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苏东坡与苏小妹对诗有些古诗词的知识是什么

shangshigu 坐标: 163001 目录:/su/

一天,苏东坡看到苏小妹从闺房出来,无意发现苏小妹是个门楼头,即前额突出;窝窝眼,即眼眶深陷。便拿妹妹凸额凹眼的长相来开玩笑,即时吟诗一首: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睛稍微窝进了一些,就被哥哥抓出来调侃一番,当然不太高兴。但是,当她看到哥哥那副邋遢模样,当时反而嘻嘻一笑,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首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的、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可是,转而一想,这样说他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于是,仔细端详起来,她终于发现哥哥的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一副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体结构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又喜孜孜地再吟诗一首: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东坡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谑起来,可以说是百无禁忌,信口开河,语带双关,任你想像。

有一年冬天,雪后初晴,苏东坡披着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风吹过,裘毛拂动。苏小妹从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风吹裘裘毛乱动。”说完笑眯眯地看着苏东坡傻笑,一副得意的神气,有点挑战的情趣。说完,她站在墙角下,背后的墙壁上正好结了些冰雪,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正顺着墙壁直往下淌。苏东坡一看,想也不想,顺口就说:“阳照壁壁水直流。”苏小妹虽然年小,但已发育成人,初解人事,当即羞红了脸,于是狠狠地瞪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了。她为什么要跑呢?因为她一想,这也可以作为另一番解读,她毕竟是未婚的少女啊,不怕羞么?

还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剖鱼,苏东坡从外地回来,骑马经过这里,一见苏小妹这个姿势,调侃道:“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苏小妹知道是在取笑她,犹豫了一下,本不想回答,但一想,怕被哥哥说她弱智,于是,将头微微扬起,半羞半嗔地对哥哥说:“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

这兄妹二人以彼此的长相互相为诗戏谑之后的“荤对”,真可谓语出惊人,对仗整齐,形象贴切,功力匪浅。这种拿对方的隐私部位和隐私来开的玩笑,虽然有点隐晦,有点诗情画意,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还是听得懂,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拿现在的话来说,还有

点“黄”,有点“淫”。然而,作为兄妹之间开这样的玩笑,出现这两组调笑的色情对联,细细一想,实属不雅,有失伦理,甚至有伤风化。

据说这两个小故事,当今居然载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的《语文选修读本》中,课文的标题叫《苏东坡的童年与青年》。有读者阅后评论道:“兄妹调情伤风化,秽语淫联戕心灵”。妙龄的高中生读这样的课文,是否会举一反三,突发奇想或受其“黄毒”之害呢?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但从以上这几个小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苏小妹是个的好胜逞强、才思敏捷、性格开放的女子。

又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为了显示她的才华,抢先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请哥哥在这两句各自的中间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即前句加了一个“摇”、后句加了一个“映”。苏小妹不屑地说:“还尚好。不过,只能算为下品,这个‘腰’不够美。”那么,怎样的“腰”才算美呢?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即分别加了“舞”与“隐”这两个“腰”。苏小妹笑道:“好是好,但仍不属上品。”坐在一旁的黄山谷也认为加这样的“腰”很好,心想,是不是苏小妹在故弄玄虚?于是忍不住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得意地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品味着,不禁拍掌称妙。因为“扶”字与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扶”不但能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而且拟人化了,与细柳的搭配别出心裁。而“失”与“映”和“隐”相比,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现了在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总之,这对相处甚好的兄妹俩斗起口来,虽然谁也不会让谁,却能在善意的嘲讽中显示才华,寻找乐趣

苏轼诗词中的名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苏轼《赠刘景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苏东坡与苏小妹对诗有些古诗词的知识是什么?

苏轼诗词中有关月光吟咏的句子有什么?

苏轼 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馀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南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苏轼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木兰花令 霜馀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苏轼 西江月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

夜香知与阿谁烧。

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莫教空度可怜宵。

月与佳人共僚。

苏轼 渔家傲 皎皎牵牛河汉女。

盈盈临水无由语。

望断碧云空日暮。

无寻处。

梦回芳草生春浦。

鸟散馀花纷似雨。

汀洲苹老香风度。

明月多情来照户。

但揽取。

清光长送人归去。

苏轼 南乡子 不到谢公台。

明月清风好在哉。

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

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

满院黄英映酒杯。

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

尽是刘郎去后栽。

苏轼 南乡子 何处倚阑干。

弦管高楼月正圆。

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

老去愁来强自宽。

明镜借红颜。

须著人间比梦间。

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

绣被焚香独自眠。

苏轼 南歌子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

会看光满万家楼。

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

只将菱角与鸡头。

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东坡的诗词在宋词中有什么地位

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史的地位具体表现在:由五代到柳永,词为艳科,至苏轼,词风突变,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的以诗为词,促进了词体的变革,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词摆脱了对音乐的附庸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被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

这是苏轼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急!!!麻烦找一下苏轼诗词中用语事混合典的例子

苏轼一句三典:〈张安道乐全堂〉:「步兵饮酒/中散琴」 1.事典:「步兵饮酒」,步兵指阮籍,典出《晋书 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 2.事典:「中散琴」,中散即嵇康,典出嵇康〈与山涛绝交书〉:「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疏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3.语典:庾信〈咏怀〉诗:「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

苏轼的诗词中写花儿像燃烧的火焰,江水碧绿,波光粼粼的诗词

[ 雨 中 花 ] 苏轼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 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秧,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 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 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余妍.十分春态,付于明年。

" 清商不假余妍"「清商」喻指秋风,谓秋风不令牡丹余妍长久开放.

写出苏轼诗词中你喜欢的一句并评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意思: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赏析: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拍合词题,)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你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语段中要写出其一两句诗词名句。

苏轼的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

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但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却思致委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

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

搜集中国苏轼诗人的古诗词

1、诗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秋月 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饮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词卜算子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