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小楼夜听雨吉他谱_Xun_C调弹唱谱_古风歌曲
精选的山外小楼夜听雨吉他谱_Xun_C调弹唱谱_古风歌曲
山外小楼夜听雨吉他谱_Xun_C调弹唱谱_古风歌曲
山外小楼夜听雨吉他谱,选调C转D调,xun演唱的一首古风歌曲,山外小楼夜听雨六线谱,高清弹唱图片谱,吴先生编配,吉他吧网站上传分享。江枫渔火对月诉离愁,这晚风可否把我的情愫寄向你左右?若你能听见,会不会来到这山外小楼? 当骤雨初歇后月色暖小楼,是谁在弹奏那一曲常留的思念?遥闻琴声,仿佛又记那年初见你眉眼温柔,若你归来,记得我仍在小楼等候。
山外小楼夜听雨吉他谱_Xun_C调弹唱谱_古风歌曲
山外小楼夜听雨吉他谱_Xun_C调弹唱谱_古风歌曲
山外小楼夜听雨吉他谱_Xun_C调弹唱谱_古风歌曲
ycool:小楼一夜听春雨-歪酷博客YcoolBlog
想知道ycool:小楼一夜听春雨-歪酷博客YcoolBlog
ycool_小楼一夜听春雨_歪酷博客YcoolBlog
梦幻
水瞳
@ 2006-01-15 08:48只是淡淡寻一方天地之间的角落,不需世尘纷扰,只鉴着一方清风,自然遥望着昨天开满的梦幻……缤纷的颜色融化糅合,天边涂抹着炫彩,只是遥遥凝视远远那凝会了一天阳光的落日,它是那样绚烂和耀眼。夕阳如秋,或是秋似夕阳,提炼了一天或是一年的美丽、生命和繁华,此时的汇集,必定爆发出不可方物的灿烂。一定有人曾在心中弥漫过热情,渴望拥有一双翅膀,哪怕是注定无果地追逐夕阳……
不知朝露是谁的泪滴,花朵的娇艳穿透了它,却是以为露水凝结了芬芳……自以为抓住了青春的翅膀,但是最容易逝去的是时间,我们无限地留恋夕阳,却无时无刻不在心底恐慌,清晰地感觉到时间从指缝溜走的触感,残存的是温暖的冰凉……希望能够相信拥有希望,而不是徒劳地黯然神伤……追逐夕阳,尽管没有结果但是曾经拥有梦想,但愿时时不会忘记曾经开满梦幻的的梦想,也留恋着撑伞走在寂寞的雨巷,那时的少年曾经梦想和留恋着一位般的姑娘,般的回忆,般的向往……而它们终究化作隽永的词句飘散四方,不知此刻诗人和那位姑娘,都还怎样,都在何方……当往时的花儿消散天涯,记忆里竭力挽留渐渐模糊的花香,然而拥挤的生活并不常常留下怀恋的缝隙,只有淡淡问一句她们都在那里呀……
我们不愿承认却记忆已然淡漠,想说时间的沙砾磨着它们,所有的坚石也逃不开海浪的洗,曾经留下的记忆也无力维持往事唯一的明证……当一千年以后,还有多少记忆会留存,此时的悲欢离合又从何而起,如果宇宙消亡的时候会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然而此时的感觉仍然已被见证……独鉴清风经流年,长寿者是否也会充斥着挥不去的淡然?如果寂寞可以空旷人心,时间的洗是否让人看透一切?此时的海岸,彼方的清天,所有的信仰终究是不是也会散去,就像万物的烟消云散,飘袅而去不留下一丝轻微的痕迹,此刻的我心中印下了那柔漫的印记,朦胧中似乎谁在温暖的微笑诉说,当人类堪破了一切真理,那时到何处去寻觅,记得他梦想过艺术的唯一,然而又有多少人在心底暗暗地恐惧,只是为了无数年后毁灭的文明与记忆……
究竟是怎样一个才是好……也许人生就在这反反复复的思虑中悄然飞去,傍晚的红霞或许仍然会一般灿烂。你说你愿寻一方天地剩给你的角落,守护开满紫的梦幻……记起你的文字,枫叶红透天空洗净,静静的下午阳光温暖,白杨挺立淡风和煦,你会注意着那秋日最终的蝉鸣……
ycool_小楼一夜听春雨_歪酷博客YcoolBlog | |
|
逆熵简史
水瞳
@ 2005-12-29 09:22
西元1637年的某一个夜晚,高卢图卢兹地方法院的法律顾问皮埃尔·德·费马抛开枯燥乏味的法律卷宗,饶有兴趣地由数学家巴歇校注的丢番图《
算术》的第2卷第8命题“把一个平方数分为两个平方数”旁的空白处,随手写下这样的一段话:“把一个立方数分为两个立方数,一个四次幂分为两个四次幂,或一般地,把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分为两个同次的幂,这是不可能的。关于这一点,我确信已找到了一个巧妙的证明,可惜这本书的空白太窄,写不下。”
他没有对此做出更多的解释。作为一位在外省小城受人尊敬、小有名气的律师,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一点业余爱好,一点点生活的调味品。应接不暇的诉讼和为地方法院的服务占去了他大部分的精力,他偶尔会在给朋友的书信中提到他的新发现,或者直接在手头上随便哪本书的边角处写下潦草的批注,这些成果大都不为同时代的数学家所知。33年后,他的儿子连同亡父的批注一起出版了《算术》校注本第二版时,费马大定理令欧罗巴科学界为之沸腾。高卢科学院立即宣布将专门为证明这一猜想的数学家颁发一枚金质奖章。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科学院不甘落后,悬红2万尼德兰盾,奖给最先证明定理的人。最后北欧皇家学会开出了天价,赏格高达10万马克,有效期100年。
这些奖章与奖金在保险库里封存了许多年,仍然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一伟大的猜想。人们在费马的遗稿、笔记、传抄本,甚至其他任何可能的地方,去寻找他那个“巧妙的证明方法”,但都落空了。这的确是个谜,人们不得不怀疑,费马是不是证明过这个定理,还是在什么地方弄错了?后世的历史学家描写这一段历史时,笔下总是饱含着刻骨的遗憾与同情。一个历史的偶然耗费掉整整一个世纪人类最杰出的头脑,这不能不说是一出科学的悲剧。然而人类的命运却是一出“喜剧”,当整个欧陆的科学界都在为费马大定理疯狂时,偏居海外一隅的青年学者艾萨克·牛顿面对一纸写在信笺背后的数学公式大为头痛已经很多年了。
1665年,艾萨克·牛顿回到伍耳索普乡下他母亲的农场,躲避正在剑桥大学校园内四处蔓延的瘟疫。就是在这一年,一颗苹果幸运地击中了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几个最伟大的头脑中的一个,促使牛顿开始思考“万有引力”这一课题。在对万有引力的数学证明中,牛顿碰上了一个难题。太阳、行星的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每一个星体看成一个质点。可月球距离地球的太近了,要把月球或地球在计算中视同一个质点,就有些过分了。如果要计算地球各个部分对于它附近的一个小物体的引力总和,那么这个计算难度又未免太大了。
于是,牛顿写了一封长信向他的老师巴罗教授请教。巴罗教授觉得这个问题很难,便将牛顿的信抄录转寄给若干位科学界的朋友。每一封回信的答复都令人失望,当牛顿几近于绝望时,一封来自欧罗巴大陆没有署名的信件寄到牛顿的手中。回复写在原信的背面,大段大段的证明过程被直接跳过,似乎只有最关键的几步,甚至命题与结果都没有。混乱的旁注像是疯狂的呓语,整篇手稿的笔迹潦草无力,像是出自一位老人之手,笔划间散发出淡淡的死亡的气息。令牛顿疑惑不解的是,这份回复与他的问题南辕背辙,但又隐隐暗藏着某种联系,更大的问题是他不能确信自己是否能真正看懂这份深奥手稿!
这深深地刺伤了牛顿骄傲的自尊心,也促使他更加勤奋地研究数学。20年后,他在数学上的造诣已是如此的深厚,当另一位大科学家哈雷爵士无法从数学上证明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在和谐性时,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应该求教于牛顿,除此以外别无他途——事实上哈雷也的确从牛顿那里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将牛顿的声望推向了顶点,在这本书中他阐述了自己的关于万有引力的数学证明,如同造物主般给星辰宇宙划定了运行的轨迹。从此以后,史书中牛顿总是以一位一位手持圆规宇宙巨人的形象出场。但这二十二年的之间牛顿的学术研究是科学史上中的一段空白,虽然他在这段期间接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卢卡斯数学教授的教席,与胡克就光学问题发生争吵,与莱布尼兹争夺微积分的发明权。但事实上牛顿更加热衷于炼金术的研究,相比之下,他花费在炼金术上的精力,要远远超过用在探究纯科学的透蓝清水中的那部分,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至死也未曾停止过。而且他从未在皇家学会上宣读的他的炼金术成果,始终小心地保守着自己的秘密。
临终前,牛顿亲手烧掉了自己的部分未发表的论文(据信这些都与炼金术有关),然后他简单地留下了后来脍炙人口的名言:“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滨上玩耍的孩子,时而拾到几块莹洁的石子,时而拾到几片美丽的贝壳并为之欢欣。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展现在面前。”牛顿的外甥女嘉泰琳·巴顿继承了牛顿的遗产——数百万字的笔记,信件、备忘录。她的子裔后来又继承了朴次茅斯伯爵的爵位,这份珍贵的遗产多半遂消失在英格兰贵族庄园的大图书室中。在其中,她发现了一份被特别标记的信笺连同数百页的论述与注释。在这份手稿上的背面写着一行又被划去的字:“我死后,请转交值得信赖的皇家学会。”虽然,有些拿不准舅舅的原意,嘉泰琳·巴顿还是将这份手稿转交给了牛顿的老友皇家学会会员哈雷爵士,由他决定是否公布这份手稿。
这份手稿显得十分怪异,所涉及的数学领域哈雷爵士闻所未闻。他决定私下邀请几位数学家研究这份手稿的学术价值。如果研究的结果是这份手稿无甚价值,或者根本是错误的,为了老友的名誉,哈雷爵士宁可在将它一扔了事——如果哈雷爵士真的这样做了,历史学家笔下不知将又要饱含多少次悲愤;但这一次命运女神向数学家露出的微笑——当几位数学家聚集在一起时,一位极热心的费马手稿收集家立即提出,信笺背面的笔迹极可能是费马本人的,这可能是传说中的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这句话在数学家听来简直就是上帝显圣,哈雷爵士立即以皇家学会的名义发表了这篇论文。全欧罗巴的数学家纷纷拥向伦敦,瞻仰这科学的圣迹,检验费马的证明。这不是一件清松的活,费马本人的证明极为简略,大段的证明过程被当作理所当然跳过。而牛顿的长达数百页纸的诠注更让人迷惑。漫长的研究工作持续了近百年,直到拉格朗日与拉普拉斯两位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突破,人们才搞清楚费马的确是证明了自己的猜想,他使用了一套自创的数学方法,其证明的过程简洁得令人震惊。而牛顿,很不幸他一直未能想到这就是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他一直试图从有限的几个关键步骤倒推出命题来。在这一过程中,牛顿大大丰富了费马的数学方法,将其发展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构建出一支全新数学分支。
为了纪念两位伟大的数学家贡献,这个数学的新领域被称为“费马-牛顿代数”。惟一的问题是,这个全新的数学分支惟一的收益人只有牛顿(很明显他将从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对万有引力的证明上),其他的科学家完全不能理解费马-牛顿代数有何用途。对此,拉格朗日的轻描淡写、一针见血地评论道:看起来,这是创世纪时才用的上的数学。
费马大定理的余波消散了,百万奖金因得奖者早已过世被取消了,这让许多自我吹嘘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或者看懂了牛顿遗稿的好事之徒大失所望,然后愤愤不平,大骂皇家学会的公布的最终论文是完全错误的,继而再度寻找的人生的目标,鼓起仰扬的斗志,发誓要证明牛顿物理体系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真正的科学家们对此不屑一顾,他们心中的疑问是:牛顿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发现推动宇宙运转的“第一推动力”,一种可以解释所有物理现象的“原力”。作为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如果牛顿没有将这套“创世纪的数学”运用在物理学研究上,那实在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可牛顿关于“第一推动力”研究的成果呢?
被他亲手烧掉了。这似乎是大家惟一的共识。科学家们又一次悲叹命运女神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神学家再次兴高采烈,他们断言牛顿在全能全智的上帝的面前本能的颤抖,在上帝的审判面前烧毁了那些视神威的逆端手稿,他们还直接援引《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二版的“总释”宣称:“……(神)是永久存在,而且无所不在的,由于永久存在及无所不在,化就成为时与空”。至于普通民众,蒸汽机或者是大炮更对他们的胃口,数学与物理离他们实在是太遥远了……
TBC |
一封来迟的信
水瞳
@ 2005-12-23 04:31相逢我们有过快乐的日子,别离让我感到泪水的无奈~面对未来,你对我微微一笑,时光冲不淡永恒的理想,岁月带不走执著的追求,望者你消失在视野,我葛然回首,远方的来鸿,寄托着我的思念,不管你在天南还是海北,我都祝愿你一生平安 愿它日重逢是,秋风中依然有你那快乐的背影,在你记忆的某个角落有我的一丝空隙。纷飞的思绪,飘落在远逝的日子里陌生的清风,呼唤着沉睡已久的歌,怀旧的吉他,谈奏着永恒的旋律,灰色的记忆,上演着古老的故事。 瑟瑟秋风中,你与残阳一同离去,淋漓的秋雨中,只有我接受风雨的洗礼,失落的友谊,可望无言的寻觅,远逝的旋律,我为你轻轻弹起。不只到明日的地平线上会不会有你的身影~~~~~!!!!!!!!!1
dreamcatcher
水瞳
@ 2005-12-19 00:04追梦人。绿意如染的秘密花园,阳光穿过薄薄的雾烟拂过晶莹的绿叶边缘,折射出那一抹令人心醉的翠绿,野玫瑰的枝蔓盘绕越过高高的墙头,和风缠绕着幽然的花香,深红雪白的花瓣柔软如同仙女的薄裙摇摆,大片细巧的野花嫩黄淡紫的微笑成一片幸福的花海,浓浓的绿色弥漫着惬意,透明的天空沁出纯净的不带一丝杂质的蓝,轻扬流转的淡云在遥遥的天际抹开来,风的脚步轻轻滑过一片幽然的秘密花园……
我是一个追梦的人……梦中的花园洋溢着优雅芬芳的花香,有一双纯白的羽翼带我飞向太阳,微风环绕我的身旁,细雨在耳畔呢喃,点点滴滴的往事回忆化作纯净的水晶洒落身后大地,追寻泥土的芬芳,只有它们剔透的身影留在记忆之中轻舞飞扬。秘密花园的高墙,为我挡住一切世俗的烦恼和忧伤,记忆中的所有颜色和意象,融化在秘密花园朦胧的月光,没有人群,没有喧嚣,泉水清澈,只有微风亲吻着脸颊,在这里找到一处天地剩给我的角落,追寻希望和梦想……
永远永远那追寻的梦想和希望……在这里谢谢你,虽然你不会知道,但是你的祝福给我的鼓励,是我永远的翅膀……我会珍藏我们所有的回忆,那里弥漫着秘密花园的优雅芬芳……
雪近寒梅亦染香
rosy
@ 2005-11-23 04:59纷纷落红总含香,小河流水还清畅。不知人生何为路,只道凌寒坚至上。寒梅凌风雪颜色,只道香气袭人。青青林中一点雪,苍茫含春。平湖似镜,倒影点点月痕。寒水空明月似船,杨柳依依,婆娑媚影只嫌黯。水波盈盈轻倚岸,竹纱蜻蜓立荷尖。六月温雨性本娇,何道莲叶做伞绕。金陵杏雨柔香软,杨柳枝下羌笛喃。寒梅凌风笑,冰雪也染香。小雨霏霏低芦苇,泛舟西湖远香岸。月上柳梢冷光淡,何来夜色又鸣蝉。春水凌波,岸上点点新绿。和风低舞,枝头含蕾轻笑。小桥细水正风清,惊见墙头红杏。寒月独坐幽篁,抚琴音亦清。幽谷低风百合,香散也渊洁。
丝雨当照秋
rosy
@ 2005-11-20 12:29无边丝雨细如愁,秋水淡于鸥。
青山平湖云淡,但看天远雁飞南。剪尾燕子低飞檐,弄晴雨霏烟。碎雨如丝风似剪,水晶帘中探。轻风弄铃叮当响,水烟薄雨棂中看。炊烟淡,小荷翻,菱角青青湖底探。落日晚,林梢暗,采莲女儿相顾盼。寒寺临江钟声晚,孤帆天际看。野旷天低树梢淡,马鸣金铃暗。锦屏推窗月影淡,思愁一缕(堪)为念。落霞余晖尚欢妍,却道夕阳晚。 |

ycool_小楼一夜听春雨_歪酷博客YcoolBlog
ycool_小楼一夜听春雨_歪酷博客YcoolBlog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_深巷明朝卖杏花_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楼一夜听春雨_深巷明朝卖杏花_
赏析“小楼”一联是
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晁君诚“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赢马乾残刍”,是以卧听马吃草的声音来刻画作者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_深巷明朝卖杏花_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小楼一夜听春雨_深巷明朝卖杏花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