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谁有关于时代精神或中国梦的经典诗歌

yuanguannan 坐标: 157298 目录:/shui/

《关于时代精神或者中国梦经典诗歌三首》

诗歌:《我们的中国梦》

宁夏石嘴山市人大 许长礼

庄周梦蝴蝶,

嫦娥梦月亮,

大鹏梦在九天上。

蓝天梦彩云啊,

彩云梦衣裳;

天空梦的是一片蓝啊,

风雨彩虹胸中装。

骏马梦草原,

猛虎梦山岗,

蛟龙梦的是夺宝藏。

春风梦绿树啊,

绿树梦春光,

大地梦的是一片绿啊,

春华秋实心中装。

神舟梦追月,

游子梦故乡,

赤子梦的是成小康。

智慧梦天地啊,

勤劳梦新装,

人间梦的是一个好啊,

美丽中国梦飞翔。

诗歌:《中国梦,有你有我,梦想成真》

山东行政学院副教授 盛振江

来源:中国共产新闻网

滔滔黄河唱不尽千秋华夏文明

滚滚长江鸣不完万世中华之梦

我是中国人,我要诉说我们中国人的中国梦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仓颉造字在神话着我们祖先的开拓之梦

大禹治水,万户飞天,郑和远航在神奇着我们先人的探索之梦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记忆着我们前辈的救国之梦

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在延伸着我们同侪的强国之梦

我是中国人,我要编织我们中国人的中国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义礼智在传承着我们中国人的道德之梦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在延续着我们中国人的品格之梦

志在千里,老当益壮,只争朝夕在标注着我们中国人的志向之梦

和平稳定,共同富裕,和谐社会在播撒着我们中国人的愿景之梦

我是中国人,我要追逐我们中国人的中国梦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富五车是我要追求的知识梦

四大发明,两弹一星,神舟长征是我要超越的科技梦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互助是我要坚守的理念梦

辛勤劳动,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是我要实现的人生梦

中国梦,因为有我,梦不难圆

中国梦,因为有你,梦想成真

诗歌:《新春风·中国梦》

南昌大学在职博士 胡春松

来源:中国共产新闻网

引子:时光迈入2013年春天,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给华夏大地注入新的正能量,中国梦正引领着都市春天演绎全新的风尚:生态梦启,社会梦展,民生梦圆。请听请看:

生态梦启

一三春,景色润;

东风吹,紫燕归;

桃花红,樱花颂;

杨柳垂,山水醉;

松竹歌,鹅鸭乐;

风含春,雨销魂;

老街亲,小港邻;

云霞清;日月明;

城湖拥,湖城弄;

田园香,春心荡。

社会梦展

习李总,任务重;

倡新风,中国梦;

民族情,优越性;

清廉明,民族兴;

家国利,民福祉;

软实力,硬道理;

全世界,大团结;

地球村,中华魂;

精气神,美善真;

正能量,心飞扬。

民生梦圆

梦之队,梦可追;

中国心,梦已近;

三农好,工业闹;

工资涨,有住房;

学有上,老有养;

收入高,享医保;

经济体,奠基石;

好日子,大喜事;

家国旺,幸福长;

奔小康,新希望。

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风诗歌50字以内

时间如同信风拂过耳际,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闪烁。

悠悠的岁月如流水远逝。

你是否还记得抛头颅、撒热血的英雄们? 望长江黄河浩荡东流去,抚敌垒炮台默默耸天立。

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风范长存。

从太平军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从罗霄山脉战死疆场的大将,到抗日战争和大决战中英勇献身的官兵,他们有的没有留下姓名,还有的没有墓场和石碑。

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英灵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同学们,你是否还记得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欧阳海……他们哪一个不是具有着那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上不屈的中华魂!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国旗下,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该有多少感想。

“朝霞艳,国旗升,凝眸立,添豪情”,同学们,请珍惜我们花朵般的年龄,用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

浩浩中华魂,魂兮归来! 还有一个时间如同信风拂过耳际,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闪烁。

悠悠的岁月如流水远逝。

你是否还记得抛头颅、撒热血的英雄们? 望长江黄河浩荡东流去,抚敌垒炮台默默耸天立。

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风范长存。

从太平军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从罗霄山脉战死疆场的大将,到抗日战争和大决战中英勇献身的官兵,他们有的没有留下姓名,还有的没有墓场和石碑。

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英灵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同学们,你是否还记得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欧阳海……他们哪一个不是具有着那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上不屈的中华魂!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国旗下,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该有多少感想。

“朝霞艳,国旗升,凝眸立,添豪情”,同学们,请珍惜我们花朵般的年龄,用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

浩浩中华魂,魂兮归来!

谁有关于时代精神或中国梦的经典诗歌

李白诗歌中在张扬个性,却又深刻的反映了时代精神和面貌,如何理解 ...

李白是性格天真的一位诗人。

诗歌创作充满了夸张和想象。

他的心中的每一个细微的情感,都会在诗歌中毫无遗漏的直接展现出来。

愁时,他“白发三千丈”;喜时“仰天大笑出门去”。

他对自己极为自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

所以,我们说李白的诗歌直接张扬了他的狂傲不羁,天真率直的性格。

再说唐王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文化开放,思想较为自由的时代。

这一时期,士子们普遍具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思想的较为自由,让人们具有了不同的精神风貌以及独特的性格特征。

正是这种环境,孕育了唐朝极为繁盛的诗歌创作风潮,涌现出了一大批极具个性的杰出诗人。

如向佛的王维;驻守边塞的岑参;七绝圣手王昌龄;诗歌鬼才李贺。

沉郁如杜甫;好酒如贺知章;苦吟如贾岛孟郊等等。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所以说,李白在诗歌中张扬出来的个性,是盛唐时代下,士人思想的反映。

不过在他的诗歌当中,这种个性,特出的更加明显。

有关于思念祖国的诗词句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这是诗人1942年在日寇阴暗潮湿的土牢里写下的一首情真意切的诗篇,抒发了诗人对灾难祖国由衷的关切和真挚的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共产领导下的解放区的向往。

诗的前半部分写“我”用“残损的手掌”深情地抚摸在敌人的铁蹄蹂躏下的祖国广大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接着,诗人无形的手掌触到家乡一片湛蓝的湖水,现时“微凉”的湖水与昔日“堤上繁华如锦障”的美丽春光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出诗人对敌人践踏故土的无比忧愤。

为了使诗歌表达的主题不流于肤浅狭隘,诗人想象的世界由近拉远,由北到南,从长百山的雪峰、黄河的泥沙到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的海水。

诗人选择每一地域中最典型的风景加以点染,它们既是人民的苦难与不幸的象征,又是侵略者罪恶的见证。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两句既是对上半段的总结,又与开头三、四行遥相呼应。

诗的后半部分仍在想象的世界中展开,描绘的是与前面灾难景象形成极大反差的心中渴慕的图景:那虽是“辽远的一角”,但山河完整无损,没有阴暗和血污。

而是充满了温暖、光明和生机,“那里是太阳,是春”。

与前半部分的哀怨、忧伤的基调相比,这一部分跳动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快乐与激动;与前半部分意象快速流动的抒情相比,后半部分则显得安静而舒缓,使这首诗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抒情风格显得变幻多姿。

在那个以狂暴的吼叫代替艺术的凝想的年代里,这首诗像一朵美丽而永不凋落的奇葩:意象高度凝炼而不晦涩,感受细腻而不暗淡,深刻的现实内容与现代抒情方式完美地交融起来。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此诗借鉴了前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中的圆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但又有创造性的发展。

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

舒婷写的是“我”与祖国的关系,用这种句式,增加了痛苦和挚爱的深度。

第一节是对祖国历史的反思,精心选取五组意象,象征祖国千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面貌:前四行平稳深长,富有音响和色彩,给人以深思沉重之感;五、六行则短促,不事描绘;后三行又伸长,行短意紧,显示出情感的起伏,出现主词。

第二节承上启下,揭示出蕴藏在中华民族灵魂中的希望之花从未消亡过,灾难虽重,理想永存,只是暂未实现。

此节先短句后长句,然后主词复现,似意犹未尽,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便泻于笔端。

第三节倾吐希望,基情昂扬,连用五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期的祖国百废待举的面貌。

每一个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五组连用形成博喻排比,强化了亢奋热烈的情绪,表达出诗人欢欣鼓舞的情怀。

第四节头两行用“十亿分之一”与“九百六十万平方”构成小与大的对比,寓意“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着整个祖国。

接着以乳房养“我”与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又成一对照,突出“我”同祖国的血乳关系;甚至迷惘、深思、沸腾,与富饶、荣光、自由,也是性质相反的对衬,以见出痛苦和欢欣的无限。

如果前三节是写“我”与祖国的关系,第四节则是反过来写祖国和“我”的关系。

句法参差正是心情激动至极的表现,在对主词的双重呼唤中结束全篇,达到最高潮。

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

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

抒情又非一览无余的倾泻,而很注意其波动的节奏,由悲哀、低沉到欣喜、高昂,又由亢奋到...

建安时代诗歌的特点

1、时代特征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风骨”,原指人的品格、性格,也是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术语。

自建安文学后,亦称能反映社会现实,慷慨悲凉、刚健遒劲的作品有“风骨”。

2、简介建安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加以发展、改造。

就继承方面来说,从汉乐府民歌中兴起的五言诗形式,被建安诗人普遍使用,加以发展,并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最基本的形式。

乐府民歌的语言风格,对文人诗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而且,采用乐府诗题,沿袭乐府民歌中常见题材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的文人诗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3、评价建安时期的独特的时代氛围造就了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的建安作家。

他们的作品体现着一种直面现实人生,执着于理想追求与创作态度和豪迈奔放的创作基情,生动的抒写着他们的“烈士悲心”慷慨悲壮,苍凉沉雄,刚健遒劲,表现出“志深而笔长。

”“梗概而多气”的时代特色,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

成为后世反对绮糜文风的旗帜,影响深远。

贺敬之的诗歌有哪些?

新诗我走在早晨的大路上儿子是在落雪天走的小全的爹在夜里黑鼻子八叔搂草鸡毛看见妈妈笑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卷二 新古体诗访崖山饮兰陵酒赠诗友乾陵访昭君村寻辛弃疾旧踪阳朔风景钱塘江潮重登剑门关忆昔咏南湖船登绵阳富乐山怀海涅卷三 歌词南泥湾翻身道情张大嫂写信不会忘记

表达中华民族精神的古诗句

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 横眉冷对千夫指,伏身甘为孺子牛.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粉身碎骨全不惜 只留清白在人间 6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0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谁有关于理想的诗歌或故事啊?

理想 -流沙河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毛泽东梅花诗词集

原文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 译文 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冻骨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等到百花 盛开时,她在花丛中欣慰地笑了。

赏析 当我们读到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时,很自然地便会联想到南宋杰出诗人陆游的那首同一词牌的《咏梅》词。

我们无意比较这两篇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和作者性格各异的作品之高下,因为那样做既无甚必要也是不尽科学的。

我们只能说:这两首词都是各自那个时代非同凡响的优秀篇章。

我们还可以说,时间毕竟已经跨越了八百多年,社会向前大大发展了,诗人的人生观和美学思想也不可同日而语。

从这个意义上当然可以说:毛泽东的《咏梅》词,以前人所不具有的昂扬格调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诉之于优美的艺术形象,出色地描绘了一个自信、自豪、自强的革命家性格与情味浓郁的诗的意境。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

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示决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

这方面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已与梅花这种高洁的花种一样,亦作为精神瑰宝位列艺术的芳园之中。

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

当做,这是不能苛求古人的。

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于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

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蔑敌如鼠的革命战士,并在诗词中渗透着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这是他在另一首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足见他对梅花这一物象的挚爱之情。

《卜算子·咏梅》一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致与《冬云》一诗相同。

中国共产自她诞生之日起,就是在刀光血影中艰苦奋斗,在敌人的疯狂绞杀中成长养大,直至取得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

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敌人并没有放弃他们明攻暗算的种种图谋。

在三年困难时期,国际上的反共反华势力更是串演了一出有声有色的大合唱,妄图倾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大厦,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

当时中斩形势不可谓不严峻,国内外敌对势力加于与人民头上的压力不可谓不沉重。

但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泰然自若,以举重若轻的气度吟诵出迥异于以往诗人所有咏梅作品的诗篇。

雪,本是严寒的象征,但在诗人看来,只是迎接新的春天到来的使者。

尽管冰凌垂挂于危崖,朔风怒号于幽谷,气象森然,望而股栗,但梅花偏偏于此时此地坚枝奋挺,花朵繁茂,直若置寒风于不顾,视冰凌为温床,俏色夺目并使人为这一振。

这是一幅何等瑰伟壮阔的图景,又是何等超拔不凡的气魄! 一个“俏”字提挈全篇,传神写照,以少许胜多许。

“俏”,不只是一般的美,它美得俊逸,美得机智,美得趣味横生,美得使仇视者嫉恨者也无可奈何。

然而,梅花之俏却绝非春色春情的垄断者,更不是一个与百花争宠的角色。

“俏也不争春”,她的超前出现,无非是为了证明一个无可逆转的规律――严寒之后必定是百花争艳的春天。

做一个义务报春者,梅花心愿足矣!她真正足以自慰的时刻,则是山花烂漫遍野飘香之际。

这时,她也没有做那飘然远遁的仙子,而是隐身于百花丛中,为春天的真正到来而展露出会心的笑。

这个“笑”,是看谁笑到最后的笑,也是预示下一个胜利的笑,表明她不是旁观者,既在群花之中,又是百卉之神、百卉之胆。

短短八句四十四字,由于注入非凡之精魂,精确传神之词采,便使这首词透射出诗人的高尚品格和鲜明性格:即先行者和公仆的品格,艰危中奋不顾身、转安后乐于奉献的执著性格。

这首词,于庄严中寓轻松,于严谨中有跳荡,于明快中富含蓄,于流畅中见丰厚。

这就是属于毛泽东的这一个“梅”。

一首诗词不是炮,更不是原子弹和导弹,但在这首词出现之后,反共反华鬼蜮们的图谋确实并没有得逞。

那么,诗为心声――作为物质和精神威力的标志,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对后世有着长久的思想启示作用和艺术鉴赏价值。

历史的发展虽非循环,但其不同阶段有时却有着某些相似之处。

对于中国共产人和一切真正的爱国者来说,我们任何时候都需要具有梅花的坚定意志:狂风袭来时头脑清醒目不迷,冰天雪地中依然不畏严寒火焰不息。

坚信尽管又一个更严酷的冬天袭来,繁花似锦的春天仍会俏立人间。

今天我们重读《卜算子·咏梅》之所以如此亲切,只能证明这首词的思想和艺术的强大生命力。

任何真正优秀的作品,都不应是一哄而起赶时髦。

以马列主义武装头脑的战士们不是占卜者,也从不相信什么算命先生。

但由于他们具有真正科学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能够比较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预见未来的风雨阴晴,这也可以说是他们分布于敌人的得天独厚之处。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咏梅”...

别董大 古诗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作品名称: 别董大 创作年代: 盛唐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高适 作品风格: 胸襟开阔、雄壮豪迈 第一首 怀禅微刻《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