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史上最豪放的十首诗词,你最喜欢哪一首

taozhaigui 坐标: 162764 目录:/shi/

第一首,刘邦的《大风歌》

虽然刘邦不学无术,好逸恶劳,但他有两句话绝对是经典,名传千古,让人看到了他志向还是很大的。一句是看到秦皇出巡,感慨“嗟呼,大丈夫当如是!”第二句就是《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第二首,曹操的《观沧海》

曹操是京剧里的白脸,被抹黑成大臣,实际上曹操是被低估的政治家,才华非常出众,无论是治国领兵还是文学创造,曹操都是一流高手,曹操、曹植、曹丕,一家三人都是文学家。他的《观沧海》非常豪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第三首,李白的《将进酒》

李白是诗仙,可以说是中华诗文才华最高的一个,没有之一,又称为又号“谪仙人”。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流传千古,让人惊叹。他的《将进酒》铭刻着他的洒脱不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第四首,杜甫的《望岳》

杜甫写的主要是现实主义诗歌,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如此,但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望岳》《饮中八仙歌》等也体现了杜甫豪气干云。他的《望岳》展现了这种豪情:“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五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的才华,大家都知道,豪放派的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家都读过,非常豪放,我们看看这首词的上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六首,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军,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能和苏轼相提,可见他的水平。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非常豪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第七首,岳飞的《满江红》

岳飞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军事成就极高,但死的很冤枉。单说他的文学成就,就此一篇就足以。他的《满江红》有壮志未酬的悲壮色彩:“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李清照是宋朝女词人,可以说是中华女性最高文学成就者,也是宋朝“婉约派”的代表。但李清照却也能写出惊艳的豪放诗词。最典型的就是《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描述项羽的诗歌中,这首最为杰出。

第九首,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是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据说,陈子昂轻财好施,慷慨任侠。他的《登幽州台歌》可谓经典中的经典,豪迈中有悲壮,犹如他被陷害而死的结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第十首

有华字且寓意较好,比较豪放的诗句有哪些

《公燕诗》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植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史上最豪放的十首诗词,你最喜欢哪一首

求明清时期的比较豪放的古诗词

五月十九日大雨 作者:刘基 朝代:明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北风行 作者:刘基 朝代:明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古戍 作者:刘基 朝代:明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

史上最霸气豪迈8首古诗词,你最爱哪一首

你好,你没有说史上最霸气豪迈的八首古诗词具体是哪些,所以我就无从而知了。

但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评价和判断标准。

下面我写一下几个我临时想到的我觉得比较霸气豪迈的诗句吧,就不写出处了。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区别!!!

浅谈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词大略可分婉约与豪放。

然而这两大派别如何形成,各自有什么特点?讨论一下也很有必要。

我很孤陋,不知当代学界对此有没有专题的研究,我只根据我的理解“自定方圆”,讲错了请大家包涵并批评。

一、词的形成及豪放与婉约的分流 中国的诗,最初都是歌。

《尚书。

尧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足以说明诗和歌的关系。

《诗经》都是用来演唱的,汉有乐府,唐有教坊。

总之,诗与歌,密不可分。

词从什么时候形成?有人说远在梁朝就有了,但不可确证。

应该是起源于唐正确。

唐教坊的乐师感到过于规整的五言七言的诗句难以尽情表达情感,于是,就在原诗的基础上予以增减字数,就形成了最初的长短句。

我见过一首据说是唐人改编的王维的《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一霎浥轻尘。

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

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

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

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

莫遣容仪瘦损。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

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

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 如果此词确是唐教坊乐师改编,那么就可以推断,词就是这样产生的。

不必拘泥于词来源于民间的陈说。

1899年,敦煌石室发现了一大批唐代珍宝,其中就有著名的《敦煌曲子词》,其年代作者皆不可确考,手法也还有些稚嫩,大多是民间的作品。

可见,唐时,词这种文学形式在民间已经很流行了。

真正有年代可考并可信的,是唐代的张志和《渔歌子》,韦应物《调笑令》,白居易《忆江南》《长相思》,刘禹锡《忆江南》《潇湘神》等。

这些都是非常优美的真正的小词。

(传说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不予采信。

) 词的成熟,是晚唐五代时的事。

五代人编了两本词集:一本是《尊前集》,我没见过原书,没有发言权,从略。

一本是《花间集》,这是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

其作者以蜀人为主(18个作者有14个与蜀有关),词有500余首,主要是供士大夫宴会间演唱的,故名《花间集》。

不管内容如何,单看艺术水平,已经是相当高的了。

和《花间集》同时的南唐,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词作家。

最著名的是李煜和冯延巳。

他们不仅可以和《花间集》抗衡,甚至到李煜北掳以后,成就远远超过了《花间》,直到现在,仍令我们觉得高不可及。

这个现象非常有趣。

可以说,婉约与豪放在这时已经出现分流的端倪。

〈花间〉诸人除偶有山川羁旅之作外,皆流连光景,词风柔婉,为词奠定了婉约的基调。

南唐以李煜为代表,国破前亦多靡靡之音,国破后则杂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渐有金石之音。

注意我以上所用的三个概念(家国之恨、身世之感、金石之音),这其实就是豪放派的基本特征。

可以说,李煜北掳后的一些作品,已开豪放派之先河。

王国维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我说,李煜的某些词,已的确让我们听到了豪放的声音。

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浪淘沙〉“往事只堪哀”,等等。

进入北宋后,柔婉之词风占主流。

晏、欧、秦、柳诸人,可作为婉约一派的代表。

而大文豪带有大英雄气的苏轼,自然不甘受此柔靡之风约束。

他不仅拓宽了词的领域,扩展了词的体裁,也改变了词的风格。

于是,他就成为北宋乃至后来豪放词派的杰出的代表。

到了南宋,由于国破家亡的社会背景,许多词人以笔为刀、以词为号角,尽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人把豪放词风推到了极致。

当然,也有一大批词人仍在走婉约的老路,如范成大、吴文英、史达祖、姜白石等等。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豪放词与婉约词中间存在着差异。

苏轼有件轶事颇能说明这个问题:有一次他问一个幕僚:“我词何如柳七?”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豪放词和婉约词味道大不相同。

最早对豪放与婉约的问题提出思考的是李清照。

她在〈论词〉一文中简述了词的发展史,批评了苏轼等人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耳”,第一次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但是,她只对平仄、四声做作了强调。

至于究竟怎样才“别是一家”,她没有说得很分明。

到了元初,宋的遗民张炎写了一篇〈词源〉,他说:“辛稼轩、刘改之作豪气词,非雅词也。

”这个“豪气词”,已和“豪放词”的含义差不多了。

第一次明确提出豪放与婉约概念的是一个叫做张世文的人(此人我不甚了了),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盖词情蕴藉气象恢弘之谓耳”。

他不仅提出概念,也给它们分别下了定义:婉约,词情蕴藉;豪放,气象恢弘。

这个定义下的还是比较准确的。

二、豪放词与婉约词之区别 那么,豪放词与婉约词区别在何处呢?下面,我就真的来个“自定方圆”了。

1、两派词人个性不同,关注的对象也不同 豪放派词人大多是有着一种英雄情结的人。

他们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有着比较远大的抱负。

他们也往往是一些...

关于“豪放洒脱”的诗词。

1.《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

簪樱散。

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2.《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5. 《兰陵王 丙子送春》 年代: 宋 作者: 刘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

秋千外,芳草连天, 谁遣风沙暗南浦? 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

乱鸦过,斗转城荒, 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 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 杜鹃声里长门暮。

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

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 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 苏堤尽日风和雨。

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

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6.《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7.《谢池春·壮岁从戎》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烽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求一些比较豪放洒脱霸气的古文,没有翻译也可以,只要文言文就好

古诗词: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5、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6、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7、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8、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9、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0、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5、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

1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17、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18、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1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1、十年揽髻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22、我志未酬人犹苦,东南到处有啼痕。

2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8、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29、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30、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3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文言文: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

——司马迁 2、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幽窗小记》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左传》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11、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1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19、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23、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 2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2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27、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

——杜甫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30、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3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3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35、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

——刘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谈谈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不同特点?

一、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明人张綖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对于词的婉约与豪放的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一)题材内容不同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儿女情长、欢爱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咏那些在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

豪放派词作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词一出现,就以“艳情”为宗旨,这就确立了诗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

这一分工,给了士大夫一个发泄情欲的途径,尤其天然的合理性和反封建性,因此,题材主题上多以描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是都市繁华、艳月歌舞等市井文化的产物,娱乐色彩比较浓厚。

自词之诞生,直至柳永发挥至极致,“词为艳科”的俗的属性就这样天坛合理地存在着、发展着。

但如果任其从俗媚俗地发展下去,势必为士大夫等正统文化的代表们所不满,甚至会毁掉这一新兴的诗歌体裁。

而就在此时,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的倡导,并非要抹煞次的特殊审美趣味,他指示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倡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因此出现了后来的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这便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不同。

(二)艺术表达方式不同。

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并不像豪放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

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美展示出来。

试想,在酒宴樽前,灯红酒绿之下,依红偎翠之时,如果真请关西大汉来高歌政治风云,大谈治国安邦之道,岂不大煞风景!这一切都恰恰是所谓遣宾娱兴的需要。

而豪放词表达起来喜欢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

对于“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的豪放词来说,其深邃的思想,高雅的情趣,引人深思的哲理,“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风格,足以使人倾倒,故无暇无须作太多的辞藻修饰。

这两种表达方式,无所谓孰是孰非,都是为其主题而服务的,各有各的长处。

试想,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去表达儿女情长,或用婉约含蓄的方式去抒发壮志豪情,那势必会大大消减它们的艺术性,令人读起来十分别扭。

(三)意境味道不同。

婉约词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主题的消遣娱乐性质注定了婉约词要和音律结合起来,和着节拍唱和,因此比较柔美,甚至奢华。

内容上强调对风花雪月,离别伤感,故国情怀的表达,使得婉约词必须敏感细致,崇尚艺术的美的境界,这样才有它的存在价值。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小资情调,是一种柔和的美,读起来很美妙,回味起来更美,经得起推敲。

豪放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它不像婉约词那样重视音律的谐婉,豪放词不拘守音律,内容比较充实。

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南唐后主李煜写过比较豪放的词没有?

辛弃疾比较著名的诗词如下: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3.《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基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