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作用主要包括:
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
2、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3、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
引用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诗句、名人事例、格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看法。
在文章引用古诗和人物事迹的手法是“引用”。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引用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处。暗引指不说明引文出处,而将其编织在自已的话语中,或是引用原句,或是只引大意。运用引用辞格,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作者在文中引用大量古典诗词,有什么作用
杨朔这里运用古诗再加之借代、象征、比赋 等表现手法,使整篇散文含蓄而耐人寻味,却丝毫看不出人工斧凿 之痕,此可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这些古代的典故被巧妙地运用到当代散文中,有机镶嵌,浑然天 成,使得散文语言呈现出跌宕多姿的感情人彩,也更显蓄积深厚的 含蓄之美.这种含蓄的根本原因在于,巧妙的典故用语使散文具有 了艺术模糊的特点.巧妙的用典使作家的写作主题和读者的艺术认 识在相互依存的文本中交流、渗透、撞击.作家的审美情趣及其对 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是出于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具有很强的主观 性.这种多向性的复杂情趣和内容在作家心里恍惚而不确定.这种 情感是散文书写中最原初的心绪体验,不具有理性认知的逻辑性和 明晰性.只有通过巧妙的典故用语和不动声色的形象塑造,才能将 这种情感及其升华而成的思想观念蓄积在文本借用的典故中.这样 艺术的情感便可以不借助推理中的概念转换,在情理中便可以通达 艺术的真实.
在现代诗歌短文中虚指有什么作用
代词的泛指是指代词的指称是周遍性的,所指范围无一例外的意思。
代词的虚指是指代词指代对象的集合内没有成员,也即代词无所指称。
例句:他这人总撒谎,班里人谁都不相信他了。
此句中人称代词“谁”为泛指。
他什么也没吃就走了。
此句中疑问代词“什么”是虚指。
谁有《说窗》阅读理解(带答案)?
说窗》阅读理解 “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ǒu,窗子),在屋曰囱。
象形。
”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
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
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地淋漓尽致。
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
开在圆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
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
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
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
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
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
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 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
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
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
”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
1.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2分)2.请对第3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
(2分)3.第4段中使用 了多种说明方法。
请写出一种,结合具体句子说明其作用。
(3分)4.作者说“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请以“漏窗”或“空窗”为例简要说明。
(2分)5.第5段中,加点词“生命窗”指什么?(2分)答案:1、(1)远古时代的窗有门的功能,可出入;(2)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3)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4)在园林中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答出一点1分。
共2分)2.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或: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特征(答出“生动形象”1分,答出说明的具体内容1分。
共2分)3.1、分类别 例:把“窗在园林中的妙用”分为“漏窗”和“空窗”两种分别加以说明,条理清楚2、引用 例:引用李渔的话,突出了空窗的“妙用”。
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打比方 例:“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生动形象4、作诠释 例:“开在园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对漏窗的别名、采用的材料进一步解释说明5、举例子 例:用“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来具体说明漏窗的“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的特点6、下定义 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了空窗的特征,给人明确的认识4.示例:1漏窗: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
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
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2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3空窗: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答出一个例句即可。
2分)5.1“生命窗”指的是设计活泼、造型丰富、流露出真性情的窗2具有审美功能而不只是实用功能的窗3会说话的、有表情的、能流露出人情味的窗4有诗意的窗(答出一点即可。
2分)是么?望采纳
引号有哪些作用?
【引号的作用】1.表示引用的部分 2. 表示特定称谓3. 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4. 表示否定和讽刺5.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6.特殊疑问表示否定7.表示话语的引用【引号的用法】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 ’ ”。
它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
一般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二、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
“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
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三、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
(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
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
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
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
“聪明人”,既“愚笨者”)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辩”是这句话直接引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再看双引号里面套用单引号的两个例子。
如:①“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萧乾《枣核》)(明确:例①单引号突出“怪哉”之虫;例②单引号突出“北海”这一地名)
说窗 阅读答案 很急谢谢!
1.窗的本质(实用)功能、审美功能、艺术功能。
2.你的划线句子呢?没有标出,无法作答。
3.(说明方法有举例、下定义、概括、分类、比较、比拟、解释、引用、数字、图表)本段用到了举例、比较、引用的说明方法,选一种作答。
引用,如“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正是用到了引用说明,对于窗的审美功能提供了很好的论据。
4.漏窗,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
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
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
空窗,形状各异,典雅优美,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
可谓是构景之妙用,园林之美通过窗而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画作。
所以说,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5.是指上文所说的具有审美功能和艺术性的窗,能给人以艺术的美的享受,而不是现代建筑中那些百分百注重实用的窗。
(阅读题如果是考试来做,就要紧扣文章,切不可自我发挥,脱离文章,答案要在文中找,这样就不会失分了。
语言组织不了,概括能力不好要加强训练,多做题。
语文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
)
引号的作用有哪些?
1. 表示引用的部分 2. 表示特定称谓 3. 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 表示否定和讽刺 5.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6.特殊疑问表示否定 7.表示话语的引用 引号的作用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
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
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
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
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
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
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
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
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
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突出强调,③表示否定,④表示特定称谓,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 ⒈表示直接引用;(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⒉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⒊表示讽刺和否定;(又称“反语讽刺”)⒋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⒌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⒈表示直接引用;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 ②“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招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 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⒋表示特殊含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 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
(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
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
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
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
“聪明人”,既“愚笨者”) ⒌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
“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
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辩”是这句话直接引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 再看双引号里面套用单引号的两个例子。
如:①“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萧乾《枣核》)(明确:例①单引号突出“怪哉”之虫;例②单引号突出“北海”这一地名) 就这么多了,希望采纳(...
引号的作用及举例
引号种类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
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分别标志为“”和‘’。
引号应用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
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
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
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引号作用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d.表示否定和讽刺e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注意事项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
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
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
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引号是一种很重要的标点符号,它包括起引号(用“表示)和引回号(用”表示)两部分。
应用示例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
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
分三种情形。
例如:1) 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③说明:例1)是说话人在前,说话在后的情形,例2)是说话人在中间,此前此后都是他说的话的情形,例3)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
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
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
例如: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6)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
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一般地说,起引号跟引回号要成对用,但也有例外,即一段接一段地直接引用时,中间段落只在段首用起引号,该段段尾却不用引回号。
例如某人说了五段话,则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要用起引号,第一、二、三、四段段尾却不用回引号,回引号只用在第五段末。
另外,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7)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 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 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8)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9)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另外,引号还有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
例如:10)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例10中的引号,表明秩序是不合理,文明是自我标榜,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反话正说,具有嘲笑的客观效果。
引号总结1:表示引用的部分。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5: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