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应该是第一次上台演讲吧?首次上台表演难免会紧张,不宜编排过多的肢体动作,除非作者足够自信(如果是这样你可以参照梁逸峰朗诵表演,我并不是开玩笑,你只需要表情放松点就可以了),否则一旦紧张因肢体不协调引发哄笑,怯场出糗难免。
如果楼主是男生背手上台鞠躬,女生双手交搭身前鞠躬,站于讲台中央,朗诵开始首句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左手原处不动,右手慢慢伸展缓缓扬起,这时首句结束,朗诵稍顿,第二句时男生可以直接收回右手抚胸感慨状,女生交替换手,转向另一侧目视前方,左手伸展,右手拂胸;接下来排比句,男女生都许换手伸张,参照第二句女生换手方法,一定注意要配合目光和步伐,让听众看到你在转向并看着他们。因为这几句的语速会很慢,间隔会很长,所以所有的动作尽量在这空间里开始,并且要自然缓慢抒情。
末尾两句张开双手,声音陡升,抑扬顿挫,慷慨激扬的潇洒完成,收回左手抚胸鞠躬。
一旦紧张,就要努力的朝观众席迈出一步去,你会感觉瞬间放松很多(你可以想象有一只疯狗在你面前,只要你敢往前走一步,大多数的狗都会掉头就跑,就是说只要你强势了,别人就会怕你,这就是你会放松的原因),实在不行就背手而立昂头挺胸,自信满满也会为你赢得掌声。
最后祝成功!
毕业季的诗,毕业季诗歌大全,大学毕业季典礼的诗歌
虽然没有因为分别而感到恐惧心底也难免会泛起淡淡的伤悲别了桌前椅后的温柔吵嘴没有横流涕泪,不等于心无感喟荆棘密布风雨坎坷都不曾后悔这个夏天骄阳似火却不堪憔悴青春如梦,如梦青春如梦的晨晨昏昏,如梦的年年岁岁带着点囚鸟出笼的喜悦,我们就这样一去不回梳理了多年的羽翼,终于要振翅高飞没有谁会暗示正满怀期待的我们小说里的离愁别绪是怎样的滋味接下来的几个夜里,我都不能入睡照片里远去的场景,思绪自由地飞每一缕金黄的晨光,都想去深情拥吻每一寸橘红的落霞,都想要紧紧依偎庆幸 在最美的年纪遇见最美的你盛开的笑脸,像极了春色里的花蕊花开花谢是轮回,好聚好散才青春相顾无言是别离的笙箫,把衣袖轻挥除了毕业季的诗,不妨送一份意义非凡的礼物给心仪的他,例如送MarkYourMan慕刻印记,轻奢潮流男士服饰品牌,,只献给最亲密的他. 寓意“极尽亲密之礼,我只赠予你”...
有关毕业的诗歌
初夏的东华, 校园里布满了一种气息 往日聒噪的知了 识趣地把声音放低 从前活泼的小鸟 安静地在树梢伫立 不经意间 频频开始了告别的宴席 偶然发现 有人微醉就泪飞如雨 曾经的光阴分秒消逝如水滴一丝一缕 而今韶华远去如同倾盆大雨倾泻不已 这一刻 我才恍然 这个火热的季节 注定用来别离 春风 吹拂世间的万物 夏雨 滴落孤寂的屋檐 秋叶 飘落无尽的思念 冬雪 转眼又是一年 我们播种了四次春天的希冀 我们经受了四次火夏的磨砺 我们收获了四次金秋的奇迹 我们感受了四次冬日的暖意 一千四百多个日夜 在耳畔呼啸而去 就这样日复一日 我们走过了四个变换的四季 难忘记 第一次踏进校园的好奇 第一次军训时流下的汗滴,被窝里轻轻地啜泣 第一次新生演讲比赛,面对我的大学这个选题,纵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第一次加入学生会时的激动不已 第一次对自己说要努力学习 还有 第一次拿到奖学金的欣喜 在无数个第一次中 我们送走了懵懂的大一 难忘记 重新分班后的不熟悉,却因为一个微笑,将原本陌生的你我凝结成了姐妹兄弟 初次当上学长的喜悦,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师妹师弟 浪漫的女孩开始把青春写进日记 老实的男孩也打起了女生的主意 青春、梦想、爱情成为了“卧谈会”不变的主题 尽管食堂变得越来越拥挤, 但大二精彩的点滴 却在拥挤中深深铭记 难忘记 十月教学评估,让我们的爱校荣校情得以开启; 清晨里,是辅导员的声声叩门,把我从被窝叫起; 曾经稚嫩的脸庞如今已变得坚毅 心中的目标日渐坚定清晰 自习室中多起了我们的身影 图书馆里到处是我们的足迹 无论是考研、实习还是GRE 行色匆匆的大三 在这一年,我们默默地把力量积蓄 难忘记 身边的女生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美女 对面的哥们儿开始整天西装革履 面对未来,我茫然无所知 对着电脑不断新邮箱,生怕错过一个求职信息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可惜刚刚醒悟就要面对分离 忙碌的室友 请让我说声对不起 四年里我不该对你发牢骚耍脾气 还有那些没有说过话的同学丙丁甲乙 其实 你的容颜我早已熟悉 大四的光阴 如白驹过隙 保重吧,姐妹、兄弟! 愿幸福、快乐 永远伴随我和你 路过的人 我早已忘记 经过的事 已随风而去 四年光阴 匆匆别离 如梦的年纪 留下了我们太多沉甸甸的回忆 永藏心中的是 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 一种割舍不掉的友情 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我叮咛你的 你说 不会忘记 你告诉我的 我也 永远珍惜 对于我们来说 记忆是飘不落的叶子 永远不会凋去…… 再见了! 夹杂着青草味的松江的风! 再见了! 留下我快乐脚印的松江的雪! 再见了! 罗嗦善良的宿管阿姨! 再见了! 我最最亲爱的老师! 再见了! 04级 我所有的姐妹兄弟! 今天 我们毕业 明朝 我们奋起! 今天 我们为东华而自豪 明朝 **为我们而骄傲!———————————————————— 再见,我的母校!在某一天 当我们打开一本书 开始沉浸于它的精彩 是否也已经想到有一天我们会读到最后一页 当往日聒噪的知了 识趣地把声音放低 当从前活泼的小鸟 安静地在树梢伫立 这一刻 我才恍然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情绪 校园里布满了一种气息 原来 这个火热的季节 注定用来别离 回想入学当年,我步履蹒跚, 回想第一节下课,我泪流满面, 六年来,是老师亲手为我们擦干了想家的泪水, 是学校把我们从年幼无知的孩子培育成博学多才的少年。
回顾所来径,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老师。
他们和我们一起,早起晚归 披星戴月, 他们欣慰着我们的进步, 他们烦恼着我们的烦恼, 他们梦想着我们的梦想。
不管我们将来是飞黄腾达还是平凡如故, 我们都不会忘记感激和报答老师。
因为在思想的世界里,是老师教会我们站立; 在科学文化的世界里,是老师教会我们行走和奔跑。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学校 六年,两千多个日子, 我们在这里一起分担风雨,共享雨露。
在这里, 有我们最珍贵的回忆, 有我们最知心的朋友, 有我们最难忘的学习生涯。
告别母校, 让脚步沉重的不是行囊, 而是离别的悲伤; 再也不能漫步在校园的林荫小道, 再也不能聆听树丛里的小鸟歌唱, 再也不能与恩师们探讨人生哲理, 再也不能与同窗畅谈生活与理想。
也许我们有些伤感,但是我们并不惆怅。
因为那无限的未来就要从现在开始, 明天,我们就要慢慢体会“长大”的滋味, 这昭示着一种荣耀,更提醒着一种责任。
这份责任就是我们要学会爱, 爱我们的家人、我们的老师和朋友, 爱这个社会,爱伟大的祖国, 爱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和九州的土地。
我们固然有些伤感,但我们绝没有丝毫惆怅 因为昨天育才是我们的荣幸, 明天我们是育才的骄傲。
今天我们是育才园里的一缕芬芳, 明天我们是共和国的钢铁脊梁!告别熟悉的学校, 象孩子总要离开妈妈的怀抱, 初中的大门在向我们招手, 脸上却是含泪的微笑。
在离别之际,请接受我们最庄重的一次队礼,象海外赤子看到了五星红旗, 在离别之际,请收下我们为您献上的一束鲜花,表达我们花儿对根的情意 再见了,亲爱的老师,尽管我们多想再次聆听您殷切的教诲 再见了,和蔼的校长,尽管我们还想再次感受您真诚的关怀 再见了,活泼的校友,尽管我们真想再享受一次开心的课间十分钟; 再见了,心爱的课...
幼儿园毕业典礼上家长朗诵的诗歌
七月离别今天我要放飞一群希望我的孩子们将要走进学校的殿堂记得你们曾是老师心中害羞的小花瓣灿烂的阳光调皮的小鱼神气的船长……而现在却安静地唱着《毕业歌》眼睛里泛着点点泪光小溪总要流向大海雏鹰总要在蓝天翱翔祝愿你们我的孩子永远善良勇敢和坚强我要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山告诉海洋我的孩子们将要走进学校的殿堂
欢送毕业生的诗歌或者散文朗诵稿(多人版)
伴随着切切同学情、拳拳朋友情、融融师生情,2005届毕业生就要满怀累累硕果,告别勤奋耕耘的大学老师、告别朝夕相处的大学同学、告别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告别共同建设与发展的母校,就要踏上新的征程、开辟新的航道、拥抱新的希望、创造新的辉煌。
值此依依惜别之际,学院总支书记潘群、院长孟广武教授偕学院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全院2000余名师生,热烈欢送2005届全体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满怀累累硕果,踏上新的征程,衷心祝愿全体毕业生在未来的日子里,走好人生之路,再创骄人业绩,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2 005届毕业生入校时,适逢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广大同学抓住机遇、刻苦学习、加强锻炼,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有的在一些方面还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走向社会、谋求更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此,全院老师为他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为你们的成人成材成熟感到欣慰。
同时,广大同学在校期间通过不同的渠道参与学院的建设,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此,学院为你们的良好表现感到自豪,为你们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2005届毕业生就要告别母校,去开辟新的天地,而学院将时刻牵挂着你们,关注着你们。
学院的领导、老师将时刻等候着你们成功的喜讯、胜利的捷报,也完全相信广大毕业生一定会在今后的日里满怀豪情,谱就更加优美动听的乐章,抒写更加光辉灿烂的诗篇,共同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共同拥抱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中国著名诗歌朗诵专家叫什么名字
张家声、乔榛、张筠英、瞿弦和、方明等。
一、张家声 回族,河北沧州人,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话剧表演艺术家。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
从50年代便涉足广播,1984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列为十大演播艺术家,1991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为"全国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
演播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土》、《超越自我》、《复活》、《毛泽东的故事》、《抉择》、《十面埋伏》、《中国金融黑洞》等数十部长篇小说,其中《毛泽东的故事》、《抉择》获"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一等奖。
二、乔榛 配音演员、导演。
上海人。
生于1942年11月17日。
196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同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1975年任上海电影译制厂演员、导演。
1984至1986年任该厂厂长。
曾担任《魂断蓝桥》 、《叶塞尼娅》、《美人计》、《生死恋》、《红衣主教》、《寅次郎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等二百余部译制片的主要配音演员,他的声音颇有儒雅之风,善配成熟男性。
他的声音总是与一些英俊正直的角色结合在一起,曾经多次为派克主演的影片配音。
乔榛在配起各种类型的人物来,也确实是声形合一,驾轻就熟。
然而乔榛的声音也有另一面,他配的《斯巴达克斯》中的克拉苏就较好地体现出了他的声音中的另一面,一种收敛后的霸气,而在《寅次郎的故事》中为寅次郎的配音,憨厚而富于喜感,显示出了他在驾驭喜剧人物方面的能力。
而在《廓桥遗梦》的表现,则说明乔榛的声音与感情的结合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三、张筠英 著名演员、朗诵艺术家。
北京人。
196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现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协会,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理事。
张老师从事影视工作多年,后来致力于广播演播事业,贡献卓著,曾在话剧《青松岭》、《霓虹灯下的哨兵》、《杨开慧》等戏中担任主要演员。
张老师为中央及各地广播电台录制了近千余篇文学作品,其中诗歌《一月的哀思》、《风流歌》,长篇小说《北国草》、《秋之惑》、《你为谁辩护》、《圈套与花环》等影响广泛。
1987年被中央台列为十大演播家之一,1991年再次获得“优秀演播艺术家”称号。
四、瞿弦和 1944年出生于印尼苏门答腊,6岁随父母回国。
196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国家一级演员。
现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瞿弦和的名字、面孔和声音,大家都熟悉。
爱听广播的说他是著名演播家,爱看电视的说他是著名主持人,瞿弦和却说自己做这些都是“业余”,他是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
5、方明 方明,1941年出生,本名叫崔明德,北京人。
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任,播音指导,并任中国播音学研究会会长。
1956年10月入中央广播事业感技术人员训练班学习无线电发射专业,1958年4月调至中央控制室录音科任录音员,1960年4月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
1961年,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肄业。
历任中央台播音部副组长、副主任、主任播音员。
曾被推荐为第五届全国青联特邀委员。
1985年曾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优秀工作者。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参考资料: 张家声—百度百科 乔榛—百度百科 张筠英—百度百科 瞿弦和—百度百科 方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