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木头的诗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高景争来草木头,一生心事酒前休。
——徐凝《答白公》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
——崔橹《山路木芙蓉》枯木傍溪崖,由来岁月赊。
——翁洮 《枯木诗辞召命作》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
——史俊《题巴州光福寺楠木》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王维 《辋川集·木兰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 《春望》...
描写木头的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这时,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猛的一抬头,看见肖大名正从讲台上走下来。
他立马又紧张起来。
他的目光四处移动,似乎在搜寻什么,他是那么的不安,甚至不敢接触任何人的目光。
然后他又把头低下去,好像怕被别人看见似的。
他的十个手指头不停地搓来搓去,一会儿便被汗水打湿了,滑滑的。
“怎么办呢,该不该上去呢?”唐明贼似的看看四周,比先前更紧张了,两腿在桌底下直发抖。
“去,一定得上去,这是最后一个竞选项目了,为了以后同学们能对我另眼相看,我一定要竞选到这劳动委员。
……可是……”唐明深深地咽下一口口水,头低得快贴到桌上了,呼吸更急促了。
“李华一下来,我就上去……”他这么想。
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仇恨,像怪兽一般吞噬着我的心,使我不思饮食,坐立不安。
辛辣味呛得我直翻白眼,恨得牙根直发麻,手指骨节痒,想揍他一顿。
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
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占有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老师的关心,使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 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越跳越快,我不敢往下想了XX激动的上言不搭下语~ 我胆怯地低着头,不敢看爸爸那张阴云密布的脸。
我生怕舵轮滑掉,心突突地跳,手心里都出了汗。
他两眼发直,连连自语,又惊又怕,双腿也不听使唤,像筛糠似的乱颤起来。
望着满地的碎瓶胆片,我紧张得张开了嘴巴,呆呆地立在那儿,心里忐忑不安,万一爸爸回来发现了,准会狠狠批评我的。
他惶恐不安地看着我,嘴里就像含了一串冰糖葫芦,呜呜啦啦半天没说出什么来。
冉阿让大吃一惊,门臼的响声,在他的耳朵里,就和末日审判的号角那样洪亮骇人。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
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
但写起来却不具体。
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
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
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
“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
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
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
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
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
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
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
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
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
求向往田园生活诗词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回答者:guomin6356 - 魔导师 十一级 5-13 14:42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新凉》——徐矶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山村五绝》——苏轼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风流子》——孙光宪 茅舍槿篱溪曲。
鸡犬自南自北。
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荡绿。
听织,声促。
轧轧鸣梭穿屋。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村景》——陈与义 黄昏吹角闻呼鬼,清晓持竿看牧鹅。
蚕上楼时桑叶少,水鸣车处稻苗多。
《小舟白竹篷盖保长所乘也偶借至近村戏作》——陆游 茅檐细雨湿炊烟,江路清寒欲雪天。
不爱相公金络马,羡他亭长白篷船。
《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王安石 木杪田家出,城阴野迳分。
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
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
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
《村舍》——陆游 剥啄敲村舍,丫叉揖主人。
新墙拆龟兆,疏瓦断鱼鳞。
红粒炊畲粟,青烟郁涧薪。
得床思熟睡,寒犬苦狺狺。
《村舍》——许浑 燕雁下秋塘,田家自此忙。
移蔬通远水,收果待繁霜。
野碓舂粳滑,山厨焙茗香。
客来还有酒,随事宿茅堂。
《山村晓思》——于濆 开门省禾黍,邻翁水头住。
今朝南涧波,昨夜西川雨。
牧童披短蓑,腰笛期烟渚。
不问水边人,骑牛傍山去。
归田园居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田园言怀 【唐】李白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田园作 【唐】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鸪,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淇上田园即事 【唐】王维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秋中雨田园即事 【唐】耿湋 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四时田园杂兴 ...
描写语言的诗词,谚语,俗语。
。
展开全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理不短,嘴不软。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谚语第三缉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水往下流,人争上游。
◆只...
赞美校园的诗词
展开全部描写校园的诗词如下:1、《校园晨曲》凌晨的思绪陷入纠结的线团中无路可逃校园里琅琅的书声浇铸着梦想的梯子垂柳深处未明鸟错乱的节拍直抒郁结的惆怅漫长的苦旅让我疲惫得如一匹古道上的廋马我在花丛中搜寻意象的蓓蕾石榴树露出了火红的笑容那些含苞欲放的精灵正如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的书桌上杂乱无章蒙尘的稿纸如宋朝幽怨的女子伶仃的歪躺着失魂落魄的我需要一只天竺的飞鸟引领或唤醒天空布满少女的羞涩云朵开始典雅的装修四围一片大亮我隐隐约约听到奋进的号角2、《美丽的校园》校园的春,像是娇嫩的花蕊,睡醒过来的花朵,吐出了芳香。
漫长的冬眠,积蓄了能量,让春天的校园,有了生命的气息。
校园的夏,像是绽开的花朵,经过了雷雨的洗,变得更加坚强。
春雨像是少女,呵护了花朵,让夏天的校园,有了跳跃的音符。
校园的秋,像是成熟的硕果,收获着成熟的果子,快乐在校园回荡。
风雨让这朵花,经历了坎坷,让秋天的校园,有了甜美的微笑。
校园的冬,虽没有春那么柔嫩,虽没有夏那么欢快,虽没有秋那么甜蜜,但却有宁静的气息。
这漫长的休息,可以让朵朵花儿,在明年再绽放。
3、《美丽的校园》正值青春的我们如花儿生长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青春的美丽在美丽中绽放在如此美丽的校园花香铺满了从宿舍到教室的小径阳光撒满了绿油油的草地花苞上晶莹剔透的水珠盈盈欲滴翠绿跳跃的林荫道勾住轻飘飘的过往在如此美丽的校园树木花草呼吸着青春的气息空气里飘忽着丁冬作响的琴声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上呦洋溢着理想自信勇敢和欢乐在如此美丽的校园一棵翠松甜蜜地弯起腰它有思想有血肉有灵魂它是我们校园的精魂它象征青春永远的方向与使命从脚跟开始歪向那面国旗下身歪斜上身却同旗杆一样笔直它与那面血红的国旗肩并肩一同迎接朝阳的升起一同目送夕阳的远去它抚摸亲吻着那片血红体内就沸腾起火浆似的热血燃烧了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燃烧了莘莘学子赤诚的心不要错过眼前的美丽吧不要等到有一天如此哀怨:等到离开你的那一刻才开始后悔不曾仔细看过你你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和那满院沐浴的书香我只有在心底模糊地寻找那朦胧的青春足迹等到离开你的那一刻才开始后悔不曾真正与你亲近你的肤色你的皮肉还有那永远蓬勃不衰的朝气我真想重回到你的怀抱亲吻你那绿色的红色的每一处的皮肤我真想对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道一声感激留下一个微笑等到离开你的那一刻才开始后悔不曾全心地爱护过你不曾为你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珠不曾陪花草谈过心不曾静静欣赏它们的美丽现在才发现你如此的美丽才发现青春一直被你默默装饰原来幸福与美丽已悄然逝去才发现自己活在自己的阴影里而你——美丽的校园——一直阳光灿烂为何一切总是后知后觉在如此美丽的校园有漂亮的女生有年轻的教师有人吟诗有人歌唱还有我们欢乐的舞蹈这样的校园让我如何不爱她...拓展资料:学校(英语:School),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
名称起源于民国。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
西周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
古代的学校称为庠、序、学、校、塾。
在开始产生时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辛亥革命以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描写儿童的诗句
古代儿童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描写孩子天真可爱的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简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 真情态。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一 作者简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明代著名的艺术家。
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的军事出谋划策。
但由於徐渭嫉恶如仇,鄙视权贵,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到了晚年只能靠变卖书画度日。
他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他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据史料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
他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著、杂剧,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
二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他在鲁山(今山东省潍县境内)因为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因而有了制造风筝的念头,但他制造风筝的过程并不顺利。
他研究试制了三年,终於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后来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
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
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
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
「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
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注释 1. 风鸢:或称「纸鸢」。
鸢:○粤[渊],[jyn1];○汉[yuān];老鹰。
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
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
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
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
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2. 搓:○粤[磋], ;○汉[cuō]。
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3. 絮:柳絮。
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4.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 消得:消耗,耗费。
6. 带将:...
写风景的佳句、好段落,诗句
展开全部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
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
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
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
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
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
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
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
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
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也是这样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
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
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 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
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
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
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
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
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
”(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
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
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
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
王维善...
描写“姜子牙”的诗句有哪些?
展开全部 1.《寓意》 年代: 唐 作者: 李咸用 直道荆棘生,斜径红尘起。
苍苍杳无言,麒麟回瑞趾。
东风如未来,飞雪终不已。
不知姜子牙,何处钓流水。
2.《山中》 年代: 唐 作者: 方干 爱山却把图书卖,嗜酒空教僮仆赊。
只向阶前便渔钓,那知枕上有云霞。
暗泉出石飞仍咽,小径通桥直复斜。
窗竹未抽今夏笋,庭梅曾试当年花。
姓名未及陶弘景,髭鬓白于姜子牙。
松月水烟千古在,未知终久属谁家。
3.《木皮散人鼓词》 年代: 清 作者: 贾凫西 释闷怀,破岑寂,只照着热闹处说来。
十字街坊,几下捶皮千古快;八仙桌上,一声醒木万人惊。
凿破混沌作两间,五行生克苦歪缠。
兔走鸟飞催短景,龙争虎斗耍长拳。
生下都从忙里老,死前谁会把心宽!一腔填满荆棘刺,两肩挑起乱石山。
试看那汉陵唐寝埋荒草,楚殿吴宫起暮烟。
倒不如淡饭粗茶茅屋下,和风冷露一蒲团。
科头跣足剜野菜,醉卧狂歌号酒仙。
正是那:“日上三竿眠不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从古来争名夺利的不干净,教俺这江湖老子白眼看。
忠臣孝子是冤家,杀人放火享荣华。
太仓里的老鼠吃的撑撑饱,老牛耕地使死倒把皮来剥!河里的游鱼犯下什么罪?刮净鲜鳞还嫌刺扎。
那老虎前生修下几般福?生嚼人肉不怕塞牙。
野鸡兔子不敢惹祸,剁成肉酱还加上葱花。
古剑杀人还称至宝,垫脚的草鞋丢在山洼。
杀妻的吴起倒挂了元帅印,顶灯的裴瑾挨些嘴巴。
活吃人的盗跖得了好死,颜渊短命是为的什么?莫不是玉皇爷受了张三的哄!黑洞洞的本帐簿那里去查?好兴致时来顽铁黄金色,气煞人运去铜钟声也差。
我愿那来世的莺莺丑似鬼,石崇脱生没个板渣。
世间事风里孤灯草头露,纵有那几串铜钱你慢扎煞!俺虽无临潼关的无价宝,只这三声鼍鼓走遍天涯。
老子江湖漫自嗟,贩来古今作生涯。
从古来三百二十八万载,几句街谈要讲上来。
权当作蝇头细字批青史,撇过了之乎者也矣焉哉。
但凭着一块破皮两页板,不教他唱遍生旦不下台!你看起初时茹毛饮血心已狠,燧人氏泼油添盐又加上熬煎。
有巢氏不肯在山窝里睡,榆林遭殃才滚就了椽。
庖牺氏人首蛇身古而怪,鼓弄着百姓结网打净了湾。
自古道“牝鸡司晨家业败”,可怎么伏羲的妹子坐了金銮!女娲氏炼石补天空费了手,到于今抬头不见那补钉天。
老神农伸着个牛头尝百草,把一些旺相相的孩子提起病源。
黄帝平了蚩尤的乱,平稳稳的乾坤又起了争端。
造作了那刀和弓箭,这才是惯打仗的祖师不用空拳。
嫌好那毛达撒的皮子不中看,弄斯文又制下衣和冠。
桑木板顶在脑盖子上,也不怕滴溜着些泥弹打了眼圈!这些都是平白里生出来的闲枝节,说不尽那些李四与张三!隔两辈帝挚禅位把兄弟让,那唐尧虽是个神圣也遭了磨难。
爬爬屋三间当了大殿,衮龙袍穿这一领大布衫。
沽突突洪水滔天谁惹的祸?百姓们鳖嗑鱼吞死了万千。
拿问了治水大臣他儿子续了职,穿着些好古董鞋子跑的腿酸。
教伯益放起了一把无情火,那狼虫虎豹也不得安然。
有一日十日并出晃了一晃,吓得那狐子妖孙尽胆寒。
多亏了后羿九枝雕翎箭,十个红轮只剩了一个圆。
说不尽这桩桩件件蹊跷事,再把那揖让盛典表一番。
常言道“明德之人当有后”,偏偏的正宫长子忒痴顽!放着个钦明圣父不学好,教了他一盘围棋也不会填。
四岳九官举大舜,倒赘个女婿掌江山。
商均不肖又是臣作了主,是怎么神禹为君他不传贤?从今后天下成了个子孙货,不按旧例把样子翻。
中间里善射的后羿篡了位,多亏了少康一旅整朝权。
四百年又到了商家手,桀放南巢有谁哀怜!虽然是祖辈的家业好过活,谁知道保子孙的方法不如从前。
再说那成汤解网称仁主,就应该风调雨顺万民安,为什么大旱七年不下雨?等着他桑林摆桌铺起龙坛!更可笑剪爪当牲来祷告,不成个体统真是歪缠。
那迂学包子看书只管瞎赞叹,只怕这其间的字眼有些讹传!自从他伐桀为君弄开手,要算他征诛起稿第一位老先。
到后来自家出了个现世报,那老纣的结果比老桀还憨。
现成成的天下送给周家坐,不道个生受也没赏过钱。
净赔本倒拐上一个脖儿冷,霎时间白牛犊变成了大红犍。
这才是“浆了捞来水里去,一更里荷包照样儿穿!”这周朝的王业根茎里旺,你看他辈辈英雄都不差。
这才是栽竹成林后来的大,到西伯方才发了个大粗芽。
可恨那说舌头的杀才崇侯虎,挑唆着纣王昏君把他拿。
打在南牢里六七载,受够了那铁锁和铜枷。
多亏了散宜生定下胭粉计,献上个兴周灭商的女娇娃。
一霎时蛟龙顿断了黄金锁,他敢就摇头摆尾入烟霞。
更喜的提调两陕新挂印,驾前里左排钺斧右金瓜。
他生下了儿子一百个,那一个是个善菩萨?不消说长子武王是圣主,就是他令弟周公也是个通家。
渭水打猎作了好梦,添上个惯战能征的姜子牙。
儿媳妇娶了邑姜女,绣房里习就夺槊并滚叉。
到于今有名头的妇人称“十乱”,就是孔圣人的书本也把他夸。
他爷们昼夜铺排着行仁政,那纣王还闭着俩瞎眼在黑影里爬。
多少年软刀子割头不知死,直等到太白旗悬才把口吧!老纣王倘然留得一口气,他还有七十万雄兵怎肯安宁?万一间黄金钺斧折了刃,周武王,只怕你甲子日回不得孟津城!再加上二叔保住武庚的驾,朝歌地重新扎起了商家营。
姜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