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山开头的古诗句有哪些?

xiaojingang 坐标: 161671 目录:/shan/

1、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 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2、长相思·山一程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3、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4、送别 /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5、满庭芳·山抹微云

宋代: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万点 一作:数点)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译文: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写出古诗词中与山相关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连续的三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1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开头的古诗句有哪些?

山川之美诗词名句

王昌龄【送谭八之桂林】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李频【赠桂林友人】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

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王昌龄【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李渤【桂林叹雁】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

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陈叔达【早春桂林殿应诏】 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

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

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

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诏】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李商隐【桂林】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义净【玄逵律师言离广府还望桂林去留怆然自述赠怀】 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

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

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

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

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

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

骨肉未免然,又况四海人。

嶷嶷桂林伯,矫矫义勇身。

生平所未识,待我逾交亲。

遗我数幅书,继以药物珍。

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

不知四罪地,岂有再起辰。

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英英桂林伯,实惟文武特。

远劳从事贤,来吊逐臣色。

南裔多山海,道里屡纡直。

风波无程期,所忧动不测。

子行诚艰难,我去未穷极。

临别且何言,有泪不可拭。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

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

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

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 杨衡【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 桂林浅复碧,潺湲半露石。

将乘触物舟,暂驻飞空锡。

蜀乡异青眼,蓬户高朱戟。

风度杳难寻,云飘讵留迹。

旧户闲花草,驯鸽傍檐隙。

挥手共忘怀,日堕千山夕。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

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两岩虽云牢,水石互飞发。

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为不忍别,感谢情至骨。

李商隐【谢往桂林至彤庭咏】 辰象森罗正,句陈翊卫宽。

鱼龙排百戏,剑佩俨千官。

城禁将开晚,宫深欲曙难。

月轮移枍诣,仙路下栏干。

共贺高禖应,将陈寿酒欢。

金星压芒角,银汉转波澜。

王母来空阔,羲和上屈盘。

凤凰传诏旨,獬廌冠朝端。

造化中台座,威风上将坛。

甘泉犹望幸,早晚冠呼韩。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

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

子兮何为者,冠佩立宪宪。

何氏之从学,兰蕙已满畹。

于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

治惟尚和同,无俟于謇謇。

或师绝学贤,不以艺自挽。

子兮独如何,能自媚婉娩。

金石出声音,宫室发关楗。

何人识章甫,而知骏蹄踠。

惜乎吾无居,不得留息偃。

临当背面时,裁诗示缱绻。

李群玉【送萧绾之桂林(时群玉游豫章)】 兰香佩兰人,弄兰兰江春。

尔为兰林秀,芳藻惊常伦。

灿灿凤池裔,一毛今再新。

竹花不给口,憔悴清湘滨。

一朝南溟飞,彩翮不可亲。

苍梧云水晚,离思空凝颦。

我亦纵烟棹,西浮彭蠡津。

丈夫未虎变,落魄甘风尘。

大禹惜寸阴,况我无才身。

流光销道路,以此生嗟辛。

万里阔分袂,相思杳难申。

桂水秋更碧,寄书西上鳞。

无名氏【纪游东观山(山在桂林府城外三里)】 瑰奇恣搜讨,贝阙青瑶房。

才隘疑永巷,俄敞如华堂。

玉梁窈浮溪,琼户正当窗。

仙佛肖仿佛,钟鼓鍧击撞。

赑赑左顾龟,狺狺欲吠尨。

丹灶俨亡恙,芝田霭生香。

搏噬千怪聚,绚烂五色光。

更无一尘涴,但觉六月凉。

玲珑穿屡折,诘曲通三湘。

神鬼若剜刻,乾坤真混茫。

入如深夜暗,出喜皦日光。

隔世惊瞬息,异境难揣量。

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纵然膺使命,何以奉徽音。

投刺虽伤晚,酬恩岂在今。

迎来新琐闼,从到碧瑶岑。

水势初知海,天文始识参。

固惭非贾谊,惟恐后陈琳。

前席惊虚辱,华樽许细斟。

尚怜秦痔苦,不遣楚醪沈。

既载从戎笔,仍披选胜襟。

泷通伏波柱,帘对有虞琴。

宅与严城接,门藏别岫深。

阁凉...

与泰山有关的诗歌名句

登泰山小天下----孔子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袁枚《登泰山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歌颂泰山的诗、句“泰山岩岩,鲁邦所赡”---- ----诗歌总集《诗经》《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诗仙李白“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圣杜甫《望岳》千古绝唱封禅颂 [汉] 司马相如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甘露时雨,厥埌可游。

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嘉谷六穗,我穑何蓄。

非惟雨之,又润泽之。

非惟犏之,我汜布濩之。

万物熙熙,怀而慕思。

名山显位,望君之来。

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白质黑章,其仪可嘉。

畋畋穆穆,君子之能。

盖闻其声,今观其来。

厥涂靡踪,天瑞之征。

兹亦于舜,虞氏以必。

濯濯之麟,游彼灵畤。

盂冬十月,君徂郊祀。

驰我君舆,帝用享祉。

三代之前,盖未尝有。

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采色炫耀,爌炳煇煌。

正阳显见,觉悟黎蒸。

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

厥之有章,不必谆谆。

依类托寓,谕以封峦。

泰山石[唐]李德裕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题灵岩寺泉池[唐]李 白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再书王母池[唐]吕洞宾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故留踪迹不沉埋。

《泰山咏》晋代谢道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元曲《登泰山》张养浩“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登岱明代王世贞“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郑生至自泰山》明代诗人李梦阳“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泰山》 李梦阳“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岱宗》明代徐文通“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

振衣日观三秋曙,依剑天门六月寒。

风雨黄河通瀚海,星辰紫极近长安。

小臣愿献蓬莱颂,闾阖高悬谒帝难。

”《雪中望岱宗》清代施闰章“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象都包含。

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现”。

人心齐,泰山移有眼不识泰山稳如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一叶幛目,不见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 -李斯泰山颂杨辛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1、《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绝句》宋·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6、《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含诗词或名句的文章开头

“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古诗词:1. 《贺圣朝·留别》宋代:叶清臣满斟绿醑留君住。

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2.《圣泉宴》唐代:王勃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3.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唐代:王维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4. 《开圣寺》唐代:温庭筠路分蹊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

5.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唐代:崔元翰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

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

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

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

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两句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词名句

边塞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李 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李 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祖 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杜 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 城 早 秋严 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 下 曲(二首)卢 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 西 行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 亥 岁曹 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边塞诗鉴赏*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陇西行 作者: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关山月 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

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

【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 出塞 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

龙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卢城。

龙城也就是卢龙城。

龙城飞将:指西汉时名将李广。

《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唐时改为平州,治所在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

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

【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

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 凉州曲 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

山水风光的诗句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

鹿柴(寨),是辋川的地名。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而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

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

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

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

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

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

整首诗就象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本无轩轻之分。

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不健康的一面。

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不免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

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而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

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

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

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

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

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

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

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

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

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

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

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

“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