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唐诗、宋词、元曲……古诗词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为其倾倒。李白的浪漫、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马致远的思乡情怀……多少诗人,多少词人,多少作曲家,闻名或隐逸,富足或落魄,都为古诗词的发展画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对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让我沉醉其中。古诗词中的一些词句,可以让人明白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少的送别词仍让人记亿犹新,王勃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出真心朋友的真正定义,真正的朋友即使分隔两地友情也不会改变,描写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人看清世上酒肉之交,小人之交的丑恶。还有那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又描写了为友人饯行时因即将分别心情不快而与友人畅饮,隐含着朋友离别的思念与无奈。
同送别诗一般,诗人也喜欢以乡愁为主题。李白的《静夜思》即写了景又写了思,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老树上缠着枯萎的藤蔓,黄沙漫天的小小古道,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行走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写尽了在外漂泊的人辛酸与无奈和浓浓的乡愁,让人不由得融进诗中那个荒凉萧瑟,令人心中觉得凄凉的场景,在外游子,哪有不思乡者?思乡的诗词,随口都可以吟诵出来。还有亲情和团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我最熟知的诗词。这首词传诵至今,中秋佳节,无法归家与亲人团聚的人都会想起它,可见它流传之广。
送别、思乡、团圆,围绕这它们的古诗词都带着那么一丝淡淡忧愁,却又包含着对未来的希望。
江山美景几多爱,在景色的描写上,也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不少。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用一个“肥”字突出了绿叶的饱满,开创了诗词中的先河。烟雨迷蒙的江南,楼台、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一句“多少楼台烟雨中”令人身临其境。泰山的高大雄伟,险峻绮丽,在杜甫表达自己志向的同时被展现出来。江山美景、在古人笔下是如此多娇!
古诗词中也有许多启示人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新旧总会交替,新事物总将取代旧事物,一昧守旧,是无法得到成功。这些句子被传为千古名句,其中的意义需要像品茶般细细品味。
世上优秀的古诗词灿若繁星 ,星罗棋布,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关于古诗名句的作文可以叙述自己有关诗句的经历或自己从中得到的启...
推荐你去看: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本书。
http://ishu.blog.enorth.com.cn/topic/103817.shtml文章列表:人生若只如初见后记:功夫应在诗外 2007-05-26 13:29当时只道是寻常(二) 2007-05-26 13:27当时只道是寻常(一) 2007-05-26 13:25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二) 2007-05-26 13:24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一) 2007-05-26 13:22断肠人在天涯 2007-05-26 13:21断肠词(二) 2007-05-26 13:19断肠词(一) 2007-05-26 13:17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07-05-26 13:16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2007-05-26 13:1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7-05-26 13:13风住尘香花已尽 2007-05-26 13:1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007-05-26 13:10江城子 2007-05-26 13:08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2007-05-26 12:5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007-05-26 12:5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007-05-26 12:49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2007-05-26 12:47三生杜牧,十里扬州,前事休说 2007-05-26 12:45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2007-05-26 12:44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2007-05-26 12:42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2007-05-26 12:41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2007-05-26 12:39薛涛笺上十离诗 2007-05-26 12:38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2007-05-26 12:37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二) 2007-05-26 12:35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一) 2007-05-26 12:34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2007-05-26 12:3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007-05-26 12:30潘岳悼亡犹费词(二) 2007-05-26 12:28潘岳悼亡犹费词(一) 2007-05-26 12:27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2007-05-26 12:25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2007-05-26 12:2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 2007-05-25 22:57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2007-05-25 22:53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2007-05-25 22:51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007-05-25 22:49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007-05-25 22:46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007-05-25 22:4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007-05-25 22:41人生若只如初见(二)长恨歌 2007-05-25 22:40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怨歌行 2007-05-25 22:39此一生,与谁初见?——自己给自己的书评 2007-05-25 22:38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
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
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
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
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我从名言得到的启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作文500字
(1)这件小事教育了我这件事发生在夏天的一个下午。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高挂在空中,一丝风都没有。
花草都无精打采地低着头,昏昏欲睡。
连柏油路都晒软了,印上了一条深深的车轮印,我走在放学的路上,戴着帽子,但仍然满脸淌汗,此刻多么盼望吃个雪糕解解渴呀!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一群人正在买雪糕,我觉得口渴难忍,也挤进人群,买了一根。
咬了一口雪糕,哇!真舒服,从头凉到脚。
我随手把雪糕纸一扔,雪糕纸飘飘荡荡,正好落在果皮箱外面。
我有心跑过去捡,转念一想:算了,不就是一张雪糕纸嘛,没什么了不起的,于是,便继续朝前走。
过了一会儿,我来到一个岔路口,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举着一个雪糕向妈妈跑去。
一边跑,一边喊:“妈妈,给你!”他跑到妈妈跟前,一只手把雪糕送到妈妈嘴里,一只手把雪糕纸扔到了地上,他的妈妈俯身拾起雪糕纸说:“土地公公和你一样爱干净,你把它的衣服弄脏了,它会生气的。
这环境卫生要靠我们大家来保持,那边有果皮箱,妈妈和你一起把雪糕纸扔到箱里去。
”说着,他们一起走到果皮箱前,把雪糕纸扔了进去。
望着这情景,我的脸的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那母子俩的举止、言行,就像一块石头,打破了我心灵的平静。
我嘴里的雪糕,不知怎的,一点凉意都没有。
不但如此,反而觉得异常的燥热,脸无处藏,身无处躲,心里就像打翻的五味瓶,苦辣酸甜咸,说不清是哪种滋味。
我望着那母子俩远去的背影,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抬不起头来……以后的日子,天气仍然持续高温,阵阵热浪包围着这座城市。
我还与往常一样,在口渴的时候,买一个雪糕抵御酷暑。
只是再没让雪糕纸随风飘扬,而是把它小心地放进了垃圾箱。
我坦然地品尝着雪糕带给我的甜美和清凉。
(2)这件小事教育了我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们像一颗颗海底的珍珠,藏在我们的心中。
今天,我就挑选一颗最闪亮的珍珠给你们瞧瞧吧!这天,我在网上玩电脑游戏,正入迷时,妈妈醒了,对我说:“儿子,妈妈很不舒服,你自己做饭吃,然后把家里卫生打扫一下好吗?”“好啦!好啦!我就去。
”我不耐烦地说。
可是眼睛却离不开电脑,渐渐得,我忘记了妈妈交代的事情了……过了许久,我回头一看,咦?妈妈去哪儿了?我来到客厅,妈妈正躺在沙发上,拖把掉在地上,一半地湿湿的。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心里像刀割一样,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妈妈疲惫的脸……过了几分钟,我拿着被子给妈妈盖上。
正在这时,我听到一阵清脆的金属碰撞声,我的心“砰”“砰”地跳了起来。
果然,爸爸回来了,他把妈妈叫醒,问:“吃了饭没?怎么睡在这里?”妈妈点了点头。
爸爸回过头问我:“帮妈妈做了事没有?”我低下头,脸都憋红了,心里很惭愧。
妈妈却接过话:“他很乖,帮我做了很多事呢!”爸爸摸了摸我的头,笑了。
这让我大吃一惊,我怎么也想不到妈妈会这样说。
也许妈妈是怕严厉的爸爸批评我?可我确实没有做家务啊!我是应该向爸爸坦白还是让妈妈隐瞒呢?我真的不知该怎么才好……这件事真使我感动只有用心灵才感受得到(3)这件小事了启发我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却给予我们一生受用的启示。
首先,就让我来讲一讲一件小事给我的启示吧。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受到了老师的好评,我沾沾自喜,自以为很了不起,便得意洋洋地到处炫耀。
自从那一次数学考试后,我就变得上课不认真听讲了,总是开小差。
当老师批评我时,我不但没有听取老师的教育,心里反而在想:哼,有什么了不起的,反正我考试得了一百分,下一次我一定还能拿一百分。
渐渐地,我的数学作业也做得越来越马虎了,而且错误的地方也没有改正。
而这一次考试得了九十九分的两位同学却不像我这样,反而更加认真听讲,他们在每一节课上都认真听讲,他们的作业工工整整干干净净,一点也不马虎。
又一次数学考试开始了,我随手从笔盒中拿出一只钢笔,漫不经心地接过试卷,打了一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我还认为试卷太简单了,之后,我才开始答题,整一副傲慢的样子。
我的眼睛又瞟了瞟四周,发现那两位同学正小心翼翼地从笔盒中拿出一枝笔,然后接过试卷,迫不及待地做起试卷来。
只见,他们一会儿仔细地在草稿纸上算了几遍,然后才认认真真地写在试卷上,一会儿又把尺子端正地摆在试卷上,划出一条笔直的线,一会儿又皱起眉头仔细思考,然后把答案写在试卷上。
看到这儿,我心想:不用白费心思的了,你们是超不过我的。
不一会儿,我就把试卷做完了。
我的心立刻飞到九霄云外,心想:嘻嘻,我写完试卷了,可以玩啰。
我一会儿东张西望,看一看有没有好玩的东西,一会儿又摆弄着我的铁尺子。
我没有检查,只是坐着玩东西。
这时,我无意中发现:那两位同学正紧紧地握着笔,一遍又一遍地检查。
他们时而在草稿纸上算上几遍,时而盯着试卷,思索着,接着拿起笔来修改。
我想着:哼,不管你们检查得再好,也是超不过我的。
数学成绩出来了,我一落千丈,连前五名也排不上,而那两位同学却双双获得了一百分。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
我从……得到的启示作文。
那是上一个暑假发生的事,我和妈妈在楼下打羽毛球。
一开始我使出了全身力气,一心想赢过妈妈,虽然赢了她好几局,但是我却累得精疲力竭,气喘吁吁。
这时候,妈妈乘机连连扣球,每一球都如有神助,让我措手不及,把比分给追了上来。
可是我不服输,坚持着硬打硬拼。
结果,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反败为胜,反而接着输个不停,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于是,妈妈又乘胜追击,成为了这场羽毛球比赛的最终胜利者。
在这场羽毛球过后,妈妈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人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难免会碰上一些困难和挫折。
每当这时,我们一定不要硬打硬拼,而要做出适当让步,以求反胜的机会,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
”听了这句话,我想,《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不也是这个道理吗?越王勾践在吴国做吴王的奴仆,受尽屈辱。
他立志报仇,并挂上一只苦胆,提醒自己不忘报仇雪耻。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积聚了雄厚的力量,终于转弱为强,灭掉了吴国勾践成了这场胜利的最终胜利者。
虽然那次打羽毛球我没有如愿以偿的获胜,可我却从这场失败中得到了一个启示: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即使一开始获得再大的成功,也不能忽略自己的竞争对手,他们或许会在你不经意时超越你,这时候你如果还坚持着去比、去拼,是不可取的。
所以适当的让步还是必要的。
那并不是失败和软弱,而是为了最后的胜利,因为失败后的胜利往往才是真正的胜利。
我得了启发,写一篇作文。
枯黄的叶子铺满了一地。
那光秃秃的枝干在风中摇摆,这里的风和我此时的心一样冷,我拉了拉衣领.把那冻僵了的脑袋缩了进去,继续俳徊在这条小路上。
我不想回家、因为我怕见到她.见到她那锋利的目光,仿佛一把利剑、要剖开我的心,但我又觉得那目光黯器的,又失杂些忧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层隔膜悄悄地在我俩之间滋上.虽然准此都想捅破它,但谁也没有成功。
放学了,我兴冲冲地推开家门,忘记了手里的那本诗集;“妈,我回来了!”“手上什么书,让我看看"糟了,全完了,我怎么没把书放进包里。
“这是什么诗呀!怎么都是"爱"呀"爱"的!你这学期都在做些什么,难怪老师反映你成绩有所下降、滑坡得那么厉害,我看你以后还看不开这些”说着,就准备撕。
我怎么会让她撕,我一把抢过来:“不能撕,这是借来的.....”没等我说完,“啪”的一声,她在我的脸上重重地扇了一下,她似乎很激动,在客厅里来回走动:“你说 ,平时你要参考书什么的,我哪次不答应?我整天奔波,都是为了谁?你现在看这钟书,你对得起谁?你太令我失望了”。
“你只知道成绩、成绩、分数、分数,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我长大了,逐渐成熟了。
我不想像一只被关在笼里的鸟那样可怜, 晚自习时,你像做贼似的在窗户外视着,看我是不是时时刻到都在苦读,同学们笑我,说我应该去学反控。
还有,上次下大雨、我和同学在学校里吃了晚饭。
没有回家。
谁知,你找到班上,你知道我都吓傻了,我怕你会失态,毕竟,这是在许多问学面前,果然,你把我很狠地教育了一番,上课铃响后,你才不情愿地离开了,你没有肯听我解释一句,那大下大雨,我回家也来不及呀!我觉得我很委屈,可是忍气吞声了:现在.我忍无可忍了、你太过分了我看诗集、也是为了增长知识。
我也一直在努力地学习,我也想上一所名牌、重点大学,我在尽我的力。
你什么都是对的,你的话都是圣旨,我什么都要照办,现在我受下不了,我要离开这个讨厌的家”说完,我便冲出了家门,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不知道我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和妈妈顶撞,我只知道我异常愤怒这么长一段时问。
我那把这些活憋在心里,我要疯了。
如果世界上残忍的行为是制造伤痕,那么我和她都做了残忍的事。
不经意地抬起头,前面小路尽人的身影怎么那么熟悉,难道是她在等我?这么冷的天,在外面站着,她会冻坏的,她的关节炎这几天正发作,我向她走去,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只知道我应该这么做。
“孩子,回家吧,外面冷,今天吗......”她在轻轻抽咽,我扶着她走回了家,我喜爱的那本诗集放在茶几上。
我打开诗集,看到了一下诗句:请原谅我/背叛了你的模式和准则/如果你属于历史/时代需要我/我不能走在你的前面生活/你也无法阻拦钟声在黎明回响。
(汪国真诗) 点评: 《我对妈妈说“不”》少年的任性,青春的躁动,成长的压抑,导致了年少的你开始向父母反叛,祸害全源于汪先生的那本诗集!是它的存在导致了一场母女之间的战争。
她像一根导火线,跳动着青春的火焰;她又是一根绳,牢牢栓着母女二人的心。
文章由反叛母亲到关心母亲可,写出了少年人冲动之举后的反悔,也折射出成长的那一瞬心灵的净化。
结尾将汪国真的诗引入文章既照应开头又表明心态,用得恰如其分。
我从( )得到了启发,优秀作文(55o字以上)
我从失败中得到了启发生活中,在身边的一件件事日积月累成一棵大树,每一片叶子述说着不一样的事情。
摘下一片,让我回味无穷。
一次数学考试,我只得了82分,对于常常上90分的我实在是大跨越!考卷发下来的那一刹那,我瞬间愣住,这题目不是很简单吗?我答的难道不对吗?口算、笔算为什么会错呢?我摇摇头,不,一定是“粗心”倒的鬼!放学了,我跑回家,不管三七二十一,鼓起勇气对妈妈说:“我只考了82分。
”我低下头。
“什么?”妈妈放下手中的活,满脸惊愕。
我拿出试卷,望着那鲜红的82,遗憾、伤心、气愤百感交集,心中不是滋味。
妈妈看了看试卷,对我说:“先看看错的原因。
”是啊,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看看82的原因吧。
填空题,概率混淆;计算题,抄错数字;应用题,题意不解!这些“重症室病人”有的“不良症状”我怎么也有呢?!我认真地一题题“地毯式”订正、读写,不肯放过一个细节。
“哎,先吃饭吧!都七点半了!”妈妈叫唤我,吃饭补充营养。
我点点头,吃饭去了。
打那以后,妈妈和爸爸齐心协力,为我出计算题、应用题,终于——又一次考试,我再次回到了久违的97分,“升华”咯!同学们,只要有付出就有收获。
失败了,站起来,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这,是失败给我的启示。
一篇关于我得到什么启示的作文
今天是星期天,外面“呼呼”刮着大风,雪花漫天乱飞,顺着衣领钻进人们的脊背、脖颈里。
远处山上的景色煞是壮观--被白雪覆盖着。
路边卖麻辣烫的小摊,挤满了人。
其实,在这茫茫冬日里,吃上一碗麻辣烫,还是蛮温暖的。
姜涛恰好要去同学家玩儿,可是一出门就遇上雪。
“真是晦气,什么鬼天气!”姜涛咒骂着老天。
因为下雪了,姜涛只好坐公共汽车去同学家。
公共汽车站等车的人很多,姜涛挤在人群的最前面,时不时地搓搓手,跺跺脚,伸着脖子向来车的方向张望。
漫长的等待之后,车终于来了。
在人们要上车门的时候,姜涛却张开双臂,挡住了人们。
自己先上了车,并占上了车里的最后一个座位,耳朵里插上耳机,吹起口哨来。
公共汽车里的所有人都在纷纷议论着姜涛刚才的不良行为,还时不时回头瞅他一眼,他却不以为然,“啾啾”吹着口哨。
姜涛的前面其实还有一个空座位,可是座位旁站着一位解放军叔叔,叔叔一动不动,座位没法坐下人了。
过道里已经站满了人,姜涛开始想着解放军叔叔为什么要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一定是一个特会“装”的人,嗨,他们这号人。
就是想让别人求他们让让,自己也不坐,有什么用呢?还没有自己做实惠呢!就这样,过了几站,解放军叔叔下车了,姜涛还在闭目养神,没想到突然有一阵寒风袭来,姜涛打了个冷颤,睁开眼一看,姜涛不由得惊呆了:解放军叔叔刚才站的地方有一个拳头大小的破洞!解放军叔叔当才是在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那个洞!姜涛一想,自己与叔叔的差距太大了,于是姜涛一起身,依然走到破洞前,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挡住了那个洞。
人们都看到“姜涛堵洞”的这一幕,都纷纷议论姜涛是个好孩子。
一位老者对周围的乘客们说:“要想让我们的下一代做得更好,就要以身作则,予以他们启示。
”
谁给我们得到了启示。
联系诗文来表达。
高尔基小时候生活很贫苦。
他曾经到一个绘图师家里当徒弟,绘图师的妈妈是个狠心的老太婆,最讨厌高尔基读书。
一天晚上,她看见高尔基点着蜡烛在看书,便气呼呼地把蜡烛吹灭了。
高尔基没办法,只好到月亮下看书,或者爬到神龛底下的凳子上,借着长明灯的光去读书。
一次,高尔基偷偷把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一个空罐里,用棉线捻成一 根灯芯做成了一盏灯。
他在灯下看书入了迷,忘记给火炉上的茶壶加水,等到发觉,那只茶壶已经烧坏了。
老太婆知道了这件事,拿起一把荆条就朝高尔基的背上打去,荆条刺扎进皮肉,高尔基的背肿得像个枕头。
第二天,医生从高尔基的背上拔出了42根刺。
医生不平地对高尔基说:“你可以向法院提出控告。
” 高尔基摇摇头说:“只要她答应让我看书,我就不提出控告。
” 老太婆害怕高尔基到法院告她,只好答应高尔基的要求。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内容简介500字
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他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
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
关于题目 课文的题目是“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即“我”通过观察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如下启示:“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
”“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
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 关于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工厂主家庭,少年时代爱好文学,青年时代攻读哲学和文学。
茨威格的作品,早期受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影响,推崇唯美主义。
一次大战中他流亡瑞士并结识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加入了法国作家巴比塞创立的国际进步作家组织“光明社”,从事和平运动。
茨威格是一位多才而多产的作家,他擅长写小说,写人物传记,也善于写诗歌和戏剧。
其著名作品有传记文学《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三大诗人》(卡萨诺伐、斯汤达和托尔斯泰传)。
小说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
晚年写过描述一次大战前夕奥地利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回忆录《昨天的世界》,茨威格的作品有些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但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
他渴望出现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世界。
但他的幻想在二次大战中破灭了,他感到“我自己的语言所能通行的那个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业已自趋毁灭”。
由于极度失望,1942年他与妻子双双自杀于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