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日本中华古诗词

wusangui 坐标: 165489 目录:/ri/

日本中华古诗词

日本人会学中国古诗吗

历史上,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太深了,乃至于到了现在,在日本的教科书中,有很大的篇幅在讲述中国的历史文化。

特别是在日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中国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也要求每个日本学生背诵,当然了,是用日本语来背诵的,虽然日文朗读中国诗词,已经没有了中国诗词特有的韵味,但是也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第一首当然是我们中国人教给孩子们的第一首,也是大诗仙李白的杰作:《静夜思》,想必每个人都会背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二首是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三首是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宫崎骏的动漫《猫的报恩》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就是老师在教学生学习这首诗词,恍惚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

第四首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五首是朱熹的《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此外,日本人还举办过一个最喜欢的中国古诗词评选,排列在前十位的中国古诗词如下:第1位《春望》……杜甫第2位《江南春》……杜牧第3位《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第4位《春晓》……孟浩然第5位《登鹳雀楼》……王之涣第6位《静夜思》……李白第7位《早发白帝城》……李白第8位《饮酒二十首其五》……陶渊明第9位《凉州词》……王翰第10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关于日本的古诗词

展开全部 关于日本的古诗词:送僧归日本(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送僧归日本(方干) 四极虽云共二仪,晦明前后即难知。

西方尚在星辰下,东域已过寅卯时。

大海浪中分国界,扶桑树底是天涯。

满帆若有归风便,到岸犹须隔岁期。

海上(顾炎武) 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

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

楼船已奉征蛮敕,博望空乘泛海槎。

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送僧归日本(贯休) 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

得达即便是,无生可作轻。

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

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

送褚山人归日本(贾岛) 悬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间。

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

岸遥生白发,波尽露青山。

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

同崔载华赠日本聘使(刘长卿) 怜君异域朝周远,积水连天何处通。

遥指来从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东。

放后遇恩不沾(李白)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

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

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哭晁卿衡(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李白)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

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

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

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

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摇浙江汜。

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

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

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

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

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

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

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

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

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

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

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

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

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

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

五月造我语,知非儓拟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

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

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

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

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

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赠日本僧智藏(刘禹锡)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

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

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求助,谁有所有中国日本古典诗词中的名句

宋词经典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西夏不敢进犯,说:“范老头子胸中有数万甲兵”,范老头子胸中也有绝妙好词,也有“燕然未勒”的悲慨苍凉之情。

2.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首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为后来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一场作了环境的铺垫。

末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让我们明白范仲淹不仅仅是贤臣、是武将,也是平凡人。

3。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太平宰相晏殊,“未尝一日不宴饮”,美酒弦歌之后,晏殊就挥毫填词,旋即粲然词章就诞生了。

《浣溪沙》正写如此生活,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则道尽了古今人心。

4.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词写闺中人秋日怀思,没有锦绣铺排,但却深婉含蓄,风流蕴藉,读之幽怨袭心,余韵萦口。

5.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词中善写“影”,故号“张三影”,这阙中“云破月来花弄影”名噪一时,王国维评价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 6.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宋祁任工部尚书时写此篇,因篇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此句用一极俗之“闹”字却展现杏花满树锦簇花团生机盎然的盛景。

8.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首词中两出名句的并不多,欧阳修这首上阙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堆砌重叠而浑然不觉;下阙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问得无理而情韵毕至。

10.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么凄美深切的感情,难怪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了。

1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这首词不仅仅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气象不减唐人高处,那落日楼头的羁旅情怀同样有独胜之势。

1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这首描绘钱塘繁华的词流传到金地,金主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便兴起了“投鞭断流,立马吴山”的南侵野心。

13.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伤离怀人,满纸愁云,却无一字空愁。

回忆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不经意成了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1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比曹操、周瑜、诸葛亮更伟大、他不费一兵一卒,用两篇赤壁赋,一首怀古词就将赤壁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化的石碑上,让滚滚东去的大江永远因之而吟唱。

15.苏轼《江城子·记梦》 患难相知10年的亡妻王弗来到了苏轼的梦中,被泪水浸透心灵的苏轼再也不能入眠了,他写下这首致另一个世界中的爱人的心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日读之,谁不潸然? 16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是最具苏轼豪放特色的一首词,威武雄壮,风驰电掣,粗犷豪迈,气势沉雄,“老夫聊发少年狂”竟然要“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了。

苏轼称自已的这首词“颇壮观也”。

1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下写中秋的词,自苏东坡一首浑然天成、潇洒出尘的《水调歌头》,都可以作废了。

18.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自然之路、人生之路都会有阴晴风雨,苏轼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旷达。

19.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的苏轼来到黄州,亲友绝交,疾病连年,饥寒交迫,人们相传苏轼已死了。

苏轼寂寞地痛苦地活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就是苏轼,苏轼的品格。

20.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一作黏)衰草,画角声断樵门。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少游词真乃清丽淡雅,气韵不衰。

21.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在写牛郎织女爱情主题的作品,此篇独高一筹。

其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既是对牛郎织女爱情的经典描绘,也成为后代情人的口头禅。

22.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古人有以山喻愁的,有以水喻愁的,贺铸的愁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时人号之“贺梅子”即由此来。

2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春芳凋谢、美人迟暮已是一个老而又老的主题,可是到了李清照的手里,写来轻灵新巧,却又凄婉含蓄。

其中的“绿肥红瘦”则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24.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是一个薄雾浓云的重阳节,与丈夫异地相处的李清照的思绪也更浓重了。

黄昏的菊花酒太淡了,那是因为愁太浓了,愁可销魂,于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从来没有这样写词的,从来没有这样写愁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字连叠,创意出奇。

词中诉愁,渐深渐浓,到最后只成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6.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这是向以婉约著称词坛的李清照并不婉约的一首作品。

27.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这是一首有心人读一遍就可以背下来...

日本也推崇中国古诗词 但是拜托能学得像一点吗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

它源于日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含义1. 对偶的诗句。

清周亮工《书影》卷二:“ 徐巨源 曰:‘…… 苏 李 、十九首,变为 黄初建安 ,为选体,流为齐梁俳句,又变至唐近体,而古诗尽亡。

’”2. 日本 的一种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

郑振铎《蝴蝶的文学》:“在 日本的俳句里,蝴蝶也成了他们所喜咏的东西。

” 艾芜《地貌的青春》:“脑海中涌起了诗意画意的涟漪,也就自然地记起日本诗人的俳句和短歌。

”起源连歌是开始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

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

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

连歌中承袭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

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

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

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

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

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格式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

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为标准的。

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

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

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

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

这些“季语”通常带着现代日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之情。

中国优秀古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中国最高水平古诗词 排行榜01.《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注:各个版本的一些句和字有区别(全诗字数:2888 行数:188)。

《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 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鲁迅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

《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02.《孔雀东南飞》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

《乐府诗集》原题为《焦仲卿妻》。

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

这首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共350多句,1700多字,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

《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

,《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03.《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04.《天问》·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在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作品里,《天问》是一篇非常独特的诗篇。

这是因为,该作品乃是一种空前绝后的文学形式,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令人读来兴趣盎然,绝无枯燥之感。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373句,1560字,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其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0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

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

古人评论说:词的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先著《词诘》),其实通篇风调又何尝不是这样。

许多评论家认为是词中之《天问》,又有李白之仙心。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

日本的和歌、俳句跟中国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展开全部 日本诗歌最重要的形式大体上有五种,即和歌、俳句、新体诗(定型诗)、自由诗和训读汉诗。

其中新体诗(定型诗)和自由诗形成于明智维新之后,训读汉诗起源虽早但在文字定型上与汉诗毫无二致,日本民族特色最明显、历史最悠久的诗型当是和歌和俳句。

和歌起源于口耳相传的远古时代,记纪歌谣中保存着它们的孑遗,只是在形式上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待到“万叶集”时代,和歌以短歌为中心,包括长歌、旋头歌、片歌等诸形式才基本上凝定下来。

延至“八代集”时代,和歌作为日本宫廷文学的样式之一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中世以迄近世,和歌的创作形势虽有衰飒,但是其中的短歌作为知识分子的基本教养之一,依然生机勃勃地活跃于日人的笔下唇边。

俳句的形成,则既有《万叶集》以来的和歌传统,又有着中国六朝文学影响的痕迹。

《万叶集》第十六卷中载有一种“戏谑体”,歌题中往往嵌入“嗤”、“嗤笑”、“戏嗤”等关键词,这种带有滑稽意味儿的短歌,后来引起一些歌人的创作热情,以致到了《古今和歌集》时形成了该书和歌分类的一个门类即“俳(‘俳’字讹成‘诽’)谐歌”。

当时,随着六朝文学的东传,日本歌人对南朝文人的沙龙式赋诗法“连句(联句)”情有独钟,从而创造了自己的“俳谐之连歌”。

降至十六世纪初叶,山崎宗鉴(?- 1553)等人把“俳谐之连歌”的“发句”从连歌中独立出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短歌诗型,这大约就是最早的“俳句”(不过,称这种诗型为“俳句”,是明智维新以后正冈子规称雄俳坛时之事)。

其后,这种诗型一直延续到日本当今的诗坛,甚至在海外诗歌界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和模仿。

如果与中国诗歌比较而言,和歌与俳句大致相当于中国的近体诗或词曲,就是说,和歌(主要是短歌)与俳句都具备自己的形式规则 “音数律”。

由于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粘着语”日语与属于汉藏语系的“孤立语”汉语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所以和歌、俳句的音数律不象中国的诗词格律规定得那般烦琐和苛刻,但在音节数量的限制上也很严格,亦即短歌必须遵守“57577”音的规矩,俳句则不能违反“575”音的准绳。

从本质上讲,俳句其实就是短歌的一种裂变,即把短歌“57577”音的前三句“575”音剥离出来,赋以独立诗型的意义。

所以着眼于音数律,短歌又被称之为“三十一文字”,俳句则又被称之为“十七文字”。

“57577”音与“575”音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美学观念经过千百年来的扬弃,凝定在和歌(短歌)与俳句两种诗型上的最重要的形式特征。

日本著名学者松浦友久博士曾从“节奏的美学”角度,以所谓“休音”的理论免费和歌、俳句何以以五音、七音为中心的悬案,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其实不管用何种理论去阐释日本古典诗歌为什么以五音、七音为主这一课题,都得承认五音、七音以及由此构成的“57577”、“575”诗型,其中积淀着日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取向。

日本的古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忧思苦逢雨 ,人世叹徒然。

春色无暇赏 ,奈何花已残。

——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羁旅客,抱病身,枯野游梦魂。

——小林一茶 辞世之句 《日本古典文学赏析》心悲壮,曝尸荒郊有何妨,秋风透心凉。

弃儿哭声似猿啼,惨惨秋风里。

鸟悲啼,鱼含泪,犹送晚春归。

——俳圣 松尾芭蕉《日本古典文学赏析》雷神小动,刺云雨零耶,君将留? 雷神小动,虽不零,吾将留妹留者。

——《万叶集》岁暮立春,在原元方。

立春来岁暮,春至在花前。

谁谓一年里,今年又去年。

——《古今和歌集》日本诗歌 日本近代诗歌指日本近代(明治、大正年代)的文语自由诗和口语自由诗,主要指口语自由诗而言。

日本古典诗歌主要是小巧的、抒情性的、非叙事性的。

日本(英语:Japan),全称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

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

主体民族为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

3世纪中叶,其境内出现“大和国”。

645年,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

12世纪后期,进入幕府时代。

1868年,日本又向欧美列强学习,进行明治维新,迅速跻身资本主义列强行列,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曾多次侵略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

二战日本投降后,美国派军队占领日本。

1947年,颁布新宪法,由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

日本战后奉行“重经济、轻军备”路线,于20世纪60年代末一跃成为远东第一大经济强国。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其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并面临老龄化、少子化等严峻的社会问题,但目前仍是仅次于美国、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其科学研发能力十分强大,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每年科研经费约占全国GDP的3.1%,该比例位居发达国家榜首。

此外,以ACG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

日本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许多方面堪称典范,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和较高的国民素质。

至今,其仍较好地保存着以茶道、花道、书道等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