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据说这是中国目前可考的、最早的古诗。。载于《吴越春秋》,系上古炎黄曲。《吴越春秋》记载的这首《弹歌》,相传是黄帝时代产生的一首民间歌唱,它仅用了四个二言体的短句,就极其简括地描述了原始狩猎劳动的全部过程。 作品八言四句,每句二言,一律是动宾结构。作品用极凝练的语言完整地描述了先民们狩猎的全过程。你看:断竹,把竹子砍下来;续竹,把竹子接起来,作成弓箭;飞土,出发打猎了,尘土飞扬;逐肉,箭头追逐着动物,射到猎物了。把一个原始的狩猎场面写的多生动,多有气势!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
解读中国最古老的诗歌2015年02月01日00:10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是竹类植物的起源中心。
从上古先秦到近现代,我国历代诗人寓情于竹,留下了许多咏竹的壮丽诗篇。
在阅读《绿竹神气——中国一百首咏竹古诗词精选》时,发现一首古老的二言古遗诗《弹歌》很不寻常。
这首诗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最直观地看,此诗为什么诗名是《弹歌》呢?古代诗歌命名有三种方法:一是内容,如《汉书》里的“舂歌”;二是人物,如《战国策》里的“荆轲歌”;三是开头,如《孟子》里的“沧浪歌”。
诗名《弹歌》不符合任何一种命名方法。
首先查阅此诗出处。
此诗的诗文最早出现于东汉的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后来明朝的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美人计吴宫宠西施,言语科子贡说列国”也用此句:“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之谓也。
”但没有此诗的名子。
查阅文论书籍。
梁代的刘勰《文心雕龙》中有两处简短的评述,在《通变第二十九》中说:“黄歌《断竹》,质之至也。
”在《章句第三十四》中说:“寻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
”很明显,诗名《断竹》符合“开头”命名法,但《竹弹》名子是怎么来的呢?《竹弹》和《弹歌》都有一个“弹”字,根据三种命名法,排除“人名”和“开头”两种方法,只能是根据诗的内容命名的,但诗中并没有“弹”的字眼和含义。
那么,这首诗怎么和“弹”产生关联呢?也就是说这个“弹”字是什么意思呢?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再回过头来看此诗出处《吴越春秋》,发现了一点线索。
“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
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
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之谓也。
”从“作弹”推测,“弹”很可能是一种原始武器。
这使我们想到《说苑》卷11《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中“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
”这是战国时期梁惠王同名家代表人物惠子的一番对话。
《辞海》也说“弹“是“以竹为弦的弓”。
此处是名词,读dn。
可见,“弹”是一种弓,《弹歌》也即是关于“弓”的歌。
那么,《弹歌》名子起源于何时呢?民国时的王启明先生《歌谣论集》认为:“《弹歌》的时代,发生在黄帝以前,为我国最古老的歌谣。
”并指出《弹歌》诗名是在清朝时的沈德潜所编《古诗源》中,作为“二言古遗诗”题名为《弹歌》(上海北新书局一九二八年九月版)。
这样,《弹歌》的含义和渊源都得以考察清楚。
但是依然说服力不足,因为这八个字与“弓”的关联性不强。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描述制作弓,后两句是说使用弓。
这样表达过于简略,使我们不好理解如何做弓和射猎。
很有必要查阅更多资料以求还原佐证。
查阅《康熙字典》在解释“肉”时引用了此诗,但内容是“绝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里的“绝”不是“断绝”之意,而是古语里的“横穿”和“穿越”之意,如陆游诗《夜泊水村》中“老子犹堪绝大漠”。
若把“绝竹,续竹”理解为在竹子两端钻上孔,再连起来制成弓,则合情合理。
这样,“制作弓”的过程就很清楚了,但是“使用弓”却还是不太清楚,“飞土”的含义也不太明白。
查阅1997年编就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在“江苏卷”发现一首《斫竹歌》:“杭唷,斫竹,嗬哟嗨!杭唷,削竹,嗬哟嗨!杭唷,弹石,飞土,嗬哟嗨!杭唷,逐肉,嗬哟嗨!”这首《斫竹歌》很有名,曾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曾在“2008年中国长江文化艺术节暨庆祝张家港口岸建港四十周年文艺晚会”上被当地河阳居民演唱,上了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栏目。
更为有趣的是,这段歌词对于我们解决疑问提供了详细的线索。
这段歌词是“斫竹,削竹,弹石,飞土,逐肉!”这里的“弹(tán)石”是说弓射出去的不是“箭”,而是“石”,这也许就是古代“弹”与“弓”的主要区别。
“弹石”以后产生了“飞土”,即是尘土飞扬的场面。
这样既形象生动,又符合涉猎特点。
综合以上考证,这首《弹歌》可以完整还原为“斫竹,断竹,削竹,绝竹,续竹;弹石,飞土;逐肉!”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此诗的命名原因和叙事过程,而这种还原法也可为我们整理古代原始劳动诗歌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于经商的古诗词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①,三吴②都会③,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④翠暮, 参差⑤十万家。
云树⑥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⑦无涯。
市列珠玑⑧,户盈⑨罗绮,竞豪奢。
重湖⑩叠巘⑾清嘉⑿,有三秋⒀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⒁弄晴,菱歌泛夜⒂,嬉嬉钓叟莲娃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⒄。
异日图将好景,归向凤池夸⒅。
注释: 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都、令稽为三吴。
都会:大都市; 风帘:挡风作的帘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天堑: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珠玑:珍宝。
盈:充满,言其多。
重湖:这里指西湖。
巘(yan)小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嘉,一般作“佳”。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
这里泛指乐器。
泛夜:指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莲娃:采莲的姑娘。
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
装饰:这里指大宫高扬的仪仗旗帜。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赏析: 用尽铺张手法,写尽人间天堂之美景,一派繁华景象。
虽不脱歌功颂德的俗套,但下笔点染时字字句句新鲜别致,另有一种清新气息,都说是美景如画,但这般景致恐怕是用天下丹青也描绘不出,不如搁笔而归,找一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地小酌赏景,才不辜负了这满目画图给捉的美景。
长安古意 作者: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不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僧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延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色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甍】屋脊 【吹箫向紫烟】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从丈夫萧史学吹箫作凤鸣,凤凰飞降咸阳城。
穆公筑凤台给他们居住,后来双双成仙飞去。
紫烟,指云。
【探丸、借客】《汉书·尹赏传》载,长安少年有专为人寻仇的组织。
行动前设赤白黑三种弹丸,使各人摸取,持赤者杀武吏、黑者杀文吏、白者为行动中死去的同伙办丧。
借客,助人。
【芙蓉剑】春秋越国所铸好剑。
秦客薛烛善相剑,曾评越王“纯钩”说,“如芙蓉始生于湖。
”见《吴越春秋》。
【桃李蹊】《汉书·李广苏建传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暗喻桃李美色和别有一种热闹。
【襦】短衣。
《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
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
古诗文名句
古诗文名句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离骚》)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于下》)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8.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苟子?劝学))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苟子?劝学》)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记》)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范晔(后汉书?冯异传))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
(范晔《后汉书》)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
(曹操《龟虽寿》)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西晋?陈寿《三国志))83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杂诗》)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9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9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9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9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膝王阁序〉)98.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10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10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l0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人京使〉)l0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李频《渡汉江))1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11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1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11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曲江》)11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11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1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弟舍》)12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1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12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题》)12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
古代的最奇特,短,最幽默的古诗词有吗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
《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