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上海诗词学会官网

mafuren 坐标: 166916 目录:/shang/

上海诗词协会怎么样加入

上海枫林诗词社的领导机构是社务委员会,由社委会选出正副社长、正副秘书长。

历任社长是:萧挺、杨冷、宋林枫、姜季农。

目前社长是胡树民,胡宁、卢景沛任常务副社长,副社长还有:徐国珍、瞿若、金嗣水、何新扬、张立挺。

一些诗词界的前辈苏步青、施蛰存、杜宣、叶尚志、田遨等曾先后担任诗社的顾问。

目前担任顾问的是中华诗词学会、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杨逸明。

诗歌朗诵艺术的序言

中国的语言真奥妙。

有些话字面上和实际的意思正好相反,褒义的词表达贬义的意。

如“说的比唱的好听”,并不是真的认可你的表态,而是讽刺你口是心非。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说的真的有比唱的还好听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十佳广播文艺节目《午夜星河》创办人、“全国广播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陆澄说的就是好听,绝对比一夜成名的“超女”唱的、比电视连续剧结尾嚎的好听千倍万倍。

听陆澄说话是一种享受。

他的声音是经过磨床磨过的,是用漂白粉漂过的,是过滤器过滤过的,糯糯的、滑滑的,没有一点儿杂质,就像喝五粮液,一到嘴边就滑进肚里。

所以我周围的人都喜欢听他说话,做他的“粉丝”。

所幸这几年同陆澄接触很多,可以经常听到他的金声玉语。

上海诗词学会、上海楹联学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举办的许多活动,如天台山诗会、佘山重阳登高诗会、醉白池端午诗会、庆祝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万名中学生大歌咏会等等,这些活动的酝酿和组织,陆澄都是主力。

戏有戏痴,画有画癖,凡是成功人士,都醉心于自己的专业,行行出状元。

含有天台的现代诗词

展开全部 1、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摘自[唐]大诗人李白《琼台》诗。

2、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摘自[唐]李白《天台晓望》诗。

3、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摘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4、问我今何在,天台访石桥。

——摘自[唐]著名诗人孟浩然《舟中晓望》诗。

5、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

——摘自[唐]大诗人白居易《缭绫》诗。

6、愿将花赠天台女,留取刘郎到夜归。

——摘自[唐]白居易《县南花下醉中留刘五》诗。

7、天台岭上凌霜桂,司马厅前委地丛。

——摘自《唐》白居易《台岭桂树》诗。

8、地道逾稽岑,天台接海滨。

——摘自[唐]玄宗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诗。

9、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

——摘自[唐]中书令张九龄《送杨道士往天台》诗。

10、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

——摘自[唐]诗人、进士李郢《重游天台》诗。

11、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

——摘自[唐]孙(生平末祥)《一行算法》诗。

12、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

——摘自[唐]诗人、翰林学士杜荀鹤《登天台寺》诗。

13、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

——摘自[唐]进士、察御史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诗。

14、万仞得名云瀑布,遥看如织挂天台。

——摘自[唐]进士曹松《瀑布》诗。

15、遂入天台华顶寺,因见定光符昔梦。

——摘自[唐]杰出书法家、史部尚书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诗。

16、余家本住在天台,云路烟深绝客来。

——摘自[唐]诗僧寒山子《余家》诗。

17、雄雄镇世界,天台名独超。

——摘自[唐]寒山子《迥耸霄汉外》诗。

18、闲入天台洞,访人人不知。

——摘自[唐]释拾得《题寒山》诗。

19、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色迥无尘。

——摘自[唐]初为道士、后为诸府从事曹唐《拟刘晨阮肇游天台》诗。

20、直是银河分派落,兼闻碎滴溅天台。

——摘自[唐]诗人方干《石门瀑布》诗。

21、只有天台约,薄秋必共登。

——摘自[五代]画家、诗僧释贯休《送僧游天台》诗。

22、浪迹天台一梦中,距今四十五秋风。

——摘自[宋]杰出诗人陆游《寄天封明老》诗。

23、不到天台三十年,草庵犹记宿云边。

——摘自[宋]陆游《书怀绝句》诗。

24、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摘自[宋]诗词大师、礼部尚书苏轼《赠杜介》诗。

25、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

——摘自[宋]宰相王安石《寄国清处谦》诗。

26、适山长欲便辞荣,见说天台益自惊。

——摘自[宋]礼部尚书张咏《送马道人归天台》诗。

27、休论彐窦与彐峰,且看天台剑戟丛。

——摘自[宋]居士、察御史张舜民《妙莲阁》诗。

28、畴昔所欣慕,天台冠坤灵。

——摘自[宋]诗人、敷文阁待制曾几《初至天台》诗。

29、法身遍满三千界,影现天台水石间。

——摘自[宋]进士、右丞相赵汝愚《石梁》诗。

30、身落天台古洞天,蒲团未暖又飘然。

——摘自[宋]著名道士、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桐柏宫》诗。

31、何处觅仙踪,天台第一峰。

——摘自[宋]隐逸诗人赵清源《石梁》诗。

32、天台春暖兰若馨,海榴吐血黄鸟鸣。

——摘自[宋]天台县令吴师正《桃源洞》诗。

33、东南海阔秋无烟,天台山与天相连。

——摘自[元]杰出诗人、画家王冕《天台行》诗。

34、天台万丈横沧海,日与洪涛巨浪争。

——摘自[元]文学家、翰林侍讲学士揭亻奚 斯《天台图》诗。

35、天台高山屹苍空,山神染石填青红。

——摘自[元]学者吴莱《天台山花蕊石笔架歌》诗。

36、色茏葱,光潋滟,山环水绕天台洞。

——摘自[元]戏曲作家王子一《正宫·随煞尾》诗。

37、天台五百尊,方寸皆明月。

——摘自[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天台山五百罗汉》诗。

38、赤城霞起接天台,上界仙宫此地开。

——摘自[明]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感遇》诗。

39、寄语天台客,入山须更深。

——摘自[明]礼部尚书吕震《司马悔桥》诗。

40、天台山、高不极,作镇东南比天脊。

——摘自[明]礼部左侍郎谢铎《天台山》诗。

41、天台华顶高,挥手摩云霄。

——摘自[明]进士、礼部尚书薛三省《登华顶》诗。

42、办取皇冠与霞帔,天台明月礼仙真。

——摘自[明]文学家、画家唐寅《题国清寺观音》诗。

43、昆仑有路通天台,石梁桥旁扫苍苔。

——摘自[明]杰出地理学家、旅行家王士性《华顶太白堂》诗。

44、天台只是人间路,不数飞梁瀑布泉。

——摘自[明]诗书画艺兼长者李流芳《题〈石梁飞瀑〉图轴》诗。

45、身到天台似故乡,贪看瀑水溅衣裳。

——摘自[明]诗人、画家龚贤《石梁飞瀑》诗。

46、天台山水尤瑰奇,夙昔尝闻今见之。

——摘自[明]天台教谕丘嵩《天台山》诗。

47、天台深处露华新,碧树苍崖静绝尘。

——摘自[明]赣州通判王明汲《和桃源诗四首用唐人韵》诗。

48、日出天台生紫烟,飘飘仙子到何年?——摘自[明]进士、礼部主事周志伟《同叶海峰游天台山水》诗。

49、半生魂梦忆天台,采药刘郎今始来。

——摘自[明]诗人陈涛《过天台未得游石梁》诗。

50、云深绀殿锁天台,飞锡何年去不回?——摘自[明]举人王立程《锡杖泉》》诗。

51、凡心自悔出天台,一见桃花一度哀。

——摘自[明]擅长书画戏曲者徐渭(徐文长)《刘阮忆天台图》诗。

52、三峰遥望近天台,玉女翩翩何...

文章《一分钟》的作者是谁

你好,《一分钟》的作者是鲁兵。

需注意的是,原文选做课文后,是有大幅度改动的。

现在,我来介绍下鲁兵:鲁兵,男,1924年出生,汉族,浙江金华人。

首届韬奋奖获得者。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既是编辑又是儿童文学作家。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幼儿读物研究会会长。

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

鲁兵编辑过《中国儿童时报》、《童话连篇》、《小朋友》、《365夜》(故事)、《365夜儿歌》、《365夜谜语》等儿童读物。

他还写了不少优秀作品。

如《唱的是山歌》(获全国第二次儿童文学评奖一等奖)、《老虎外婆》(获全国儿童读物优秀奖)、《小猪奴尼》(获儿童文学园丁奖的优秀作品奖)。

他还节编了古典文学作品《水浒》、《西游记》、《说岳全传》,改写了《小西游记》、《包公赶驴》等。

鲁兵先生最重要的儿童文学主张是: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率先提出了"儿童文学就是教育儿童的文学"的观点,一时之间在儿童文学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赞同者有之,批驳者有之,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引发了一场关于“儿童文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学”的大讨论。

2006年1月5日,鲁兵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老君山景区好玩吗

展开全部 洛阳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南3公里处,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

后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到此归隐修炼,并被 道教尊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易名为“老君山”,沿袭至今。

1997年由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老君山为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海拔2200米,相传为道教始祖李耳的归隐修炼之地,北魏时建庙纪念,唐贞观年间受皇封修建铁顶老君庙。

老君山历代香火旺盛,被尊为道教圣地、天下名山。

老君山原貌保存良好,它记录着十九亿年来华北古陆块南缘裂解、离散、增生、聚合、碰撞、造山等构造演化过程,被称为地质公园,具极高科学研究价值。

北魏至今,老君山从山门七里坪入口处起,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之多。

历代毁毁修修现存6处,以顶峰老君庙最为壮观,在中原众多庙宇中屈指可数。

老君山现已开发的景观区6处,有景点179个。

道教文化区沿途庙宇历史悠久,山顶老君庙有“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之说,初一、十五朝拜老君庙香客成群结队,四月八老君庙会人山人海;生态观光区老君河有追梦谷,明太子慈烺藏身洞称为太子洞,六十年代野人壕曾发现野人足迹,原始林大部分地域至今无人进去,马鬃岭南侧有三千余亩的石林景观,被地质学者称为“北国石林”。

老君山保护区现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102种,有中草药830种之多,称之为国家中草药基因库。

老君山乃“仙”“灵”之山,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城东3公里,因太上老君李耳在此归隐修炼而得名。

老君庙始建于北魏,铁椽铁瓦,以“铁顶”著称,灵官殿、淋醋殿、道德府等庙宇古朴凝重,香火炽盛。

老君山锦山秀水,风景如画。

玉皇顶海拔2200米,巨阙壁立,为八百里伏牛山主峰;石林景区千峰竞秀,蔚为壮观,有“北国张家界”之美誉;老君山是中华儿女谒拜圣境。

老君山山势险峻,历史悠久,且又有道教圣地之称,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

小景点: 龙吟阁是个观景亭,它坐落在老龙窝栈道之上。

由于龙吟阁座落位置独特,所以,在这儿听群瀑泉声是游人的一大享受。

清澈的溪流从珍珠滩缓缓走来,到了龙吟阁下,被山岩拘成湍流飞速直泻,又跌入深潭,经过了一系列的缓急冲撞之后,留下了大小十几个瀑布,其间,或笑语喧哗,或浅吟低唱,都在涧谷中的回音壁间回荡,就象千百个音符同奏着一曲美妙的合唱。

上海诗词学会会长扬逸明先生曾经大发感慨:倾听飞泉已着魔,青山交响乐章多。

游人心底留天籁,吟出非诗即是歌。

山顶太清观始建于北魏,历代重修,唐代尉迟敬德曾工重修,明朝最为鼎盛,铁椽、铁瓦、金碧辉煌,千 百年来,一直是豫、陕、皖、鄂等地众香客朝拜的中原道教圣地。

近年来,东南沿海香客也慕名前来,仅台湾高 雄九龙八风进香团每批朝山者就达百人之众。

老君山气势雄浑,“驻足峰巅,放眼四顾,可西瞻秦阙,南望楚 地,北眺龙门,东瞰少林”。

历代文人骚客对老君山多所推崇,明代诗人谢榛曾慨叹老君山之美“兼泰山之雄伟 、华山之险峻、庐山之朦胧、黄山奇峰七十二,君山奇景知多少!?”如今的老君山已成为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

老君山景区现有农家宾馆25家,床位800张,并有二星级宾馆老君山大酒店与景区配套,可接约130人住宿,宾馆餐厅雅间15个,大厅一个,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

老君山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距洛阳机场148公里,紧邻洛栾快速通道,景区内铺设三级水泥公路13.5公里,人行步道34公里。

老君山景区配套设施完善,可以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各种要求,购物广场,不仅有全县共有的香菇、木耳、核桃、玉米糁等地方特产,而且还有根据《史记》中司马迁对老子的记述的老子骑牛像,以及依据河南鹿邑老子故里、河南栾川老君山、河南灵宝函谷关和陕西周至楼观台以及北京白云观等专家人士的指点, 历经两载耀世而出的“太上老君”金像。

2003年4月25日,老君山一日游环线建成,正式对外接待游客,现已成为中原地区集山水景观与道教文化为一体的标志性景区。

不是黄山、胜似黄山 老君山、追梦谷周末游陕西老君山 老君山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巡检镇,与陕西潼关县、华阴市、河南省灵宝市相邻,并与310国道、陇海铁路相接,相传太上老君在此修炼成仙,故而得名。

老君山群峰俊秀,怪石嶙峋,苍松劲树,四季常青。

春季山花烂漫,馨香四溢;夏季翠绿可餐,清爽宜人;秋季红叶似火,热情奔放;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新建的一千五百一十五米登山盘道上,路面平整,曲径通幽;二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周围老藤错落,鸟语百啭;山风一起,松涛汹涌,啸声阵阵,不绝于耳。

雨中登山,薄雾缭绕,风雨潇潇,如泣如诉,凭高远眺,醉若天仙。

太上老君是中国道教的创始人,传说太上老君在洛南县巡检镇的老君仙洞中修炼成仙,故老君山成为“中国道教之源”。

由于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道教传统的国家,道家文化,以先秦时代哲学家老子为其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道家思想对中...

刘阳的个人资料

展开全部 1.九度无线传媒总编辑 曾经担任网易科技记者,新浪科技高级记者。

此前曾担任风险投资专业媒体中国投资网的总裁和总编辑,作为网站的共同创始人,负责管理和运营。

2007年10月下旬,刘阳再次创建创业和风险投资领域的专业博客——挖贝网。

2007年11月,刘阳加盟九度无线传媒,任总编辑一职。

在进入媒体行业之前,刘阳还曾经在台湾大众电脑集团的研发部门,参与笔记本电脑的OEM设计,服务的品牌包括NEC、联想等。

2.中国现代诗词学会理事 1963年10月生于北京,满族。

曾于中央美术学院,新闻学院学习。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及大学艺术教学曾出版个人专著几十部(包括1988年24岁时北京荣宝斋出版的《刘阳画集》及《刘阳诗集、《中国动物画技法大全》、《中国现代书印学史》、《刘阳艺术论》、《大学美术》(大学教材)、《刘阳山水画集》、《刘阳人物动物花鸟画集》中外历史名著卡通连环画50册等》。

作品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动物)、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诗文广为国内外发表与收藏。

86年至今于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十余次并讲学,作品收入国内外近百种作品集、辞典中。

并为美国、日本东京都国立美术馆、新加坡、韩国、中南海、中国美术馆及国内多家省级博物馆拜碑林收藏并刻碑。

发表艺术理论文章千余篇(近千万字),电台电视台及《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美术》、《诗刊》等近百家(国家省级权威报刊报道发表诗文绘画作品、理论、评论文章。

)参与创办《青少年艺术报》、《现代书画家报》、《书法教育》、《书画印》等报刊杂志。

现在是:美协、书协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加拿大世界书画家协会理事艺术家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新加坡神州艺术院顾问、中国现代诗词学会理事、美国美中艺术家委员会委员、英国剑桥大学名人研究中心入典艺术家。

3.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号一也 1977年生于湖北武汉,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硕士学位,任教于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2007年11月作品“疏林秋韵” 入选“湖北省美协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展,2004年10月作品 “千年家园” 入选“第十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2003年1月作品 “山水” 入选“湖北省小幅中国画作品展”,2006年1月作品 “幽谷清芬”入选“湖北省风景画展”,2003年5月于武汉红城画廊举办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作品展”,2004年6月作品 “金秋漫谷” “春暖” 发表于“湖北美术学院院报”,2003年11月论文 “相机取代不了写生发表于” 《湖北美术学院院报》,2006年7月论文“中国画的笔墨元素及其意蕴”发表于《大学时代》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青年男歌手 男,汉族,生于七十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青年男歌手。

199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老师。

曾多次在全国和全军的声乐比赛中获奖。

2002年随红星民族乐团出访奥地利,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马年春节民族音乐会》上精湛的演唱,使刘阳成为中国民族唱法男高音歌手进入金色大厅的第一人。

同年夏天,随团赴香港、澳门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五周年》大型文艺晚会获得一致好评。

2003年3月,应澳门文化局的邀请参加澳门艺术节《今夜星辉绽放》晚会的演出,与澳门乐团合作,“以嘹亮悦耳、别具风格的歌声,唱出多首令人陶醉的歌曲”。

在国家领导人欢迎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宴会上,他的演唱获得外宾的一致好评。

艺术经历: 1992年至今:参加过电视剧拍摄;担任过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多次在全国、全军声乐比赛中得奖;多次参加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活动和心连心慰问演出。

2002年春节随红星民乐团赴欧洲演出,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唱获得一致好评,成为我国民族唱法男高音进入金色大厅第一人。

2002年参加香港回归五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和对驻港部队的慰问演出,并随团赴澳门参加澳门的大型庆典活动。

2003年应澳门文化局邀请,参加澳门艺术节《今夜星辉绽放》内地新人演唱会。

2003年非典期间,赶制了音乐电视《真情无限》,在全国范围内播出并在慰问白衣战士活动中分送给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获得一致好评。

同年在中央电视台全军新作品音乐电视大赛上获得全国十佳新人演唱奖。

2004年全军文艺汇演,获演唱银奖。

5.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导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应用技术学会理事。

1994-1995年在德国联邦农业生物研究院做访问学者,1999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在霍恩海姆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

研究领域为食品真菌毒素、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生物化学分析、天然产物分离与提取。

目前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研究项目5项。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5篇,其中在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所有书法家的名字

展开全部 古代书法家: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就先从历史记载的说起: 秦:李斯---秦石刻 汉:《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西狭碑》,《石门颂》,《熹平石经》 魏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贴 、姨母贴 王献之--中秋贴 王珣---伯远贴 唐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 张旭--郎 官石柱记序 怀素--自叙贴 颜真卿--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功德碑 黄庭坚--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 米芾--蜀素帖、珊瑚帖 蔡襄--万安桥记、澄心堂帖 赵佶--淳化阁帖 元、明、清: 赵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