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随之而去阅读答案

weigongji 坐标: 113779 目录:/tong/

童年随之而去:阅读高中 |童年随之而去

精选的易燃易爆化学品目录

相关阅读:化学危险品标志大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名录
序号

品名 别名 CAS号 主要的燃爆危险性分类
1 酸类


1.1
硝酸 7697-37-2 氧化性液体,类别3

1.2

发烟硝酸 52583-42-3 氧化性液体,类别1

1.3
高氯酸[浓度>72%]

过氯酸 7601-90-3 氧化性液体,类别1
高氯酸[浓度50%~72%] 氧化性液体,类别1

高氯酸[浓度≤50%] 氧化性液体,类别2
2 硝酸盐类

2.1
硝酸钠

7631-99-4 氧化性固体,类别3

2.2
硝酸钾 7757-79-1

氧化性固体,类别3

2.3
硝酸铯 7789-18-6 氧化性固体,类别3


2.4
硝酸镁 10377-60-3 氧化性固体,类别3

2.5

硝酸钙 10124-37-5 氧化性固体,类别3

2.6
硝酸锶 10042-76-9

氧化性固体,类别3

2.7
硝酸钡 10022-31-8 氧化性固体,类别2


2.8
硝酸镍 二硝酸镍 13138-45-9 氧化性固体,类别2

2.9

硝酸银 7761-88-8 氧化性固体,类别2

2.10
硝酸锌 7779-88-6

氧化性固体,类别2

2.11
硝酸铅 10099-74-8 氧化性固体,类别2

3 氯酸盐类

3.1
氯酸钠 7775-09-9 氧化性固体,类别1

氧化性液体,类别3*

3.2
氯酸钾 3811-04-9

氧化性固体,类别1
氧化性液体,类别3*

3.3
氯酸铵 10192-29-7

爆炸物,不稳定爆炸物
4 高氯酸盐类

4.1
高氯酸锂 过氯酸锂

7791-03-9 氧化性固体,类别2

4. 2
高氯酸钠 过氯酸钠 7601-89-0

氧化性固体,类别1

4. 3
高氯酸钾 过氯酸钾 7778-74-7 氧化性固体,类别1


4. 4

高氯酸铵
童年随之而去_阅读高中__童年随之而去

童年随之而去_阅读高中__童年随之而去
过氯酸铵 7790-98-9 爆炸物,
1.1项
氧化性固体,类别1
5 重铬酸盐类


5. 1
重铬酸锂 13843-81-7 氧化性固体,类别2

5. 2

重铬酸钠 红矾钠 10588-01-9 氧化性固体,类别2

5. 3
重铬酸钾

红矾钾 7778-50-9 氧化性固体,类别2

5. 4
重铬酸铵 红矾铵

7789-09-5 氧化性固体,类别2*
6 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类

6.1
过氧化氢溶液(含量>8%)

双氧水 7722-84-1
(1)含量≥60%
氧化性液体,类别1
(2)20%≤含量<60%
氧化性液体,类别2
(3)8%<含量<20%
氧化性液体,类别3


6.2
过氧化锂 二氧化锂 12031-80-0 氧化性固体,类别2

6.3

过氧化钠 双氧化钠;二氧化钠 1313-60-6 氧化性固体,类别1

6.4
过氧化钾

二氧化钾 17014-71-0 氧化性固体,类别1

6.5
过氧化镁 二氧化镁

1335-26-8 氧化性液体,类别2

6.6
过氧化钙 二氧化钙 1305-79-9

氧化性固体,类别2

6.7
过氧化锶 二氧化锶 1314-18-7 氧化性固体,类别2


6.8
过氧化钡 二氧化钡 1304-29-6 氧化性固体,类别2

6.9

过氧化锌 二氧化锌 1314-22-3 氧化性固体,类别2

6.10
过氧化脲

过氧化氢尿素;过氧化氢脲 124-43-6 氧化性固体,类别3

6.11
过乙酸[含量≤16%,含水≥39%,含乙酸≥15%,含过氧化氢≤24%,含有稳定剂]

过醋酸;过氧乙酸;乙 79-21-0 有机过氧化物F型
过乙酸[含量≤43%,含水≥5%,含乙酸≥35%,含过氧化氢≤6%,含有稳定剂]

易燃液体,类别3有机过氧化物,D型

6.12
过氧化二异丙苯[52%<含量≤100%] 二枯基过氧化物;硫化剂DCP

80-43-3 有机过氧化物,F型

6.13
过氧化氢苯甲酰 过苯甲酸 93-59-4

有机过氧化物,C型

6.14
超氧化钠 12034-12-7 氧化性固体,类别1


6.15
超氧化钾 12030-88-5 氧化性固体,类别1
7 易燃物还原剂类


7.1

童年随之而去_阅读高中__童年随之而去

童年随之而去_阅读高中__童年随之而去
金属锂 7439-93-2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7.2

金属钠 7440-23-5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7.3

金属钾 7440-09-7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7.4
7439-95-4


(1)粉末: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2
(2)
易燃固体,类别2

7.5
镁铝粉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2


7.6
铝粉 7429-90-5
(1)有涂层:易燃固体,类别1

(2)无涂层: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2


7.7
硅铝 57485-31-1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3

硅铝粉

7.8
硫磺 7704-34-9 易燃固体,类别2


7.9
锌尘 7440-66-6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遇水放出易燃气
锌粉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遇水放出易燃气
锌灰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3

7.10

金属锆 7440-67-7 易燃固体,类别2
金属锆粉 锆粉

自燃固体,类别1,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7.11
六亚甲基四胺 六甲撑四 100-97-0

易燃固体,类别2

7.12
1,2-乙二胺 1,2-二氨基乙烷;乙撑二胺 107-15-3 易燃液体,类别3


7.13
氨基甲烷;甲胺 74-89-5 易燃气体,类别1
氨基甲烷溶液;甲胺溶液

易燃液体,类别1

7.14
硼氢化锂 氢硼化锂 16949-15-8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7.15
硼氢化钠 氢硼化钠 16940-66-2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7.16

硼氢化钾 氢硼化钾 13762-51-1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8 硝基化合物类


8.1
硝基甲烷 75-52-5 易燃液体,类别3

8.2

硝基乙烷 79-24-3 易燃液体,类别3

8.3
2,4-二硝基甲苯

121-14-2

8.4
2,6-二硝基甲苯 606-20-2


8.5
605-71-0 易燃固体,类别1

8.6

602-38-0
童年随之而去_阅读高中__童年随之而去

童年随之而去_阅读高中__童年随之而去
易燃固体,类别1

8.7
二硝基苯酚[干的或含水<15%] 25550-58-7

爆炸物,
1.1项
二硝基苯酚溶液

8.8
2,4-二硝基苯酚[含水≥15%]

1-羟基-2, 51-28-5 易燃固体,类别1

8.9
2,5-二硝基苯酚[含水≥15%] 329-71-5

易燃固体,类别1

8.10
2,6-二硝基苯酚[含水≥15%] 573-56-8 易燃固体,类别1


8.11
2,4-二硝基苯酚钠 1011-73-0 爆炸物,
1.3项
9 其他


9.1
硝化纤维素[干的或含水(或乙醇)<25%] 硝化棉 9004-70-0 爆炸物,
1.1项

硝化纤维素[含氮≤
12.6%,含乙醇≥25%]
易燃固体,类别1
硝化纤维素[含氮≤
12.6%]
易燃固体,类别1
硝化纤维素[含水≥25%]

易燃固体,类别1
硝化纤维素[含乙醇≥25%] 爆炸物,
1.3项
硝化纤维素[未改型的,或增塑的,含增塑剂<18%] 爆炸物,
1.1项

硝化纤维素溶液[含氮量≤
12.6%,含硝化纤维素≤55%]
易燃液体,类别2

9.2
4,6-二硝基-2-氨基苯酚钠

苦氨酸钠 831-52-7 爆炸物,
1.3项

9.3
高锰酸钾 过锰酸钾;灰锰氧

7722-64-7 氧化性固体,类别2

9.4
高锰酸钠 过锰酸钠 10101-50-5

氧化性固体,类别2

9.5
硝酸胍 506-93-4 氧化性固体,类别3


9.6
水合肼 水合联氨 10217-52-4

9.7

2,2-双(羟甲基)1,3-丙二醇 季戊四醇、四羟甲基甲烷 115-77-5

9.8
苯类

苯、联苯、异丙苯、乙基苯、丁基苯、1,3,5三甲苯、碘代苯、氯苯、对二氯苯、邻氯苯、间二氯苯、对硝基氯苯、2,4-硝基氯代苯、对硝基溴代苯、六氢代苯、邻溴氯苯、丁基苯、叔丁基苯、偶氮苯、聚氯羟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甲苯、二甲苯、对二甲苯、1,2,4,5-四甲基苯、三氯甲苯、3,4-二氯甲苯、间溴甲苯、间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氟苯、二乙烯苯、过氧化羟异丙苯


9.9
胺类 氨水、甲胺(水溶液)、二甲胺溶液、乙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正丙胺、异丙胺、
1.2-丙二胺、正丁胺、二正丁胺、三正丁胺、特丁胺、仲丁胺、二仲丁胺、异戊胺、环戊胺、环己胺、二环己胺、正庚胺、二正辛胺、三正辛胺、正葵胺、乙烯亚胺、硫化胺、苯胺、二苯胺、邻甲苯胺、对甲苯胺、4-甲苯磺酰胺、间甲苯胺、间苯二胺、邻联甲苯胺、邻甲苯联胺、苄胺(苯甲胺)、N-苄基苯胺、邻氯苯胺、间氯苯胺、溴苯胺、对硝基苯胺、间硝基苯胺、2,4-二硝基苯胺、邻硝基对甲苯胺、N-甲基苯胺、N,N-二已基苯胺、邻乙氧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酰乙酰苯胺、氰乙酰苯胺、N,N-二乙基乙二胺、羟(基)乙基乙二胺、N,N,N,N-四甲基乙二胺、N,N,N,N-四甲基乙烯二胺、四丁基氢氧化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六甲基磷酰三胺、1,6已二胺


9.10
醇类 甲醇、无水甲醇、苯甲醇、乙醇、无水乙醇、β-苯乙醇、β-巯基乙醇、α-二甲胺基乙醇、二乙氨基乙醇、2-氨基-1-丁醇、a-甲基-3-丁烯乙醇、α-丁烯乙醇、2-氯乙醇、α-溴乙醇、2-溴乙醇、硫代乙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正丙醇、异丙醇、3-氯丙醇、1,3-二氯-2-丙醇、1,2-丙二醇、丙烯醇、丙炔醇、1,4丁二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环戊醇、叔戊醇、正已醇、环己醇、4-甲基环己醇、1,6-已二醇、正庚醇、正辛醇、异辛醇、糠醇、甲硫醇、乙二硫醇、正丁硫醇、1,3丙二硫醇


9.11
烯、腈类 偏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丙烯、溴丙烯、苯乙烯、α-氯化苄、氰化苄、对硝基氯化苄、溴化苄、四氢萘、乙腈、氯化乙腈、苯甲腈、β-丙腈、丙二腈、偶氮二异丁腈、丁二腈、丙烯腈、四氯乙炔、呋喃、四氢呋喃、呋喃酰胺、四氢化呋喃、3,4-二氢吡喃、α-甲基砒啶、砒啶、3,5-二甲基砒啶、4-甲基砒啶、4-二甲氨基砒啶、1,2,3,4-四氢砒啶、六氯砒啶、α-甲基哌啶、喹啉


9.12
醚类 乙醚、无水乙醚、三氟化硼乙醚溶液、β,β-二氯乙醚、乙二醇乙醚、苯甲醚、对溴苯甲醚、对氨基苯甲醚、间硝基苯甲醚、乙二醇独甲醚、乙二醇二甲醚、六甲基二硅醚、三缩三乙醇二甲醚、叔丁基甲醚、二苯醚(苯醚)、二甲硫醚、正丙醚、异丙醚、石油醚


9.13
酮类 丙酮、工业丙酮、乙酰丙酮、氯丙酮、丙酮基丙酮、三氟乙酰丙酮、甲基异丁基甲酮、甲基异丙基甲酮、γ-溴苯乙酮、N-溴代苯乙酮、氯苯乙酮、丁酮、3-甲基酮-
2、2-戊酮、4-甲戊酮-
2、环乙酮、3-丁烯-γ-酮


9.14
脂类 苯甲酸甲酯、乙酸甲酸甲酯、氯乙酸甲酯、三氯乙酸甲酯、溴乙酸甲酯、三氟乙酸甲酯、正戊酸甲酯、巴豆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乙烯乙酸甲酯、水杨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硫酸二甲酯、草酸二甲酯、草酸乙甲酯、乙酸乙酯、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酯、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甲酸乙酯、氯甲酸乙酯、苯甲酸乙酯、α-氯丙酸乙酯、碳酸二乙酯、溴丙二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乙二酸二乙酯、原甲酸三乙酯、2-氨基苯甲酸甲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乙酸丁酯、氯甲酸异丁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三丁酯、乙酸二丁酯、乙酸正戊酯、乙酸异戊酯、乙酸正丁酯、乙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氟磷酸二异丙酯、磷酸二异辛酯、乙酸异丙酯、磷酸三甲苯酯、异硫氢酸苯酯、乙酸乙烯酯、甲酸苄酯、肼基甲酸叔丁酯、东莨菪内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1,4丁内酯


9.15
醛类 甲醛、苯甲醛、呋喃甲醛(糠醛)、苯乙醛、间氯苯甲金属醛、乙醛、水合三氯乙醛(氯醛)、正戊醛、异戊醛、正已醛、壬醛、柠檬醛、水杨醛

9.16

烷类 氯仿(三氯甲烷)、一氯甲烷、溴甲烷、二溴甲烷、碘甲烷、硝基甲烷、三氯硝基甲烷、二甲氧基甲烷、1,2-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溴乙烷、1,2-二溴乙烷、碘乙烷、环氧乙烷、1,2-二甲氧基乙烷、硝基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1,2-二氯丙烷、1-溴-3氯丙烷、2-硝基丙烷、1-氯丁烷、溴代正丁烷、溴代叔丁烷、氯代仲丁烷、溴代仲丁烷、1,4-二溴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溴代环戊烷、1,5-二湨戊烷、正己烷、环己烷、苯基环已烷、三甲氯硅烷、氯代环已烷、溴代环已烷、正庚烷、正辛烷、异辛烷、碘正辛烷、十六烷、正二十烷、二甲基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六甲基二硅烷、四氧吡咯、丁烯-1-N-甲基吗啡啉、环已烯、β-吡咯啉、四甲基砒啶、四氯化碳、四氯化钛溶液、四氯化硅

注:
1、各栏目的含义:“序号”:《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中化学品的顺序号。 “品名”:根据《化学命名原则》(1980)确定的名称。

“别名”:除“品名”以外的其他名称,包括通用名、俗名等。“CAS号”: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的缩写,是美国化学文摘社对化学品的唯一登记号,是检索化学物质有关信息资料最常用的编号。“主要的燃爆危险性分类”: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GB3000


0.2-2013~GB3000
0.
29.2013)等国家标准,对某种化学品燃烧爆炸危险性进行的分类。


2、除列明的条目外,无机盐类同时包括无水和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
3、混合物之外无含量说明的条目,是指该条目的工业产品或者纯度高于工业产品的化学品。

4、标记“*”的类别,是指在有充分依据的条件下,该化学品可以采用更严格的类别。

童年随之而去_阅读高中__童年随之而去
童年随之而去_阅读高中__童年随之而去
童年随之而去_阅读高中__童年随之而去

《新唐书·王方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想知道《新唐书·王方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王方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王方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随州刺史,尚①同安大长公主。方翼早孤,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豪胁息。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
”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②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③,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旬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注】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②厮:通“斯”。分开。③瘵:困顿。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B. 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C. 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D. 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祖,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的简称,指的的祖父的亲兄弟。年长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B. 居母丧,为母亲守孝。居丧,又称为守孝、值丧或丁忧,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C. 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称号,另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D. 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夷、西戎、南狄、北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方冀坚强乐观。他幼年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为减轻母亲负担,他常与佣人一起辛勤劳作,历经艰辛使家境逐渐殷实富足。B. 王方冀重情重义。他的友人赵持满被杀,赵的亲戚没有人敢探看收尸。王方冀礼数周全地埋葬了他,唐高宗听说后对他很赞赏。C. 王方冀骁勇善战。永淳初年,他在热海引军作战,杀敌无数,令敌军惊慌溃散,又乘胜追击,生擒了敌首,西戎从此归服。D. 王方冀精明能干。他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两地遭遇了天灾人祸,但他都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2)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答案】
10. C
11. D
12. D
13.
(1)(王方翼)就拿出私人的钱建造水磨,记录赢利,用来赈济饥饿疾苦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他们居住,保全救活了很多人。
(2)皇帝见他衣服上有污迹,询问缘故,王方翼详细地报告热海苦战的情况。察看他的伤口,皇帝叹息很久,赏赐非常丰厚。【解析】
10. 本题属于文言断句,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点睛: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方法引导:
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三、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四、明语法,辨句式。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11. “南狄、北蛮”错,应为“南蛮、北狄”点睛:文言文中的文学常识注重平常的积累,在高中阶段要注意下列六个方面的知识积累: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六、表示时间的词。
12. 两地只遭了天灾,没有人祸。点睛:假设法和代入法是解答此类题最好的方法,即假设这些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用来加深理解原文,然后再用代入法,一一与原文比照验正,就会发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选项,排除即可。本题常见的设题陷阱为张冠李戴、时间颠倒、无中生有等等,平时做题注意总结。本题设错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和上下文的推断能力。
13. 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如该题翻译两句,第一句涉及三种句式,第二句有词类活用。参考译文:王方翼,字仲翔,是并州祁县人。祖父名裕,任随州刺史,娶同安大长公主为妻。王方翼幼年丧父,母亲李氏,被公主所驱斥,住在凤泉墅。王方翼年龄尚小,与雇工一同做杂活,历经艰辛而不荒废时日。开田植树,整治林地,修补墙壁房屋,成为富家。高宗继立,王方翼的远房堂妹做了皇后,他调任安定令,在任时诛灭大姓,恶人豪强收敛行迹。为母亲守孝期间,友人赵持满被杀死,陈尸于路,亲戚不敢探视,王方翼说:“栾布哭彭越,是义;周文王掩埋尸骨,是仁。断绝朋友之义,掩盖主上之仁,怎能事奉君主?
”(王方翼)于是前往哭尸,安排丧礼收尸埋葬。金吾校尉弹劾拘捕他,皇帝赞赏他的义行,没有治罪。二次迁任肃州刺史。肃州没有城墙和壕沟,敌人容易攻入,王方翼于是调发士卒修建城楼堞墙,引来多乐河水环绕州城,烽火巡逻警戒严明。仪凤年间,河西蝗灾,惟独没有波及到王方翼的境内,而其他郡的百姓有的被饿死,都投到王方翼管辖的地方。(王方翼)就拿出私人的钱建造水磨,记录赢利,用来赈济饥饿疾苦的人,修建数百座房屋让他们居住,救活保全了很多人。王方翼兼任检校安西都护,修筑碎叶城,每面有三个门,迂回曲折来迷惑进出之人,五十天完工。西域胡人全面观察,不能推测出他的策略,(只好)都献出珍宝。永淳初年,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反叛,包围了弓月城。王方翼率军在伊丽河作战。打败敌军,斩敌首千余级。不久,十万敌军随后来到,王方翼驻兵热海,进军作战,臂部中箭,他用佩刀削断箭杆,周围的人谁都不知道。部下的诸虏阴谋生擒王方翼作为内应,王方翼将他们全部召集到军中,给予丰厚的赏赐,让他们按次序走出营外,(然后将他们)捆绑起来。适逢大风,夹杂着金鼓之声,号呼声就无人听见,杀了七千人。随即派遣骑兵分道袭击敌军,敌军都惊慌溃败,乌鹘率兵逃走,王方翼生擒敌首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慑归服。在这之前,王方翼进驻葛水,河水暴涨,军队不可渡过,(王方翼)将物品投入河中祭祀祈祷,军队得以涉水而渡。西域平定,(王方翼)因功升任夏州都督。时逢牛疫流行,百姓荒废农耕。王方翼制定了二人并耕的方法,推广机械,省力而功效显著,百姓依赖。第二年,皇帝召王方翼入朝商议西域事务,引他到奉天宫相见,在皇帝前赐食。皇帝见他衣服上有污迹,询问缘故,王方翼详细地报告热海苦战的情况。察看他的伤口,皇帝叹息很久,赏赐非常丰厚。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阅读练习及答案白居易《采地黄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太湖恬亭》阅读练习及答案宗清《重过海印庵》阅读练习及答案程晋芳《文木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苏轼《送子由使契丹》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赏析)王维《晓行巴峡》阅读练习及答案《太平广记·裴琰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杨万里《初秋行圃》阅读练习及答案赵师侠《扑蝴蝶》阅读练习及答案刘克庄《军中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同《新晴山月》阅读练习及答案《辽史·萧韩家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新唐书·牛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资治通鉴《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王方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王方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王方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王方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王方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王方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王方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种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想知道《宋史·种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种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种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ロ夌 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ロ夌,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选自《宋史·种谔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B.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C.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B.“夏”指西夏,是历史上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D.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谔富有智谋。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首长令ロ夌 ,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两夏将领嵬名山。 B.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C.种谔备受重用。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积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D.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ロ夌,当以景询来易。”
(2)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哭,遂举众从谔而南。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D(3分)(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11.A(3分)(“‘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晳,点为黑污,晳为白色。)
12.C(3分)(“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错,文中“帝壮之,决意西讨”意思是“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
13.
(1)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
,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5分;关键词“所以”(“用来……话”“如何”)、“报”(“回复”“答复”)、“易”(交换)各1分,大意2分。]
(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5分;关键词“因”(于是,就)、“示”(给……看)、“南”(“南归”“南行”“向南去”)各1分,大意2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种谔字子正,因父亲恩荫多次升官至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举荐他掌管青涧城。西夏酋长令?
归附,陆诜怕惹起事端,不打算接纳,种谔请求接纳他。西夏派人来索要令?
。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
,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西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从中原逃亡到西夏去的人。西夏将领嵬名山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内,他的弟弟夷山先归降,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来诱降嵬名山,用金盂贿赂他,嵬名山的手下小吏李文喜接受了金盂并答应归降,嵬名山却还不知道此事。种谔立即把此事奏明朝廷,皇帝诏令转运使薛向和陆诜委托种谔招纳嵬名山。种谔不等嵬名山答复,就发动他所统领的全部士兵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军营。嵬名山惊慌,拿起想要作战,嵬夷山大喊道:“兄长已经相约投降,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宋军获得三百酋长首领、一万五千户、一万兵士。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袭到黄河,斩杀敌军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鄜延副总管。上奏说:“西夏国王秉常被其母亲囚禁,可赶快由本路官兵直捣他的巢穴。”种谔于是入朝见皇帝,夸口说:“西夏国没有人才,秉常是个孩子,我前去即可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来。”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任命他做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敌人屯兵于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和京畿内的七个将领所属的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抵御,伏兵出击,截断敌军的首尾,大破西夏援军。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都向皇帝祝贺。种谔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种谔善于驾驭士兵,每当遇敌能出奇计,每战必胜,但为人狡诈残忍,身边的人有犯法的立即斩首,有时先剖取肺肝,同坐的人掩面不忍看,种谔饮酒吃饭如故。敌人也惧怕他勇敢善战,所以他屡有战功。曾经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种谔欺骗门下客说:“事情紧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乘坐我的马,让旗鼓和千骑跟随,赶快赶到大军那里去。”门客相信了他,敌人以为是种谔,随后追击,门下客差点儿丢了性命。自从熙宁年间首次开拓绥州,到后来两次进行西征,都是种谔首先谋划,最终招致永乐之败。议论者说种谔不死,边事不会停止。
《宋史·袁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周书·韩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李贺《感讽·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李纲《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阅读…黄仲则《客中闻雁》阅读练习及答案《元史·王都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新唐书·源乾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韦应物《西涧注即事示卢陟》阅读练习及答案张枯《题松汀骚》阅读练习及答案吴融《红白牡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赵孟睢段诺芬隆吩亩亮废凹按鸢

《宋史·种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种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种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种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种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种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种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