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banshuxian 坐标: 92316 目录:/song/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注解1、谪居:贬官的地方,冒下四句。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2、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古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衡阳: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4、青枫江:在长沙。译文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

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赏析这首诗是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在内容上注意到铢两悉称,实在不容易。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枯。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衡山有回雁峰,鸿雁都飞不过衡山,足见也是人迹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不悲观,也不消极。

最新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可以看看这篇名叫酬张少府古诗词原文及译文赏析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酬张少府古诗词原文及译文赏析

酬张少府原文赏析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译文赏析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最新酬张少府古诗词原文及译文赏析可以看看这篇名叫雨雪曲赏析:高考古诗词鉴赏· 江总的《雨雪曲》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酬张少府古诗词原文及译文赏析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雨雪曲赏析:高考古诗词鉴赏· 江总的《雨雪曲》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试题】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新课标<适用于宁夏、海南、陕西、吉林、黑龙江>全国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译文】雨雪纷飞的塞外边防,从军的戍卒来到了陇西(在今甘肃东部)。围绕着军阵边上偶尔可以看见狐狸的踪迹,在山脚下也可以看见马匹走过的印迹。天冷得彩旗也似乎油缺乏了颜色,乌云压阵的大地上就连军鼓的声音也显 得低落了许多。弥漫着的愁绪渐渐浓厚,离别家乡时的路茫茫然已经迷失了。

【作者介绍】江总(519─594),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陈大臣。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反,台城陷,辗转避难,流寓岭南。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还为中书侍郎。后主即位,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江总虽身为宰相,但不理政务,终日与陈暄、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吟作艳诗,荒唐无度,当时谓之狎客。入隋,为秦王文学,卒于江都。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辑有《江令君集》。江总是宫体诗重要作家,今存诗近百首,浮艳靡丽,内容贫弱,多是一些为统治者乐助兴之作。

【鉴赏】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风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

诗人把“旗帜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雨雪曲》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该诗通过描写塞外阴沉的自然气氛,反映了戍卒远离故土身处边陲茫茫然失落的郁闷心结,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注解

1、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3、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译文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赏析

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
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
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
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客从南县来,浩荡无与适。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高斋坐林杪,信宿游衍阒。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崇冈相枕带,旷野怀咫尺。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危阶根青冥,曾冰生淅沥。上有无心云,下有欲落石。泉声闻复急,动静随所击。鸟呼藏其身,有似惧弹射。吏隐道性情,兹焉其窟宅。白水见舅氏,诸翁乃仙伯。

杖藜长松阴,作尉穷谷僻。为我炊雕胡,逍遥展良觌。坐久风颇愁,晚来山更碧。相对十丈蛟,欻翻盘涡坼。何得空里雷,殷殷寻地脉。烟氛蔼崷崒,魍魉森惨戚。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昆仑崆峒颠,回首如不隔。前轩颓反照,巉绝华岳赤。兵气涨林峦,川光杂锋镝。知是相公军,铁马云雾积。玉觞淡无味,胡羯岂强敌。长歌激屋梁,泪下流衽席。人生半哀乐,天地有顺逆。慨彼万国夫,休明备征狄。猛将纷填委,庙谋蓄长策。东郊何时开,带甲且来释。

欲告清宴罢,难拒幽明迫。三叹酒食旁,何由似平昔。作品赏析【鹤注】天宝十五载夏,公自奉先来依舅氏崔十九,故首曰:“客从南县来”、“况当朱炎赫。”【钱笺。】“《元和郡县志》:白水,汉衙县地,春秋秦晋战于彭衙是也。后魏置白水郡,南临白水,因以为名,唐属同州。客从南县来①,浩荡无与适②。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③。

(首叙来踪,兼记时候。《杜臆》:公方避乱,故有浩旅食之语。)①古诗:“客从远方来。”【钱笺】《寰宇记》:蒲城县,本汉重泉县地。后魏分白水县置南白水县,以在白水之南为名,废帝三年改为蒲城。开元中,改为奉先。公从奉先来,循其旧名,故曰南。黄希曰:白水在同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同州又在京兆东北二百五十里。②谢朓诗:“浩荡别亲知。”③梁元帝《纂要》:“夏曰朱夏、炎夏。”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高斋坐林杪①,信宿游衍阒②。清晨陪跻攀③,做睨俯峭壁④。崇冈相枕带⑤,旷野回咫尺⑥。始知贤主人⑦,赠此遣愁寂。(此叙高斋远景。时公寄寓高斋,故得朝夕览胜,曰赠此遣愁,喜托居也。)①魏收诗:“泻溜高斋响,添池曲岸平。”②《诗》:“于汝信宿。”《左传》:“再宿曰信。”《诗》:“及尔游衍。”《易》:“阒其无人。”③宗炳诗:“清晨陟阻崖。”④《江赋》:“冯夷倚浪以傲睨。”《水经注》:“险峭壁立。”陈后主诗:“峭壁耸春风。”⑤傅亮诗:“总旆崇冈。”《北史》:韦敻所居之宅,枕带林泉。⑥古歌:“率彼旷野。”徐干诗:“虽路在咫尺。”⑦古辞:“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组。”

危阶根青冥,曾冰生浙沥①。上有无心云②,下有欲落石③。泉声闻复息④,动静随所激。乌呼藏其身,有似惧弹射⑤。此摹高斋近景。上四记所见,下四记所闻。青冥,言树色。层冰,比树阴。泉声写得幽细,乌呼说得惨凄。①《云赋》:“霰淅沥而先集。”②《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③张载《叙行赋》:“岌..隗其欲落。”《水经注》:吴山,崩峦倾仄,山顶相捍,望之恒有落势。④宋之问诗:“石上泉声带雨秋。”⑤《汉·宣帝纪》:“毋得春夏摘巢探卵,弹射飞鸟。”

吏隐适情性①,兹焉其窟宅②。白水见舅氏③,诸翁乃仙伯④。杖藜长松下⑤,作尉穷谷僻⑥。为我炊雕胡⑦,逍遥展良觌⑧。(此述舅氏款待之情。崔翁作尉,诸舅在焉,避乱相逢,故喜良觌。)①《汝南先贤传》: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沈约诗:“情性犹未充。”②天台赋:“灵仙之所窟宅。”③洙曰:《左传》:晋文公谓子犯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此借用其语。④《集仙传·大茅君传》:有紫阳左公,太极仙伯。又:神仙王知远谓弟子曰:“吾渐游洞府,仙曹除吾为少室仙伯。”【朱注】梅福为南昌尉,人传以为仙,崔是白水尉,故以仙伯称之。⑤杖藜,注见前。宗炳诗:“长松列竦肃。”⑥《左传》:“深山穷谷,固阴冱寒。”⑦宋玉《风赋》:“主人之女,为臣炊雕胡之饭。”⑧《晋书》:袁粲独步园林,杖策逍遥。谢灵运诗:“引领冀良觌。”

坐久风颇怒①,晚来山更碧。相对十丈蛟,歘翻盘涡坼②。何得空里雷③,殷殷寻地脉④。烟氛霭崷崒,魍魉森惨戚⑤。昆仑崆峒巅⑥,回首如不隔⑦。(此述山中变幻之状。风狂永激,故蛟坼盘涡。雷动烟迷,故魍魉惨戚。《杜臆》:谓写景而兼影时事,语含比赋,是也。云峰矗峙,如昆仑崆峒,回首恍见焉。)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①《庄子》:“万窍怒号。”②《海赋》:“盘涡谷转。”③《诗》:“殷其雷。”《长门赋》:“雷隐隐而响起。”④《华山志》:岳东北有云台峰,其山两峰峥嵘,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⑤《左传》:“魑魅魍魉。”注:“魍魉,川泽之神也。”《淮南子》:“状如三岁小儿,赤黑色,赤目,长耳,美发。”⑥【朱注】昆仑崆峒,在白水西北。⑦相如《封禅文》:“回首面内。”

前轩颓反照①,巉绝华岳赤②。兵气涨林峦③,川光杂锋镝④。知是相公军⑤,铁乌云雾积⑥。玉觞淡无味⑦,胡羯岂强敌⑧。长歌激屋梁⑨,泪下流衽席⑩。(此望华山而慨时事。华岳屯兵,哥舒守关也。玉觞无味,天子旰食也。但专阃有人,则禄山不足敌矣。又恐胜负难测,故有泪下衽席之语。)①陶潜诗:“拥褐曝前轩。”《尔雅》:“落光反照于东,谓之反景。”②丘迟诗:“诡怪石异象,巉绝峰殊状。”【朱注】华岳在白水东南,故见于前轩。③江总诗:“长城兵气寒。”《北山移文》:“望林峦而有失。”【朱注】时哥舒翰统兵二十万守潼关,潼关属华州,与白水近,故见兵气之盛如此。④陆机《五等诸侯论》:“锋镝流于绛阙。”⑤谢灵运诗:“相公实勤王。”顾炎武曰: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若封王则称相王。魏王粲《从军行》:“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羽獵赋》:“相公乃乘轻轩,驾四骆。”相公二字似始见此。《唐书》:禄山反,以哥舒翰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明年正月,进位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⑥陆机论:“义兵云合。”又《辩亡论》:“熊罴之士雾集。”⑦黄香《天子颂》:“献万年之玉觞。”傅毅《舞赋》:“溢金罍而列玉觞。”《内景经》:“淡然无味天人粮。”⑧后梁主祚令:“胡羯氏羌,咸怀玺。”《唐书》:颜杲卿骂禄山曰:“汝本营州牧羊羯奴。”《贾谊传》:“与强敌为邻。”⑨苏武诗:“长歌正激烈。”《列子》:韩娥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宋玉《神女赋》:“日朝出,照屋梁。”⑩谢朓笺:“如其簪履或存,衽席无恙。”注:“衽席,单席也。”

人生半哀乐①,天地有顺逆②。慨彼万国夫,休明备征狄③。猛将纷填委④,庙谋蓄长策⑤。东郊何时开⑥,带甲且未释⑦。(此冀将相协谋以靖乱。向日丁夫,备以征伐,今逆贼犯关,宿将犹可御寇,然必庙谋得宜,始能恢复东京。曰填委,见当兼倚李、郭。曰长策,惟恐国忠失计也。)①孔稚珪歌:“人只分,哀乐半。”②《国策》:张仪说秦,以逆攻顺者亡。《后汉书》:窦融上书,犹知利害之际,顺逆之分。③《左传》:王孙满曰:“德之休明。”《孟子》:南面而征北狄怨。④李陵书:“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刘桢诗:“职事相填委。”⑤《后汉·光武赞》:“明明庙谋,纠纠雄断。”《过秦论》: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汉书注》:长策,以乘马为喻也。策,所以挝马。郭钦《徙戎疏》:“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⑥《书序》:“淮夷、徐戎并兴,东郊不开。”⑦《战国策》:“带甲百万。”

欲告清宴罢①,难拒幽明迫②。三叹酒食傍③,何由似平昔?(末结少府席上,有仓卒彷徨之意。瞑色向幽,故清宴告罢。不曰昼夜而曰幽明,亦愁惨中语。宴终三叹,饮不尽兴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间八句者四段,十句者两段。)①陈子昂诗:“清宴奉良筹。”②鲍照诗;“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③《左传》:魏子曰:“惟食忘忧,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卢元昌曰:高斋旅食时,哥舒正守潼关,李、郭皆请固关而守,国忠恐翰图己,促之出战。将相不和,潼关危矣。诗云:“知是相公军,铁马云雾积。”谓守关犹足恃也。“猛将纷填委,庙谋畜长策。”谓当将相协和也。“东郊何时开,带甲且未释。”谓宜枕戈衽甲,勿懈于防也。终曰:“三叹酒食傍,何由似平昔?”知閫任不专,庙谋失策,潼关必溃也。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