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如何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Jazmyn 坐标: 155723 目录:/ru/

首先你要明白,高考诗歌鉴赏题目要写的内容和古诗鉴赏辞典上的完全不同。读懂一首诗或词,不代表你会做题;你会做题,也不代表这首诗或词你就完全懂了。

在我看来,会做高考诗词鉴赏题,要懂得以下内容:

1.诗歌意象所对应的中心思想。

2.诗歌写作方法与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摹景方法、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结构作用,一共六个部分。

以上这两项为基础知识与理论。

3.题型分析与解题思路(答题模版)

一般,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之后,随便一首诗词都能轻松解答

古文已经不属于现代汉语了,所以学习方法与学外语相似:

1.背单词,就是古文注释,找到课本的古文注释,背熟,理解一下为什么这么翻译。其中,注释中会有些连词和助词等没有意思实际的词,不外乎就那几个,记住。

2.语法,古文语法有时候跟英语相似,定语后置、省略主语什么的,多读。

3.人生最后8年。关于五三,可以把回答此类问题多次出现的高频词找出来,大体摸出此类答法的套路,能够摸出一个保分的大题模版。

怎样鉴赏诗词

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

如何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首先要通过辅导书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别如常用的意象啦等等其次肯定是要扩大积累量了,大量阅读,广泛接触建议读那些带有名家评注的版本,同时在读的时候要结合诗人所处的境地,用心体味诗人当时的情感再就是平时细腻地关注一下自己或他人的情感,并进而推广到诗词的鉴赏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和努力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点帮助也祝你早日如愿

如何教学生轻松读懂诗歌,有效回答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如何做“诗词鉴赏”一类的高考题,最好举例并分析如何回答

一、帮你梳理——古诗词中常见的开放型鉴赏题型高考古代诗歌“开放型鉴赏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

没有唯一的答案,以自主选择、答案多元为特点,学生见仁见智,可以充分展示鉴赏个性。

它是一种与能力立意及课程改革新理念相适应新题型。

近年来的高考诗歌鉴赏开放型题,它们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特点:第一,设题往往用“是否同意(或看法如何)” “哪字更妙”“可否换成”“从什么角度”等形式;第二,设题往往有“请说明理由”“为什么”“请简要分析”“写一段鉴赏文字”等要求。

进一步审视,又可发现诗歌开放题鉴赏题解题的两个相应规律:第一,虽然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中自由选择一个角度答题,但是必须选择准确,表述明确;第二,答案虽然具有多样性,可以畅所欲言,但是重在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有很强的的定向性、论证性。

概而言之,开放性鉴赏题命题和解题规律就是“自选角度答题,重在言之有理”;其解题思路和要领就是选准角度明旨,聚焦定位析理,三段论式表述。

二、 助你开窍——方法与规律总结(答题角度提示):解答这类题的具体步骤与要领如下:第一步:选准角度亮观点。

所谓角度,就是解题的切入口,也就是对作品“选择一个艺术点”或者“选择一个看法”进行评价。

选择时应抓住自己最有把握言之有理的一个角度作为解题的切入口。

答题行文时,最重要的是把角度变为论点,以统领全文。

确立论点,亮明观点,定位一定要准,因为它既是鉴赏评价的灵魂,又是行文的论点。

第二步:聚焦定位讲理由。

所谓聚焦定位,就是讲理由紧扣确立的观点。

所讲理由,就是根据所立观点,运用分析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阐述和揭示。

讲理由时要叙议结合,重视分析和说理。

“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是开放型鉴赏题答题的原则,答题时最好用简洁的语言或术语来作答,答出要点来。

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的。

只要抓住了要点,关键点,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分数。

第三步:呼应观点作结论。

所谓结论,就是对鉴赏具体分析评价后,从以上具体理由中概括出对文本总的看法,水到渠成地强化中心论点,并与中心论点首尾呼应,将“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的铁律落到实处。

综合以上三步所述,对一个开放型鉴赏题,任选一个角度并不困难,而怎样用文字有理有序地表述答案却有一定的难度。

只要遵循三段论表述的思路,即观点+举例析理+得出结论,那么,答题的程序就变得简单明了,答题的内容和阐述的道理也比较容易具体了。

例: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边词 凉州词 张敬忠① 王之涣五原②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张敬忠:唐察御史,分管军事,写作此诗时在朔方军幕任职。

②五原: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⑴《边词》第一句中哪个字总摄全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⑵有人认为,《边词》中的“二月垂杨未挂丝”与《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5分)参考答案上题共8分.(1)(3分)“迟”字。

第二句写已到二月,垂杨还未挂绿;第三、四句对比写出边地河面上的结冰刚刚融化,长安的春花已经凋谢。

整首诗表现了边地春天来得“迟”的特点。

(答出“迟”字给1分,分析得当给2分)(2)(5分)答题示例:同意。

两句都写出了边塞的春天来得迟,“二月垂杨未挂丝”直接描写景物,“羌笛何须怨杨柳”以乐声虚写景物,用了拟人手法,二者都借边塞风物表现了边地的荒凉和寒冷,抒发了边塞将士因战地的艰辛产生的思乡之情(内心的悲苦)。

不同意。

虽然都写了边塞的春天来得迟,但“二月垂杨未挂丝” 对边地风物的介绍,更强调边地的荒寒;“羌笛何须怨杨柳”更突出了乡思离情,却也蕴含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答出“同意与否”给1分,从形象、抒情的角度分析分别给2分)

如何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中国的古典诗歌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因盲目而被动。

其次,还应对诗歌的格律知识有比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偶、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歌的特点:高度概括性、生动的形象、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掌握诗歌种类的特点,有助于整体上理解诗歌。

应该着重掌握山水诗、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这几类诗。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语言大致有这些类型:1 清新。

其特点是选用语新颖,不在俗套。

2 平淡。

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其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 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4 明快。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 含蓄。

其特点是重在言行,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6 简洁。

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还有铺陈、激越高亢、清婉秀丽、平易隽永、质朴与靡丽、精约与繁琐、典雅与平直、含蓄与直露、阳刚与阴柔、雄浑与清奇、自然与壮美、空灵与艰深、幽默与崇高等等。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

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

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物咏怀、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用典等)。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言此意彼、意在言外、曲笔逆笔、联想想象、语序倒置错位等。

语文 诗词鉴赏题 怎么做好

首先要大体理解诗词的意思,无外乎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之类的。

一般都是通过对景物或者环境的描写,然后抒发作者的感情。

所以,你首先可以把所描写的景致和作者的实际情况联系一下,然后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要么就是怀才不遇了,要么就是背井离乡了,只要把大体上他的思想分析对,就大胆得往上面加词就行了,另外可以交代一下诗中用了哪些修辞,而写此的作用也无非是更加表现作者的情感。

总之,这种题几年前上高中的时候经常作,只要知道作者的大体意思,就放心写好了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

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

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苛求那些专业的鉴赏手段,你能从诗词歌赋里与作者产生共鸣感,那么你就鉴赏到了。

如何产生共鸣?以为,一、了解其背景及历史年代,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情怀是不一样的;二、诗歌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当时机遇。

了解了这个才能知道作者是用诗词歌赋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三、了解修辞手法,中国人含蓄,大多不会平铺直叙大多是借以抒情,这类的诗词歌赋那么就有深度了,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看懂看透。

四的话,可以作为多出的一种辅助参考,看看作者的平生,有利于把握他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个人理解就是如此,彼此学习,可以交流经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