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可以对诗词歌赋的网站
“诗、词、歌、赋”一般泛指可以吟诵的文学样式,但细分起来,它们却各具自己的特点。
诗 古代以不合乐为“诗”,合乐的为“歌”。
诗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新体诗)之分。
古体诗指汉魏六朝以前的诗作,它句式较自由,不讲求对仗、押韵;近体诗指唐代开始形成的律诗和绝句,也包括排律,它们在字数、句式、格律、押韵上都有严格的要求;现代诗指以现代汉语写成的较自由的诗,它可根据需要,尽情地抒发感情,讴歌生活。
词 是从诗发展而来的,有“词乃诗之余”的说法,是按照某个词牌所规定的平仄、字数、句数填写的,所以写词又叫“填词”。
它要求严格,讲究格律,五十八字以内的叫“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个字的叫“中调”,九十一字以上的叫“长调”。
歌 古代把合乐供演唱的诗称为“歌”,后来又常同诗一起称“诗歌”。
此外,还专指某一类型的诗作,如“儿歌”、“民歌”、“山歌”、“情歌”等。
它们既可像诗一样可供阅读欣赏,谱上曲调还可演唱。
赋 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在于铺陈事物,讲求文彩,文词华丽。
“赋”的称谓,汉代称“古赋”,篇幅较长,篇中多用问答式表现内容;六朝的称“排赋”、“骈赋”,讲求骈偶;唐宋的称“律赋”,是科举应试的一种试体,讲究格式,对仗工整。
请问带素字的诗词歌赋有哪些,最好是赋。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李白) 2..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戏赠郑溧阳(李白) 3.素月徘徊牛斗间,天风吹鹤度函关。
——纵笔(陆游)4.素壁行其间,草木尽光彩。
——月夕(陆游) 5.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李白) 6.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李白) 7.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梅雨(柳宗元) 8.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画鹰(杜甫) 9.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白羽扇(白居易) 10.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送率府程录还乡(杜甫) 11.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箫。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李商隐) 12.素闻赵公节,兼尽宾主欢。
——别董颋(杜甫) 13.素颈未及断,摧眉伏泥沙。
——秦女休(李白) 14.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子夜四时歌:冬歌(李白) 15.素慕巢居穴处民,久为钓月卧云身。
——自咏(陆游) 16.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
——哭严仆射归榇(杜甫) 17.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 18.素琴弦断酒瓶空,倚坐欹眠日已中。
——假日(李商隐)19.素发干垂领,银章破在腰。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杜甫) 20.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白牡丹 和钱学士作(白居易) 21.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乡。
——初至(岑参) 22.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
——过王判官西津所居(岑参) 23.素缄署丹字,中有琼瑶篇。
——酬吴七见寄(白居易) 24.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白居易) 25.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杜甫) 26.素风啼迥堞,惊月绕疏枝。
——秋夜送阎五还润州(骆宾王) 27.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
——秋日送尹大赴京(骆宾王) 28.素华朱实今虽尽,碧叶风来别有情。
——樟亭双樱树(白居易) 29.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六年秋重题白莲(白居易) 30.素毛如我鬓,丹顶似君心。
——刘苏州以华亭一鹤远寄以诗谢之(白居易) 31.素光淡无际,绿静平如砥。
——韩十八侍(刘禹锡) 32.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
梦翠翘,怨鸿料过南谯。
——惜黄花慢(吴文英) 33.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
——齐天乐(吴文英)(望采纳O(∩_∩)O~)
有哪些霸气的诗词歌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李商隐《锦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离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一翦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周南·关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宋)陆游《钗头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中国诗词歌赋中表示送别的比较长的有哪些??求解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