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霜天晓角梅诗词鉴赏

671 坐标: 165481 目录:/shuang/

霜天晓角 梅 诗词鉴赏

毛泽东诗词赏析——《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

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

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

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人的形象。

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

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

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

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

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

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意思: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

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

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鉴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

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

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

求 刘过《醉太平》 赏析

诗词赏析【词的赏析】醉太平 平韵格 醉太平 【由来】据考本调的由来,於魏武帝时;曾有「对酒歌太平」的诗句,一直到小杜「万国笙歌醉太平」的诗句出现,於当时被写入管弦之中,渐渐的传入到宫廷中,岁被取名叫〔醉太平〕,所以这阙词就以醉太平传开,后又增加了〔醉思凡〕、〔四字令〕二种取牌名。

【词谱】--|-。

(韵)--|-。

(韵)+-+|--。

(韵)|--|-。

(韵) --|-。

(韵)--|-。

(韵)+-+|--。

(韵)|--|-。

(韵) 醉太平闺情 刘过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

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写作重点】 双调小令,本调共三十八字,前后片相同,各四平韵。

第一、二句平仄不可以更动,且第三字仄音,必须用去声。

这样在唱时才能激发高亢与隽永,第三句的一、三字虽可平仄通融,但还是以仄平平仄平平为好,第四句第一、四两字,也最好用去声,方能将调性激起。

这个曲牌,整体上来说,都是拗体,基本上为一句四字为基础,结句断句也最好采取用上一、下四的方式断句。

实际上是一豆加上四字的结构,再填词时候应该注意。

【词作赏析】 醉太平闺情 刘过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

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翠绡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作者】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宋吉州太和(江西泰和县)人;其生平另有不同说法,一说其是卢陵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岁次甲戊,西元一一五四年)生,卒於宁宗开禧二年(岁次丙寅,西元一二○六年)年五十三。

一说其为襄阳人,有龙洲词一卷,黄叔阳云:「改之稼轩客,词多壮语,盖学稼轩者也。

」陶九成云:「改之造词,瞻逸有思致,有沁园春二首,尤纤丽可爱。

」其诗流传甚多,著有【龙洲集】、【龙洲词】。

【注释】 梦萦:梦魂萦绕。

翠绡:绿色轻纱。

绡 :生丝织成的绢。

【词意解说】 怀著高洁的情感,真心真意的,修长的眉毛双垂的鬓发,坐在月光照入的小小楼阁上,调弄著古筝,悠悠的声音诉说这春天的情绪。

我想念著你,挂记著你,整晚为你魂牵梦萦,绿色的轻纱,薰香暖了绣云的屏风,又如何能忍受酒醒之后的情境? 【赏析导读】 这是一阙春日怀人的小令,上片描写闺中人的深情、模样与状态。

青鬓修眉,真切意远;一个人在小楼上调筝,明月满窗;春风数声,情韵无限,隐隐有几分遐思。

下片写相思相忆之闺情,朝思暮想,魂牵梦萦;那种浓切之意,伤及空闺独守的佳人,面对著翠绡香暖,又那堪醉后酒醒。

全词轻倩柔媚,曲折有致。

霜天晓角.梅 知道什么意思吗

展开全部 《霜天晓角》是词牌名,《梅》是在《霜天晓角》词牌下的词的题目。

写《霜天晓角·梅》的作者很多,相对著名的是范成大的。

如下:霜天晓角梅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

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

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

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词译文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

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

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爱国的大诗人。

他生当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

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

陆游词简析 【简析】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

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对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

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上片感遇。

“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

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

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

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虽然不免有自悼自伤的消极成 份和孤芳自赏的意味, 但主要精神是积极的, 他在词中对周围恶浊的环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径以及自身遭受的种种迫害,所表现出的高度蔑视,也是令人感佩的。

咏物词贵在“不离不即”、“不粘不脱”,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

此词不雕镂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其神韵,借以自我写照,是咏梅的上乘之作 陆游词赏析一 【赏析一】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

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

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 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

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

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这着实、妙!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是它迎来了春天。

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7分)霜天晓角·梅范成大晚晴风歇,一夜...

(1) (3分)答案:梅和云(1分,答“雪”者不得分)。

梅:疏朗,脉脉含情;云:谈淡,飘来飘去(各1分,计2分)。

(2)(4分) 答案:本词运用的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词的上阕描摹了一副优美的画面:晚晴风歇,淡云飘飘,几枝梅花开放(1分)。

词的下阕写一个独倚画楼的人,面对低飞的两行大雁,生出无尽的惆怅和孤寂之情(下阕之景的概括1分,情感2分)。

词人匠心独运,以乐景显哀情,将写景与言情融为一体,以景色的优美反衬人物内心的孤寂,使整首词达到了景愈美而愁愈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答到反衬或者乐景显哀情之意的得1分)。

如何赏析萧泰来的《霜天晓角·梅》?霜天晓角·梅作者:萧泰来千霜...

这是一首咏梅词,表现了梅花傲霜斗雪、不同流俗的个性品格。

词的上阕写梅之“硬”。

霜天雪地之中只有梅花凛然开放,它受尽寒冬折磨,却仍然伸枝展瓣,生色飘香。

天生坚劲挺拔,全不怕朔风劲吹,霜凄风紧。

角声传出的《梅花落》曲子充满离愁别绪,也丝毫不曾因此生出哀怨惆恨。

下阕写梅之“清”。

梅花一尘不染,可谓品格高尚;淡淡疏影,别有情趣。

能够了解梅花的,恐怕只有皎洁的明月。

表面写梅,实则写人,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全词语言清淡雅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展开全部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

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

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

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人的形象。

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

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

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

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

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

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意思: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

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

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鉴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

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

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

如何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展开全部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

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

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

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

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

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

卜算子咏梅诗意

展开全部 作品原文 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词语注释 ⑴卜(bu)算梅(6张)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

⑵卜算子:为词牌名。

《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说明:双调,44字,前后阕各两仄韵,各22字,上去通押。

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⑶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⑷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⑸寂寞:孤单冷清。

⑹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⑺著(zhuó):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更著:更加受到。

⑻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成忠臣毛体书风咏梅摘句⑼苦:尽力,竭力。

⑽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⑾一任:任凭。

⑿群芳:群花、百花。

隐指权臣、小人。

⒀妒(du):嫉妒。

⒁零落:凋谢。

⒂碾(niǎn):轧碎。

⒃作尘:化作灰土。

⒄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诗词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

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

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

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

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

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

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被选入沪教版语文书 试用本第3版 第3单元 陆游 咏梅创作背景宋词集粹;),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

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

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

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这首《卜算 梅花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