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诗词、名著是中华

wangbanxia 坐标: 167220 目录:/shi/

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陆虞后火烧草料场只有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白玉为床,金作马只有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指砍柴属于物理变化,烧炭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

中国名著中的名言

出自名著的名言警句展开全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之死俱之? (《老子·七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论语·宪问》)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颜渊》)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钩者诛,国者为诸侯。

(《庄子·胠箧》)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公孙丑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天行不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韩非子》)以子之予,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说难》)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吕氏春秋·尽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足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大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睢》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人之多,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邶风·相鼠》)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诗经·魏风·伐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东毂》)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诗经·小雅·巧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大雅·荡》)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系辞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衰郢》)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楚辞·卜居》)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楚辞·国殇》)闭心自慎,终不过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楚辞·桔颂》)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楚辞·国殇》)悲哉秋之为气也!箫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时日曷表,予及当皆亡。

(《尚书·汤誓》)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隐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而焉。

(《左传·襄公三十·三十一年》)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已力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战国策·赵策》)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战国策·燕策》)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

名著中的名言

展开全部出自名著的名言警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之死俱之? (《老子·七十四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论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论语·宪问》)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颜渊》)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钩者诛,国者为诸侯。

(《庄子·胠箧》)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公孙丑下》)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天行不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韩非子》) 以子之予,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说难》) 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吕氏春秋·尽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足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大学》)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睢》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人之多,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邶风·相鼠》)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诗经·魏风·伐檀》)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东毂》)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诗经·小雅·巧言》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大雅·荡》)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系辞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衰郢》)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楚辞·卜居》)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楚辞·国殇》) 闭心自慎,终不过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楚辞·桔颂》)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楚辞·国殇》) 悲哉秋之为气也!箫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时日曷表,予及当皆亡。

(《尚书·汤誓》) 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隐公元年》)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人心之不同,如其而焉。

(《左传·襄公三十·三十一年》) 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已力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战国策·赵策》) 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战国策·燕策》)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冤家...

中国古诗词著作有哪些

1.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这样的诗句,掩卷而思,是一幅极其凄美的画面。

我们今天的一切情感,古人都已经感 受到了,也都替我们描绘出来了。

而这一切的源头,是这本略显古奥的《诗经》。

2. 《楚辞》 屈原、宋玉等著 《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 的巨大的影响。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文义诗人,其《天问》中的反复追 问,对于我们今天的航天和天文工作者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3.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季羡林说:“二十一世纪是儒家思想的世纪”。

不管怎么说,它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不读它就永远无法了解中国古代 生活。

4. 《老子》 李聃 著 老子五千言,字字玄机,渗透了无上的智慧,也道出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 向。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据说,当代学者提出“宇宙的大爆炸说”时,他们在老子的“道”的思想中找到了哲学 依据。

5. 《庄子》 庄周 著 这是我全文抄录和诵读过的为数不多的书之一。

先不说其生死达观的思想,光是那汪洋 恣肆、丰瞻华美的文字,就值得我们击节叩赏。

每当我背诵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庄子·逍遥游)这样的语句,我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散文的源头。

6. 《史记》 司马迁 著 鲁迅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和“列传”,是全书的 精华。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史记》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本文 学著作。

读这本书之前读一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许会体会到史记中作者所倾注 的深深情感。

7.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而这种风度成了一 代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

我一直把这本书当成古代的“微型小说集”来读。

8. 《颜氏家训》 [北朝]颜之推 著 耕读世家治家的金科玉律,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并非没有启迪。

9. 《唐诗三百首》 识字的中国人,谁没有读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样的诗句呢。

而这样的诗句,因为你的反复诵读而失去韵味了吗? 没有,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10. 《宋词选》 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宋词中有一个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 想境界。

宋词是适合于大声朗读的,不要为应付任何考试,去读读宋词吧! 11. 《元曲选》 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 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

12. 《菜根谭》 [明]洪应明 著 俗语云:“咬得菜根,百事可作”,这是这本书得名的由来。

这不是一部逻辑严密的学 术著作,而是一部谈论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 受一时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在一个浮躁的年代,读一读这样的句子有好处。

13. 《古文观止》 上大学是我外公送给我的《古文观止》,至今仍放在我案头触手可及的地方。

外公送书给我的初衷是希望我能够学会写文言文,他固执地认为,这是大学生应掌握的 基本技巧。

虽然我至今也没有学会,但我却从这本书中窥探到了一个博大的世界。

14.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即使有了电视电影,也有些书是不能取代的,比如说《三国》。

15. 《水浒传》 [明]施耐庵 著 小时候,有多少人曾经可以完整地背下一百零八将的座次与外号? 16. 《西游记》 [明]吴承恩 著 相信不会没有人没看过这本书吧。

如果看过,再看一遍。

17.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 著 历史的另一种解读方法。

18. 《红楼梦》[清]曹雪芹 著 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没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不能说你曾经读过书。

19.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著 很优美的文字,很奇诡的想象,很缠绵的故事。

20.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著 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最高成就。

中华文化诗词作文800字

展开全部 中国,最贴切的形容词便是:文明古国、千年大国、礼仪之邦。

可不管是哪个形容词,都凸显出中国是一个文明的特性。

是的,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有千年的底蕴。

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大国。

中国是一个千年的大国,其中不知道涌现出了多少影响世界的文明。

四大发明:造纸术,因为有造纸术,中国的文化才得以传承。

活字印,因为有活字印,中国的文化得以传向世界。

指南针被广泛用于航海和指向。

炸药更是矿物开采的必备品。

四大发明是影响世界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杰出的著作之一。

除了四大发明,在科技方面,中国更是有许多其他的著作:赵州桥凸显出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结晶,古代中国王权所在的故宫及其文化也是我国的宝贵遗产。

中国,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间经历了数十个朝代,从夏商的青铜文化到现代56个民族多样的文化,哪一个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文明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的诗词是最著名的。

其中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李白的诗飘逸向往自由,诗圣杜甫的诗悠闲恬静,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颗明珠。

宋代诗词更以词曲闻名中外,出现了李清照、“三苏”等大词人。

明清小说将白话文推向高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流传后世。

虽然我们华夏文明曾经是影响世界的文明,可是我们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们的传统文明正慢慢被丢弃和取,从基本礼仪到科技发明,为什么我们还要向韩国学习拜孔仪式,为什么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为什么日本人说我们的武术是从日本学的?我们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别人就将之为己有,我们纪念屈原端午节居然是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们,觉醒吧,不好好保护自己的文明,我们就丢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有自己灿烂的文明,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视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传承我们的五千年文明!...

中华传世经典名著有哪些?

所谓经史子集各有经典传世,经有“十三经”,是有“二十四史”,子有《荀子》 《说苑》 《帝范》 《政训》 《潜书》 《新序》 《盐铁论》 《潜夫论》 《近思录》 《郁离子》 《传习录》 《呻吟语》《孔子家语》 《温公家范》 《袁氏世范》 兵家《孙子兵法》 《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 《孙膑兵法》 《六韬》《三略》 《握奇经》 《素书》 《将苑》 《李卫公问对》 《虎钤经》《守城录》 《练兵实纪》 《纪效新书》 《何博士备论》法家《管子》 《商君书》 《韩非子》《齐民要术》 《农桑辑要》医家《黄帝内经》,集有《楚辞》 《诗品》 《曲品》 《南戏》 《花间集》 《柳永词》《晏殊词》 《东坡词》。

求 古典诗歌(诗词曲)的基础知识

诗词,是指以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并出现了新国风等重要诗词流派。

目录 一、概述1、简介 2、“诗词”出处 3、诗和词 4、基本概念 5、诗词简介 6、词的起源 二、诗词格律1、词牌集录 2、绝句律诗格式 三、诗词佳句选摘 四、大型诗词书籍一、概述 1、简介 2、“诗词”出处 3、诗和词 4、基本概念 5、诗词简介 6、词的起源 二、诗词格律 1、词牌集录 2、绝句律诗格式 三、诗词佳句选摘 四、大型诗词书籍 展开 编辑本段一、概述 1、简介 词目:诗词 拼音:shī cí 释义:古体诗、近体诗以及格律词的总称。

2、“诗词”出处 宋 梅尧臣 《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 张君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

” 明吴应箕《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

” 3、诗和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绿绿,是些甚么诗词之类。

”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毛主席的光辉诗词。

” 4、基本概念 所谓诗词,即诗歌与词的合称。

诗歌是一种主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或者叙事、说理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人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5、诗词简介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人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文言诗词,在近代新月诗社力求较好地继承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但新月派的理论及作品,未曾获得读者的普遍认可。

按照文体背后的意识形态不同,又可分为新诗(西洋诗)与古典诗词(中国诗)。

诗词在当今现代社会生活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它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的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

因此,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学上最独特而美好的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

(山水情人语) 6、词的起源 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2010年5月,作家网络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国学大师》系列丛书,目前该丛书已经出版《中国诗词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中国姓名学研究》、《郭瑞琳诗文讲座》、《十大元帅诗词研究》等5部郭瑞琳著作105万字。

编辑本段二、诗词格律 1、词牌集录 暗香97字 二郎神105字 八声甘州97字 长相思36字 采桑子44字 翠楼吟101字 捣练子27字 点绛唇41字 蝶恋花60字 定风波62字 洞仙歌83字 更漏子46字 甘草子47字 桂枝香101字 过秦楼111字 豆叶黄31字 浣溪沙42字 画堂春47字 贺圣朝49字 河 传61字 何满子74字 黄河清慢98字 贺新郎116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锦缠道66字 江城子70字 浪淘沙54字 临江仙60字 离亭燕72字 六州歌头143字 蓦山溪82字 满江红93字 满庭芳95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南歌子52字 南乡子56字 念奴娇100字 卜算子44字 菩萨蛮44字 普天乐46字 清平乐46字 鹊桥仙56字 青玉案67字 沁园春114字 青门引42字 如梦令33字 人月圆48字 十六字令16字 生查子40字 诉衷情45字 苏幕遮62字 水调歌头95字 双双燕98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龙吟102字 霜天晓角43字 调笑令32字 桃源忆故人48字 摊破浣溪沙48字 太常引49字 踏莎行58字 唐多令60字 天仙子68字 乌夜啼36字 望海潮107字 武陵春49字 相见欢36字 西江月50字 小重山58字 谢池春66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谒金门45字 忆秦娥46字 虞美人56字 一落索46字 阮郎归47字 一斛珠57字 玉楼春56字 一剪梅60字 渔家傲62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 雨霖铃103字 永遇乐104字 醉花阴52字 鹧鸪天55字 祝英台近77字 昼夜乐98字 烛影摇红96字 2、绝句律诗格式 五绝:仄起 平起 五律:仄起 平起 七绝:仄起 平起 七律:仄起 平起 大型诗词书籍 1、...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斗争为主要题材,将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撰成了规模宏大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这本奇书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生动的再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吴亡为止整整一个世纪(184~28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芥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是何等的豪情,又是何等的惬意。

读三国,研究三国可谓受益良多。

三国可以治国,可以明世,可以修身,可以知兵法,可以知仁义,可以经商,可以体道,可以学诗作赋,可以善辩,可以明历史之潮流………… 一部三国,可谓囊括万千,精义深奥…………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

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太虚幻境对联 :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好了歌 〉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注 》 起初感到的是宿命的无奈,后来感到爱情的凄婉,再后来发现诗词的精致与唯美,总之,对于这本书,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著名白话长篇小说。

通过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反映了封建社会一次农民革命从产生、发展到失败的整个过程。

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 的小说《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遥远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伏魔歌颂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A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B、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C、见鞍思骏马,滴水思亲人 行者笑道:“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

我小自小,结实,都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哩!” (《西游记》67回)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读过《西游记》后,使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