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诗词相声主要内容
冯巩和贾旭明、曹随风、候林林联袂带来的相声《我爱诗词》,作品人物情感丰满、各具性格,一个古怪精灵、一个憨中见智,一个装疯卖傻、一个自作聪明。
不同特性的角色"杂拌"一起,顿时笑料频出、妙趣横生。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作品中巧妙运用了中华诗词文化。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一”字风华令,地名诗等这些为国人熟悉的中华诗词,信手拈来、无缝嵌入,让观众在放笑之余,也能体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与之同频共振。
,2018年春晚由冯巩等带来的《我爱诗词》作品,也是春晚改革的用心之作。
所谓改革创新,并不是断线的风筝。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人,都需要文化的土壤,只有传承和弘扬,才能方向不偏、动力不竭。
审视《我爱诗词》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冯巩等明星的精彩演绎,但根子上看,还是源于深藏其中的文化魅力。
是以,一经相声等文化载体"放大",才能瞬间激荡亿万观众的心灵共鸣,而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凝聚力,也能经此得到极大的增强。
具体内容只能看视频。
不能一一赘述。
写一篇有关于《我爱古诗文》的诗歌。
不少于100字
我爱古诗文,因为他陪伴着我长大。
从小我(爸爸。
妈妈,爷爷,奶奶都可以)让我背古诗文,说长大后对我有益处,让我多背点。
小时候总是想玩,觉得很烦,担现在,我发现了古诗文中的乐趣所在。
那些诗人带着我游离中国大好河山,看着那些古诗文,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其中的境界里。
我爱古诗文,因为我喜欢他(胡编的)
小品《我爱诗词》中有哪些古诗词
冯巩:想死你们啦!冯巩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大家送掌声啊!(改编李白《赠汪伦》[4] )哈哈…… (观众鼓掌。
贾旭明上场) 贾旭明:好!太好了。
贾旭明给大家拜年啦!好!冯叔,您这诗作的比李白都好啊,你们同意吗?观众:同意!冯巩:(指着观众)你看你看,你带头还同意?假了!贾旭明:怎么了?冯巩:李白是诗仙,我比他好你还同意?准确地说,(贾旭明:嗯)都挺好。
贾旭明:对嘛!冯巩:全面了。
贾旭明:冯叔,(冯巩:嗯)我能跟您赛赛诗吗?冯巩:怎么赛?贾旭明:我想跟您比一比,古典诗词当中带数字“一”的诗句。
冯巩:谁先说?贾旭明:我先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5] )我有“一”了。
冯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 )我俩“一”。
贾旭明:“俩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7] )我仨“一”。
冯巩:“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英国布莱克《天真的预言》)四个!(观众鼓掌) 贾旭明:“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陈沆《一字诗》[8] )我五个一.........曹随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
冯巩:得劲!(转向贾旭明)西安,有诗吗?贾旭明:张嘴就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10] ) (观众鼓掌) 冯巩:他说上来了。
曹随风:他说错了,咱问的是西安,他说的是长安。
冯巩:你说错了,我们问西安,你说的是长安。
哈哈…… 贾旭明:古长安就是西安。
冯巩:(转向曹随风)他说古长安就是西安?曹随风:他说的对,我刚想起来,古长安就是西安。
(观众笑,并鼓掌) 冯巩:那,那我们就输了?曹随风:输啥?他还没出题呢!冯巩:对对对,(转向贾旭明)什么地方?贾旭明:凉州。
冯巩:凉州?曹随风:凉粥不好吧?(曹随风把“凉州”听成“凉粥”了)你问他能不能热热?冯巩:你能不能……(突然转向曹随风)地名凉州!曹随风:那我得想想…… 冯巩:想什么啊!“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11] )!凉州!贾旭明:好!行,该你们说地名了。
冯巩:我这个地方是…… 曹随风:玉门关。
贾旭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贾旭明、观众: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5] ) 冯巩:你看你,把亲友团都招来了!你这地名也太简单了!曹随风:简单咋了?简单咋了?贾旭明我告诉你,你听着,你赢了!冯巩:对喽!什么叫他赢了呢?曹随风:他说上来了。
冯巩:这么简单能说不上来吗!曹随风:没事,该他说地名了。
冯巩:什么地方?贾旭明:阳关。
冯巩:阳……关?曹随风:阳关太简单了。
在座的谁不知道阳关的诗啊?冯巩:你会啊?曹随风:张嘴就来啊。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观众鼓掌) 冯巩:你这是诗吗?曹随风:这诗我不会啊…… 冯巩:我会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2] ),阳关!观众:好!贾旭明:行行行,该你说地名了。
冯巩:我这个地名是……(曹随风要开口)你闭嘴!(多次阻止曹随风)我这个地名是…… 曹随风:楼兰。
贾旭明:黄…… 冯巩:闭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13] ),我孙子都会。
..........贾旭明:有!“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王昌龄《从军行》[14] )............冯巩:(指观众)喊好这桌的你们会这诗啊?(转向贾旭明)你这是哈萨克斯坦的诗?贾旭明:我这是哈萨克斯坦伟大诗人阿拜·库南巴耶夫写的诗。
.........贾旭明:(哈萨克语)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是兄长,后浪是兄弟,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
(观众鼓掌).........侯林林:六……六十?你可真不像啊。
(转向曹随风)哎!有能耐跟我比!比诗词接龙敢吗?贾旭明:谁先说?侯林林:我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 )(指曹随风)你,接“生”。
曹随风:生……“生”我不会,你来吧。
贾旭明:废物!“生”都不会!你以为我会吗?曹随风:不会你推我干嘛?侯林林:哈哈哈,我研究这么些年诗词,就没人接得了这“生”…… 冯巩:这是跟谁说话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15] ),知道我叫什么吗?接“生”大王!侯林林:好!诶诶,(指曹随风)你,接“雄”。
冯巩:对了,熊孩子!接“雄”。
曹随风:“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致酒行》[16] ),白。
贾旭明:“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17] ) 曹随风:风。
侯林林:“风来草木自成声”(喻良能《登清音堂》),声。
冯巩:又是声?“生色深红绶带长”(石延年《小桃》)。
侯林林:长。
曹随风:“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18] ) 侯林林:圆。
贾旭明:“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19] ) 曹随风:长。
侯林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四时歌四首》[20] ) (观众鼓掌) 冯巩:这么会儿我可接三回“生...
关于爱情的诗词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思 日日相思夜未眠,笑问人间何处无,苦苦盼望能相见。
笑看人生过一世。
次次相见不相问,不必伤心不流泪,偷偷留下这首诗。
悲欢离合人人有。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
以《我爱古诗文》写一篇作文,以《观沧海》为主要内容。
内容一定...
三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每当我吟起这首诗的时候,在我耳边就会响起一阵又一阵亲人雷鸣般的掌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这首《咏柳》便是我们必需要会背的古诗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中年级了,要背的诗也越来越复杂了。
像什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这些古诗可都包着浓浓的情意啊! 我是越长越大的,古诗也是越长越大了。
高年级了,成为了同校弟弟妹妹的大姐姐了,当然学的古诗要更上一层楼了,要不然,这个大姐姐不是白当了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就是课本上的一首对母亲的关爱之情想报答的诗了。
古诗文,从小到大,你一直伴我成长,你是我的好伙伴啊! 我愿意在古诗文的海洋里成长。
2018相声我爱诗词主要内容
展开全部 (注:斜体括号的文字为诗句的作者和原出处。
)冯巩:冯巩——乘舟——将……(观众鼓掌)冯巩:想死你们啦!冯巩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大家送掌声啊!(改编李白《赠汪伦》[4] )哈哈……(观众鼓掌。
贾旭明上场)贾旭明:好!太好了。
贾旭明给大家拜年啦!好!冯叔,您这诗作的比李白都好啊,你们同意吗?观众:同意!冯巩:(指着观众)你看你看,你带头还同意?假了!贾旭明:怎么了?冯巩:李白是诗仙,我比他好你还同意?准确地说,(贾旭明:嗯)都挺好。
贾旭明:对嘛!冯巩:全面了。
贾旭明:冯叔,(冯巩:嗯)我能跟您赛赛诗吗?冯巩:怎么赛?贾旭明:我想跟您比一比,古典诗词当中带数字“一”的诗句。
冯巩:谁先说?贾旭明:我先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5] )我有“一”了。
冯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 )我俩“一”。
贾旭明:“俩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7] )我仨“一”。
冯巩:“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英国布莱克《天真的预言》)四个!(观众鼓掌)贾旭明:“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陈沆《一字诗》[8] )我五个一。
(观众鼓掌)冯巩:“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周华健《朋友》[9] ),六个。
哈哈……贾旭明:您这是歌词。
冯巩:诗歌诗歌,有诗就得有歌。
不跟你玩了,瞧你这个形象吧!长得跟鼹鼠似的,哈哈……(曹随风上场)曹随风:咦,乖乖!你干啥去?冯巩:赢了咱就跑,曹随风:你赢啥了呀?拿歌词跟人家比诗,丢不丢人呐?幸亏我来了,没事,我帮你,我就不信咱俩干不过他一个!冯巩:就你这个长相,长得跟土豆似的,还跟人家干呢,你弄啥呢乖乖?(观众鼓掌)曹随风:我这个长相咋了?我这个长相,接地气!对吧?(观众:对!)你再说了,他拿准备好的诗跟你比,你咋赢啊?要比换个比法,咱跟他比地名诗句。
冯巩:这个我不熟啊。
曹随风:我熟!我都准备半年多了。
冯巩:咱跟他比!曹随风:赢死他。
冯巩、曹随风:咦——中!冯巩:嘿!还敢比吗?鼹鼠先生?贾旭明:比什么啊?冯巩:比地名诗句。
贾旭明:谁先出题啊?曹随风:咱先出题啊,(冯巩:诶)先下手为强。
冯巩:我们先出!(转向曹随风)什么地方?曹随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
冯巩:得劲!(转向贾旭明)西安,有诗吗?贾旭明:张嘴就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10] )(观众鼓掌)冯巩:他说上来了。
曹随风:他说错了,咱问的是西安,他说的是长安。
冯巩:你说错了,我们问西安,你说的是长安。
哈哈……贾旭明:古长安就是西安。
冯巩:(转向曹随风)他说古长安就是西安?曹随风:他说的对,我刚想起来,古长安就是西安。
(观众笑,并鼓掌)冯巩:那,那我们就输了?曹随风:输啥?他还没出题呢!冯巩:对对对,(转向贾旭明)什么地方?贾旭明:凉州。
冯巩:凉州?曹随风:凉粥不好吧?(曹随风把“凉州”听成“凉粥”了)你问他能不能热热?冯巩:你能不能……(突然转向曹随风)地名凉州!曹随风:那我得想想……冯巩:想什么啊!“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11] )!凉州!贾旭明:好!行,该你们说地名了。
冯巩:我这个地方是……曹随风:玉门关。
贾旭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贾旭明、观众: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5] )冯巩:你看你,把亲友团都招来了!你这地名也太简单了!曹随风:简单咋了?简单咋了?贾旭明我告诉你,你听着,你赢了!冯巩:对喽!什么叫他赢了呢?曹随风:他说上来了。
冯巩:这么简单能说不上来吗!曹随风:没事,该他说地名了。
冯巩:什么地方?贾旭明:阳关。
冯巩:阳……关?曹随风:阳关太简单了。
在座的谁不知道阳关的诗啊?冯巩:你会啊?曹随风:张嘴就来啊。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观众鼓掌)冯巩:你这是诗吗?曹随风:这诗我不会啊……冯巩:我会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2] ),阳关!观众:好!贾旭明:行行行,该你说地名了。
冯巩:我这个地名是……(曹随风要开口)你闭嘴!(多次阻止曹随风)我这个地名是……曹随风:楼兰。
贾旭明:黄……冯巩:闭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13] ),我孙子都会。
曹随风:那……冯巩:找他不会,难一点的!你听着:碎叶城。
贾旭明:哪儿?冯巩:碎叶城。
贾旭明:这可快出去了!冯巩:有诗吗?贾旭明:有!“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王昌龄《从军行》[14] )(观众鼓掌)冯巩:人家连楼兰都说了。
曹随风:还不如直接说楼兰呢。
真是!冯巩:你刚才怎么不坚持呢!曹随风:你不让我坚持的啊!哎呀,没事儿,该他说地名了。
冯巩:什么地方?贾旭明:我接下来说这个地方啊,你还别说是地名诗句,你要...
求一首藏头诗…我爱陈欣雨。
诗词不限,内容要委婉。
1、《书院》宋·刘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2、《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我爱诗歌作文400字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古诗《秋夕》,描述异常美丽的景色,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故事,让我对古诗如痴如醉,每当看到古诗,我都会无法自拔!小时侯,,我和酷爱唐诗的奶奶整日听她吟诵各种优美的,凄凉的等等古诗。
久而久之在奶奶的熏陶之下,我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情感丰富了起来。
也常常会主动地读起各色古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首古诗前两句表达了农家的淳朴,待人友好的品质。
后两句写了一个美丽的景色,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本来怀疑没有了路,但忽然眼前一亮,柳树繁茂阴浓,花朵娇艳靓丽,又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犹如世外桃源,在后两句,还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在逆境中往往蕴藏着无限希望,只要刻苦努力,勇于开拓,就会出现一个崭新光明的世界!古诗还能启发我们一个个有益的道理。
古诗是画与文字的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陶冶我的情操,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更让我沉迷于其中,几乎古诗书不离手,我常常幻想,我如果是诗里面的人,我的看法和情感会是怎样,日子长久了,我变得多愁善感。
不管我是怎样表达我对古诗的热爱,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古诗词我爱你!在你的身上我获益良多,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爱读书手抄报内容
读书节是为响应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文教办的号召,配合94-97“读书工程”大型读书活动,针对大专院校学生重视实际操作,忽视文化知识底蕴积淀这一不良风气,为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道德,提高学生素质,增长知识,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团委、宣传部、德育办公室、校学生会于1995年联合创办的大型系列活动。
自1995年9月创办以来,读书节已历十年,举办四届(第一届的主题:我爱读书;第二届的主题:春天书香读书人;第三届的主题:腹有书香气自华;第四届的主题:纪念中国电影百年)。
在今天各种现代化的手段使得知识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各种大众传媒和知识的运输渠道无疑使我们个人的知识构架更加立体化、实用化、科学化。
莘莘学子步入大学的殿堂,在这瑰丽神圣的宫殿之中,我们不能满意地看到理想中的水晶塔。
如何正确地引导,如何能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之中营造出一个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读书节为我们提供了契机,开辟了向大学文化淡漠挑战的道路。
读书节旨在引导广大同学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读书热潮,促进校风、学风,以及文明校园的建设,弘扬民族文化,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不断创新,读书节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品牌。
“读书节”活动期间主要开办有专题讲座,曾邀请到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主任李惠国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著名作家海岩、著名编剧何冀平、著名教授陈山、苏牧、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艺术人生》剧组全体成员、白岩松、台湾东森电视台《晚间新闻》制片人、主播卢秀芳、香港著名电影人黄百鸣、内地著名音乐制作人张亚东、电影人张杨、蒋雯丽、顾长卫、音乐人高晓松等著名人士来我校交流。
读书节已经成为中国传媒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活动品牌。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
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
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
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
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
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
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