生机勃勃,处处是青山绿水,处处是鸟语花香。
这一切美景令人陶醉,令人痴迷,令人彷徨,也令人忧伤……春季,这个美丽的、充满希望的季节,历来都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所咏叹的绝好对象。
而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乃是当今诗词的两座高峰,其咏春的诗词则是同类作品当中的精品之作、经典之作了。
它们内容丰富,手法高明,意境优美,风格各异,或清新飘逸,或缠绵宛转,或沉郁激愤,或雄浑豪放……如果你置身于融融春之中,能不时的吟唱那么几首或几句切时切境的、意味无穷的诗词,再去赏春景,品春意,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其妙岂可言传!G 在唐诗宋词众多的咏春作品当中,如按其思想感情来划分的话,有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如宋朝的范成大在《蝶恋花》中所写的“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这两句写的是春江两岸和风送暖,芳草连绵,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河中则是春水荡漾,喜春的鹅儿在尽情的戏水歌唱。
画舫顺着蜿蜒的江流缓缓行驶,虎丘上的寺塔就在近前。
这两句妙的是在于动景与静景结合,春声与春色相映衬,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都寄托于景物之中了;而辛弃疾在《鹧鸪天》里所写的,却是直抒胸臆了,他这么写“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
”初春之时,他满心欢喜,换上草鞋,带着竹杖,悠哉悠哉的到野外去踏春,野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词人已陶醉于美景之中了。
这两位词人所写的都是农家田野间的春景,写的都是普通人对春的感受,显得朴质、淳厚,于平淡之间自有一番与众不同的韵味和美感,确实难得。
BEf;o~ 有人喜春自然就有人伤春了,伤春的内容一般都是思念家乡的,思念亲人、友人、情人的,或是借古讽今的,或是感叹生命易老的,也有充满豪情壮志的……真个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而思念家乡是显得最苦痛的也许是唐朝诗人刘长卿了,他在《新年作》里流着泪吟道:“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他晚年被贬,客居他乡,面对新春佳节,面对大好春光,他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他怎么不凄然泪下?而思念亲人显得最愁苦最伤心最令人同情的也许是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早年与丈夫夫唱妇随,吟诗作对,过着甜美幸福的生活,可晚年的她却正值国破家亡之时,亲人无存,生活无着落,她在《武陵春·春晚》里悲凉的吟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本来是无形无态的,可她却把它当作是有重量的东西,化无形为有形,极富于形象性,可谓是扣人心弦,伤人心扉,催人落泪的;而思念情人显得最痛苦最绝望的也许算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无题》里所写的那位妇人了,那妇人全心全意,去爱对方,可等来的却是被戏弄被抛弃,她由爱生恨,绝望至极,悲伤至极,她无奈的哭道:“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寸寸相思,满腔情意,都化成了寸寸灰烬,都变成辛酸的泪水,那怎能不令人悲伤流泪?而借古讽今比较有特色的也许算是唐朝诗人韦庄了,他在《金陵图》里悲伤的吟道:“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南京--六朝古都,堪称当时的东南第一州,为当时天下最繁盛之处,而到了韦庄生活的时代,却已是一片废墟一片荒凉一片衰败了,六朝的繁华已是如梦似幻,一去不复返了。
当时正值唐末乱世,他凭吊六朝兴亡,实际是悲叹唐朝的衰微,一腔爱国之情跃然纸上;而感叹生命易老比较令人同情的也许算是宋朝的苏东坡了,他在《望江南·超然台作》感慨的吟道:“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爱情力量的诗句
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
—— 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
—— 顾太清《玉烛新·白海棠》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 吴均《登二妃庙》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
—— 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 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 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 孙光宪《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此心与、东君同意。
—— 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
—— 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 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
—— 鱼玄机《闺怨》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 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 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 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闺中红日奈何长。
—— 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
—— 朱晞颜《一萼红·盆梅》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 元稹《织妇词》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 江淹《古离别》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 刘基《眼儿媚·秋思》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天道,地道,人道,分别代表什么力量
什么是天道?什么是地道?什么是人道?天地人的含义是什么?“天”主要指大气与气候;“地”主要指地质地理,包括岩石土壤与矿产资源;“人”主要指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广义上包括一切生命体。
天地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
天地人能否和谐相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能否进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的境界?道可道非常道 道说不清 看不见 没人能解释 天道在人 人力所指 天道不及 人道在心 心正则道顺 心诚则道平 心之所属 道之所至 人心决定道 此道乃人道~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相互循环 互相牵制 互为追寻道家理论地道 天道 人道 这是3式中太亿的精髓
红十字会的诗句
飘扬的红十字百年磨砺,百年沧桑,百年的坚毅铸就了一个世纪的辉煌!那绚丽夺目的红十字啊高高地飘扬在世界的东方!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飘扬的红十字就是生命的力量它给呻吟的伤者带来心灵的慰籍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弘扬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城镇村庄飘扬的红十字就是希翼和渴望那映着红十字的一双双泪眸不再有丝毫的无助和彷徨在临床用血的呼唤声中是红十字会员率先伸出手臂让汩汩的热血在病人体内流淌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现场是红十字会员带头挽起衣袖以拳拳的爱心为人们作出榜样从未有一丝倦怠从未有一点奢望有的是扶危济困的人道主义精神有的是促进和平进步事业的理想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持之以恒的是无私奉献的博爱精神经过了百年的世事变迁亘古不变的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人道、公正、中立、独立统一、普遍、志愿服务那绚丽夺目的白底红十字旗帜啊将永远在共和国的上空高高飘扬!...
我要有关明月的诗词
展开全部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永遇乐 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于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5太常引 辛弃疾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木兰花慢 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
著名的诗词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
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
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 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
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
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这着实、妙!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是它迎来了春天。
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
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 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
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
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
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
这是第四层。
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
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
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
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
而这“劲节”得以 “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
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
“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
有关学习的诗词古文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真宗《劝学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王安石《劝学文》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